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修真小说 > 洪荒之牧道遂古 > 第一百零四章 · 血海真经 拜会北荒
    大祭礼结束之后,风牧在汐华殿中翻看两卷经文。

    一卷面上写着《血海真经》,另一卷则是《血神照经》,都是波旬所赠。

    波旬借风牧受封“九方君”,以祝贺之名在太昊氏与风里希面前赠送了两卷经文。

    风牧不解其意,却是风里希拿去翻看之后让他收下,日后谢过教祖就是。

    风里希的话点醒了风牧,血海的两卷根本经文波旬不会也不敢私相传授,这是冥河老祖授意他做的。

    虽然让他收下了经文,风里希却没说该怎么处理。

    坐在殿中翻看经文的风牧还是感到有些棘手,总不能真的的修行血海神功吧。

    “其实,黄帝陛下曾参悟过太上教主的《太上天书》,父皇也曾研习三清仙法,都不逊于这两卷真经,你也大可不必忧心。”

    风里希没有直言的意思,子熙也猜不出其中用意,只能让风牧先宽心了。

    风牧将经文合上,盖在面上,扭过头去。

    第一次见这么安慰人的,自己和两位人皇是能比的吗?

    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子熙有些尴尬地干笑两声,转头去逗弄探头探脑的毕方。

    血海的两卷神功暂且不谈,新增的权柄也需要尽快消化。

    诚如太昊氏所言,大荒九方诸域差异极大,将不同地域的二十四节气梳理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都是风牧需要完成的。

    不过因为《大荒草记》的缘故,风牧对往大荒各处奔走的事情并不排斥。

    反倒是南荒之前接连不断地出现各种事情,绊住了他的脚步。

    现在去大荒各地划定四时节令,算不算是奉诏游历,毕竟自己确实是人皇从神了。

    在洪荒的干支历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为重中之重。

    黄帝轩辕氏居于钧天之后,历法之首便是订立十二地支的太昊氏。

    而十二地支在干支历中的核心便是十二月建,其中也关系到皓月的周转。

    至于太昊氏的历法权柄是怎么干系到轩辕氏麾下的月神的,风牧就不得而知了。

    而二十四节气确立后,其重要性不逊于十二月建,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

    因此若能完全执掌这个权柄,倒也配得上九方君的神名。

    或许将来能够像羲和前辈一样,从人皇手中接过历法职权,神位更进一步。

    大日之力是太昊氏从帝俊神系多来,羲和的“御日”之名,便是为人皇御日,亦是为人族与洪荒御日。

    毕方独足的利爪划过锦帛的声音响起,让风牧有些牙酸。

    拎着焦急的砸吧着火星的毕方,将其塞到身后,他将经文随手砸向捉弄毕方的子熙。

    翻动的锦帛上盛开着一朵朵妖艳的彼岸花,鲜红如血。

    晃动间眼前好像一片彼岸花海,浸入其中还能听见河流滚滚的声音。

    就像是血海延伸而出,流向黄泉之中的忘川河水。

    愣了愣神,风牧想起了青冥剑成之时,剑格上自然生成的花纹,同样是一朵彼岸花。

    冥冥之中,自有前定?

    冥河老祖在大神通者之中都是极为令人忌惮的存在,其中的缘法风牧又怎么理得清。

    接过《血海真经》的子熙将其摆放在案几上,顺手展开一张地域图。

    光影浮动间一片片大荒地貌出现在二人眼前。

    风牧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来,观察着大荒地脉纹理,盘算着订立节气之事。

    “南荒从炎天明夷域出发,东荒由苍天春皞域而始,打开局面还算轻松,”

    子熙在光影中点了两下,画面延展这蔓延开来,继续说着:

    “中部可以留到最后,西荒与北荒却不太好处理。”

    西、北两方不像南荒此前贫瘠,又因为幽冥之事容易犯人族的忌讳,少有外部涉足,巴蛇一乱奠定了往后多年较为平缓的局面。

    穷奇、梼杌之乱虽已平定,背后出现的地神踪影却不得不防。

    而且洪荒生灵向来是记吃不记打,两头凶兽的死能有多久的威慑力还很不好说。

    自然神灵之道有利有弊,拉拢各方削弱先天神灵的同时也打开了神道争夺的口子。

    贪欲一旦被放开,再想关上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太昊氏此举其实是兵行险着,这一点风牧还是看得清楚的。

    所以人族的大神通者一定是察觉到了先天神灵的某些动作,不得不做出应对。

    赵上伯玄与农勒无伯,当然还有被镇杀在九嶷山外的极无上玄与升灵元浩,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

    说起来风牧能解决掉两位有地道真言敕令相护的土皇君,是引动了镇元子残留在天柱上的神通法力。

    正是句芒洒落在地上的大千世界破碎后的尘埃牵动的大神通者的力量,破去真言敕令。

    这么说起来至少先天神灵中地道魁首后土的谋划并不是所有地道强者乐见其成的。

    “我想前往北荒,拜会万寿山五庄观地仙之祖,不知可否?”

