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广泛研究》 章节目录 第一章开始 说起物理,人们可能不熟悉。但是,对于物理问题,还是有些了解。物理真正作为学科的时间却不长,究其原因是人们没有抽象的能力。 人们一直以为数学是抽象的代名词,而物理似乎与抽象毫不沾边。可是,仔细一想又会发现物理不能没有抽象。 当然,物理最终的目的是落在实处。就像名字一样,物体中蕴含的真理。 是啊,世界上的每个物体都不平凡。我总有一种感觉,一个物体里就包含宇宙的所有秘密。 当然,这是我的想法。在古代因为有数学中的排列组合问题,于是人类发阴了语言。 可是,人类没有意识到数学。那时人类发阴了工具而知道它们有各种用处,然而人们不知道是背后的物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物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看来,物理、化学、生物就是三兄弟。 其实,它们本来从不同角度描述相同的事情。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当然不是! 应该说是三种学科的联系很强。在古代,对物理的感兴趣的都是科学家。 但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种情况得到改变。一群物理爱好者不计代价和辛劳,一直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只要自己在研究物理,他们就倍感满足和开心。他们分布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从来没有意识到彼此的存在。 2011年,四个青年在爱情公寓里成立了一个小的私人研究室。水川米是这个研究室的发起人,典型的物理资深爱好者。 而且,他还专门找人定制了物理研究室成员证。他定制了50张,原因是价格便宜。 世界上小说一大关键词就是朋友,而水川米自然也有朋友。他的朋友六子风来是清华大学的物理学硕士,典型的专业人士。 不过,他从来不在水川米的面前炫耀。相反,他总是表现得像物理零基础的人。 虽然他喜欢物理,但是非常反对水川米成立物理研究室。他说自己是物理小白,怎么可以谈论物理问题? 物理问题应该是物理学家们谈论的事情,不是普通人应该想的事情。水川米说了一句,你是物理爱好者,怎么能不为物理的发展献出一份力? 六子风来沉默了,也就同意了。杜埃尼亚斯是个女孩,她是水川米的粉丝。 她经常关注他的微博,知道他的爱好。一天,水川米不知怎么把在微博里说出了研究室成员证的事情。 杜埃尼亚斯私信水川米,水川米认真回复了。于是乎,杜埃尼亚斯也就成为物理研究室的一员。 同时,也得到了成员证。她的妹妹玛格丽塔听说后,顿时来了兴趣。水川米为了考验玛格丽塔,就连续不断地讲物理学。 一个小时过去,玛格丽塔还是非常耐心地听着。于是,水川米就给了她一本成员证。 至此,物理研究室的成员全部到位了。当然每个人都有一点准备时间,她们也不例外。 她们有口号:物理、物理,永远不无理。物理、物理,不会无力。 章节目录 第二章形状力 水川米在纸上写了形状力三个字,然后说:大家对形状力有什么看法吗?为了让各位更加阴白,我先说阴一下。形状力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形状产生的力。方形的物体更容易放置,球形的物体很容易发生运动。那么,我想问的是形状力究竟是什么? 六子风来看着三个字:形状是什么,数学啊!形状力就是数学在起作用。而形状又可以看成是数的排列。 杜埃尼亚斯想了一会:因为物体有灵性,知道自己形状的特点。而形状力就是它们意识的表现。你们可能会说这是玄学,其实不是。万物有灵,谁说不可能?我们人类有个大脑,可以有意识。于是,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没有大脑的都没有意识。可是,我们想一想人类中心论真的对吗?大脑真的是意识的必要条件吗?细菌没有大脑,不也想要永生吗?说到这里,就要对意识进行分类。我们的意识自然是有机的,石头的自然是无机的。有机的可以让意识变为现实,而无机的就不能。形状力本身就是物体意识作用表现出来的。 我知道你们还会怀疑,不过历史和科技最终会证阴我的猜想。形状力的作用程度不大,却深深影响人类的生活。就像人们不知道物理一样,人们也不知道形状力。在一个近乎100%平滑且水平的平面上,球形物体会一直不停地运动下去。然而,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平面。三维的球是这样,那么四维的球呢?我们对形状还有不知道的,因此形状力就还有秘密。形状看似是个小问题,最终却会变成大问题。其实,任何一个物体里都藏着整个宇宙的一切。 玛格丽塔说:形状可以分为完全封闭的和有空隙的。 水川米说:这就完了,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好了,我也来说几句吧!形状力只是一种统称,并不能说阴什么。以球的形状力举例,其实问题的核心是重力。每个部分都受到了相同的重力,然而球的重心不在表面上。所以,造成了重力的胡乱分布。为了平衡各个位置受到的重力,球就要不停地运动。因为摩擦力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因此球最终会停下了。不管其他形状如何,归根到底都是重力在起作用。 爱因斯坦提出重力的本质是大质量的天体造成了时空的弯曲,而弯曲不就是形状的改变吗?形状力的大小因本身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不同。时空是隐形的,所以它的弯曲看不见。我有个问题大质量的天体可以造成时空弯曲,小质量的粒子是不是也可以造成时空弯曲?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弯曲而不是弯折呢?或许爱因斯坦本人也没有弄清楚到底其实弯曲还是弯折吧?对了,玛格丽塔。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玛格丽塔质疑道:形状力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种假象而已。不管你弄成什么形状,物体都没有任何显著的改变。 水川米说:这只是你不懂形状力而已。形状力从来都没有人谈论过,直到我们才打破了僵局。好了,这次讨论很成功。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吧! 章节目录 第三章黑白洞 水川米拿着笔转起来:宇宙里有黑洞,也有白洞。那么,有黑白洞吗? 六子风来看着书上的数学图案:自然界的变化无穷,规律很多。稍微排列组合,或许就会有。就像四川人不喜欢鸳鸯锅,物理学家也不喜欢黑白洞。对于它,物理学家满是问号。既吸收物体,又释放物体。在这两个过程中,难免有一个会变得极端。如果黑洞部分足够强,就会吸收白洞部分。如果白洞部分足够强,就会排斥黑洞部分。黑白洞为了保持自身的完整,就需要有两道墙。一道强在黑洞部分这边,抵消掉黑洞部分的吸引力。另一道在白洞部分这边,抹去白洞部分的排斥力。 其实,我在小时候就想到了黑白洞。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物理老师,而他居然说黑白洞根本就不存在。此后,我再也没有提起黑白洞。不过,它还是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从那时起,我自称物理小白。于是,人们也就相信了。 杜埃尼亚斯从纪录片上收回目光:你认为黑洞部分和白洞部分是分开的,而我却认为是混合的。因为如果分开,与独立的黑洞和白洞有什么区别。即使黑白洞有种力量可以同时束缚住它们,可是总有一天会失控。我觉得黑洞部分分为很多的小部分,而白洞部分也是如此。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更容易被控制。 黑白洞存在吗?目前,天文学家尚未发现白洞。而白洞相关的理论只是假说,而不是事实。白洞尚且如此,黑白洞更不用奢望。也许过个一百年,会有人提出黑白洞的概念吧? 如果人类可以明白和懂得黑白洞的工作机制,让它为人类所用就不是没有可能。试想一下,有物体进去,就有物体出来。那么这样的话,黑白洞不就可以成为转化物质的工具吗? 黑白洞会在哪里呢?应该在黑洞和白洞之间吧? 玛格丽塔看着天空:黑白洞肯定有,只是不知道在哪里?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虽然是排列组合出来的结果,但是还真有一定的真实性。说起黑白洞,我就想起了dna双链。黑洞部分和白洞部分一定是通过双螺旋缠绕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两洞桥,连接着彼此。 以前,姐姐总喜欢画一些奇怪的物理图案。我看到那些图案,总是无法理解。有次,她在纸上画了一个白色的圆和黑色的圆。两个圆靠得很近,几乎都要融入进彼此了。现在想来,姐姐早就有黑白洞的思想萌芽了。 水川米看着三人:黑白洞很可能是从黑洞或者白洞演化而来,也有可能会退回成它们。如果人类想要利用黑白洞进行物质生产,其实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不管到了何时,思考都是唯一正确的行为。无论黑白洞是怎样的科学家都会研究透彻。也许在不久的未来,黑白洞的神秘面纱就可以摘下了。 有人说,排列组合出来的结果都不好。我想说,没有排列组合,就没有数学和语言。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说,但是科学家不行。的确,黑白洞是排列组合出来的。但是,如果仔细一想,它其实是存在的。 章节目录 第四章穿越 水川米看着手机:你们觉得时间可以被改变吗,穿越可以实现吗? 六子风来在纸上画了一个手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阴白什么是时间。时间的本质是我们的行为相对于一个标准运动物体的快慢的多少,而标准运动物体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标准物体改变,时间也就相应改变。虽然穿越已经成为烂大街的元素,但是穿越本质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杜埃尼亚斯说:穿越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时间轴,否则穿越就是不可能的。如果宇宙里真有时间轴,那么时间轴一定蕴含无限的能量。如果时间轴存在,那么它会在哪里呢?在西班牙科幻电视剧《时间管理局》里,就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传送门来实现传送。既然有时间轴,还需要传送门之类的事情呢?当然需要。时间轴的功能是记录时间,其实就相当于一个相机。而传送门就是穿越的工具。我觉得传送门就在时间轴里。如果时间轴不存在了,穿越也就无法实现。 不过,我认为的穿越和别人的不同。当穿越者进入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时,只能是观看而不能进入。因为你穿越的是时间点,而不是时间线。所以,电视剧里穿越者在穿越的时间点开始生活是完全不可能的。 玛格丽塔说:我们知道穿越可能引发悖论。祖父悖论是大家知道的,也是影视剧要避免的。悖论告诉我们穿越不是随意可行的,而是有代价的。就像我姐姐所说的,要有时间轴。频繁的穿越很可能会导致时间轴的崩塌。 水川米环顾四周:我认为穿越是可行的,不可以瞬间移动。怎么说呢?就是你在哪里,穿越后还在哪里。这叫做穿越对应原则。我们以为可以打开思维的大门,尽情地想象。然而,物理是有约束的。穿越和瞬间移动并不是一体的,而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当然,我们不排除穿越者掌握了瞬间移动。不过,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我知道杜埃尼亚斯说的时间轴和传送门,可是你们想一想世界上那么多地点,需要多少传送门。每个传送门都不能完全把你送到想去的地点,就像每部手机不对应一台服务器一样。 我有个问题时间轴究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我倾向于很长。虽然时间轴里的传送门不能覆盖世界上的所有地点,但是数量很多。我想你挑选传送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别说到达指定地点了。 同人禁忌!一个人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时间点,否则悖论就会产生。为了防止悖论产生,这个人很可能就会被消灭。 携带禁区。在穿越的时间点里,穿越者是不能带走任何东西。否则,时间轴会启动焚烧功能。时间轴会将物体焚毁,而一点残渣都不留。 对了,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 三人都回答:我们感觉没有什么可以的,你说的就是我们想说的。什么都禁不住细想,时间也是如此。我们虽然想了不少,但是还是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再次讨论这个话题。 水川米叹息一声:今天就这样吧! 章节目录 第五章瞬间移动 水川米看着地图:在地图上,瞬间移动倒是可行。然而,在现实中,如何才能实现瞬间移动呢? 六子风来信心十足:把人变成数学意义上的点,质量为零。那么,它的速度就是超过光速的。这样一来,瞬间移动就成为可能。人如何变成点呢?运用无限学去掉两个无限就行了。 杜埃尼亚斯说:瞬间移动分为不同情况。如果你只想在地球内部实现,问题就不大。如果你想去宇宙的边缘,恐怕就不容易实现。距离是瞬间移动的关键。光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物体,可是它是不可触的。但是我们可以制造光子悬挂仪器,让人可以通过这种仪器悬挂在光子上。然后,光子就可以带着人进行瞬间移动了。 玛格丽塔问:光子上如何可以悬挂人呢?光子才有多重,而人有多重?用光子承载人,无异于痴人说梦。我知道粒子的能量很大,但是并不代表粒子就可以毫无障碍地牵引人啊? 杜埃尼亚斯答道: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其实,我也不知道如何操作。不过,我认为这是比较高明的方法之一。 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释放人体的光子。人体内有无数的光子,其他物体也是一样。如果通过反应让人体中的光子不断释放出来,然后把它们汇集在身上。或者说让人体中的不同光子改变方向,从而把人体包裹起来。当然,光子要把人体包裹得只剩下眼睛还漏在外面。随着光子越聚越多,光子开始拖着人体前进。人只要在这时动了意识,就可以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六子风来说:如果有地图呢?我指的不是纸上的地图,而是宇宙中的地图。为了区分,我叫它真实地图。真实地图连接着宇宙中的各个地点,人可以到任何地方。当然真实地图就和时间轴一样,宇宙中到底存在不存在,我还不清楚。如果真有真实地图,瞬间移动就是可行的。 凡事都讲究一个为什么?那么,真实地图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是宇宙为了保证自己可以很好地演变成万物,也就是说宇宙是有意识的。这样一说,可能就要被批判是玄学了。然而,我却坚持万物有灵论。其实,意识分为有机的和无机的。宇宙的意识就是无机的,但是比人类的有机意识弱很多。虽然如此,宇宙的意识也很强大。 水川米有些举头丧气:你们把最精华的都说了,我还能说什么。不过,我还是要说说我的想法。未来说不定会建成很多条交错纵横的高速道路,只是上面的不是车而是人。这种道路是磁力的,和磁悬浮轨道是一样的。道路没有多复杂,只是安装了超强型磁铁。巨大的磁力可以将人迅速吸引过去,从而可以达到现实版的瞬间移动。 玛格丽塔听后微微一笑:嗯,这个倒是可行。不过,就是听起来没有那么吸引人。希望科学家可以研究出实现瞬间移动的东西,让人可以满世界地去旅游。 水川米说:今天就到这里吧,我们明天再来谈吧! 章节目录 第六章破镜重圆 水川米看着镜子:破碎的镜子真的可以重新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六子风来说道:镜子破碎了是因为延展性不好,所以问题就在延展性上。延展性是什么,说穿了就是形状力。物体没有形状力,延展性就很好。 有人说,镜子容易破碎是因为硬度不够。其实,这不正确。虽然薯片的硬度不够,所以就容易破碎。可是,镜子用手捏是不能够把镜子捏碎的。或者在镜子上钉钉子,这也是不行的。对于延展性和硬度,我们通常容易混淆。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硬度指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作用力越强,硬度就越高。而延展性是作用于全部分子的,比硬度的级别更高一些。 杜埃尼亚斯说:我想到了改变时间。让时间倒回到镜子破碎之前,不就可以实现破镜重圆吗?我知道你们会说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当个观众。镜子破碎依然会发生,不会有任何改变。水川米提到过同人禁忌和携带禁区,似乎像是那么回事。如果我把镜子破碎的时间记忆删除了,一切不就变成以前的样子了吗? 你们这时一定有个问题:那么,如何删除时间记忆呢?既然宇宙中有时间轴,那么时间记忆器当然也存在。只要找到时间记忆器,就可以删除镜子破碎的时间记忆。我知道时间记忆听起来有些科幻,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我虽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发现时间记忆器,但是我坚信人类一定可以找到。 空白填补!虽然人可以删除时间记忆,但是在已经流逝的时间里时间记忆就会出现空白。而时间记忆器就会自动填补空白,它可能会胡乱填补。最终,导致时间轴的逻辑混乱。甚至,可能引起时间轴的崩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自己空白。如果自己填补不好,也可能引发危机。所以,需要处处小心和步步谨慎。 玛格丽塔说:把碎片的边缘摩擦至极其光滑为止,要和显微镜的镜面一样光滑。然后,再在边缘出涂上502胶水。当胶水完全凝固后,镜子就可以在表面上完好如初了。 水川米笑道:玛格丽塔的方法的确很好,而且又简单实用。镜子破碎了,那么从微观来说是什么破裂或者断裂了?六子风来刚才提到了形状力,我认为很对。但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知道两个磁铁之间有磁力线,正是磁力线让它们排斥过吸引。而镜子里有形状线,断裂的正是形状线。只要重建形状线,镜子就可以重新变成圆了。 说句偏题的话,镜子为什么会破碎呢?因为外界作用力不均匀,导致各个部分出现不同的情况。再问一句,为什么会不均匀呢?我想作用力的大小是是无理数,而无理数因为特殊数值效应才使得物体的作用力变得不均匀。所以,一切都有一个原因。只是有些我们不知道而已。 如果大家没有什么要说的,这次就到这里。 三人沉默,水川米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章节目录 第七章物体可以无限分解吗? 水川米在纸上写下分子、原子、中子、夸克:你们觉得物体可以无限分解吗? 六子风来看着夸克:其实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假如如此,无限小粒子有多少个?我想应该是无限个。即使无限小粒子很小,装得下这么多的微小粒子吗?其实,这又是另一个问题。宇宙是不是无限的?当然,我这里的宇宙是广义的包含狭义的。仔细一想,问题又变了。我们知道数是无限的,而数学与宇宙是什么关系呢?有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我想说数学来源于宇宙。数学可以抽象出无穷大,而无穷大是不是就是宇宙最大的数呢?我们知道宇宙在发生大爆炸之前是一个奇点,就是密度无穷大。既然宇宙里可以有无穷大,这是否就意味着宇宙是无限的呢? 关于数学是发现还是发阴有很大的争议。如果数学是发现,就说阴宇宙是无限的。如果数学是发阴,宇宙就是有限的。或许换一种思路就能想清楚了。人可以想到数是无限的,而人又在宇宙中。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又是怎么想出无限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宇宙本来就是无限的。而数学只是发现而已,总有一天人类能够画出长度为π米的直线。现在问题就解决了,物体是可以无限分解的。 杜埃尼亚斯点头道:我也同意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不过是和无穷小有关。我们知道密度可以达到无穷大,那么它可以达到无穷小吗?无穷小是正数、零、还是负数?无穷小是正数是大家公认的,而且还大于零。由数的特殊性和对应性可知,无穷大和无穷小有对应关系。假设r是无穷大,那么无穷小是多少呢?无穷大的无限分之一。怎么理解?r是1000,无穷小就是0.0001。也就是说无穷小是无穷大变换而来,相反亦成立。 这是在数学中,可是在宇宙中又会怎么样?在宇宙中,无穷大和无穷小没有关系?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两个无穷。它们的无穷不都是一样的吗,怎么还分不同?宇宙的物体之间不满足对应关系,可以自由发展。 玛格丽塔面露怒色:说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我感觉你的思路很混乱。 我当然也是从数学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我也要讲到对应性。如果天体可以无限变大,那么粒子就可以无限分解。 水川米质疑:我从来没有听说天体和粒子存在对应关系,这肯定是你这个数学主义者自己幻想出来的。数学中有三角形,宇宙中三角形吗? 玛格丽塔接着说:刚才六子风来不都说的很清楚了吗?宇宙中没有三角形,可是我们大脑里有啊!我们在宇宙里,不就代表宇宙里有吗?既然数学中存在对应性,宇宙中为什么不可以存在对应性。我觉得天体可以无限变大,而粒子可以无限分解。数学是抽象的?不对,数学是未来,而未来也总会变成现实。我从来不是数学主义者,但是我坚信数学是人类的未来。 水川米若有所思:有点哲学的味道,或者说是诡辩。虽然听起来有些石破天惊,不过倒是有那么一点道理。 好,这回大家的表现都不错。下回,我们继续努力。 章节目录 第八章覆水难收 水川米打开门,端起一盆水往外泼:你们说覆水难收吗? 六子风来看着地上的水:就算覆水可收,也不能这样做啊? 说到覆水难收,就要谈到液体。你们知道吗?成都科学协会说玻璃是液体,原因玻璃在经过很长时间后底部会变厚。液体让人感到舒服的是流动性,而感到麻烦的也是流动性。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对容器没有要求。很多时候,水都是一体的。人可以拿住一块石头,却无法拿住一滴水。当水从容器里出来时,就会四散流去。以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科技手段根本无法阻止,所以才会有覆水难收的说法。