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穿越小说 > 乞活西晋末 > 第七百八十三回 中原落定
    伊缺大营,血旗军会战方止,便闻得王敦大军已然东向遁逃的消息。诸人惋惜之际,纪泽却是洒然一笑,不以为意道:“王敦的确够快,想是他昨夜便已侦知了我军陆五军群的行藏,窥测陶侃必败,遂先一步开溜了。呵呵,他在军事上还真算果决,两月前攻我华国动之如狼,而今情势不对便退之如兔。不过,他走了也好,能够轻松白得一个中原,某暂也不愿弟兄们再拼了!”

    纪泽目前的确不想再打硬仗了,不是他心慈手软,实是伤亡太大,恐伤军心民心。从三月攻匈迄今,血旗军总伤亡已近十二万,占整体血旗军的十之过一,参战队伍的十之过二;若将伤亡分摊到华国民间村坊,几乎每个百户村庄就有一死一残一伤。纵然血旗军意志如铁,华国百姓尚武好战,他纪某人声望如天,可当战争创伤大到可以切实出现在每个人的身边,就不再是封功赏恤所能轻易抚平了。

    “当然,我等也不可叫王敦走得太过轻松。传令刘灵的陆五骑群,兵入汝南,尾追王敦大军,伺机穿插突击其堕后队伍,但无需死战,务必控制自身伤损。”想了想,纪泽复又吩咐道,“传令唐生所部,留下五万军兵镇守豫州各地尤其是熊耳山东麓,主力则携同刘灵所部,尾随王敦军压至淮河一线。”

    纪泽之所以将战线定在淮河一线,具体的作战态势仅是其次,关键还在于所谓的守江必守淮。淮南地区可算是东晋国都健康乃至江东的安全屏障,倘若血旗军占据淮南,就甭想着与东晋长久和平了,且等着睡不安寝的东晋天天筹谋北伐吧。同理的还有襄阳一带,那是江东的上游屏障。故而,华国占据南阳和淮北,已是迫使东晋接受长期苟安的地域底限,纪泽自知适可而止。

    这时,一直陪同纪泽身边的庞俊言道:“大王,即便我方希望罢战,却也不可让东晋看得太过明白,否则不利于战后和谈。如是,单有十万兵马抵至淮河,只怕尚还不足以震慑东晋,为造成紧张,不妨再邀齐晋苟晞增兵十万,双方合二十五万大军,号个三四十万,共同陈兵淮上。想来战局至此,苟晞必不会吝啬这点举手之劳。”

    “哦,士彦言之有理,本王是要去与司马睿会猎江东,问上三问的,怎能仅仅着眼守御淮河,倒是差点露怯了,呵呵。这就传令唐生,以本王名义,遣使临淄,催促苟晞发兵。此外,急从北方五州调遣十万辅兵南下,新兵也成,既作势南渡攻晋,日后也可支援中原建设嘛。”双眼微眯,纪泽不无坏笑道,“还有黄河水军,也可调遣一个军团南下,转驻淮河中上游,再添声势嘛。”

    嘿嘿一笑,程远跟着捧哏道:“属下以为,待得山中残余晋军稍平,大王还该率大批精兵南下南阳,号个二十万,兵临汉江,虎视荆州,甚而饮马长江,再添威吓才好!,哈哈!”

    “然也,只莫要将那司马睿吓尿了才好,哈哈。”纪泽放声大笑,周围一片附和。而就在这番说笑之间,华国已然确定了对东晋下一步的军事讹诈...

    回到中军大帐,纪泽刚刚签发了适才商议的一应军事调动,便有新一任秘书令何武送来了一份公函,那来自洛阳,是洛阳令钱凤亲笔所书,其一是请示纪泽将伊缺之战的一应俘虏送往洛阳,以参与洛川一带的开发建设;其二则是请批从华国各地大量征募民兵劳力,组织建设兵团,以进一步支持洛川建设。

    随着血旗军南下中原,自有民政系统跟进,而洛川一带作为历朝故都所在,也将是纪泽预设的称帝国都,自须大建特建,所以由钱凤领纲民政也是为此。偏生该地晋初人口足有三四百万,此前却被匈奴祸害得几乎荒芜一片,且还不像豫州一样,至少被东晋回迁过近百万的人口。如今想要开发洛川,不说别的,第一就要解决建设人口的问题。

    对于钱凤意欲征调战俘一项,纪泽直接批了,前后十几万战俘,也够洛阳方面顶一阵。但征募民兵一项,纪泽却有点踌躇。开销是一方面,关键是今年数战所用民力已经过大,并朔二州重建又刚刚征募过一次民兵,民政操作上可没那么轻松,弄不好还会惹个劳民伤财的闲言碎语。

    “嗨,这是伟大首都诶,考学都能优惠一大截,想落户的人排着长队才是,咋会缺人建设呢?”拍拍脑袋,纪泽随口问询何武道,“文兼(何武字),未来华国定都洛阳了,你可否与亲朋乡党聊过,他们是否愿意再移民一次,从海外迁居洛阳?”

