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列表 第480章 国产化涡扇9!
    第480章国产化涡扇9!

    涡扇10的设计评审顺利完成,也就意味着整个项目正式进入了研发环节。

    而与此同时,生产制造方面的技术验证工作也并没有停下来。

    410厂的技术室内,一群工程师正或站或坐地围在几台电脑旁边,看着k202确实不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发动机。

    “这样的话,要想把轴承拆下来可就……就得把整个发动机全部拆开才行。”

    “嘶……你们这個涡扇9的设计,跟之前的斯贝mk202,好像有点差别了啊……”

    而是斯贝仿制过程中出过类似的事情——

    所以他又用了十几分钟时间,详细解释了一下进行这些改进的原因。

    这次说话的是410厂的技术部部长林卫国,在钟世宏升任副总经理之后,他便从波斯被紧急调了回来参与太行项目。

    “常总的目标是,把涡扇10的零组件数量控制在2200个以下,而现在的涡喷14是大约3150个。”

    尽管有了涡喷14的技术积累,涡扇10的研发也在高速推进之中,但就好像哪怕985大学的学生回去做初中乃至小学试题也需要花时间一样,要把涡扇9的国产化率从70%提高到100%,也绝对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另外零件数减少也有利于降低故障率。

    他说着伸手指向面前一台电脑的屏幕:

    “二是改进低压压气机盘件和叶片的锻造工艺,采用900c下,a+β相区的热模锻。”

    “这是我们用最新技术研发的轴承,按照第三代发动机,也就是涡扇10的标准生产,预期寿命不短于发动机的首翻周期。”

    随后,林卫国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图,夹在身后的绘图板上。

    这两条内容属于顺理成章,基本可以看做是涡喷14顺利定型之后的任务结算奖励。

    虽然解释的头头是道,但显然说服力并不很强。

    张振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所以我们这次,要攻克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什么?”

    “设计修改……”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工作还是在老伙计身上干:

    杨庆露出了一个有些顾虑的表情:

    所有人都知道,改进涡扇9只不过是顺手而为,这些高端技术最终肯定要落实在新型号上面。

    “第三,是把全部的四组主轴轴承更换为对应的国产型号,复州轴承集团会负责轴承本身的生产,但是对我们来说,需要在总装之前提前把轴承和整个支撑结构整合到一起,成为同一个主轴连接组件。”

    “你们确定……消化吃透了?”

    作为当时华夏航空工业接触过的,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一些技术细节哪怕过了十几年也还能记住。

    所以不过为了便于说明情况,他特地打印了一份图纸带过来。

    实在不是他们对430厂有什么偏见。

    按照国标,这台推力9吨出头的发动机自重高达1842kg,比f110和al31f还重。

    好在他早就已经想好了如何面对这样的质疑:

    “这几处修改不是我们自己完成的,是去年年末来盛京开会的时候,常总帮我们指点出来的。”

    旁边的其它人虽然因为性格或者资历的原因没有直接开口质疑,但从反应来看,应该也是抱着差不多的想法。

    杨庆毕竟经验丰富而且对斯贝比较了解,最先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不过……倒确实可以减少大概100-120个零部件,还有25公斤左右重量。”

    林卫国的回答言简意赅:

    “确实,这个版本是经过修改的,优化过一些原始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

    不过张振华明显听到一阵松了口气的声音。

    整齐划一。

    “第一个是把高压涡轮轴承处的浮动环式封严装置改为篦齿封严装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封圈处的滑油结焦,导致浮动环卡死而不能动,最终造成浮动环与轴相磨形成漏油的缝隙,第二个是……”

    80年代中期,430厂想要搞斯贝航改燃的时候,就因为高、低气压机的气动设计没有在原始型号上做足够的分析试验工作,忽视了舰用燃机在流路上与航发的差别,导致险些发生重大事故。

    林卫国轻轻敲了敲绘图板解释道,

    这还不算完,后来更是搞出过先整机试验,后部件试验这种足以让人眼前一黑的狠活。

    虽然他本人当时并没参与,但也必须承认,自家单位过去在这方面确实劣迹不少。

    尤其对于这条时间线上,已经顺利落地定型涡喷14的华夏来说。

    “三个方面。”

    当年引进斯贝的时候,原计划是放在盛京这边搞国产化的,但当时410厂正和606所一起搞涡扇6,担心受到影响,就没接这个活。

    另一个人开口问道。

    没有人接话。

    但还是有不少技术人员去考察过这个型号。

    一名410厂的老工程师摸了摸斑白的鬓角,略显迟疑地说道。

    除了通过精工计划牵上常浩南和410厂这条线,成为涡扇10的技术验证型号之外,最主要的成绩就是把斯贝mk202的原始设计给数字化了。

    这个已经属于设计改进的范畴,其实是由606所负责完成。

    代价是一旦出故障可能会很难修。

    当然,这也是常浩南去年年末就提出来的要求。

    总之,410厂对于这些同行不大放心,也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我们的涡扇10,也会用到这种技术?”

    要把这种体量的实体资料从镐京转移到盛京,那绝对是个相当巨大的工程。

    它唯一的优点或许在于油耗很低,但那是以中等涵道比为代价换来的。

    所以430厂今年花了大半年时间,把绝大部分技术资料都搬到了电脑上面。

    “我之前算了一下,这一轮测试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涡扇9的国产化率大概能提高到92%左右。”

    这部分要再等一段时间,用来验证国产第三代镍基单晶材料。

    他把手中的笔放下,重新转过身,看向面前的一众同事:

    “按照时间表,全国产化的涡扇9,大概能在明年年中投入整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