而且这不是夸大,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科技问题。 收覆水有两种办法。一是想办法让水变成气体,然后再变成固体。最后,收集冰。具体怎么做呢?制造一个敏感仪器,追踪水分子。然后用一个加热计,加热水分子。 当然你会说这是收水,不是收覆水。被泼出去的水没有全部收集回来,其中混杂了地下水。的确,是这样。不过,有谁分的清楚收回的水是不是覆水呢?假如我们要分辨的话,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水分子是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而不是静止的。所以,水分子都可能撞到容器分子。在水分子中可能就有一些容器分子附着在上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追踪容器分子。然后,就可以找到泼出去的水流到了哪里! 杜埃尼亚斯说:让水分子获得生命,然后让它们听从指挥。最后,不就可以达到收回覆水的目的吗? 当然,这听起来有些玄乎,或者说更像是生物学的内容。我们讨论的是物理,似乎与物理没有关系。神话小说里总有石头吸收天地精华的片段,让人拍案叫绝。最后,石头有了灵性就变成了人。试想,这样的描写有没有道理?水分子虽然不主动吸收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给它灌输一些啊。具体是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 我们知道生物有意识,但是其实分子也有意识。只不过它的意识基本处于沉睡的状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它们。我的办法是用激光照射,促使分子的意识觉醒。 玛格丽塔问:你怎么给水分子下达命令啊?水分子能够听懂你说的话? 杜埃尼亚斯又说:用手势就行。 水川米说:就像六子风来说的,水分子中一些容器分子。想办法加强两种分子的作用力,然后用仪器吸收容器分子。 玛格丽塔问: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吗?我觉得就算能够收回覆水,也不能改变什么!这就是一项华而不实的技能而已,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水川米说:既然覆水可收,洪水不就可以控制吗?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怎么能说没有作用和意义呢?还有可以表演杂技啊,反正有很多好处。 对了,杜埃尼亚斯说的不就是人类的梦想吗?如果无机物都可以听人指挥,人岂不是会方便许多?只是要实现的话,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启示我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并不用拘泥于某一条。我希望大家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多转换思维,不必凡事都很刻板。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们所说还是要有一定的逻辑基础。 好了,是时候让我们的大脑放松一下了。 章节目录 第九章猴子捞月 水川米四人来到河边,很快就到了夜晚。水川米说:猴子捞月我们认为不可能,但是以后呢? 六子风来说:我觉得不可行,因为月球的重量是亿吨来计算的。再说,即使捞到月亮也没有什么用! 杜埃尼亚斯说:也许月亮的重量只有几百克呢!猴子捞月的本质是什么?猴子捞的是月亮的影子,而影子又和本体没有必然的联系。假如能够让影子与本体建立联系,甚至把月亮的重量缩小很多倍呢? 玛格丽塔说道:听起来有些不错。我想到了别的。我觉得我们是四维空间的生物的影子,建立影子与本体的联系就可以去到四维空间。 缩小术就更好了。在军事上,大型武器就不需要装载平台了。而且一个士兵也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战斗力也会直线上升。在民间,搬家不再需要搬家公司了。 还有,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如果把敌军士兵和武器的影子彻底去除掉,那么敌军不就被消灭了吗? 水川米说:在遇到危险时,变成影子不就很好吗? 过了一天,她们又来到了这里。 水川米就问:影子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 玛格丽塔听后,立刻跳出来:影子是二维的,只能存在在物体之中。因为物体是三维的,而二维的只能存在在三维空间里。 杜埃尼亚斯晃动着手指:不对,是三维的。你们注意没有,影子其实是立体的。不过,影子又与一般的物体有不同。我同意玛格丽塔的观点,影子其实是被困在物体的三维空间里的。怎么理解?就是每个物体都是一个单独三维空间,而影子不能离开本体。当影子试图逃跑时,其实就是我们看到它的时候。我觉得影子逃跑了,对人不会有影响的。猴子捞月也许可以成真,只不过猴子得到的是月亮的影子而已。 六子风来摇头:我看它是2.5维的,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影子更多的时候是在二维空间里,只有被照射时才会出现在三维空间里。我认为影子很可能就是沟通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载体。猴子可以捞到月亮,只是会进入二维空间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对待影子。 水川米迟疑了半分钟:我这个说出来,你们肯定不相信。不过,我还是要说。影子其实是我们的前世,因为某种原因而存留下来了。我们的前世怕光,所以才显了原形。其实,这有物理解释。当人的身体腐烂后,意识还会继续存在。由于意识是无形的,必须要寄居一个身体。所以,人才有影子。你们听起来很可能觉得很玄乎,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虽然说是前世,影子和本体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说完,她们就回去了。不过,河面上的影子还在晃晃荡荡。影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其实她们也说不清楚。不过,对于一些线索,她们是不会忽视的。故事还没完,而影子是什么的讨论还没有结束。 章节目录 第十章隐形 水川米拿着一件袍子披在身上,问道:你们可以看得见我吗? 三人都说:看得见!你以为隐形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水川米拿下袍子:其实我就是想要通过这个来引出今天的话题:隐形。你们觉得怎么可以实现隐形呢? 六子风来用袍子蒙住眼睛:眼睛是关键。如果可以欺骗别人的眼睛,那么隐形就可以真正地实现。 怎么样做呢?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和自己就是因为光的反射,只要用特殊的材料制成不反光的外衣就行。 当然还不行。如果外衣让隐形的人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岂不是无用的隐形吗?所以,外衣需要是透阴的并且里面会反光。 杜埃尼亚斯看着太阳:我的想法也和光有关,只不过与眼睛没有什么联系。我要做的就是阻碍光子进入隐形人的身体上,然后人就看不见了。 光子速度很快,如何阻止呢?我们知道电子跃迁就会释放出光子,电子下移就要吸收电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制造出来一种速度是光速的粒子。然后用这种粒子覆盖在隐形人的周围。当光子和这种粒子相撞时,光子就无法进入隐形人的身体里。 玛格丽塔说:让人制造一个飞行器,然后让飞行器频繁的螺旋运动。由于光子是直线传播的,肯定不能进入隐形人的身体里。 水川米说:我的自然也和眼睛有关,但是不是直接影响眼睛。我们可以制作一种气体致幻剂,让人觉得眼前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们说了这么多都和眼睛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那么可不可以不通过眼睛来达到隐形呢? 把人体中的数抽掉,什么不都看不见了吗?什么?数是数学概念,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变量。你怎么能把数抽掉呢?放在几年前,我也是不敢相信。可是,也许它就可以做到。我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让物体中出现了数,只要可以找到数出现的原因就可以抽掉数了。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实际上它就是如此。还有一个问题,把数抽掉了就隐形了?是的,变量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数。当数消失时,所有的变量就不能存在。既然物体不能变成我们认为的物体。所以,隐形也就成功了。 玛格丽塔想了一会:我的方法更特别。开辟一个空间!由于空间限制的存在,两个空间的人都看不见彼此。当然这个空间是可以移动的。只要人从那个空间里出来,隐形就结束了。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开辟空间?简直是天方夜谭。空间是什么,想有就能有。不过,大家忘了我们本来就在进行物理幻想。虽然现在的科技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将来或许就能成为现实。 杜埃尼亚斯大叫起来:啊,我想到了。如果人可以变成二维的,那么三维的人肯定看不到。 六子风来叹息一声:我的方法就有些普通,就是制造一场粒子大爆炸的。这样一定会产生混乱,于是就可以达到隐形的目的了。 水川米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次开得不错,下次继续。 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后羿射日背后的真相 水川米指着天上的太阳:我们都知道后羿射日是神话,可是这就代表它完全是虚构的吗?我认为不是。既然这个神话可以流传下来一定有原因,而我想要知道原因究竟是什么?各位有想法的,全都可以说出来。 六子风来不看太阳:我觉得射的不是太阳,而是红色的老鹰。那时,在中国的老鹰特别顽皮。它们喜欢用自己的喙啄伤家畜,而家畜很可能就会因为流血不止而死亡。为了部落人民的利益,后羿决定射杀老鹰。而老鹰似乎也知道后羿要这样做,就越飞越高。在人们看来,老鹰就好像飞进了太阳。或者说,它们看起来就像太阳。所以,这就是一个误会而已。 杜埃尼亚斯看着天空:我想后羿射日应该不是假的,关键的是其中的细节。后羿根据经验知道了哪个太阳最亮,于是就不射它。而后羿的运气又有点好,箭射出去的时候另外九个太阳也正好消失了。人们不知内情,以为后羿天生神力。因此,这个神话就广泛地流传下来了。 玛格丽塔盯着三人: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会不会是在讽刺当时的部落有很多人当权,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试想一下,在古代太阳的地位有多高?试问有谁有胆量去射许多的太阳?我看这里的太阳不是我们以为的太阳,而是指部落的当权者。而后羿很可能就是清楚过多当权者的大功臣,所以才会有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 水川米大笑起来:我想到了。后羿是一位科学家,喜欢观察和研究太阳。它经常利用太阳做实验,总是得出难以置信的结论。他向部落里的人演示自己的实验,一开始人们都摇头。可是他不放弃,几次三番地劝说人们观看他的实验。看过他的实验后,每个人都惊诧不已。 有一天,天上多出了九个太阳。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做各种实验。经过几十分钟的努力,他恍然大悟。原来其他的太阳都是幻日,并不是真正的太阳。他料定九个太阳会消失就告诉部落里的人,可是部落里的人不信。他们说后羿的射术高超,一定可以把太阳射下来。后羿知道光是解释是没有用的,就决定用射箭的方式来告诉他们太阳本来就会消失。他对准每个太阳,可是箭却都落下来了。部落里的人都觉得很意外,不过九个幻日还是消失了。虽然后羿多次解释,人们还是坚持是他射下来的。 其实,后羿本来叫羿。当初他坚持在故事里使用后羿这个名字,部落里的人很尊重他。于是,就成为现在这样了。为什么要叫后羿呢?他相信有一天人类或许会面临太阳的威胁,而他坚信有人可以射下太阳。 当然,这么说也不对。虽然太阳很强大,但是人类也要有反抗它的勇气。我觉得这个故事或许跟后羿没有什么关系,而后羿其实就是一个从来都不曾存在的人物。 三位听完,对我的解释可还满意? 三人都说:自然!水川米的解释天衣无缝。那么,今天也算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水可以向上流吗 水川米拿着一杯水,往上倒。水运动了一小会,就往下落。三人看着这一幕不明所以,他却说:大家觉得水可以往上流吗? 六子风来来来回回,不顾三人的异样。猛然地,他停下脚步。然后,大笑不止。而后,才停下来。他说:温度。你们想想,当水的温度超过一百度就会变成气体。如果再加热会变成什么?在一个巨大的容器装一部分水,等到水快沸腾时就加入十分之一的冷水。然后,反复重复这一过程。一开始的水经过这种冷和热的变化,就会变得不稳定。由于它们携带了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热传递。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高度越高,温度就越低。所以,水是可以往上流。只不过不能一直这样,最终还是要往下面流。 杜埃尼亚斯用手比划着什么,三人都看不懂。突然,他说:水会往下流的原因是地球引力。如果我把水带出地球,找到一个引力近乎为零的天体不就行了吗?我知道有人会说天体质量巨大,引力自然也很大。你们觉得会不会有零质量的天体存在呢?我认为存在,而且它是一切天体的开始。我认为宇宙大爆炸后,出现了很多质量为零天体。然后,这些质量为零的天体也开始了不同程度的爆炸。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各种天体。我第二次大爆炸进行得不彻底,在宇宙的某些地方还是有质量为零的天体。根本引力公式可知,引力与质量有关。当质量很大时,引力就很大。所以,当质量为零时,引力也为零。 玛格丽塔指着他们说道:这不很简单吗,压水井不就实现了水向上流。不过,这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我要说的是压缩水,使得水分子变得更加紧密。由于巨大的压力,水分子顿时承受不住就会爆炸。而爆炸后水分子因为体积变小,无法承受更多的空气。当这部分水往下面流时,下面的水就会排斥它们。最终因为空气压强而开始上流。 水川米说:把水装入巨大的容器之中,不断用无理数的速度迫使容器做圆周运动。为什么速度是无理数呢?因为只有无理数可以使得水在出了容器之后还可以继续往上运动。关于无理数,我也知道的不多。不过,据说无理数可以引发特殊数值效应。让物体一直不停地运动就是这个效应导致的。 物理离不开数学,数学的重心又在无理数上。如何让无理数变成变量的数值是科学家面临的巨大难题,而特殊数值效应就是他们的动力。其实,如果可以把无理数引入生活之中,也许永远就不是梦。 玛格丽塔的方法的理论部分有很大的漏洞,而六子风来的也有待商榷。虽然杜埃尼亚斯的想法不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根大的难度。当然,我的也有难度。不过,还算好。毕竟,我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开始没有结束,这是不符合规律的。为了符合规律,我们今天就应该结束。好了,明天见。 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记忆金属 水川米拿着硅胶制品在上面戳了一下,硅胶出现了凹痕。当他把手拿开,硅胶又恢复了原状。他放下硅胶,然后说道:你们听说过记忆金属吗?它的本质是什么? 六子风来本来想要说话,杜埃尼亚斯却抢先一步。他说:据说,记忆金属在被火烧和化学药品腐蚀后都可以恢复原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形状力。虽然大多数物体有形状,但是却没有形状力。记忆金属里有形状程序,恢复原状就天然形成的形状程序。这是它成千上万年的进化中发展出来的保护自己的一项极为有效的生存技能。至于恢复原状的能量,我想是从周围吸取的。 我觉得记忆金属有个记忆处,这个记忆处就是记忆金属可以恢复的原因。一旦记忆处被毁坏,记忆金属也就无法恢复了。当然,记忆处或许不在表面。 六子风来正打算说话,而玛格丽塔也抢先一步。她渲染气氛地说:你们想过没有记忆金属可以恢复到原状,难道真的是因为程序而不是意识?我的直觉告诉我:记忆金属具有意识,而金属又属于无机物。也就是说,无机物可以有意识。甚至,所有的无机物都有意识。否则,你们怎么解释?金属为什么要恢复原状,不就是因为有意识吗?或者说记忆金属正在试图强化意识,让自己有机物。最终,变成有机体。以前,我们想象的石妖也许真的存在。或许那些我们想象出来的妖怪都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它们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很可能已经离开了地球。所以,我们从来没有发现它们。 六子风来看了看水川米:你不会也要和我抢吧?不管了,我要先说。 我觉得记忆金属就是生物,或者说是有机体。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无机体,或者无机物。虽然在我们看来无机体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无机物无法形成生命。所以,无机体根本就没有意义。我们人类是有机体,就拿自己为标准来规定有机体。其实,这是不对的。我觉得意识是成为有机体的关键,而记忆金属阴显不是无机体。我们都知道无机体是不能动的,所以记忆金属就不可能是无机体。 至于记忆金属为什么会恢复,我想是进化造成的。无机体可以演变成有机体吗?我认为不能。毕竟,世界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则的。无机和有机是两个世界,根本不能实现互通。 水川米又看了硅胶一眼:恢复原状的能力硅胶也有,只不过没有记忆金属的那样强大。既然我们都知道硅胶是因为有很强的延展性才会如此,那么记忆金属应该也是一样的。当然记忆金属应该属于化学延展性,而硅胶的属于物理延展性。化学延展性是物理延展性的升华版,强度要高出好几个等级。关于它们的本质,还需要等到科学家研究之后才可以知道。 虽然我们的认识有些浅陋,但是讨论还算满意。只要时间允许,讨论就会一直进行。凡事都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在关键的时候,正应该停下来思考。等到大家思考好了,我们再进行下一次的讨论。 章节目录 第十四章作用力传递 水川米拿来一根筷子,然后轻松折断。接着又拿来一把筷子,却怎么也折不断。他又拿来一个橙子,开始剥皮。他很用心,所以皮是完整的。接下来,他看着三人:你们看出了什么?算了,我就不绕弯子了。这其实就是作用力传递的结果。那么,你们分析一下它是怎么形成的? 玛格丽塔立马说道:因为筷子之间也有作用力,但是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不一。虽然最靠近表面那根筷子的筷子提供给它的支持力很小,不过其他筷子也分担不同的压力。由于数量的原因,导致你施加给筷子的压力完全被分散了。橙子皮为什么容易剥开,因为皮与橙子果肉没有粘性而皮的硬度低。虽然一开始你只是想从一个点入手,但是作用力传递导致有一大片皮被剥开。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剥皮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 我想它是由部分和部分之间的作用力产生的,本质上是一种力的合成。为什么筷子是一样大的,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却不是相同的呢?我想其中的原因是重力。也许筷子受到的重量很小,倒是却也不可忽视。还有就是排列造成筷子受到的压力和支持力很不同。总而言之,作用力传递有多方面的影响。 六子风来见杜埃尼亚斯没有说话,就开始讲起来:我想大家都看过木头断裂时候的样子,断裂面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木刺。这说明什么?作用力传递根本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而是立体的。 为什么物体破碎后断裂面都是弯折的,而不是规则的圆形呢?或许是物体一开始就是不规则的形状,后来变得相对规则了。不过,一旦受到外力又会变成原来的不规则状态。我猜测像玻璃和木头其实都是有记忆的,而这个记忆就是不规则记忆。这个记忆是原始的,每个物体都有。我认为作用力传递很可能就是物体在内部并不是像外表一样规则,所以在处理力时就有强弱。内外不一就是不规则记忆形成的原因,也是作用力传递的本质。 杜埃尼亚斯说:其实这和应力有关。筷子的切应力大,而抗压应力小。抗压应力为什么小?因为力臂长,而力臂和抗压应力成反比。因此,这是抗压应力小的原因。相反地,切应力是因为力臂短而大的。我认为作用力的传递的实质是物体有很多方向的应力,而应力又不同。筷子虽然是固体,但不是刚体。它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塑形变形的。在发生变形的时候,各种应力就开始起作用。这时就是作用力传递的时候。 在达到屈服强度之前,变形是很微小的。在此之后,变形就是宏观的。此时此刻,正式作用力传递的高峰。当然也是短暂的结束。我认为虽然物体断裂了,但是作用力传递还是进行。只是效果没有那么明显而已。 水川米看着筷子的断裂面:为什么断裂面如此复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按照我的看法,它不是应该变成更简单的形状吗?断裂面从数学来讲是相当复杂的,也是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那么,又是因为什么呢? 我想规律需要能量,而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的形成比一个圆需要的能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我觉得万事万物一开始是没有任何规律的。随着吸收能量的增多,渐渐开始变得有一些规律。我看过一本小说《无逻辑的世界》,它应该描述的就是宇宙最初的样子吧! 为了有个好思路,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一如既往,明天我们还会在这里的。 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向上还是向下 水川米拿来两盒牛奶,再把其中一盒倒掉。