    “可以相询木神,他与地仙之祖是故交,经常被请往五庄观品果论道。”

    并不意外,若非如此,镇元子也不会和句芒如此默契,相互借力各取所需。

    只是要考虑的是怎么取得镇元子的支持,保障二十四节气在北荒顺利订立,并让外人不敢染指。

    让这位并不与人族为难的大神通行个方便并不难。

    但是,怎么让他旗帜鲜明地为二十四节气站台威慑北荒,还要细细思索。

    “不急,我还需要再考虑一些事情,以策万全,准备齐全后再寻木神前辈不迟。”

    北荒或许可以从镇元子处借势,但是西荒就难办了。

    若是求助春皇宫也不是不行,但那时下下之策,自己身为九方君司职在身,受诏梳理洪荒历法节气谁也说不出个不字。

    但拉入其他人大张旗鼓,难免落下口实,会被有心之辈攻讦人族行事不端。

    终归是与先天神灵剑拔弩张的档口,还是少生事端的好,不可给他们空隙动摇人族气运。

    筹谋良久的风牧在向句芒请教之后,得到了径直前去即可的指点。

    以前都是他对云霁等人神神叨叨的,什么都说一半让他们自己想。

    没想到来了苍天春皞域之后,这些人族前辈与他说话也这样,倒是让他大感不适却也无可奈何。

    不过句芒的态度到底是让风牧多了几分信心,带着毕方往北荒行去。

    剑非被阴黎拉着一起去了某处大千世界,风牧也没有带上他的意思。

    留了吩咐在汐华殿,剑非回来之后自然能够收到。

    现在人族大祭礼刚过,加上陨落不久的两位大罗,北荒还算平静,甚至有几分噤若寒蝉的意味,这对风牧倒是好事。

    自然神灵业位的争夺还没开始,不到万不得已少有会主动做出头鸟的。

    所以现在的北荒乃至西荒虽然平静,却也是一个绷紧的状态,一不小心就绷断了。

    比起大荒中部灵气的厚重,东荒灵气的空灵,南荒灵气的躁动,北荒截然不同。

    风牧感受到最深的变化就是杂驳,远超其他地域的杂驳。

    洪荒中灵气富饶却斑杂本就是常态,不足为奇。

    但相近地域的灵气总归有几分相似,或因为相互联通,或因为地脉勾连。

    偏偏北荒同一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灵气掺杂,相互冲撞互不相容。

    同时带来的是更加丰富的灵气,流动在悦动的水光之中。

    施展神通看去,甚至会产生北荒的灵气本就是液态的想法,只是层次混乱。

    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北荒势力庞杂,都想将更多的地域改造为适合自身的环境。

    玄门吞吐清气,三清仙法无需多言,灵山作为与玄门分庭抗礼的教门,自然不遑多让。

    就这两方教门对灵气的争夺就已经让北荒有的受的了。

    更别说更北边的北冥宫、可能在北方的血海道场、坐镇万寿仙山的五庄观……

    变天坤元域位于变天诸域的西方,与玄天诸域接壤。

    万寿仙山就坐落在变天坤元域西陲,是洪荒赫赫有名的仙山福地。

    当然最出名不是仙山,而是坐落在仙山之中的五庄观,还有其中的观主,地仙之祖镇元子大仙。

    来到万寿仙山的外围,风牧按下云头,向仙山中走去。

    只见一路之上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山中灵兽仙禽灵动非常。

    其中有些灵兽通晓人性,竟然懂得结庐而居,零散地在山中伫立着一些房屋。

    那门前池宽树影长,石裂苔花破,竟也有些一些别样的修行之味。

    再远远向前看去,却是能见到五庄观中宫宇林立,鳞次栉比。

    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果然是福地灵区,仙山云洞。

    青鸟每传金母信,紫鸾常寄老君经,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体悟着大地脉动,风牧越发感到这位素未谋面的大神通者修为境界之高远,此地已不似在洪荒之中了。

    整座仙山扑面而来的厚重感如同接天连地,永镇世间。

    这种感觉并没有错,大神通者的洞府所在,与世同在、万劫不移。

    风牧心头浮现的八个字便是他的感悟: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