    何武是早期的海外移民,毕业于华兴学工,因品学兼优被拔擢至纪泽身边,出身却是一名寻常的农家子弟。他略一思索,遂笑道:“按说咱家已在海外定居多年,生活早已安定,轻易也不愿再动,不过,倘若能够回到中原,且还是迁至国都,天子脚下,俺那父母却是千肯万肯的。”

    “呵呵,这不就结了!”纪泽一个响指,不无揶揄道,“钱士仪定是太过心急建设,光想要劳力,却没想着与人分享建设成果,这样怎行?我华国百姓可不贫困,单为些许钱粮报仇,又有多少人愿意不辞万里,倾心勃勃的前来替他人建设家园?”

    何武目光一动,笑着问道:“大王这是意欲将征调劳力与移民国都结合起来一同办理?只是那样的话,定都洛阳一事,就须登报公示,只怕大王登基一事又将沸沸扬扬了。”

    “无妨,如今我华国做事,还需什么遮掩?”淡淡点头,纪泽一边回复批文,一边笑道,“洛川无需专门抽调民兵,索性直接从华国各地自愿移民援洛,寻常百姓参与建设方可移民,并许以一应补偿条件,想来不乏其人。当然,那是国都,也非所有人想来建设就能来的,功勋点、公民年限等等都该有所考量,具体尺度便交由行政署再行斟酌吧,慢就慢点。呵,饥饿销售限档销售才是王道嘛...”

    就在纪泽等人扩大并消化战果的同时,王敦所部则如丧家之犬,飞速逃往淮河之南。凭借着一早便进行的诸多布置,以及山林湖泽的掩护,他们虽被血旗步骑一路追击,但仅留下两三万炮灰,至七月十四,其二十余万主力大军仍得以渡过淮水,并隔岸与血旗军遥遥对峙。至此,东晋通过巧取所得且不舍放手的中原地域,终是彻底丧失。

    相比见机而动的王敦,落难于熊耳山内的司马绍和陶侃等人就要悲催多了。分明有七八万败军躲入熊耳山中,分明血旗军也未入山追缴,可生存环境之艰难,加之血旗军的政治攻势,令得越来越多的军兵选择了离队,出山投降以重返人间,以至于司马绍和陶侃两部残军在入山三日后侥幸会合之际,麾下总兵力竟已不足两万,而所余麾下,仍在以每日千计的数量递减。

    某座石洞,拥坐着司马绍等一干落难之人,其中赫然有着逃离洛阳的周访,却是这厮同样逃入熊耳山中,神奇的会合了司马绍残军。一干人所议论者,自是如何逃离这片囚笼。

    “若是兵马再多些,趁着军粮未断,我等或可强突南下,杀入大别山。唉,只是...”凄凄切切间,周访不忿抱怨道,“时至今日,方知人心不古如斯!可恨那些丘八杀才,不知忠义,蒙受我大晋恩泽经年,却毫无效忠之心,军粮还没断呢,就一个个急着溜往华国摇尾乞怜了。可恶的泥腿子们,简直统统该杀!”

    同样郁闷的还有陶侃,入山前带着两万多人马,本打算会师司马绍之后再轰轰烈烈大干一场,孰料现在会师倒是会师了,人马却不增反减,怎不窝心?尤其这两日每每遇上心腹部将们的幽怨眼神,他总觉老脸发烫。

    不过,出身小士族的陶侃,观点却与周访截然相反。本就直性子,又是这等倒霉光景,他索性直言道:“叫陶某看来,不是泥腿子们不知忠义,而是我大晋寻常对他们关怀不足。就如此前陶某率军支援伊缺,途中遇上弋阳王府之人,非但不曾体恤我军兵辛苦,反而斥骂嘲弄。有此待遇,又凭何期望他们逢危赴死?”

    “唉,兵败如山倒,胜则皆大欢喜,败则弊端频现,怨只怨华匈大战之后,我方太过迟钝,走不舍走,战不敢战,方有今日之败呀。”眼见州陶二人即将对上,司马绍叹声拉架道,“左右说那些于眼前无甚补益,二位老将军也就无需细究了,有那心思,还是想想我等该如何脱困吧。只恨山外消息断绝,却不知王敦大军现在何处,可曾有援?”

    谁敢指望王敦呢?闻听此言,洞中叹气更重。良久,同样得以逃入山中的庾亮却是突然道:“东寻王敦接应太不靠谱,倒不如我等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沿山向西而走,转向汉中如何?”

    众皆眼前一亮,西行苦是苦了点,可兵行奇招,成功返回大晋的机率反而高多了。但旋即,周访却是皱眉道:“此法可行,只是山高路远,恐怕粮食不足,哼,吃闲饭的泥腿子怎生这么多!”

    卧槽,方才可是你说泥腿子离队得不忠不义!众人在心底齐齐对周访竖起了中指,片刻之后,司马绍断然道:“诸位下去各招心腹,并晓谕全军,我等将出山寻血旗军求死一战,届时仍能留下者,便随我等一同西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