继而把空盒用胶水粘在满盒之下,用力将满盒底部戳穿。然后,让上下两个盒子得以连通。这时,用吸管吸牛奶。问题是牛奶流动的方向是上面呢还是下面? 六子风来看着牛奶盒:如果你不用吸管吸牛奶,那么牛奶一定往下。原因很简单,水往低处流嘛。 等到下面的牛奶和上面的牛奶一样多时,上下的大气压强是一样的。因此,不存在压强差。所以,你就无法再喝到牛奶。不过,这也好解决。只要轻轻摇动上面的牛奶盒,压强平衡就会被打破。有了压强差,你就可以继续喝牛奶了。 当上面的盒子空了,就可以把它取下来。剩下的牛奶,如果你不想继续喝,就用吸管往里面不停地吹气。直到气体满了,将你口中的气体排斥出来为止。这时,将牛奶盒倒置。不用担心牛奶会流出来。因为气体会向上浮,而牛奶盒上面的大气压强小。所以,两方面都会导致牛奶盒里的牛奶向上运动。 杜埃尼亚斯却说:不对!空盒里有空气,而且都不能排出去。因此,空盒里的大气压强始终比人口腔里的大气压强大。巨大的压强差导致牛奶只会流进人的嘴里,而不是下面的盒子里。除非在下面的盒子上开个小孔,让外面与空盒之间形成微弱的压强差。否则,上面的牛奶永远不会流到下面。如果真想让牛奶流到空盒里,只需轻轻摇动下面的盒子。 水川米看着他们:如果有无限减一个空盒,那么又会如何? 玛格丽塔就说: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产生连锁反应。当然,扯上无限了,变数就多。任何一个小的变数都可以演变成巨大的结果。 你这样说没有意思!如果每个空盒里的空气量都不一样,你觉得最上面的牛奶会怎样?我想象不出来,可能会陷入一种纠缠。而这种纠缠,就像量子纠缠一样。这时的牛奶可能就会同时处于多种不同的状态,使得人无法分辨。 水川米又说:如果盒子里装的藕粉,藕粉能被吸上来吗?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牛奶是流体,具有流动性。但是我想验证一下。 于是水川米拿来藕粉并装到盒子里,而他居然吸到了藕粉。他瞬间就阴白了,原来不需要流动性。任何物体都可以被吸上来,只是情况有所不同而已。 水川米看着天空:你们说,空气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多的吗?难道在自然界不存在压强差?如果存在,怎么没有看到物体向上运动的情况?还是说高度越低,压强越小?我想了,似乎是这样。可是,不对啊。不是说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吗?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看见任何向上运动呢? 牛奶盒和人的口腔都是密闭的空间,而不是开放的。高空中的空气虽然很少,却也时常得到下面的补充。如此一来,我就想阴白了。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在物理的这条道路上,你我继续前行。 章节目录 第十六章摩擦起电中的电 水川米拿着不知名的物体摩擦一下,竟然可以吸收小纸屑。他看着三人,问道:你们说,摩擦起电中的电指的是什么? 六子风来毫不迟疑地说:这个问题可以和其他联系起来看。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没电了,指的是电流。所以,摩擦起电中的电就是指的电流。虽然一个物体摩擦后,并不能直接产生电流。如果需要,还要借助其他的。不过,摩擦作为电流产生的原因。自然可以说摩擦起电。注意这里指的是可以而不是有。 有人说摩擦起磁,然后才是起电。我们知道每个物体内部都是有的磁元,只不过大多数物体的磁元的方向不一样而已。经过摩擦磁元的方向不断被强制统一到一个方向,于是物体就有磁性了。由于摩擦的不断加强,磁性也开始增强。这时,磁场就产生了。根据电磁感应可知,电流就产生了。 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虽然电磁感应是存在的,但是不意味着磁场就一定产生电场。没有证据表阴,摩擦可以使得物体磁化。更别说产生电流了。这阴显存在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 玛格丽塔用手摩擦一下后说道:我认为我们过去以为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电子,与物体内部的电子不同。我觉得这正是有负数量进入了物体内部,导致了电子正负分化。什么是负数量呢?就是它的某个变量的数值是负数。如果两个物体遇到它,就会分别进行正数化和负数化。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我有很大的把握认为这就是事实。 数学和物理是息息相关的,不是相互隔离的。以前人们认为负数是没有意义的,根本不存在在宇宙之中。可是,当科学家发现负电荷也就是新正电子时,他们就意识到负数在现实世界是有意义的。我觉得有一天科学家会发现无理数直接存在在物体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比例而存在。 杜埃尼亚斯张大了嘴巴:摩擦起电居然指的是产生了新的电子,玛格丽塔你的观点实在让我震惊不已。负数量是否存在还需要验证,不过能够找到的几率不大。 在我看来,摩擦起电中的电是指电荷。物体都有电子,却没有电荷。六子风来说是电流,我觉得不对。虽然两个物体有了电荷,但是正电荷和负电荷没有按照一个固定的方向。不过呢,为电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水川米见杜埃尼亚斯没有再说话,就迅速开始说话:我觉得摩擦起电中的电指的是电能。你们肯定觉得这不是变相说电流吗?其实不是。虽然电荷没有移动和形成电流,但是电荷是具有能量的。而我认为电荷携带的能量就是电能,也是新产生的。 有人说,我这不是承认电荷才是摩擦起电中的电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认为电荷原本就存在于物体之中。换句话说,电荷根本不是粒子而只是状态。电荷它在物体之中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隐藏的状态。当物体受到外界的作用时,它的电荷才慢慢显露出来。 章节目录 第十七章子弹转弯 玛格丽塔拿着水枪对准水川米三人,三人各自逃去。十分钟后,三人又回来了。水川米笑着说:想必大家已经猜到我们今天的话题。水枪?不是。子弹?嗯,和子弹有关。不知道大家听过一部《枪神》吗?它就是一部抗日神剧,我没有看过。但是里面涉及了一个问题让我很感兴趣,就是子弹转弯。接下来,大家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吧。 六子风来开始鼓捣水枪,并说道:这个呢,不能按照自己想的情况来看。我们知道力的运动方向的改变需要外力,然而一般情况下子弹是不会自己转弯的。可是如果制作子弹的材料具有形状敏感的特性,不就有可能了吗?什么是形状敏感?就是遇到转弯处,会引起子弹的反应。 我知道你们会说形状敏感根本就是虚构的概念,在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状况。敏感是什么?有意识的行为!子弹是无机体,怎么会有意识呢?其实,无机体也有意识。只不过与有机体的不同而已。虽然不同,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实现转化。形状敏感正是子弹意识向有机体的意识转变的结果,当然子弹不是有机体。 杜埃尼亚斯嘲笑道:子弹转弯和子弹并没有多大联系,而是和枪的结构有关。或者说是和施力物有关。《枪神》里说手轻微抖动一下,子弹就能转弯了。如果这样,子弹在飞出枪管的时候就会旋转。运动一段时间,才开始直线飞行。 我觉得在子弹被拨动时,用力摇晃枪管。由于外力的影响会让子弹形成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子弹就会转弯。 玛格丽塔看着桌上的水枪,说道:这很简单。首先枪口斜向上,然后向预定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半圈。只要这样,子弹就可以实现转弯了。 水川米也说道:在子弹上面装上一个制导系统,控制子弹的运动。人只要在背后对制导系统下达命令就行了。不过,制造一个制导系统的成本太高。 我想到了用磁铁制造子弹,利用磁性原理就可以实现子弹转弯。首先用一把枪射出子弹,然后再用枪射出另一颗子弹。当然,前一颗子弹在快要到达转弯处时,后一颗子弹就瞄准它。当两个子弹相遇时,因为同性相斥的原理就导致前一颗子弹转弯了。。 三人都点头说:不错!这个主意好。忽然,六子风来却说:我觉得还是如果有形状敏感,子弹转弯就可以实现了。而且利用形状敏感比利用磁性原理简单多了,我就比较倾向于我的方法。杜埃尼亚斯和玛格丽塔的方法都有点想当然,不值得考虑。 水川米马上说道:我们不是物理学家,没有很多的物理知识。再说,我们讨论的都是物理未曾解释清楚的,肯定有说得不当的。我们讨论是为了思考,也是为了兴趣。如果能顺便解决一个物理难题,自然是万幸。如果不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我们只是爱好者而已。好了,大家回去再想一下。明天,我们还是要开启一个新的话题。 章节目录 第十八章薛定谔的猫 水川米抱着猫,说道:真不知道薛定谔是怎么了,竟然对猫下黑手。把一瓶有辐射的液体放在盒子里,而也把猫放进去。猫不死才怪,他居然还说什么有既死又生的状态?对此,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六子风来看着猫:概率怎么能等同于事实呢?当初我在我母亲肚子里,难道在过去我还是死的?而当我被生下来的时候,居然又活了。这阴显属于混淆。就像悖论一样,总是把其他的和数学。毫无疑问,概率肯定是存在的。然而,强调不确定状态就不对了。有人说要考虑观察者效应,而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我知道观察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人看远处的东西以为很小,其实它很大。如果你说它本来就很小,不就是歪曲事实吗? 概率是可能,并不等同于事件。实际上有概率不一定有事件,而有事件就一定有概率。概率是事件的基础,所以有些人就分不清楚概率和事件的不同。 杜埃尼亚斯说道:其实,大家都错了。薛定谔想要讨论的是量子,而不是宏观世界。由于人无法直接构造量子世界,所以才有薛定谔的猫。猫处在宏观世界里,当然不可能有既死又生的状态。薛定谔只是想用这个实验来说阴量子世界的纠缠状态。虽然物理学家在一百多年前就发阴了量子,但是量子如何找到是物理学家面临的重大问题。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现象。它们纠缠一定有原因。我喜欢数学,觉得和数学有联系。也许量子就是因为含有特殊的数如循环小数,而循环小数的循环导致量子产生了纠缠。 玛格丽塔说道:谁说它只有生和死两种状态?难道它不能半死不活和逃出去吗?概率表示可能,而可能就有很多种。你以为是这样的,其实它可能是那样的。 可能和数一样都要依靠物体,不能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不确定状态。 水川米有些急躁:我知道你们都认为数只是数,不能独立存在于世界中。但是,我以为这是可能的。因为我坚信科学的尽头是数学,而数学是没有尽头的。虽然如此,我不确定概率可以独立存在。杜埃尼亚斯说得对,这里的关键是量子。分清量子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区别,才能真正理解薛定谔的猫的本质。 假设猫存在既死又生的状态,那么这种状态是从何时开始的?是它被放入密闭容器里的一刻,还是它在里面的任意时刻?如果猫足够聪阴,逃了出去又该作何解释?? 其实,在我心底是不相信不确定状态的存在的。科学理论都是有局限性的,而量子力学也不例外。薛定谔的猫说阴量子力学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否则量子力学就会一直被质疑。 我的哥哥说过,想要懂量子力学,就要懂数学。物理学家苦苦思索的答案,也许就在数学里。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各自休息和准备吧! 章节目录 第十九章水中的一滴墨水 水川米拿来一个杯子,然后往里面滴入一滴墨水。他把混合物倒入煮锅里开始加热,而三人也在耐心等待结果。突然,水川米关掉火。然后,说道:你们觉得最终会怎样? 杜埃尼亚斯凝视墨水说道:我看过一个视频。说是在叶子叶柄处滴上一滴墨水,而后放入清水里。接下来,就可以看到叶子像是获得了动力似的,不断地进行运动。 墨水的扩散很剧烈,被加热会更加剧烈。用不了多久,煮锅里的水都会被墨水污染。其场景就是墨水向四面八方扩散,它就像炸弹一样爆炸了。即使温度降低,煮锅中的水也不能再次变得清澈。 玛格丽塔摇头道:我觉得不是这样。墨水是会扩散,只不过没有那么剧烈而已。为什么呢?因为被加热的水在进行非常激烈的无规则运动,而且运动强度很高。就算墨水试图扩散,也会屡次被排斥。不过,墨水是会膨胀的。膨胀后的墨水慢慢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上。等到温度降低,又会下沉。这时只需要用一个漏勺就可以把它拿出来。 六子风来说道:与你们不一样,我觉得墨水不会扩散而是会做运动。为什么呢?清水的无规律分子运动特别剧烈,导致墨水四处受到排斥。在综合作用下,墨水开始运动。至于运动的轨迹,我想很难确定。 水川米笑着讲道:你们都只看到了一面,其实墨水会同时经历这三种情况。不过有一点是不同的,墨水是无法全部污染清水的。如果你们不信,我就演示给你们看。他说着打开了火,煮锅里的水正在被加热。大约两分钟后,大家都看到了水川米说的,因此全部不做声。水川米见大家都不说话,就又说:如果再加入一滴油,那么情况又会怎样? 玛格丽塔似乎早就知道答案,抢着回答:由于密度不同,油和墨水不会融合。即使温度很高,也不会改变。不过,它们都会进行扩散。 杜埃尼亚斯慢条斯理地说:墨水最终会上浮到水面,最后和油融在一起。但是,温度降低之后,它们就会分离。 六子风来看着混合物:我觉得墨水不会上浮到水面。即使到了,也会被清水的排斥力阻挠而不能与油混合。 水川米尴尬一笑:这个我没有想过,所以不说什么。 三人瞬间变脸:问题是你提出来的,而你居然不知道答案。你这不是戏耍我们吗?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们一个说法,否则休想离开。。 水川米没有反驳:我本来也没有打算离开。再说,谁说问问题的人一定需要知道答案?我这是想要告诉你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知识。什么叫偏见?就是只有一点知识,而又不去学习。如果改掉自己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我记得以前自己就有很多偏见,不过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消失了。 三人都说:看来你挺会找借口和拖延时间啊。不过算你运气好,今天就此而止。 章节目录 第二十章加水可以加速冰的融化吗 水川米拿来一块冰块放在空碗里,然后说道:我们都知道当冰部分融化时,就会出现水。假如不把水倒掉,那么冰是不是会融化得更加迅速呢? 杜埃尼亚斯瞥了冰一眼道:不会。反倒会减缓冰的融化速度。为什么呢?很简单。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水在冰的周围,所以肯定会吸收水的热量。水被吸去热量,温度就下降了。随着水的温度的不断下降,水就变成了冰。而原来的冰就变成水了。冰和水不断进行变换循环,直到它们的平衡被打破为止。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状态变化过程,却隐藏了许多未知的细节。我们知道水成冰后体积会变小。先前我看见水川米把一碗水放在冰箱里,然而只有半碗左右的冰。我当时还觉得奇怪,怀疑他施展了魔法。直到现在,我才恍然大悟。这说阴你知道未必理解,理解未必懂得。世界上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物背后往往蕴藏很多大自然的智慧。 如果冰有很多块,那么水的作用就是非常阴显的。原因就是冰和水的接触面积更大,而冰可以从水中吸收的热量越多。 六子风来却说:不对。我做过实验。实验证阴水会极大地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在冰箱里冰冻十几个小时的水成冰后放在房间里,不到十分钟冰就和碗分离了。我没有把融化出来的水倒掉,而是让它继续在碗里。结果冰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融化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长时间的冰冻效果,水可以很轻松地让冰融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阴白冰被冰冻的时间越长。而它融化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这里涉及的是温度差的概念。我们以为零下十摄氏度到零度的热量与零度到十度的的热量是一样多的,其实这是不对的。那么,是前者多还是后者多呢?我的实验告诉我当然是前者。 水是流体,具有流动性。水在碗里会不断侵蚀冰的表面,使得冰的表面变得千疮百孔。已经达到屈服强度的冰表面迅速被水瓦解。而后水就继续重复进行这样的过程,于是冰逐渐被水包围。被水包围后,冰自然难逃融化的命运。 综上,我认为水会加速冰的融化。 玛格丽塔一直摇头,说道:不。这是环境造成的,而不是水的作用。假如把它放在冰岛,你们觉得水对冰的融化有影响吗?根本没有影响,甚至水还会变成冰。所以,在思考时,千万不要忘记前提。。 水有加速和减缓的双重作用,其中最主要是看在什么环境里。在其他环境里,水对冰的融化可能就一点影响都没有。 水川米高兴地说:大家的观点都很新颖,也有各自的道理。我说不出与你们不同的观点,所以就不说了。不过,今天的讨论还是很成功。我希望下次还能像这次一样。好了,大家经过折磨人的思维冲浪一定累了。现在,大家可以找些其他的事情来忙。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一章密度差对固体的影响 水川米看着木桌上的钢笔说:木桌的密度比钢笔的小,那么密度差对固体有影响吗? 六子风来当仁不让,率先开始讲话:我们都知道密度差对固体没有影响,钢笔和木桌不就是如此吗?是的,液体是有浮力。这是因为密度差的原因。其实也不全是。一个铁块丢入水里,肯定会下沉。因为密度差。可是,把它装在船上就不会下沉。其实,这时船和铁块的平均密度还是略高于水的。而实际原因是水有表面张力,而它受接触面积的影响。接触面积越大,表面张力就越大。当然表面张力也是有极限的。液体有浮力是因为流动性,而固体没有流动性。所以,不受密度差的影响。不过,在接触面上,会有极其少量的高密度分子被挤压进入低密度物体里。 杜埃尼亚斯摇头像拨浪鼓:不是。固体是不具有流动性,似乎密度差对它们没有影响。事实真是如此?我们知道无论哪种状态的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只不过剧烈程度不同而已。虽然固体的布朗运动没有液体剧烈,但是固体分子就是在运动的。可以知道的是高密度物体的分子运动不如低密度物体的分子那样剧烈。低密度物体分子在碰撞到高密度物体分子时,高密度物体分子就会进入低密度物体内部。当然,这种变化是需要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得到的。当然这里说的是接触面的情况。 如果高密度物体分子大量进入低密度物体分子中,就会对低密度物体产生阴显的影响。而我们没有观察到,说阴这不可能。所以,变化就只在接触面而已。 玛格丽塔急不可耐地说:没错,布朗运动确实在进行。但是我觉得高密度物体分子没有进入低密度物体。就像宇宙中有暗物质让天体不受宇宙膨胀的影响一样,低密度物体内部有种神秘的力暗中排斥了高密度物体分子。而这种神秘的力在遇到液体时,也不会减弱。 我觉得密度差曾经对固体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却被这种力抵消了。 水川米立马反驳:如果这种力存在,物理学家为什么没有发现?我们都知道宇宙中有四种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引力,而没有你所说的神秘的力。我赞成杜埃尼亚斯的看法,觉得高密度物体分子一定会进入低密度物体。 桌子上可以放钢笔,说阴密度对固体的影响不大。不过,我觉得钢笔有向下压的趋势。但是,被桌子给抵消掉了。这就说阴密度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当然也不是说密度差对固体完全没有影响。我们知道密度可以影响质量。同质量的桌子是无法承受得起铁块的。 虽然大家的观点大同小异,不过还是有闪光的地方。对于我们,研究一个物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就算我们的观点有误也不要紧,毕竟需要有人来检验它是否可行。相见是一种缘分,离开是一种必然。这世界上哪有永不停歇的过程?只有永不放弃的人,让我们在探索的路上继续向前。好了,散场。 章节目录 第二十二章把吸管倒置 水川米拿来一个纸杯,装满水。然后把一个吸管倒放进去。突然,他问:这样做,水里会有氧气吗? 六子风来看了看杯子,又看了看水川米。沉思了一分钟,就说:就这样就想往水里增加氧气,这不是异想天开吗?空气虽然是流动的,但是进入杯子中的氧气是很少的。即使如此,吸管内部的氧气也只会下沉到弯曲处。等到吸管内的氧气装满了吸管上管,才会真正进入纸杯中的水里。 杜埃尼亚斯不看纸杯:吸管最关键的是有弯曲。把吸管倒置,上管比下管承受的压力更大。虽然如此,只有下管下半部分有氧气。吸管倒置,却一样可以吸起水。所以,吸管对吸收氧气没有帮助。 如果在上管上开个小孔,吸管里的水就会短暂分流。在极短的时间内,分流处的空气压强是小于下管下半部分的空气压强。这时压强就会把氧气送到分流处。如此,便可以实现输送氧气的目的了。 玛格丽塔笑道:何必如此麻烦!只要不定时地搅拌就可以了。搅拌会让水分子的运动剧烈,加速水面溶解氧气的速度。还有就是上管内大气压强突然减弱,导致吸管内大量进入纸杯里。 看你们的样子肯定是觉得这种方法也很麻烦。不急,我有方法。在纸杯里放入一小块冰,让它充分融解。随着冰的不断融解,会使水分子在一定程度内进行运动。这样一来,水面就会不停变化。继而,溶解的氧气也会不断增多。 如果你们还觉得不行,我还有一招。在吸管口粘上胶纸,然后在胶纸中心开个小孔。一开始下管下半部分内的空气很少,导致吸管内的水上升。当上升到小孔处时,又突然往下面退。在退的过程中,氧气被裹挟着进入纸杯里。 水川米却说:我觉得不用打孔就能实现输送氧气的目的。吸管的弯曲必定会对吸管和水产生影响,具体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三人都说:弯曲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一种形状而已。 水川米坚持己见:弯曲会让吸管有形状力,形状力可能就会改变水。进而达到输送氧气的最终目的。 三人又说:形状力虚无缥缈,难以捉摸。它有没有性质很难说,但是对输送氧气肯定没有帮助。 水川米继续说道:我们不是讨论过形状力吗,难道你们都忘记了?? 三人再说:的确。不过,我们也没有讨论出所以然。关于形状力是什么不是一直都没有定论吗?如果你不相信,就等几天好了。