此言很明晰的表达出了高丽上层目前的态度,辛顿辛旽当权后,便驱逐了李公遂、庆千兴、李寿山、宋卿、韩公义、元松寿、王重贵等大臣,安插上听命于己的官僚,控制了人事和言路。
世家大族对其恨之入骨,对委其权柄的高丽王王颛同样不满,而且王颛因为自己王后的死性情大变,或者说释放了天性?
他常常自施粉黛,扮成女人,和贵族子弟金兴庆每日同床共枕,在位末期组建子弟卫,由金兴庆统领,召集洪伦、韩安、权瑨、洪宽、卢瑄等贵族美少年侍寝。
还让年少宫女进入房间内,掩盖其面,让金兴庆及洪伦等人去……,自己则在旁边房间挖洞窥看,内心艳羡,然后又召洪伦等人到自己的寝殿……
这些事情若是放在一个贵族身上也就罢了,大家笑话几句荒唐也就过去了,但放在王身上那就不行了,他损害的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名望,还有这个国家的尊严,以及王室血统的纯净。
所以朱标派去的使臣蒋思德在高丽国都过的可是宾客盈门饮酒作诗通宵达旦的神仙日子,高丽文化风气受宋朝影响极深,对政治斗争的敏感度也很不错。
大明使臣死死的钉在国都意味着什么,这么久了他们也大概品过味儿了,刚开始还都有些克制,但随着高利情况日渐颓萎,都迫不及待的往上扑。
也要多谢元朝以及元朝公主们对高丽的调教,他们上上下下对宗主国插手他们的国政都习惯了,所以并没有什么抗拒情绪,反而都希望趁机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
有些血脉稀薄的高丽王族也同样殷切期望能被大明选中,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蒋思德来信汇报过,说是他所居房院落的仓库已经装满十余间了,金银财宝无数,都快无处安放了。
致于姚广孝那边,两个和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辛旽虽有权势,但也日渐离不开道衍这位造反奇才了,何况这么久了,他对道衍身后的势力也有了猜测。
谁都不是蠢的,尤其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辛旽能从一个贫苦和尚做到如今的真平侯,守正履顺论道燮理保世功臣、壁上三韩三重大匡、领都佥议使司事、判重房监察司事、鷲城府院君就说明他也是个奇才。
只不过高丽终究是这个小国,所有人都清楚大明的体量,以及能够战胜元朝所代表的军事实力有多强,所以他们明知晓什么,却也不敢点破,更不敢下手除掉蒋思德姚广孝,所谓弱国无外交,不外乎如此。
只可惜朱标想要的绝不是单纯的让高丽换一个王,所以这些人的打算期望注定是要落空,话说辛旽也是时候该死了,否则可真要尾大不掉了。
回过神来,朱标面前的桌子上已经摆满香喷喷的菜肴了,吃饭绝对是一件让人心神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当自己饿的时候。
常洛华看着吃的正香的朱标,原本刻意抿着的红唇也放松下来,嘴角上扬亲手给自己夫君布了几道可口的菜肴。
其实她才不在乎什么高丽公主,身为太子妃东宫的女主人,纵然是来几个刁蛮的又能怎么样,宫里的规矩多了,她想调理谁就能调理谁。
方才做些姿态,只是同自己夫君逗逗趣,也是表达柔弱,希望夫君更怜爱她一些而已,若论娘家地位,她也是堂堂开平王府嫡女,怎么可能怕一个蛮夷公主。
常洛华吃了一瓷碗精米粥之后,就悠然起身领着一群人朝着东宫库房走去,不喜欢是不喜欢,不过该挑的礼物她也不会寒碜了,何况竦余身兮敬事,理中馈兮恪勤乃是女主之职。
朱标则是留在殿中继续用膳,说起来他如今的饭量是真的渐长,不过身体发育的也很好,他自己都能感觉这一年长高了不少,都已经比一些成年人高了。
等他吃完,常洛华那边的准备的礼物也好了,高丽公主的还有李家的陈家的,一视同仁,都是些丝绸布匹金银首饰玉器之类的,朱标看过礼单也感觉合适,就没再说什么。
下面的太监收拾礼物的时候,朱标陪着常洛华溜达了一圈,然后送她回殿午歇,然后看了看时候,就领着刘瑾云锦出宫了。
安排了金吾卫府军卫暗中随行护卫之后,朱标乘车驾出宫门而去,此时正是午时京城之中最热闹的时候,车驾行了几条街后喧闹买卖之声不绝于耳。
朱标听着也开心,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若是此处都凄凉寂静那可就完了,当年自己父皇打下集庆之后就收拢了许多工匠富户落户于此,如今算算都过去十五年了。
这么多年的发展,更是随着大明定都于此,百姓安居乐业,京城之繁华远胜苏杭,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
一般为官府指定地点,使百工各有区肆,匠人们按行业分类而居,常以职业称其聚居地为某作坊,如木作坊、织锦坊、鞍辔坊等等。
作坊地点还考虑到客观环境的特点,染坊多布置在柳叶街、船板巷附近,因为漂丝必于青溪、东水关、北铜管三水合流之间,其色乌亮。
说起来京城富庶了,自然引得从商者闻讯而来,以江南山西商人为主,他们专职经商,规模都比较大,一般称为铺行,铺行多沿官街两侧设置,按类分段。
由于各地商贾争赴,甚至把宽广的街道都侵作店铺,以致于朝廷制定罚规:“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者,杖六十,各令复旧”
除了正经铺行之外还有郊乡农户,以日用食物、燃料等贸易为主,营业地点多集中并有时间性。这种集中贸易处仍沿古制称为市,除聚宝、三山、石城等门外,城内主要集中于镇淮桥西秦淮河两岸,以及大中桥、北门桥、三牌楼等处。
为了促进流通,同时增加朝廷收入,老朱还命工部在三山等门外濒水处建屋,叫做榻坊,以供商人中转存货,官府收税,其利相当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