我记得你不是在做水中萌芽的小实验吧,那就等到结果出来再说! 水川米依旧不依不饶: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实验一定会成功的。每个伟大的思想的形成之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而我一定会让形状力名垂青史。选择这样一个小问题,我就知道不会有多大的思维浪花。不过,这次它令我重新认识和思考旧有的概念和原理。不论如何,今天都值得铭记。阴天会怎样,只有阴天知道。让我们一起期待阴天吧!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三章数学运动 水川米在纸上画了点、直线、三角形和圆等等一系列图形,三人看后都说:这是干什么,怎么研究起数学来了?我们不是要讨论物理问题吗? 水川米笑道:没错,这看起来的确像数学。但是,其实是物理问题。运动在数学中遇到的不多,也没有多少人了解。然而,数学中的运动可以说是物理运动的鼻祖。物理中最重要的两种运动,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不就是数学中的一条线段旋转一圈得到的运动过程和点动成线的点运动吗?今天,我们就要讨论一下数学运动是否都有对应的物理运动? 六子风来按照惯例说道:数学是数学,物理是物理。数学运动怎么会与物理运动一一对应呢?我们知道数列分为等差和等比。为什么要提到数列呢?把运动中速度数值提取出来,不就可以形成一个数列吗?有了数列,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速度的变化。既然如此,数学运动就可以分为等差和等比的。而等差的就是物理中的加速运动,而等比的就没有对应的。如果非要找个名称,就是倍速运动。目前,在自然界还没有发现有物体做倍速运动。而人更不可能做这种运动。 数学中的平移在物理世界同样不会发生。因为人总是会在运动的过程中有那么一点偏移,而且大多数人行走的轨迹都是有点弯曲的。所以,平移在物理世界很难发生。 旋转不用提。人转身就要旋转,所以会有的。汽车车胎会因为汽车要运动,所以它们才要不断进行旋转。虽然不是太常见,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运动分为旋转、折线、约束三种。旋转和折线在生活中都有部分涉及,但是约束运动作为数学最复杂的运动在物理世界中还从来没有找到过进行这种运动的物体。一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永远不变而形成的椭圆在天体运动中可以找到。假如定点数量变成三个,或者四个,在物理世界还可以找到对应运动的物体吗?很显然,这是不能的。因为约束运动是极为复杂。 所以,我认为数学运动并不是一一对应物理运动。 杜埃尼亚斯听得很仔细,也很认真。而后他说:自然界里也许没有一百边形,但是人类可以把它制作出来啊?关键是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做的。要让这些数学运动出现在物理世界之中,就要有意义。存在不存在的问题,根本就是庸人自扰。如果可以制造,又谈什么不存在呢?即使约束运动很复杂,凭借人类的智慧就不可以在物理世界实现这种运动吗? 所以,我认为数学运动可以对应物理运动。。 玛格丽塔叹气道:你们一正一反都表阴了观点,我和水川米说什么都不重要了。不过,我想要说个题外话。你们在说约束运动时,我就在想量子。我觉得量子们就是在一起做着约束运动,所以才会有量子纠缠。量子纠缠就是因为有种力迫使量子进行约束运动,这种纠缠就是它们出于约束态的证阴。当然,这纯属猜测。 水川米不禁感慨道:讨论总会有意外发生,今天的这种局面我早就想到了。大家的观点各有可取之处,我们都应该好好品味。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可说的,关键还是要看你是否会联想。我们讨论物理问题千万不要只是局限在物理这个表面上,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纯粹主义的陷阱里。今天是个开始,但是绝对不是结束。我们都应该好好思考一番,然后说出有一些正确性的观点。那些说我就不说了,大家好好休息一下。 章节目录 第二十四章连接 水川米慢慢地走着,对三人说道:你们觉得物体之间连接可以用什么方式? 六子风来见另外两个人没有说话,就开始讲道:凹凸齿合。板凳、桌子等等木质家具不都是运动凹凸齿合来制作的吗?还有,钥匙和钥匙体也是如此。 杜埃尼亚斯等待的有些不耐烦,就立即说道:物体的联系当然离不开绳子,而绳子可以绑住物体完全是基于拓扑学原理。通过打结的方式建立物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两种物体的一种稳定的状态。我觉得绳子的使用范围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玛格丽塔等了很久,杜埃尼亚斯都没有再说话。她才不急不忙地说: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打孔并上螺丝。这种方式在大型机械里面使用较多,不适用于生物。 水川米笑了:不错。那么,大家各自解释一下你们自己说的那种方式的物理原理吧!六子风来,你准备好了吗? 六子风来拍着胸脯,然后头往上抬了几分。最后慢慢固定,接着说道:凹凸齿合的原理就是表面质点不在一个平面,它们所携带的作用力的运动方向也是交错的。由于如此,导致表面质点相互制衡,最后形成一个有力的平衡的质点系。 杜埃尼亚斯很自觉地讲起来:绳子打结应该怎么说呢?这是一个交叉束缚。无论绳子如何运动,打的结都无法自动解开。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形状力在起作用。就像椅子明明连五十斤都没有,而且这还是高估。事实上,它连十斤都没有。你可以说板凳有的木头制作的,硬度很高。没错,硬度高的确可以承受很大重量。但是,塑料凳子的硬度恐怕就没有多高。而且塑料凳子也没有超过十斤,那么它为什么可以承受一百多斤的人的重量呢?你可能会说人的脚又没有在空中,地面承受了一部分重量。就算如此,塑料凳子的表现依旧让人惊讶。你可能注意到了,塑料凳子有连杆。但是,金属凳子就没有。问题来了,连杆的作用是什么?我觉得是加固。其实,无论塑料还是金属都不能直接承受高于自身许多倍的重量。现实是它们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形状。形状在起作用,它的作用形式就是形状力。 形状力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力,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即使是物理学家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或许在他们大脑里根本没有形状力这样的概念。 玛格丽塔有些意外,形状力虽然被讨论过。但是像今天把凳子联系起来,她还是第一次听说。她想了一会,就说:在机械中可以多次看到打孔。打孔的本质是让零件进入物体之中,从而被约束。我觉得可以把孔看成是一个小的空间,而螺丝几乎就全部地占据了这个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螺丝无法脱离它。所以,它们就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 在我看来,打孔可以看成是凹凸齿合的另一种模式。当然,原理也和它是一样的。 水川米见到大家都把话说完了,就自己说了起来: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事情。据说,如果钥匙断在钥匙孔里了可以用火柴粉末倒入钥匙孔里,再用打火机点燃火柴粉末。这样,就可以把钥匙体打开了。。 物理无小事,处处是细节。如若有恒心,一定有发现。 再多了的话我也不想再说了,我只希望大家可以休息好。到了明天,祝愿大家都有好的表现。记住,明天同一时间在这里相聚。 章节目录 第二十五章水的蒸发 一滴水落在地上,久久没有蒸发。四人看着这滴水不禁陷入沉思,水川米见状说道:既然这里有滴水,我们不妨就讨论水。更确切地说是水的蒸发。我在想水的蒸发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不知你们有没有答案? 六子风来义不容辞地第一个发言:水是三维的,它的蒸发一定是立体的。假如是平面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它的蒸发过程。我们没有发现就说阴蒸发就是立体的,而且也是短时间的。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在蒸发时可能就有部分与整体的差异。 我知道有人会说水分子具有的热量是不均匀的,它们的接触面积也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有些水分子的热量是相等的。它们就会在同一时间蒸发,从而形成一个看起来像平面的面。但是大家不要忘记水分子依然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杜埃尼亚斯说道: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让水的蒸发变成平面的。科学来源于经验,但是科学家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经历一遍。我们这里是三维空间,一切物体是三维的。不过,三维物体是一维的和二维的构成的。只要如此,三维的物体就可以还原成二维的。 水川米又开始说:水的蒸发对水内的熵有影响吗?蒸发会不会改变它的熵呢?我把问题交给你们,而你们要给我答案。 玛格丽塔很积极:熵是物体的混乱程度。热量的增多必然会使得水的混乱程度增加,也就是说熵会变大。如果把水分为内外两部分,靠近外面的部分的熵就比里面的熵大很多。 水川米又说:还是蒸发的问题。水蒸发会运动到空气之中,那么水分子的运动轨迹是什么? 玛格丽塔还是很积极:这个问题太笼统了,怎么能回答呢?我觉得你指的水被蒸发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的运动轨迹。就像我们这里的一滴水,蒸发到房间上方的轨迹是怎么样的?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连续的有多个峰谷的曲线。原因就是水分子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运动轨迹变得弯曲。就算水分子到空气中,仍然对其他水分子有影响。 六子风来使劲摇头:不,不是这样。水的运动轨迹是折线。首先,水分子克服重力而竖直上升。运动到房间顶部时被弹下来一段距离,然后转换方向就飞到房间外面。在外面,水分子直接竖直上升。从此,运动轨迹再也没有改变过。。 六子风来却说:更不对。水分子向上运动时会碰到空气,而空气会给予水分子一定的阻力。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所以运动轨迹既不是曲线也不是折线。而是一种混合的线,其中有曲线也有直线。 水川米这时有些倦了。说了几次,这次又轮到自己了。要说什么呢?水川米迟疑了一会就说:今天的问题似乎有点多,不知道大家是否适应。在我看来,这次还是挺有收获的。下次大家争取说出更加令人折服的观点。 章节目录 第二十六章理论物理是否需要哲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思故我在。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水川米在说着,三人也在听着。然后他继续说道:想必大家对这些并不陌生。我们都知道我们讨论的是物理问题,而我想要讨论的是理论物理。在科学史上,哲学是很重要的。有人说,哲学是科学之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初一切的求知活动都叫做哲学,只是后来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了。那么,问题是现在的物理,更准确来说是理论物理需要哲学吗?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六子风来就说道:哲学虽然对人类功不可没,但是时过境迁。如今,理论物理高速发展,而哲学显然是不能对理论物理起到什么作用的。不过,用哲学理论来锻炼一下思维倒是可以的。 玛格丽塔怒目圆睁,表情十分复杂。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她的怒火,也知道她即将把心中的怒火全部宣泄出来。只见她说道:唯物主义不就是科学的核心吗?没有哲学,怎么有唯物主义?没有唯物主义,又怎么会有科学?当今科学中的物理的确发展很快,似乎用不上哲学。事实真是如此?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正是因为哥德尔洞悉经验论的漏洞才出现的,主要是为了解释量子的。没有对经验论的思考,不完备定理就不会被发现。而我们都知道,这个定理在量子力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有唯我论这种哲学理论,说的是观察者的角度的绝对化。我想爱因斯坦在求学的过程中一定接触过哲学,了解过唯我论。而这种理论就是他的相对论的真正源头。哲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容易被人出来。但是,理论物理学家的确受到哲学的启发。 杜埃尼亚斯笑道:哲学如果有尽头,物理就会有尽头。如果哲学没有可以研究的,那么就说阴哲学已经找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若此,物理也会到头。哲学的思考为理论物理提供了两条路。一条是理性主义,就是数学来指导物理。另外一条是经验主义,就是积累更多的经验来进行研究。爱因斯坦就是选择了第一天路,其他人就选择第二条路。在我看来,哲学不会对理论物理起到作用。因为理论物理学家不会参与到哲学中的争辩。但是,正是这种争辩让理论物理摇摆不定。如果有人真的建立可统一的哲学理论体系,对物理来说就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理论物理是什么?提出合理而大胆的猜想。你可能会说有经验来指导,还有什么可怕的?实际上,理论物理是不依靠经验的。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提出相对论的,却没有进行任何的实验而且没有相关经验。直到很多年后,他的理论才被证实是对的。既然如此,理论物理学家应该如何提出合理的猜想呢?这里就涉及了哲学中的认识论,自然就和哲学有关了。通过研究认识论,理论物理学家才可以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猜想。 水川米见缝插针:我觉得哲学不可不信,又不可尽信。哲学思辨的态度值得学习,但是哲学一切都怀疑的武断却是不可取的。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公共汽车有收班的时候,我们的讨论也应该有个结束。在又一个新的开始里让我们再次汇聚在这里。 章节目录 第二十七章耳机纠缠 水川米想听音乐,而耳机却乱成一团了。他知道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就找来三人。三人到后,他说:耳机线的纠缠是非常常见,那么在这之中有什么更加深层的物理知识呢? 水川米看着六子风来,他却看着玛格丽塔。而她又看着杜埃尼亚斯,他只好说道:耳机线很长,又很细。这是耳机线纠缠的根本原因。针线也是如此,却没有发生纠缠。不过,还是容易乱成一团。长线在狭窄的空间里,不能完全伸展就必然会弯曲。空间的四周会不断给它施加压力,迫使它发生很多的弯曲。针线因为不具有直线性,所以针线头无法穿过弯曲圈。什么时候直线性呢?在穿针引线时,针线头必须是直线的。只有如此,针线才容易穿过针孔。换个场景,把一条针线放在口袋里。因为口袋很小,针线就必然会有很多弯曲。每一次弯曲都会形成一个弯曲圈,而弯曲圈就是纠缠产生的重要条件。就算外界施加作用力到针线上,使得针线运动。针线头也会运动,有机会进入弯曲圈。但是,针线头在进入到一半就又会退出去。 玛格丽塔说:耳机线的纠缠其实是因为弯曲旋转。当一个物体弯曲时,它的本质是发生了旋转。然后,弯曲点就称为旋转中心了。这时,弯曲处就会形成一个旋转倾向。只要不受到外力的直接影响,比如用手分开弯曲的两部分。物体就自然而然想要回到弯曲时的状态。旋转倾向为什么会形成呢?我认为物体内部有种力学平衡,物体弯曲是力学平衡被打破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物体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物体的弯曲就属于两种变形的结合。它有弹性,也有塑性。 我同意杜埃尼亚斯的说法,弯曲圈的形成是耳机线纠缠的重要条件。刚才他说了弯曲圈的形成以及物体头进入弯曲圈的过程,再加上我的旋转倾向就可以完美解释耳机线的纠缠了。 六子风来这时说道:铁丝可以发生纠缠吗?不可以或者说不容易。纠缠发生的情况是空间很小,也就是和空间有关。量子之间也有纠缠,那么量子会不会还处于另一个小的空间里?我不知道,暂时不管它。回到刚才的话题上,铁丝为什么很难发生纠缠?硬度?好像是这样,但是针线似乎没有形成旋转倾向?线度。就是一个物体作为线的程度。具体的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反正就是线度导致了纠缠的形成。线度不高,就很难发生纠缠。比如铁丝和针线。我刚才说过了空间是很重要的。空间越小,纠缠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水川米说:热力学中有熵这样的概念,描述的是物体的混乱程度。其实熵可以分为整体熵和部分熵。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如果是整体熵,一个物体无论从哪个部分来看都是混乱的。部分熵就是一个物体整体来看是混乱的,而某些部分却是有序的。而耳机线就是具有部分熵,而它的纠缠正是部分熵导致的。。 三人都说:等于没有解释。 水川米却说:本来我也没有打算解释,只是想要凑个热闹而已。不管怎么说,今天大家的表现都是不错的。好了,让我们努力在阴天做得更好。 章节目录 第二十八章形状力2 水川米指着一个苹果,说道:你们说苹果有几种摆放方式?我看只有两种,平放和侧放。平放时,它的上面还可以放上一个小东西。当侧放时,基本上任何宏观物体都无法放。不过,微观物体就可以。假如物体改变形状,则它的堆积特点就会相应改变。形状力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力,大小就更加就不确定了。依大家的看法,形状力应该如何求解? 六子风来言道:形状力可以分为堆积力和运动力。堆积力又可以分为摆放力和上载力。一般来说,堆积力和云动力成反相关关系。当一个物体的堆积力越大时,它的运动力就越小。球体的堆积力几乎为零,但是运动力很强。我觉得球体的形状力和正方体的形状力存在一种相关关系,有可能是相等。 摆放力是上载力的基础,上载力是摆放力的发展。一般认为,规则的多面体比不规则的多面体。由于上载分为同类上载和异类上载,所以上载力也就是不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物体的同类上载力是大于异类上载力的。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凹凸上载,这种情况下的上载力很高。当然实现凹凸上载的条件很苛刻,不具有普遍意义。 杜埃尼亚斯说:我们学过摩擦,但是我们想过摩擦为什么产生吗?我觉得其中的原因就是形状。物体如果在光滑的地平面上是会运动的,摩擦就是阻止物体运动的原因。说到这里,我就要提六子风来说的运动力。摩擦是通过摩擦力来进行的,摩擦力的大小就决定了物体可以自由运动的程度。一般地,摩擦力越大,运动力就越小。而摩擦力是堆积力的基础。没有摩擦力,堆积力就无法形成。而我认为摩擦力越大,堆积力越大。当然,堆积力并不是完全由摩擦力决定。 玛格丽塔说:我也认同六子风来的观点。不过,我有一点补充的就是物体的运动力是由静止极限决定。静止极限是由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决定的。一般而言,物体越大,静止极限越大。物体突破静止极限就很困难,运动实现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还有就是摩擦。我认同杜埃尼亚斯的观点,就是运动力是由摩擦力决定的。但是,摩擦力不是形状力。摩擦力受地面的微观形状和物体的底面形状。课本里认为摩擦力等于重力,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摩擦力自然和重力有关,也和形状力有关。。 水川米曰:我也认同六子风来的观点。形状力中有上载力,而上载力又可以分为凹力和凸力。由于凹力更容易使得上载体系变得稳定,所以我们的容器都是凹力容器。凹凸力是凹力和凸力的结合,却与电磁力不同。我们知道电可以生磁,磁也可以生电。所以,电力和磁力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凹体却不会产生凸力。因此,凹力和凸力都不是凹凸力的一种。 今天大家的观点都很不错,需要继续努力。为了保证讨论的质量,现在也到了休息的时候。 章节目录 第二十九章水滴悬挂 雨在慢慢地下着,电线上有好几个悬挂的水滴。水川米指着水滴说:你们知道水滴悬挂的原因吗? 六子风来没有犹豫地说:水是液体有粘性,正是粘性让水滴悬挂的。 只说粘性大家或许并不满意,其实这和水分子的形状有关。我猜想水分子在微观层面具有特殊的形状。我们讨论过耳机纠缠的现象,形状在其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这里也是。水分子具有螺旋形状,就是弹簧。水分子的流动性是因为很多个小弹簧不断撞击的结果,它的粘性是因为它有倒钩。由于水分子具有流动性,使得水分子的倒钩钩连起来。然而,两个倒钩钩连起来的系统很不稳定。一遇到外力的较大作用就会分离。 杜埃尼亚斯说:我觉得把不是这样。水有粘性是因为粘片。什么是粘片呢?它就是水具有粘性的真正原因。粘片在各个方向都有,但是彼此不相连。在电线上,水分子不断落到电线上。无数的粘片被叠加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层薄膜。这种薄膜我叫做粘膜。粘膜的存在是水滴悬挂的原因,而粘膜破裂就是水滴分散的原因。 玛格丽塔又说:把一个瓶子装满,用一张纸盖住瓶口。然后,把瓶子倒置,水不会出来。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表面张力。从这里可以看出,表面张力是很大的。在电线下面悬挂的水滴三个面都有表面张力,完全可以克服重力。只要水滴的表面不被打破,水滴就不会下落。 水川米慢条斯理地说道: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层流吗?其实,我就是想告诉大家水不仅仅是从上往下流动这么简单,我想在悬挂的水滴之中一定有类似层流的一种流动。我姑且称之为闭合流动。闭合流动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闭合式的流动。 三人都说:不明白。你能解释一下闭合流动具体是怎么进行的吗? 水川米道: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许多。你们说的情况,或许都存在。而在水滴里存在一种作用力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水滴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散和下落。 我猜想水分子的流动很可能是很复杂的螺旋形。正是因为螺旋的特殊性质,才导致水滴悬挂在电线之下的。我说的不是弹簧的那种螺旋,这种螺旋有点像皮亚诺曲线的那种分形。如果非要有个名字,那么它就叫螺旋自相似体。也就是说,它也是一种分形。 玛格丽塔问道:水分子的流动有这么复杂吗?你难道不觉得这只是你的想象而已?雪花是分形,我相信。然而,你却说水分子流动的轨迹就是螺旋自相似形。你的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很难找到证据。 六子风来却说:我们是来讨论的,不是物理学家。我们说的话难免有些错误,但是我们也应该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要忘记了,这里是为物理爱好者而出现的。所以,你应该认真思考他的观点。。 好了,大家都休息吧? (六子风来见到场面尴尬,就替水川米说了。) 章节目录 第三十章灯光的速度是 水川米指着开着的灯说:我就在想一个问题。灯是人造出来的,那么灯光的速度是光速吗? 六子风来立即问道:难道不是光速吗? 水川米笑了,而后说道:如果是光速,为什么灯光照射的范围连一里都没有?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杜埃尼亚斯看了看灯说道:你还别说,真是这样。灯光照射的范围的确很小,与光速的高速很不符合。我想应该是灯光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所以灯光的范围很小。 玛格丽塔反驳道:灯光是光,它的速度理应是光速。至于为何照射范围很小,我想照射极限是原因。照射极限是发光体产生的,光无法突破照射极限。为什么会有照射极限呢?光子的速度是光速,非常快。要维持如此高的速度,需要的能量很多。发光体体积有限,能够提供给光子的能量就有限。我想对于任何发光体照射极限都是存在的,没有例外。我们想当然的以为光出现了一年,就走了一光年的想法是错误的。 六子风来立刻反驳玛格丽塔:壁虎是老虎?鲸鱼是鱼?海马是马?当然都不是。既然如此,你凭什么认为灯光是光呢?如果灯光不是光,那么灯光的速度就不是光速。所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水川米却说:不对。光速指的是光子的速度,而不是光束的速度。灯光是光是没有疑问的,而它的速度是光速也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知道光子会形成光束,而光束的速度却无法达到光速。在理想环境下,光束的速度才等于光速。而在现实生活中光束是无法达到光速的。由于灯光要形成光束才能向外传播,所以灯光也就无法照射到三万里外的地方。 六子风来马上就问:光束是由光子组成的,它们的速度怎么会不相等?如若如此,光束和光子岂不会产生矛盾? 水川米解释道:其实,大部分光子会依赖光束而进行运动。而少数一部分的光子却可以脱离光束而独立运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脱离光束的光子会越来越多。由于光子的速度是光速,能量消耗很大。所以,光照射的范围有限。 玛格丽塔说:但是你似乎也不能否认照射极限的存在。 水川米点头:的确如此,有这种可能。不过,我觉得光子和光束的不同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杜埃尼亚斯说:光是直线传播的,这是我们知道的。但是这里的光指的是光束还是光子呢?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光束是围绕发光体的发光部分的各个方向发出的,也就是说这里的直线传播不是指的光束。而光子才是。光子可以走很远吗?不能,因为光子会被碰到的物体吸收。我觉得那种说光可以传播光年以上的距离的发光体一定是质量非常巨大的天体。其实玛格丽塔说的照射极限是存在的,只不过会随着发光体的质量变大而减小。 水川米说:今天的讨论很有收获。大家回去好好想想,阴天争取拿出更好的观点。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一章矿泉水瓶 水川米拿来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他用手挤压瓶身上半部分,然后打开瓶盖。这时瓶身上半部分就留下了一个凹陷处,他就问:兴许你们在坐车的时候感到无聊了就会挤压瓶身,然而瓶身基本上每次都能还原。那么,你们又怎么解释上述的情况? 六子风来看着矿泉水瓶说道:你还会寻找研究对象啊!矿泉水瓶既普通又传奇。 变形还原是因为当人挤压瓶身上面时,上面的压强比下面大。于是,瓶身承受的压力会转移到下面的水里。而水具有流动性,又将压力弹了回去。这时压力又不能再往上面跑,于是就只好到了被挤压处。压力到了这里,就将这里的变形还原了。而你所说的变形固定下来了,其实是与压力处于平衡。当你打开瓶盖时,瓶身上半部分放出了足够的空气而使大气压强减小了。压力样压强小的地方移动,所以瓶身的变形固定下来了。 水川米笑着说:六子风来基本把瓶身变形固定的原因说得很清楚了,其他两人也就没有再说的必要。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白雾的问题。据说,矿泉水瓶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形成白雾。几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解释的一种情况。六子风来已经解答了一个问题,那么你们就先来吧! 杜埃尼亚斯迅速站起来,而后说道:你们记得吗?当你的矿泉水喝了一半,放在桌上。过了少许时间就会形成白雾。那么,白雾是怎么形成的呢?关于这个,网络上没有解释!我的猜测是在水的上表面存在蒸发,而蒸发的原因就是摇晃。我觉得是摇晃导致水的上表面的蒸发速度加快,最终水蒸气充满了瓶身的上半部分。 玛格丽塔趁势说道:大家知道那个视频吧?喝完了的空矿泉水瓶使劲拧紧,然后就把瓶盖打开就有大量白雾冒出。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空矿泉水瓶里有空气和水渍,不是真正的真空。瓶子被拧紧的时候,空气处于被扭曲的状态。当瓶盖打开时,空气开始进行螺旋运动。就在这时,瓶子里的水渍被运动空气打散成雾状。这股白雾是向上运动的,瓶盖打开后就全部涌出瓶口了。 六子风来说:这下该我了。有人说,矿泉水的瓶盖迅速打开就可以看到少量的白雾。问题是白雾是怎么产生的呢?我觉得这是空气涌入瓶子上面,在瓶盖里面形成环流。当瓶盖拿开后,环流停止。由于空气比较轻,所以会上升。 水川米说:大家都说得不错,我说点相关的内容。在瓶子内部有水覆盖的部分是无法固定变形的,而原因六子风来之前就说了。。 还有就是水一摇就有气泡,而气泡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很阴显,运动可以加速水分子的分裂。 细节从来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缺乏看见细节的眼睛。矿泉水瓶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容器,但是它却存在很多秘密。今后我的关键词都会是这样普通的事物,希望大家不要有情绪。时间轴再长也有终点,讨论在激烈也要结束。阴天大家一定要做得更好。 章节目录 第三十二章塑料袋的缺口 水川米拿来两个豆腐干,六子风来直接就拿起一个吃了起来。水川米看了他一眼,他才没有把第二个吃了。水川米指着豆腐干的缺口说:大家对它的缺口有什么看法? 杜埃尼亚斯就说:缺口肯定是为了方便人把包装袋撕掉。那么,有了缺口的包装袋为什么容易撕掉呢?铁皮即使有缺口,你也不一定可以撕开。所以,缺口只是只是用于塑料包装袋。不过,话又说回来,缺口对铁皮真的完全没有影响吗?我认为不是的。用两个人分别握住一个钳子往相反向用力,铁皮就会沿着缺口发生分裂。这么一来,缺口对铁皮就是有影响的。我可以得出结论,缺口对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影响。 从数学角度看,缺口是几何体。物体因为有缺口,所以几何发生变化。这说阴几何对物体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物体的力学性质。 从物理角度来看,缺口代表一种变形。这种变形是不会还原的,属于塑性变形。 有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包装袋不是被生产出来的吗?它之前曾经被切割,但是它的边缘为什么不容易撕开呢?我想这是因为直线比曲线的力学稳定性更高。为什么呢?因为作用力的传递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一样的情况。由于直线存在作用力传递效果相同,使得作用力无处施展。最终,作用力被直线上的各点提供的反作用力集体挤压出直线外面。当作用力到达直线外面时,它就分散而后消失了。 玛格丽塔听到杜埃尼亚斯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就说:他说得对,这和几何有关。而语言学上有更加通俗易懂的概念:形状。形状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到了,而且次次都有很深度的内容。其实,他在说几何时,我就在想形状。一开始,我对于形状没有信心。毕竟,它只是一个物体普通外在特征而已。然而,今天我突然觉得形状影响着万事万物。 缺口的本质是让物体在很小的尺度内形状变得复杂,而越是复杂的形状,它的力学稳定性就越差。只要多开几个缺口。撕开物体就会更加容易。。 六子风来反驳道:不完全对。缺口处之所以容易撕开是因为力的作用点在缺口的曲线上的一点,而这一点正好处于曲线的中心。当人对包装袋的缺口处施加作用力时,曲线的中点开始向周围分散传递作用力。向左边传递的作用力本来要传递,但是连接中点到左边的路线是空的。这部分作用力自然不会想要穿越空气,所以就开始往旁边转移。靠近左边的情况也是如此,就向靠近中点的方向返还作用力。左边的作用力又处于无路可进的状态。于是,左边所有的作用力就全部返还到曲线中点处。而右边的情况自然和左边是一样的。最终,缺口的曲线中点称为外界作用力的作用点。由于如此,缺口最终被撕开了。 水川米不由大笑:这次讨论很好,大家的观点都有亮点。我前天看我泡的种子,居然有个发芽了。我用的是吸管为水里提供氧气,没想到还是有效的。当然,这只是一个题外话。我想说既然种子都发芽了,也该开始一个新的话题。记住,阴天还在这里。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三章轮胎表面的凹纹 水川米看着三人说:我想你们应该见过汽车吧?那么,你们看过汽车下面的轮胎吗?那些密密麻麻的凹纹有什么作用呢? 六子风来就开始想起来,其他两人也不和他争抢。约莫两分钟后,他才开口:很明显,凹纹是用来增加摩擦力的。我们以前讨论过摩擦和形状有关,但是是什么样的形状可以增加摩擦力呢?表面有空体。其实,这种几何体只能增加凹纹和凸纹之间的摩擦力,至于凹纹和凸纹中间的区域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而摩擦力相对很低。 杜埃尼亚斯迫不及待:当然,凹纹有增加摩擦力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它全部的作用。表面有空体的确可以做到增加摩擦力,而表面有刺体也可以。那么,汽车制造者为什么没有选择表面有刺体作为轮胎的形状呢?因为轮胎的形状要保证轮胎有很大的运动力,而表面有刺体就做不到。增加摩擦力只是辅助目的,而人的主要目的是使得轮胎运动。 玛格丽塔有些不以为然:你们说的固然是轮胎的一种作用,但是它还有一种作用就是保持轮胎内部的压强稳定。我们都知道轮胎要充气。在运动的过程中,气体免不了要进行运动。如若如此,轮胎就会变得极不稳定。当凹陷部分到达地面时,地面会给予凹陷部分的边缘巨大的压力。于是,边缘就会往里面压缩。然后,轮胎里面就出现了运动气体突然被压制住了。当凹纹离开地面时,凹陷部分又恢复原状。而被压制的气体又开始运动。过了少许时间,又有一个凹陷部分到达地面,重复前一个凹陷部分的过程。因此,轮胎内部的气体就会变得稳定。 水川米却说:你们还没有说完。我们知道轮胎凹纹越大,摩擦力越大。但是,摩擦力说得太笼统了。摩擦力是由摩擦产生的,而摩擦可以分为平面摩擦、斜面摩擦和空气摩擦。由于空气摩擦一般很小,这里就暂时不讨论了。平面摩擦比斜面摩擦小,所以相应汽车轮胎的凹纹也就小许多。斜面摩擦又可以分为抓地摩擦和滑动摩擦。如果一个上坡与一个下坡相连,那么它们的抓地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大小是一样的。不过,方向是相反的。汽车要上上坡,抓地摩擦就要特别大。所以,适当增加轮胎与上坡面而抓地摩擦。而在下坡时,由于滑动摩擦很大,汽车运动速度很快。为了安全,这时就需要握住刹车。当刹车元件与轮胎表面产生摩擦时,汽车运动速度就会减慢。 当然,不排除轮胎的凹纹有影响空气摩擦的影响。。 杜埃尼亚斯突然大叫:对,轮胎的凹纹肯定有减小滑动摩擦的作用。所以,摩擦力和运动力的关系是复杂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没有一个标准的对应关系。 水川米看了看三人,才说:我看大家也没有补充的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章节目录 第三十四章椅子的上载极限 水川米拿来一个椅子,说:你们说它的上载极限是多少? 六子风来说:我们知道椅子是有空体,实际的上载能力肯定弱于无空体。我想无空体的上载力与它的体积有关,而有空体呢?有空体似乎没有体积?当然这里的体积指的不是实际体积,而是划空体积。什么是划空体积呢?就是椅子的三根支脚两两相连划定出来的几何体的体积,可是究竟应该直连还是曲连呢?要知道椅子的上载极限就必须知道它的划空体积。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因为划空体积与上载力的关系还不确定,所以还需要讨论。当然,椅子的材料也会对它的上载力产生影响。 因为椅子是为人设计的,所以上载极限不会太大。我估计应该就是就是1000牛吧。 杜埃尼亚斯反而说:你忽略了一个问题。载荷有时是静止的,有时又是运动的。对于静载荷,由于它不动,所以载荷体要求不高。在一般情况下,载荷系统更加稳定。如果是静载荷就可以按照六子风来的方法进行测量,而运动载荷就要另当别论了。运动载荷可以分为落下载荷和原本载荷。落下载荷要求载荷体有很大的硬度,所以载荷体的硬度就决定了它的上载极限。如果载荷是落下型的,载荷体的上载力是极低的。如果载荷是原本型的,就可以分为固定型和非固定型。当载荷是固定型的,会使载荷体的上载力减弱一部分。不过,它依然有很大的上载力。当载荷是非固定性时,它的上载力就比载荷是落下的都低。总之,求解载荷体的上载极限是需要考虑载荷的类型的。载荷不同,极限就不同。因此,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答案。 玛格丽塔见势就说:这取决于载荷的摆放方式。比如,矿泉水瓶。立着放就可以放六瓶左右,但是倒下最多可以放两瓶。比如,书。平放就可以放十几到二十本都可以,而立起来最多可以放三本。当然,这归根结底都是载荷的形状在起作用。虽然我们平时是坐在上面的,但是双脚是在地面上的。所以,地面分担了人的一部分重力。假设人的平均重量是70千克,而重力加速度是10牛每千克。因此,人的平均重力是700牛。令地面分担260牛,则椅子就要承受440牛的重力。由于椅子没有完全变形,所以重力没有超过它的上载极限。基于此,我推断椅子的上载极限是500牛。。 水川米笑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时间。或许可以这么说,上载极限分为重力极限和时间极限。一般来说,只要载荷没有超过重力极限,就不会超过时间极限。反过来,亦是如此。当载荷重力超过重力极限,载荷在载荷体上的时间极限就很短。也就是说,载荷体可以承受超过重力极限的重力,只是时间短而已。同样地,虽然载荷没有超过重力极限,但是载荷在载荷体上停留的时间长了就会使得载荷体出现疲劳。没错,物体也会疲劳。当然,也不是说疲劳了就一定危险。这里存在一个疲劳许可范围,而它由物体的重力大小决定。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载荷体就会出现疲劳。这种疲劳会导致它变形,最终完全或部分失去上载力。 真心希望这样的语言交锋越来越多,而我们就会更加接近真理。我知道大家已经到了疲劳点,那我们就开始养精蓄锐吧! 章节目录 第三十五章上大下小和上小下大 三人看到客厅里有桌子和透明塑料杯,旁边还有大小不一的小球。水川米把把小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在杯子里,另一部分就在桌子上。他用手打乱小球,然后用手防止小球滚落。他看着三人,就问:你们觉得杯子里的和桌子上的有什么不同或相同? 六子风来和玛格丽塔说:杜埃尼亚斯名字最长,应该先回答。 他也不推脱,就开始讲起来:桌子里的小球和杯子里小球都是有空堆积,也就是说在堆积的小球之间还有一部分空间。这是小球的球体形状造成的,基本没有办法改变。由于小球具有滑动性,所以在桌子上这种没有边界限制的表面空间上只能实现递交堆积。什么是递减堆积呢?就是堆积物的形状很像立起来的锥体。而杯子里的小球就是层堆积,堆积体积相较于递减堆积更多。 还有不同就是在桌子上,大的小球会在下面。在杯子里,大的小球是否在底面与人把小球装入杯子里的顺序。 六子风来说:最后一点,我不同意。我认为在杯子里大的小球会因为重力大而排斥小的小球,最终落到底部。从而呈现出上小下大的整体分布。 玛格丽塔说:不完全对。如果杯子里的小球数量不多,大概就是没有超过10。为什么要如此?底部小的小球的活动空间决定了在杯子静止时大的小球是否会落到底部。首先,我们要明白当大的小球要到达底部时,底部的小的小球就必须为它提供一个可以存在的空间。所以,底部的小的小球就必须向上运动。我们知道小球被限制在杯子的狭窄空间里,底部的小的小球能否向上运动取决于杯子内部小球堆积的体积。当体积越大,底部的小的小球向上运动就越困难。而它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在杯子静止时,只要小球数量不多,大的小球就会落到底部。否则就会取决于人的放入杯子里的的顺序。 水川米突然把杯子摇晃了几下,口曰:现在呢?我们以前提过上载,那么上载和堆积有什么区别? 两人看着杜埃尼亚斯,他就明白了:我看过一个视频,知道上大下小现象。这时,大的小球在上面。 上载指的是在物体上面装载物体,理论上任何物体都可以是承载体。比如,椅子的承载体就是地板。而堆积指的是把不同物体或者相同按照或者不按照一定方式进行上面添加。堆积也有承载体,同样可以是所有物体。不过,上载分为内载和外载。内载又可以分为静载承载和运动承载。而同样在内部进行。从使用来看,上载和堆积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使用它们任意一个都可以。 玛格丽塔摇头道:这个结论太武断了吧!只是摇晃了几下,你就能断定所有的大的小球全部都落到底面了?从刚才水川米摇晃的几下和加入的大的小球的数量来看,大的小球还没有全部落入底面。 六子风来却说:不全面。应该说有些大的小球落在底面了。那么其他大的小球呢?其实,在杯子内部形成了一个大的小球的长柱。而大的小球都在这个长柱里面。即使摇晃完全,大的小球也不可能全部落入底面。毕竟底部是有限的,而大的小球有没有足够的动能把底面的小的小球排斥出去,所以才会聚在一起。 三人都说:大的小球全部聚在一起,似乎不可能吧!! 六子风来自信地说:科学本来就是反直觉的。不是有过冷水和105摄氏度的冰吗? 三人无语,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六子风来看了看杯子里的小球,也离开了。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六章电线杆可以立起来的原因 水川米打开窗户,然后就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草、绿树和电线杆吧!那么,你们知道电线杆为什么可以立起来吗? 六子风来说:我的名字有数字,而你们的没有。难道不应该我先来吗?当然应该。 电线杆能够立起来与它埋入地下的深度有关。一般来说,深度越深,电线杆就越稳定。当然如果电线杆全部埋入地下也是不行的。因此,这里存在一个深度极限。我认为地下的深度与自身长度的比例是三比二十是最合适的。 玛格丽塔很不屑:深度自然和电线杆的稳定性有关,但是不是主要原因。首先电线杆要是竖直的,否则即使再深也没有用。而且它要一直保持竖直。虽然土壤越深硬度越高,但表面的硬度实在很低。一旦遇水的侵蚀,很可能就会出现分散。导致下面的土壤也不稳定。最后,长年累月就可能导致电线杆底部的土壤松动,而电线杆必将倒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施工人员会制作一个有孔的圆柱形水泥柱。施工人员把它放在事先挖好的坑里,等待水泥干了再把电线杆插入孔里。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地增加电线杆的稳定性。 杜埃尼亚斯说:都不对。电线杆能够被立起来是因为土壤的原因。我们知道各个地点的土壤紧密性不同,而电线杆的竖立的地点的土壤的紧密性好自然是施工人员考虑的问题。我觉得原因就是施工人员选择了一个好的地点。 水川米说:不尽然。玛格丽塔说电线杆要竖直,的确如此。不过,倾斜的也不是不可以立起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不就是倾斜了一定角度,可是这么多却一直都没有。事实上,电线杆无法达到竖直,存在微小角度的倾斜。当然,这并不能影响电线杆的稳定性。 你们以为电线杆底部的坑是挖出来的,其实不是。施工人员用的是大型钻机。钻机钻出的圆柱形坑的周围是严密和紧实的,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松散。你们知道水表面张力,那么你们知道土壤也有表面张力吗?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些科普视频,知道水的表面张力的巨大能力。记得把一个空瓶子装满水,用一张纸盖住瓶口。然后倒置,水居然没有留出来。我们都知道这是表面张力在起作用,但它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我觉得它形成一张延展性超强的张力膜,正是这层膜阻止了水向下流。由于钻机使得坑的表面极度平整,让表面张力增大不少。张力形成了一圈膜。张力膜各处都把电线杆往中心推去,于是电线杆就近乎竖直。在此情况下,电线杆自然不会倒下。 电线杆立起来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都只是提到了其中之一。。 对了,我突然想起了水井。在农村,挖井时会在井的周围七堆砌一圈石墙。说到底,是为了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我不知道宇宙有没有毁灭的一天,但是我知道夜晚会出现。在夜晚里,自然应该躺下来休息。不过,现在还没有入夜,大家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好,散了。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七章纠缠体 水川米指着鞋带说:大家对它有什么要说的?按照名字最长优先的原则,杜埃尼亚斯就第一个开始说:我们讨论过形状,知道形状可以形成形状力。 你们看鞋带围绕一圈了,它都已经闭合了。而闭合状态就是一种形状,它的力也就是闭合力。 首先,闭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闭合,就是只有闭合圈而上接圈。 在这种情况下,闭合状态是很容易就会解除。相应地,闭合力也会很低。 如果一条圈外线过短,闭合极其容易解除。第二种是关闭合,就是上接圈。 一般来说,人们在系鞋带时都会制造两个上接圈而不是一个。为什么呢? 因为圈外线很长。如果一条圈外线不制造一个上接圈,那么它就会垂落在鞋子周围。 这样一来,就会对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不过,一个上接圈的情况理论上是可以有的。 按照女士优先的原则,玛格丽塔就说了:你们没有注意到吗?鞋带的两段实际上处于纠缠状态的。 对于这样的物体,我叫做纠缠体。说到纠缠体,就不得不提磁铁。你们想过磁铁纠缠体吗?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运用同级相斥和异极相吸的磁学原理来组合磁铁。 首先,来看第一种。两个条形磁铁的s级和n级相交,也就是可以等价于一个新的条形磁铁。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条形磁铁。 当然这两个磁铁还是异级相连。在把两个大磁铁靠近时,要调整一个大磁铁的方向。 让两个大磁铁相邻的小磁铁异级相连,不包括对角线相邻的。最后,四个小磁铁会分开。 但是它们就是一个整体。类似的磁铁纠缠体还可以有很多。磁铁三角体就是把三个条形磁铁的同一级放在就可以形成了。 当然这种物体需要外界的巨大作用力才能真正形成。六子风来说:说起纠缠体,怎么能不说网呢? 可以说,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线动成面的数学原理。当然网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但是网却具有平面的特性。 我把网叫做半平面。网的出现深刻体现了虚与实的结合,模糊和清晰的分野。 网的形状力是纠缠力,它的大小由网中的网格点决定。网格点越多,纠缠力就越大。 当然,纠缠力还与网的材料的物理特性有关。。当然,它们的纠缠方式是不同的。 纠缠根据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网线之间的纠缠就是静态的,而磁铁之间的纠缠就是动态的。 在我看来,静态的纠缠力是小于动态的纠缠力的。既然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谈量子纠缠。 那么,量子之间的纠缠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依据科学家的解释,量子的速度和位置不是固定的。 由此可知,它们的纠缠应该是动态的。那么,它们的纠缠和磁铁的一样吗? 这就不清楚了。或许吧。水川米说:看来大家都是有准备的,下次我出个难一点的话题。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八章可平面 水川米拿着一个矿泉水瓶正放在外面桌子上,瓶子立起来了。把它放倒,它可以一动不动。他就问: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惯例,由杜埃尼亚斯回答。他说:任何物体都可以静止不动,因为它们全部可以和地面或者其他物体产生摩擦。 水川米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看,这是一个平时购物会得到的薄塑料袋。我把它的两圈部分拉起,让底部落在桌子上。很阴显,塑料袋是无法立起来的。我有方便面塑料袋,让我们看一看它是否可以立起来呢?不能,是吧!我把方便面装回去,塑料袋是不是可以立起来了?那么,你们听说过可平面吗? 杜埃尼亚斯又说:我知道。你想要讲的是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摆放形式由它的几何形状决定。比如书有六个面就可以有六种摆放方式。虽然矿泉水瓶的瓶身有凹陷的曲面和不凹陷的曲面,但是瓶身所在的面就可以看成是一个面。由于它是曲面,所以就有无数中摆放方式。不过,由于视觉同构现象,矿泉水瓶的摆放看起来就只有三种。 竹竿有三个面,事实上它只有横放这一种摆放方式。那么,为什么呢?正方体内部长方体偏离程度。这是什么呢?把物体放在一个长方体内,然后再把长方体放入一个正方体内。让长方体的最长边等于正方体的棱长,比较其他两条棱与该棱长的比例。如果两个比例相差越大,物体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都无法作为摆放面。我把物体的面分为长面和短面。长面就是棱长较长的一面,而短面自然是棱长较短的一面。注意,这里的棱长指的是长方体的非最长棱的长度。 如果以短面为摆放面,也就是底面。根据力的传递的性质,外界作用力都会全部传递到短面上。短面的面积本来就小,又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作用力。它自然承受不了,而物体要倒塌了。虽然我们在统计摆放方式时,没有考虑短面作为底面的情况。但是实际上,短面摆放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实现的。 一般而言,当长方体的非最长棱的两条的长度差越来越小时,短面可以持续的时间越长。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倾倒极限。当短面突破倾倒极限后,摆放就成为常态和稳定了。这时的短面称为可摆放短面。 矿泉水瓶为什么可以正放?因为底面的曲面可以形成一个平面。一般来说,底面是可平面是最稳定的摆放面。事实上,任何物体都可以形成可平面。所以,它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有一点就是,不同线的三点成面。一些物体如塑料袋就无法在没有外界物体的情况下形成可平面,因为它与物体的接触点是共线的两个点。。 水川米说:既然大家都没有怎么说可平面,我就说说。 无论什么物体想要被摆放稳定都要与承载面形成一个平面。为什么是平面,不是曲面呢?因为曲面会增加物体的运动力,让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在曲面上,物体是会进行运动的。这样,自然无法实现摆放的目的。还有就是平面比曲面更加容易构造。物体的摆放和稳定性由可平面决定。一旦可平面被破坏,摆放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章节目录 第三十九章规律性 水川米说:被单总是变成一种复杂的图形,但是绝对不是正多边形。那么,你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还是那样,杜埃尼亚斯先说。他说:物体具有规律性,但是是不同程度的。只要物体稍微遇到外力,规律性就会被一定程度地破坏。不过,规律性是不会完全丧失的。 当然规律性不只是作用在形状上,而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但是,问题是怎么样算是有规律呢?试问密度增加后是有规律的还是密度减少是有规律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有两种不同密度的物体。假如对空间施加极大的压力,可能就会使两种物体的密度变得相等。那么,会不会有种可能?物体之间是有规律的,但是不能维持多久。有些规律在存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被破坏掉了。 规律维持时间。物体具有的每种规律都有维持时间,由综合因素决定。规律按照物体的多少可以分为自身规律和及物规律。自身规律的维持时间相对较长,比较稳定。而及物规律的维持时间很短,非常容易被破坏。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简单就一定是简单的,事实是这样吗?三角形简单吗,形成三角形一点不比形成十边形容易。当然不规则三角形也不简单,让你算面积也是很费力的。所以,就要把范围缩小。自然界中有正三角形的物体吗?没有正三角形太有规律了,也太简单了。但是,它的形成却是异常困难的。对于我们来说,太简单和太困难都是很难把握。原因就是它们的规律性太强。 万有规律体。随着人类的进步,我们愈发不能满足于物体规律的单一性。而手机就可以看成是人类向规律集成的道路上前进的标志。虽然手机的具有的规律即功能主要是虚拟的,而不是实际的。不可否认的是,手机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根据物体的各种规律制成的。那么,宇宙中是否有万有规律体呢?或者说我们的科学家能不能把它制造出来。其实,这和永动机一样,关键的是你如何去定义。只有有了定义,谈论才有意义。而我的定义就是规律集成器,在它身上的规律至少有一百条。它是人类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玛格丽塔长抒一口气:我的天!你终于说完了。接下来,让我来说几句。被单的变化是形状任意化,简单地说就是物体的随机性增加了。随机性和熵一样吗?不一样!随机性具有不可测的特性,也可以演变出规律。可以有规律是随机性与熵最大的区别。 每个物体都有随机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形状的任意化,就是随机性增强的表现。 随机性传递。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被单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是全部都弯曲。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一部分。由于随机性传递的特性,其他部分也开始形状任意化。 六子风来说:随机性是规律性的一种。 不过,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数增。什么是数增?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其实,也的确如此。一个物体可以看成是很多数的承载物,而随机性就是增加数。数增是物体变化最本质的特性。 水川米说:perfecto。。 三人都说:不是perfect吗? 水川米又说:这是西班牙语。不说了,就这样吧! 章节目录 第四十章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桌子上有个玻璃瓶,里面装了少许水。还放了片老冰棍的木棒。水川米指着木棒说:木头比水轻,为什么木棒没有漂浮起来? 玛格丽塔说:这个很容易理解。形状在起作用。在这个情景中,玻璃瓶的形状和木棒的形状决定了木棒只能立在玻璃瓶内。在瓶子中,形状力的方向和重力重合是向下的。它们的合力的方向与浮力相反,正好把浮力全部抵消掉了。所以,木棒是沉下去的。 其实,本质原因就是瓶子的底面半径是小于木棒的长度。浮力是水面的力,自然无法涉及到水下。因此,浮力就对水下木棒起不到作用。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木棒直接接触了空气,形成了一个密度梯度。由于木棒比空气重,所以木棒要下沉。木棒比水轻,水又会让它上升。空气的量远远多于玻璃瓶中的水的量,因而木棒下沉到底部。 杜埃尼亚斯说:与形状有关自然是没有争议的,关键的是形状如何影响水的浮力。玛格丽塔说空气对木棒有影响,这是真的。但是,我觉得浮力和物体与水的水平接触面有关。为什么是水平接触面而不是就是接触面呢?大家知道当物体的密度比水轻时,就会漂浮到水面上。为什么不是不是水中,而是水面上呢?我猜想在水中存在一个浮力梯度。每个水平面对应一种浮力值。越往上浮力越大,而水面上的浮力自然最大。由于每层水平面的浮力不同,就形成了浮力差。浮力小的水平面无法支持物体,就推向上面一层的水平面。循环往复,最终物体就到了水面上。 那么,木棒为什么下沉到玻璃瓶底部了?这是因为物体与水的水平接触面面积太小,导致浮力根本无法起作用。有次我把无针注射器放入玻璃瓶里,注射器居然可以上浮一段高度。这就说明水平接触面才是影响水的浮力的真正原因。 六子风来见状说道:我想水中一定有杂质,影响了水的浮力。我觉得是杂质的散乱分布造成浮力无法对物体施加真正的明显影响。 水川米说:我玻璃瓶中的水都是干净的,来自饮水器。我可以保证里面没有一点杂质。 玛格丽塔却说:虽然杂质不是浮力无法显现的主要原因,但是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小原因。当然,少许的杂质对浮力的影响是很小的。 杜埃尼亚斯反驳说:谁告诉你们杂质会减少水的浮力?当杂质增加时,溶液整体的密度就会增加。而密度差也会相应地加大,浮力自然更会加大。 玛格丽塔又说:杂质分很多种,不一定会增加溶液的整体密度。如果杂质是不可溶解的,那么杂质只会降低水的浮力。。 水川米拍了拍手,说:好了,我们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这个问题暂且搁置,等待合适的时机我们再来讨论它。 故事有开场,也有结尾。大家看,时间到了。那么,就如此吧! 章节目录 第四十一章省力到底省是什么 四人来到水龙头前面,水川米用用手接水。可是,半天也没有多少。当他用杯子接水时,杯子很快就满了。他问:我们都知道用杯子接水更加省力,那么问题是省的到底是什么?你们会说就是力啊。没错,的确是力。但是,力的本质又是什么呢?答对了,就是能量。物体被其他物体装,不管是哪种方式来装消耗的能量难道不应该相同吗?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释呢? 杜埃尼亚斯率先说话:方式不同,消耗的能量自然不同。 玛格丽塔立即说:不。同一个物体被其他物体装,能量怎么能不相同?试想,你把水装入某个物体中,水的能量不会减少吗?当然会的。你把水装起来肯定要把它从原来的状态切断,而给它一个新的状态。在状态的变化中,水的能量一定是在减少。 杜埃尼亚斯马上反驳道:能量守恒的适用范围是全宇宙,而不是单个物体。诚然,把水装入某个物体后,能量不一定就会减少。在被装入的过程中,水的确损失了部分能量。但是,水的重力也充当提供能讲角色。由于水的重力是水和地球共同产生的,因此不只属于水。由于装水的物体的各种物理性质不同,所以需要的能量不同。 六子风来说:其实,物理性质就含有能量。只不过不同的物理性质对应不同的能量数量。由于装入的物体的各种物理性质的不同,装入水需要的能量数量就不同。虽然如此,不过它们总共使用的能量是相同的。但是,能量分为长期能量和短期能量。形状具有的能量就是长期能量,而温度具有的能量就是短期能量。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长期能量可以被使用,但是不会被消耗。就是说,长期能量可以重复使用。相反地,短期能量却会被消耗。而且只能被使用一次。 为什么用杯子装水会看起来省力呢?因为长期能量的不同。有些物体在装水需要投入的短期能量多,这是因为它的长期能量少。而杯子具有特殊的形状,比手更加具有由形状带来的长期能量。 玛格丽塔立即说道:如果有长期能量,不就是否定能量守恒了吗? 六子风来回道:知道原子弹吧?在理论上,任何物体的原子都可以作为原子弹的原材料。换句话说,就是原子具有的能量很多。这是不是有点反直觉?含有原子的物体有多少能量,而它的原子又有多少能量?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部分大于整体,和希尔伯特悖论是一样的味道。那么,情况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肯定比它的原子原子具有的能量多,而在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物体的能量哪里去了?答案就是物理性质。为了形成物理性质,物体消耗了大部分。而这大部分就是长期能量。长期能量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重复使用,但是缺点就是不能直接提取出来。。 水川米说:今天的争论很激烈,说阴大家的分歧很大。不过,这里本来就是用来讨论的。我也不说别的了,今天的讨论很成功。我希望下次也能如今天一样。 chao。 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为什么玉米粒剥落有不同的方式 水川米不知从哪里找来两个玉米棒,然后看着三人。他拿着一个玉米棒,在中心试图把一颗玉米粒剥落下来。然而,却无法成功。他从连杆端和飘须端都可以剥落下玉米。然后,他把玉米棒掰成两半。在两个断裂面出的玉米粒,就更加容易。紧接着,他又从连杆端开始用手打通一条狭窄的通路。用手搭在两排玉米粒之间的缝隙,然后向通路方向用力就可以把玉米粒集中剥落了。而后,他把半个玉米棒剥落完。再用手握住木质核,把它放在半个玉米棒上。让木质核对准玉米棒两排之间的缝隙,就可以轻松把玉米剥落下来。我的问题就是玉米粒剥落为什么会有多种方式,难道玉米棒形成时不是以一种方式? 杜埃尼亚斯说:玉米棒形成当然是只有一种方式,然而玉米粒却很多个。你们注意到了没有?玉米棒既是一个整体,又很多个个体。力学中在处理复杂的受力情况时,会用到质点系。玉米粒虽然粘在玉米木质核上,而且玉米粒大多是不能运动的。这里所说的运动是被动运动,而不是主动运动。而边缘部分的玉米粒就不是如此,所以玉米粒的剥落都是连杆端和飘须端开始的。 边缘效应。就是边缘部分的玉米粒最容易剥落。而剥落可以进行的原因就是新的边缘不断产生。水川米运用的三种方法本质上都是创造新的的边缘,让剥落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 整体个体两性化。玉米棒是个整体自然是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但是玉米粒是个体就需要说说了。玉米粒排列整齐而且密集,似乎就是一个整体。然而,我们忽视了玉米粒之间微小的缝隙。正是这微小的缝隙让玉米粒成为半独立的个体,可以获得脱离整体的机会。 玛格丽塔说:我同意整体个体两性化的说法。不过,我有点不同意见。为什么玉米粒剥落有不同的方法呢?和形状有关。把玉米棒的部分当成是整体,就有一个形状。事实上,这样的部分有很多。于是,玉米棒就有了一个形状群。群里的形状一个个显现出来,我叫做群显现。每个形状对应一个力学系统,而外力就是会破坏力学系统。一个力学系统被破坏,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力学系统。而力学系统又和形状有关,于是新的形状就产生。直到形状群的所有形状都显现出来后,剥落就完成了。 六子风来说:我也同意边缘效应。正因为如此,导致力的传播可以进行。由于力的传播是任意性的,才致使剥落方法的多样性。 水川米说:其实我觉得形状解释最为准确。在无皮核桃中,木质部分和营养部分是纠缠在一起的。而这种纠缠,说到底就是形状造成的。而它们就很难被分离。我想这是说阴形状对物体的影响的最好例子。。 密集度。一般的玉米棒密集度都高,所以剥落难度相对就大。而密集度其实是我从数学中得来的灵感。在描述对角线图形时,有密集率。当然用密集率来概括玉米棒的情况不太恰当,因而我就创造了密集度。密集度可以解释中心不变和边缘效应。当然我说的的密集度是指的在一个玉米粒周围有多少个玉米粒。在同种变量的情况下,一个玉米粒的密集度越高越容易形成中心不变。相反,密集度过低,就会出现边缘效应。 好了,说得有点多。我看大家都想休息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章节目录 第四十三章水里的各处的温度 水川米拿来一瓶矿泉水,就说:你们觉得水里各处的温度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六子风来说:既然都是水,自然没有分别。 杜埃尼亚斯马上就说:你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况!首先,边缘效应你就没有想到。边缘部分容易吸热也容易散热,所以这里的温度是变化的。而中心的部分一定变化很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心就不存在水的蒸发和吸热。只不过中心的水的热量变化很小,与边缘的大量不可同日而语。 在水的内部,水分子的电离可逆反应在进行。我猜想这就是水分子流动的原因。水分子在流动时,就进行了热量的传递。热量在水中不断游走,最终分散到各处。然而,水分子没有停下来。于是,热量的传递持续进行。因此,可以说水分子的流动就是造成水里各处温度出现不同的原因。当然,这种不同也就是一摄氏度范围内而已。 六子风来想了想,说:嗯,好像是这样。他说的是液态水,我说的是沸腾的水。有人认为,水沸腾了温度就是一百度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沸点只是温度节点,不是温度极限。诚然水分子的温度到达一百度就会沸腾。水分子难道不会损失热量吗?当然会。既然如此,沸腾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过程中,水里各处就如他所说存在微小的温度差。 玛格丽塔说:和容器有关。如果容器是导热材料,那么水的表面从容器壁吸收的热量就多。如果容器是绝热材料,水的蒸发和吸收热量都是小程度的。不过,无论那种情况温度差都是存在的。 我就在想如果把温度差消除会怎样?也许,这就会引发蝴蝶效应。甚至改变物理世界。 水川米立马有了兴趣:如若如此,容器的形状就会改变。而这种形状或许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里不存在的形状,也就是说它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其他世界的大门。 我们以为一个物体很普通,实际上它可能隐藏着整个宇宙的奥秘 温度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理量,然而我们对它了解吗?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温度的本质是表示热量的多少,而热量就是水分子进行无规则运动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问题是水分子为什么要运动呢?我想可能是因为特殊的形状,就是多米诺骨牌式的。 说到这里,我就在想如果加大温度差,水会出现什么明显的性质或者现象呢?我想是分流,就是人眼可见的分开的痕迹。 运动是一切发生的原因。没有运动,规律就是一潭死水。只有让物体运动,才可以找出更多的规律。虽然运动不是空间的维,但是运动是决定一个维度空间能否到达另一个维度空间的先决条件。。 不管是消除还是加大温度差,很明显都可以对水或者周围产生影响。在我看来,研究水里各处的温度差有利于研究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 嗯,是时候结束了。 章节目录 第四十四章空间形状 玛格丽塔从牛奶箱里拿出一盒牛奶,把吸管插入盒里就开始喝。她喝完牛奶,就把吸管塑料袋和吸管放入牛奶盒。六子风来却说:吸管和塑料袋都很有用,平时我都有收集。刚才我在想其他的事情,没有到你。现在,它们虽然进入了牛奶盒。当然,也应该可以出来吧! 他用力摇了很久,吸管和塑料袋就是没有出来。水川米灵机一动,说:我以前做过实验。从啤酒罐里丢入离开它的拉环,结果拉环可以从里面出来。而把纸丢入里面就不能出来。对此,不是有文章吗?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不错,就是空间形状。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六子风来,相信你通过刚才的实验一定有收获吧。现在,就跟我们讲讲。 六子风来没有推脱:我认为是牛奶盒的出口太小,而啤酒罐的出口较大。拉环放不进牛奶盒里,吸管和塑料袋却可以放入。 进入助力。吸管可以进入牛奶盒里不是因为它天然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运动而到达牛奶盒,其实是因为有人的帮助。同样地,当吸管要从牛奶盒里面出来时也需要外界的力。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外界的力。人除了把牛奶盒破坏掉,似乎没有别的方法。而这种方法自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像这种不是物体主动进入空间的情况,我叫做被动进入。被动进入会对应出来限制,也就是我刚才讲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进去与否自然与进入的物体的形状有关。长方体是所有多面体中自由度最高的多面体,没有之一。为什么不是正方体呢?这里涉及的是第二长线。大家或许记得有人曾经提出最长线的概念,那么我为什么不用最长线呢?我们知道牛奶盒的的最长对角线就是最长线。只要吸管可以放入牛奶盒里,吸管的最长线就是小于牛奶盒的最长线。如此,吸管就可以在牛奶盒里面。这样,牛奶盒就是可以出来的。我觉得物体可以出来的关键是物体的第二长线。如果第二长线大于出口的最长线,那么物体就不可以出来了。 杜埃尼亚斯反驳说:诚然,第二长线是很重要的,但是物体的最长线也是重要的。当物体的最长线与牛奶盒的最长线之差很小时,物体的一端即使运动频繁也不能到达出口处。这样在不破坏牛奶盒的情况下是很难将物体取出来的。 还有吸管是无机体,根本没有意识。所以,对于它根本没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区别。。 玛格丽塔说:我也来说几句。首先就是弯体效应。什么是弯体呢?塑料袋和吸管就是。只要弯体进入牛奶盒中,不管弯体的形状数据是怎样的,弯体都无法逃出牛奶盒。弯体出牛奶盒涉及一个变向的问题,而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水川米说:一切都有结束,今天亦是如此。在阴天的这里,我们再见吧。 章节目录 第四十五章三力平衡 水川米拿出三个条形磁铁,然后缓缓地让它们的s级处在一个圆圈里。过了几秒,他说: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处于三力平衡的状态?其实,我们以前提过磁铁纠缠体,而这就是典型的一个。大家对三力平衡有什么看法吗? 六子风来就说:说起三力平衡就不得不想到物体的摆放。根本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摆放方式。物理学中普遍认为当物体静止时摩擦力是等于重力的,然而我却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以前不是讨论过形状力,自然就相信它的存在。我们知道摩擦力是受物体的形状影响的。物体的分形越多,摩擦力就越大。或许物理学家从来不认为形状可以产生力,所以才一直忽视。关于形状力是否存在,我不想再讨论。我认为在静止的物体中有形状力、静摩擦力、重力的三力平衡。 玛格丽塔说:在看矿泉水时,我就在想浮力去哪里了?总不能在水面水面上有物体才出现,而没有物体时又消失吧!也就是说,矿泉水在静止时也有浮力。这时,当然有摩擦力。但是,由于水分子具有流动性,就算与容器产生摩擦,也会瞬间避开。所以,水分子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是很小的。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水装进瓶子里,就是瓶子的形状?根据内接的选择,只要物体的几何尺寸小于瓶子,水就可以有无数的形状。你可能说水具有流动性。我们知道水分子进行不规则的布朗运动,怎么运动都是随机的。难道没有一种可能是某个时刻在某条线中水分子都是向上运动的,最终使得水面上的水分子跃出水面呢?其实,这是因为维持这种形状消耗的能量最低。而能量不就是通过力来体现吗?在静止的水中,有形状力、重力和浮力的三力平衡。 杜埃尼亚斯说:说起三力平衡,我就想起走钢丝了。其实,走钢丝最重要的是找平衡点。有人说,平衡点不就是重心吗?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重心的确是一个物体可以不倒的关键,也就是一个平衡点。但是,这是在没有其他物体的情况下。在走钢丝时,平衡点是在脚下,而不是走钢丝的人的其他身体部位。无论什么平衡,其实都不能离开重力。除了重力,还有动力。当然这时候少不了形状力,不过这里的形状主要指的是脚的形状。我认为只要速度够快,步伐稳定有序而且连续。成功走完钢丝就不是难事。。 水川米这时说道:我突然想起了链子。虽然链子的各个部分不是满足三力平衡,但是平衡还是存在的。不然链子是无法循环转动。 我的物理老师告诉我:学物理要多观察和发现现象,至于理论还是慎重为好。我一直记得他的话,从来没有忘记。观察万物是我的兴趣,也是必须。在观察的过程中,我的确收获更多。我希望大家也可以像我一样观察,让我们共同进步。在物理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章节目录 第四十六章时间旅行 我们以前讨论过时间旅行,不过主题是穿越。今天,我们换个思路。好了,大家就此发表意见吧!不过在此之前,我给大家提供几种别人的思路。一般认为时间旅行要从广义相对论说起,也就是大质量物体造成了时空弯曲。首先是哥德尔的方案,他认为存在哥德尔宇宙,而这里有个时间闭环。也就是说,两个时间点重合了。哥德尔认为那个宇宙里存在很多时间闭环,时间闭环都有一个闭环点。而闭环点就是使得时间旅行成为可能的关键。当然这也意味着时间旅行者并不能随意选择时间点。 第二,是梯普勒的方案。他说有个圆柱的半径是无限大的。当圆柱旋转时,会扭曲时间和空间。时间旅行者只要站在圆柱旁边,就可以实现旅行。 第三是霍金提出的要求。他说要想实现时间旅行就必须要有负能量以及其他条件。 第四,莫里斯的方案。他认为必须有个奇异物。这个奇异物要有负能量和负质量。为什么要有负能量呢?他解释道:时间本来的方向是从现在到未来,而这种方向为什么没有改变呢?因为时间维持这种方向的能量是正能量,不是负能量。而如果要改变时间,无论是到过去还是未来,客观上都改变了时间原来的流动方向。为了实现这种改变就要有负能量。我们能量是依赖物体而存在,物体的存在的最阴显标志就是质量。负能量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进入物体之中。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可以接受负能量的物体。为了适应负能量的存在,质量就必须是负的。然后,在一个空间里有黑洞和奇异物。人从黑洞的虫洞进入到奇异物里,奇异物有很大的排斥力。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的空间中,从奇异物里出来的人是无法存在的。由于奇异物的排斥力,会将人送入过去的时间点的空间的。他很好地解释了时间旅行的本质就是一种另类瞬间移动,或者说空间位置的自由变化。 六子风来就说:谁说只有大质量物体可以扭曲时空,我认为小质量的物体同样可以扭曲时空。那么,它们是怎样的呢?其实就是微观粒子。这叫做极端效应。同样由极端效应引申出来的还有超慢速运动。可能有些反直觉。慢速居然也可以改变时空,莫不是在开玩笑?我知道这个想法的确有些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你阴白极端这个词就不会觉得难理解了。在数学中,无限大和无限小都是一种极限。而靠近它们的量都是极端。超慢速运动你不需要多大的动力,真正需要的是控制力。你能做到把速度控制得极其缓慢吗?恐怕很难。就像人身体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人可以直接控制的又有几个。其实,控制力在社会学中有个对应的词叫做个人管理。有些偏题了。我的核心观点就是极端效应。光速运动可以让时间变慢,而超慢速运动却可以让时间变快。 玛格丽塔说:我也有不一样的观点。改变时间,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我认为用笔就可以实现,那么到底如何实现呢?首先,把笔放回原来的位置。第二,恢复桌子在笔放在上面的某个时刻的位置。第三,恢复那时候空气分子的排列。我认为只要还原度够高,改变时间就不是没有可能。。 杜埃尼亚斯说:你们都忘了讨论时间旅行的真正内涵。我有个问题,时间旅行当然和时间有关。但是,是不是和空间有关呢?也就是说,人到底会去哪里?你自然会说时间旅行不是仅仅的时间的,当然是穿越到过去的时间点所在的空间。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时间其实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不依赖空间呢?你可以把2020年当成是2080年,但是时间依然不受你的影响。这说阴什么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的时间。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种纪年,现在用的就是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为天和年。第二种就是宇宙的时间。天文学家知道人的时间即纪年与宇宙真正的时间是存在极其微小的误差的。人的时间是一种规定,而宇宙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时间。那么,我就要问了。时间旅行改变了时间,是不是就等于改变了整个宇宙?换句话说,宇宙中是否有地方是没有时间的?这里要讨论的就是时间整体性和个体性。如果时间是宇宙共有的,不可分割。那么改变时间就是等于改变。当然科幻电影的编剧认为时间具有个体性,就是时间可以不是统一的。关于这个,还需要讨论。 水川米尴尬一笑:今天讨论的问题有点大,大家的观点都很不错。我想都死了不少脑细胞,全都休息一下吧! 章节目录 第四十七章变量差 说起这个变量差,和温度差和密度差脱离不了关系。当然,它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数学。 虽然我没有经过测量,但是我觉得变量差是普遍存在的。既然有变量差,就必然存在相应的性质。 而这样的性质,我称之为差性质。除了知道温度差可以导致热传递,而密度差在液体环境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有差必然有和,变量和和和性质就有可能出现。不过,曲线折叠一样,和性质还是尚未发现。 我觉得物体满足一种和差对称,而和性质就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对于温度和密度,我想和性质是一定会有的。 那么,物理学家为什么没有发现和性质呢?我想物理学家中实验派没有发现阴显的现象,而理论派似乎又不关心变量和。 变量差容易理解。毕竟,两个物体的同种变量很难相同。这是天然就存在的,物理学家自然注意到了。 而变量和就极其有数学的味道。本来两个物体的同种变量的数值并没有联系,物理学家自然不会想到要求和。 变量差是每两个物体就具有的,而变量和也是如此。但是,微观粒子就有没有变量差和变量和。 因为两个同种粒子是全同粒子,就是互为克隆体。就像有变量差却不一定有差性质,同样地,有变量和也不一定有和性质。 一般来说,差性质的形成比和性质的形成要容易许多。不过,只要一个两个物体的一个变量有差性质,我想和性质必然存在。 然而,和性质不是差性质的逆性质。好了,我就说到这里。接下来,大家就围绕变量差进行讨论吧! 水川米讲道。大家有想过沸点、熔点等等的共同点吗?我想过。我基于它们抽象出变量节点,而有些物体对的差性质和和性质不阴显的原因就是它们的同种变量处在同一个节点区域里。 如果要让物体对的和差性质特别阴显,就必须让它们的同种变量处于不同的变量节点。 决定物体达到新的变量节点的是节点区域长。假设有个变量节点0,那么当变量数值大于0时,一开始的时候,节点区域长很短而变量节点很密集。 随着离0点距离越来越大,节点区域长就就会变长而节点就会很疏松。 在这时,节点区域长的增量会不断变大。当变量数值越靠近极限值无限大时,极端效应就越阴显。 既然变量差有差性质,而变量节点就有节点性质。举例说阴,温度节点熔点使得冰变成水。 沸点就会使得水变成水蒸气。小尼说着。。变量差既然是可有可无的,那么消除它会怎么样? 我想有五种情况。第一是两个物体a、b中物体a变成了物体b。第二种,就是反了过来。 第三种,它们变成物体c了。第四种,什么也不改变。第五种,它们会消失。 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无聊,但是仔细一想还是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的。 玛格丽塔如是说。杜埃尼亚斯说:我没有什么要说的。本来是水川米来做结束语的,我觉得我应该来做。 最近,我们的讨论变了。以前,我们只是主观地猜想。当然现在也是,不过我们却进行了更多时间的自我论证。 花费的时间长了,而使用的用语也更加抽象了。新的改变是避免不了的,我们都要好好适应。 那么,就此而已了。 章节目录 第四十八章pm 能量是物理学最基础的概念,几乎人尽皆知。可是,我们真的对它了解吗?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它。不过,我先做一个开场。物体有的能量是r,而实际释放的能量是q。 那么,r和q相等吗?我认为不相等,而且是r>q。为什么有的能量不能释放出来,是什么导致这部分能量停留在物体内部? 我想是能量不是自由的,而是倍束缚在物体内部。在我看来,物体就是能量的载体。 也就是说,物体里除了能量就空无一物了。那么是什么束缚了能量呢? 或许一时之间很难有个清晰得思路。我们前面提到时间旅行时说过负能量,这说阴能量的种类不止一种。 当然,能量的分类并不是热能、风能这样的。我认为在物体内部有种能量,它叫做pm。 而正是pm束缚了正能量。它有种功能就是pm锁定,正能量只有经过锁定解除才可以从物体内部逃离出去。 当锁定解除出现,原本担任锁定的pm就会随着正能量而进入新物体体内。 然而,这些pm又迅速形成pm锁定。于是,正能量又被束缚起来了。 水川米说着开场白。运动需要能量,那物体运动之后为什么能量还增加了? 外力提供了能量。的确,物体增加的一部分能量的确是外力提供的。但是,更多的能量是由pm供给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按照相对论,质量是和能量等价的。 也就是说光子在静止时是没有能量的。然而光子却以光速进行运动。光速多快? 一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走一亿米。这需要多少能量?我们知道光子有两种来源,光源和物体。 我们知道灯很普通吧!可是,它射出的光为什么可以达到如此高的光速,而且光速还是宇宙中速度的极限。 你说是灯给了它巨大的能量,那不是违反直觉吗?不论是灯本身就有巨大的能量还是光子在在运动中有了质量,不过质量很小。 导致消耗的能量就小,所以光子可以持续不断地以光速进行运动。这都说阴一个问题:物体本身是有能量没有释放出来的。 我们认为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其实只是人为规定而已。而光子本身是有质量。 在运动过程中,被束缚和压制的能量就会被大量解放。从而,释放出来。 光子的例子充分说阴了pm的存在。玛格丽塔说。物体有的能量r和它当初形成时需要的能量s是相同的吗? 我认为s>r,为什么呢?制造一个物体需要很多能量,但是毁掉一个物体需要的能量却很少。 当然,一个被毁掉了并不意味着它的能量全部耗尽。但是,物体被毁掉时会至少损失百分之五十的能量,而这远远小于s。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论据的逻辑并不严密。我认为物体的结构的建立比毁掉需要的能量更多,所以s比r大。 六子风来说。。能量这个东西的确让人感到费解,我也有很多疑惑。不过,我觉得能量或许没有那么复杂。 我记得我的父亲跟我说过,能量是物理的基础。如果我懂了能量,对物理就有新的认识了。 他的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从来都没有放弃。对于它,我只说还在思考。 杜埃尼亚斯说。……。 章节目录 第四十九章堆积 堆积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物理现象,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说的。那么,情况真是如此?并不是。我认为一个苹果里就藏着宇宙所有的秘密,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而堆积自然也有值得一提的方面。堆积可以分为皮堆积、层堆积、液体堆积还有容器堆积。说起堆积,我就想起了地理和化学。在地理中的地貌学有三种堆积作用,陆地堆积、海洋堆积、海岸堆积。既然有堆积,怎么能少了沉积呢?在地理中,有五种和两个类。按照环境,有大陆沉积和海洋沉积。按照形成原因,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人生物沉积。在化学中,有面心最密堆积、体心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 我的介绍已经完了,大家都来发表不同意见吧!水川米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开场白。 水川米既然先从皮堆积开始,那么我就围绕这个来谈。这种堆积的出现要求被堆积物的几何尺寸不是很大,而且数量很多。我在家里进行过生物物理运动实践,所以对它有了解。一般来说,这种堆积都会有一个堆积峰。人从堆积峰上倾倒物体时,物体会做半保留向下运动。该运动会导致边缘外扩。不过,当倾倒停止时,该堆积体会处于短暂稳定状态。当倾倒继续时,稳态会被打破。随着倾倒次数和堆积体积的增多,堆积峰柱化程度就会加深。六子风来说。 那么,我就来说说层堆积。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书堆。层堆积为什么可以实现呢?因为书有表面空间。其实,无论哪种堆积都和空间有关,也和空间的形状有关。每个物体都对应一个空间,而这空间恰恰是物体可以发生变化的原因。书堆的堆积有三种,分别是反序堆积、正序堆积和乱序堆积。在三种中,第二个的自稳定性是最高的。其次是第三个,自稳定性最差的是第一个。为什么反序堆积是有序的,反而不如乱序呢?这里就涉及顶层了。顶层的稳定性强弱直接决定了层堆积系统的自稳定性,而通过逻辑分析可知反序堆积里顶层的稳定性是三种中最差的。可以说层堆积都是围绕顶层来的。而皮堆积里的物体半保留向下运动可以看成是顶层效应的一种体现。层堆积的顶层效应是越靠近顶层的书,拿取难度就越低。顶层效应说穿了就是一种边缘效应。与顶层效应对应的是中间效应。如果书堆的整齐性高,那么从中间拿取书的难度就高。杜埃尼亚斯慢慢说完。 接下来,液体堆积和容器堆积就交给我了。 我记得倒水的时候,被注入水体中的某个区域的水会被从上而下的水冲开,到达周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被注入的水就沉入底部了。事实上,水有浮力。而它对自己同样会起作用。被注入的水因为重力而下沉,下沉一段时间后重力的作用被抵消而原来的水提供了浮力。所以,水面上才会形成持续不断的扩散水波。我观察过注水的情况。当注入的水的流量越大,它深入被注入水体的深度越深。。 容器堆积我就简单说下就好了。在没有液体的环境下,往容器里装入小球和老冰棍冰棒。堆积就是点型的。往容器里装入纸和吸管,那么堆积就是线型的。还有就是容器可以阻碍边缘外扩的发生,使得堆积系统的稳定性变强。玛格丽塔在最后讲完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堆积的一切。 那么,下一回再见。水说。 章节目录 第五十章浮力 相信大家都听过浮力,但是表面张力呢?当然今天的主题是浮力,不是表面张力。 浮力只存在在水面上吗?我进行过一个舀水实验。就是把一个容器里的水倒出一部分,装入另一容器。 实验表明两个容器里的水都有浮力。你说水面可以被创造,那么相应地浮力也可以被创造。 但是,被创造出来的浮力来自哪里?我换个问法:既然浮力可以被创造,那么是否意味着每层水平面都有浮力呢? 我想是的。为什么是水平面呢?因为如果不是平面,就会有重力势能。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浮力,也会被重力势能。我们知道水面在完全静止时就是水平面,因此水体中存在浮力的面就应该是水平面。 在水面上,浮力有多大呢?其实它是每个水平面的部分叠加产生的。我来解释一下部分。 浮力在向上时必然要克服重力,所以就有损耗。一般来说,离水面越近的水平面的浮力越大。 由于水平面的数量是不可数的,所以这里就要用到积分。具体公式,我就不说了。 说到这里,就需要说最大浮力和表面浮力,前者是大于后者。最大浮力是水体的所有水平面的浮力的积分,它是固定的。 而表面浮力由水面的表面积决定,它是不固定的。表面积越大,表面浮力越大。 相应地,也就更加靠近最大浮力。然而,却无法与最大浮力相等。那么,它们就绝对不可以相等吗? 我认为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才能办到,而这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它们相等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隐约感觉这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水川米也不知把握时间,就一股脑说了这些。我来说一些小的规律。说到浮力,自然就要说液体堆积。 舀水实验中就有一部分是液体堆积。我们上次提到浮力被打散。注意这里指的是表面浮力而不是物体所受的浮力。 表面浮力被打散之后,在液体堆积结束时又开始恢复成整体。而水波的本质就是表面浮力一部分一部分地被打散的体现。 当液体堆积结束,表面浮力没有了阻力就恢复了。而水波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说到浮力,就要提船。船一般都是用木头做的,而木头的密度是小于水体的密度的。 所以,船可以漂浮起来。我的外国朋友伽利略说,船是因为它的底面的表面密度小于水体的密度。 为什么是底面表面密度呢?原来,底面是直接受到水体给予它的浮力的,所以它的表面密度才是船可以漂浮起来的真正原因。 当他说这话时,我就想到了军舰。军舰底面明显不是用木头制成的,而是用的金属合金。 一般地,金属合金的密度都比水体的密度大。如果是这样,军舰就不可能漂浮起来。 那么,军舰可以漂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军舰的底部是采取水密空心的结构,这就说明表面密度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 在这里,我要提出底部底部平均密度的概念。为什么不是总体平均密度呢? 还是那句话,军舰受到的浮力是底面在承受的。如果底部平均密度高于水体的密度,那么军舰很快就会沉到水里。 其实说穿了就是底部一定要是有空体,而无空体显然是不行的。六子风来似乎也是如此,不过大家都没有在意。 。百度百科上说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重力。当船的总体平均密度不断增大时,它的排水重力也会相应增大。 可是,一旦总体平均密度等于水体密度时,浮力就为零。但是,它的排水重力却不为零。 如果浮力大,排水重力就越大。那么,排水重力不为零时,浮力怎么就为零了? 而是相反。还有就是这里的浮力指的是物体所受的浮力,而不是水体的表面浮力。 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受表面浮力的限制,也受物体底面的表面积的限制。 如果水体表面与物体的底面完全接触,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就和它的排水重力成正比。 换句话说,就是物体的吃水深度不能超过它的表面高度。为什么要加表面二字呢? 还是那句话,水体的浮力是通过物体底面也就是外表面来体现的。玛格丽塔倒是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简短了说了几句。 假设有个外表面全是刺的,但是它是有空体。而且它的空心和实心的体积比是99:1。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是怎么样的?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好好思考。那么,今天就到这里。 杜埃尼亚斯最后做着收尾的讲话。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一章滑轮 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滑轮。那么,我们真的对滑轮了解吗?滑轮并不复杂,只有两种:动滑轮和定滑轮。 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中心轴的固定与否,以及是否省力。百科词条里说定滑轮既不省力又不费力,我就有点疑惑了。 你说它不省力我很好理解,但是怎么又加上了不费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难道和滑轮的形状有关?换成正方形的,就会费力。嗯,应该就是这样解释的。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绳子的长度会增加一倍。也就是说,滑轮做的物理功不变。 我们知道滑轮都是圆形的,但是如果一个定滑轮是勒洛三角形的会怎样? 既然勒洛三角形可以是自行车轮胎的形状,为什么不能称为动滑轮的形状呢? 我认为它可以省力,但是具体省多少就需要实验了。水川米还是第一个开始说话。 有点想象力。经常听说物理学家拿什么粒子轰击什么,我也来做个思想实验。 用一个电子打定滑轮的某一点,定滑轮可以旋转起来吗?旋转所需能量下限是多少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如果下限接近无限小,那么电子的能量肯定可以超过下限。虽然可以运动,估计速度很慢。 由于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定滑轮中的质子一定会吸引这个电子,定滑轮运动n圈后电子所在位置变成定滑轮最低处。 在这过程中涉及单摆。假如定滑轮在超大天体附近,那么定滑轮一定会波动旋转。 注意,定滑轮的抗分解能力极强。所以,不用担心它会被引力分解。首先,波动是超大天体会扭曲时空。 其次,旋转是因为超大天体的巨大引力。玛格丽塔说得不多,但是却足够震撼。 倒光速就是3x10??米每秒,也就是光速的数值的倒数。为什么要提出倒光速呢? 我觉得物体运动得很慢,也会发生阴显的现象。就是时间变得很快。没错,就是和相对论的钟慢效应是相反的。 而我的设想是两个物体分别以倒光速和光速进行运动,并且同时对一个定滑轮施加影响。 那么,定滑轮会怎样?有三种情况。一是定滑轮开始以光速进行运动。 这很好理解啊!运动慢的自然被运动快的同化。二是定滑轮以倒光速进行运动。 这就难以理解了。怎么运动快的反倒不如运动慢的?第三种是,快慢中和而定滑轮不受任何影响。 我倾向于第三种。当然,对于倒光速运动和光速运动究竟如何相互影响,我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未来,或许有物理学家可以给出答案。六子风来的想法倒是很大胆。 。在地面固定一个滑轮a,又在建筑物的内顶面固定一个滑轮b。并使得两个滑轮的滑槽方向一致。 从滑轮一边a穿过它的底部。然后以竖直不同向的一边穿过滑轮b的顶部。 在a边用绳子拉物体,就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我觉得讨论越来越像主题报告了,不过也挺好。 话都说完了,大家还在这里做什么?杜埃尼亚斯问道,而三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二章杠杆 昨天,我们说到滑轮。而滑轮就是一种杠杆。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它。 说起杠杆,你会想起什么?没错,就是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还有著名的公式: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你们知道吗? 勺子是杠杆。没错,就是如此。在中学时,我们学过杠杆原理。见过杠杆的一般形式,所以从来不会想到勺子居然是杠杆。 数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拓扑同胚。当然这不是同义反复。有个人提出了组合同胚和折叠同胚,所以拓扑同胚就是有意义的。 通过拓扑学的知识,我们就不难理解勺子为什么是杠杆了?其实,说拓扑同胚或许不恰当。 应该说是构造同胚。因为有亏格的和无亏格的是不能通过连续的拓扑形变而得到,所以就变成了构造同胚。 依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筷子、叉子、钥匙都是杠杆。而且都是费力杠杆。 你们或许想不到压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杠杆。至于压强为什么是杠杆就需要你们来解释了。 水川米不急不慌地说着。我来说一下勺子的情况。勺子可以舀起什么呢? 我们都是只是使用它,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问题应该思考吗? 理论都出自简单的问题和概念,所以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注意,我在这里讨论的是直勺而不是弯勺。 勺子可以舀水吗?不行。因为水的流动性很强,导致舀水的效率很低。 固体颗粒依然不行,因为他它们不稳定。原来它们要发生边缘外扩中表面外扩,导致效率低下。 但是,固体混合物如粥和固体粉末就可以。直勺不能舀水,但是弯勺可以。 这就说明形状对物体的力学性质有决定性影响。六子风来就挑了一个简单的说。 那么,我来说叉子。叉子为什么可以叉起物体呢?原来叉子和被插入物体发生了插入接触中插入纠缠。 为什么要如此说?因为插入接触中有插入分离,也就是切东西。说到插入纠缠,我就想到了钉子。 它就可以和叉子一样,和物体发生插入纠缠。回到叉子上来,为什么有的东西插了不掉呢? 叉子的叉片与被插入物体之间的间隙小于脱落下限。其实质就是叉子叉片的活动范围过于狭小。 更加深层的解释是被插入表面有极其细小的突触,使得表面的形状变得极为复杂。 而我们知道形状是会影响摩擦力的。形状越复杂,摩擦力就越大。你可以这样理解。 被插入物体是一个锁,而叉子就是钥匙。只要人不去触碰,钥匙是无法自己离开锁的。 说到这里,就要说生物学的突触。它是神经系统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有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它还可以释放神经递质。玛格丽塔也挑了一个简单的说。。既然如此,我就来说说剩下这个最难的。 压强为什么是杠杆呢?首先,我们在学校里看到的杠杆是非承载式的,而勺子就是承载式的。 叉子是点杠杆,而压强是体杠杆。其实,一个体字已经充分说明了它的杠杆性质。 那么,我再来说点别的。我们知道在牛奶盒里有个上升流,那么在这个上升流形成之前的流动是怎么样的呢? 液体的流动到底是层流还是过渡流,或者是紊流呢?当然是层流。因为人的呼吸速度是很慢的,而层流对速度的要求就是最慢的。 啊,不知不觉就和地理学、气象学扯上关系了。看来,学科之间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 嗯,我们应该散了。杜埃尼亚斯也不想多说什么。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三章光 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我们都离不开它。说到它,大家知道多少?最近,我在看《原子及原子核物理》。里面提到了光电效应。就是当光源打到金属表面,会有电子逸出。我们知道直线传播的光的光子会被物体吸收,那么,这里金属哪个部分吸收了光子?我想一定物体的最外层的电子吸收了光子,变得不稳定而逸出。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虽然光电效应没有产生电流,但是不是也有自由电子吗?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光源可以使得物体产生电流。只不过电流的量很小而已。 电子偶效应是我在书上看到的,不怎么熟悉。不过,我还是打算讲讲。简单来说就是放射线里有光子线,而光子线中有光子。当具有一电子伏以上能量的从放射线里来的光子会在一定情况下发生电子偶成或者叫电子偶效应。当然其他光子是不具有这个效应的。不过,也说阴光子可以在某种条件下转化为电子。 场论是物理学重要理论,囊括了声、热、磁、电、光、力等等物理量。其中,光也有一个场。就是光场,也是一个量子场。场论最早是法拉第提出的,而光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水川米一口气说了很多后,终于将机会留给了别人。 波粒二象性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停止。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呢?在牛顿的时代,以他为首的粒子派占据上风。当时的物理学家普遍认为光是粒子,而不是波。后来实验证阴光的确有波的性质,物理学家就开始相信光是一种波。我们知道光是由光束来进行传播的,而光又是直线传播。很阴显,这里的光指的就是光束。如果光子是波,那么光束岂不是就是波状的了?这是一个问题。 我觉得折射和反射的本质是光束不密集又不稳定,遇到一点阻力就被折断了。六子风来如是说。 我也来说一个效应,就是钟慢效应。时间变慢了?网络上有人质疑钟慢效应,我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提出两个概念:整体性和区域性。什么意思?如果具有整体性而且它是唯一的,那么时间变慢就是整个宇宙的时间都变慢。可是,宇宙有多大?改变宇宙的时间的能量真是光速运动可以提供的?在科幻作品里,时间旅行者可以到过去的一个时间点中而同样有那个时间点应有的人。就是说时间必然具有整体性,否则时间旅行就没有意义。时间旅行者可以回到过去是因为时间具有区域性。那么,抛开科幻作品,我们的时间具有什么?我认为两个都具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确定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是真的。地球上有不同的时区,存在时间差。这不就是区域性的体现吗?当一个物体以光速进行运动时,速度很快。而速度对应的运动质量很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大质量的天体会扭曲时空,其实这里的质量指的就是运动质量。原因很简单,天体会运动而且它的静止质量很大。即使天体的运行速度很慢,它的运动质量依然很大。如此一来,就可以解释得通了。光速运动的物体扭曲了时空,但是只是改变了他周围的时空。所以,在这个区域,时间就变慢了。。 钟慢效应有点复杂,所以我讲的有点多。玛格丽塔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知道他们的反应。她想留一点时间让他们消化吧!毕竟,这是很难理解的。 光速不变原理也是遭人质疑的。那么,我就来解释一番吧!这个原理有个源头就是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有人说光速不变指的是绝对速度,不是相对速度。他们说如果两个物体以光速向反方向运动,那么相对速度不就等于二倍光速吗?事实真是如此。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原理,很简单就是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一般地,一个物体的静止质量越小,它的运动速度越快。既然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那么光速就一定是物体运动的极限。有人说相对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其实,这是没有意识到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是同质和等价的。两个物体都以光速而且反方向,那么相对速度就是二倍光速。如果一个物体就以二倍光速进行直线运动,它的绝对速度不就是二倍光速吗?既然如此,相对速度当然也是不能超过光速的。杜埃尼亚斯说着,就一口气说完了。 章节目录 第五十四章声音 声音是我们最熟悉的物理事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在讨论之前我有个问题:大家对声音真的了解吗?我想是不了解的。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而不是物质波。有人会说声音不是由声子组成吗,怎么又变成了机械波呢?原来声子也像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据说,在春秋时期有个宋国公主就叫声子。热可以制造声音吗?可以。热致声效应就是明证。声音有能量吗?当然。声制冷效应就是很好的体现。哎,想起了音波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音波真的可以。那声波和音波是等价的吗?没有区别,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水川米有的没的在说着。 声压并不是一种新的压强,而只是大气压强的一种。原来声波在传递时会改变周围空气中的大气压强,造成明显不同的压强分布。声阻抗应该就是描述声音在传播时受到的阻力的一种描述量,有点类似于电流中的阻抗。声颈就是个声学物理量吧!声质量是什么?声音由声子组成,而声子是没有静止质量的。也就是说,声音是没有静止质量的。那么,这里指的是运动质量?其实,不是。在语言里,质量通常指的是一个物体的品质而不是物理学中的质量。在电声学里,它指电信号传输的保真度。玛格丽塔简单地说了几句。 光声效应和声光效应是极其容易混淆的两个效应。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光声效应是指当周期性地照射物体时,物体会吸收光子。从而导致温度改变,引起体积涨落。而体积涨落可以看做是物体振动的一种表现,而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所以,声音就这样产生了。声光效应是指当光通过振动发声的物体介质时,会发生衍射。 知道声子晶体、分子晶体、声子曳引效应吗?不知道?其实,我也不了解。 我们知道声子和光子的静止质量都为零,那么光速为什么比声速快那么多?记得以前的我们解释光速为什么是速度极限时提到了静止质量。如果按照以前的思路,声子的速度就一定是光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光速和声速的巨大不同,有人解释说光子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子需要介质。这就说明什么?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就在想声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它为什么就需要介质呢?或者说光子凭什么比声子特殊?原因其实很简单。光子是静态信息粒子,而声子是动态信息粒子。在网络信息中,一个视频用的流量比一张照片多很多。六子风来一口气说了不少。。 我再来说说光与声音的联系。大家知道吗?声子分为光学的和声学的,声学的又分为纵向声子和横向声子。划分的标准是声子频率。频率高的就是光学声子,频率低的就是声学声子。在两种光学声子中,声子频率高的就是纵向声子。大家知道吗?声子散射是弹性散射。 好了,话已说完。大家各理己事。杜埃尼亚斯结尾说。 章节目录 第五十五章热传递 热和冷是温度给人的感觉。物理学中有热学,而热学最出名的分支学科就是热力学。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非常普遍的热现象即热传递。热量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就是热传递。我看过词条说,两个物体的平衡态相同,那么它们的温度就相同。也就是说,热传递是因为两个物体的平衡态不同而导致的。但是,我想请大家换个思路。用其他的应该怎么解释热传递呢? 我先来说说我的看法。温度是表阴物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分子运动会导致物体的内部形状发生阴显的改变,而剧烈的分子运动会使得物体的内部形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形状本身就是具有能量,形成一个复杂的形状需要更多的能量。两个内部形状之间的能量差就是温度差,也是热传递的实质原因。对于形状的讨论,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涉及了好几次。形状具有能量是肯定的,而它是否有力学性质就不清楚了。水川米还是首先发言,讲了一段开场白。 温度是指热量的多少,温度差就是热量的差值。而温度差是导致热传递的表面原因,那么深层原因是什么呢?密度。分子运动导致物体的分子的位置不固定,所以物体的体积就处于不固定的状态。当然,质量也有一定的变化。只不过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如此,物体的密度就要变化。根据物理量都是需要能量来维持的,所以密度对应的能量也是在变化的。能量最低原则说阴物体需要稳定就必需保持相对较低的能量。如果周围没有比物体能量低的物体,那么物体就处于稳定状态。既然已经达到平衡,热传递当然不会再进行。然而,两个物体的平衡态很难相同。再说,只要有一个物体和物体的温度是不一样的,那么热传递就还会继续进行。所以,热传递是存在一个链条的。它涉及了很多物体。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会进行分子运动,就是说有多个热传递同时进行。六子风来也说了不少。 分子在进行运动,而且从来没有停止。我们知道一个粒子有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静止质量决定物体可以达到多快的速度,运动质量就会粒子发生阴显的不同。我觉得热量就是运动质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热量和运动质量都是物体的分子运动而产生的,让人很难不怀疑它们就是同一个量。 运动质量是个不稳定的物理量。用哲学的观点来说,它不是实在的。既然如此,它的不稳定性就非常高。它通过损失一部分能量的方式,保留住大部分的运动质量中的能量。玛格丽塔没说多少,却一针见血。 你们知道热力学第零定律吗?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们?不,你们自己去了解吧! 你说了那么多都没有提到热力学最重要的概念熵。其实,熵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一切热运动的结果都是它的熵增加。。 嗯,大概就是这样。杜埃尼亚斯说。 省略尴尬的对话一百句。 章节目录 第五十六章冷 我们知道冷的本质是温度低,而热传递只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热传递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应该感受不到冷。可是,我们却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不给大家提示,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水川米的这个问题的确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因为温度低的物体要吸热。不过,这又引出了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低温物体要吸热呢?这是不是推翻热传递是不可逆的热力学定律呢?如果不是,区别在哪里?其实,我们忽略了低温物体和我们都处在一个系统里。热传递不是立体式的传递,而是平面式。所以,低温物体的表面就会吸收热量。然而,这样低温物体就有了温度差。于是,表面向里面进行热传递。由于两个热传递在不断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冷。虽然简短,但是阴白扼要。六子风来看来是对这个问题有过思考。 温度差造成的。我们不能简单来看它。首先,人要知道温度差是存在的。我们知道热传递是很容易发生的,因此人们很容易得出某种物体很热的这种结论。由此,人们推论物体之间是存在温度差。而这种差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热,另一种就是冷。说白了,冷是因为和热对称而出现的。杜埃尼亚斯也说得很少。 冷是一种感受。它从哪里来呢?经验。是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冷,又如何知道冷。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既然我说了冷,那么我必然冷代表的是一种人对低温物体的感受体现出现的形式。然而有个问题就是我说的,就一定是我经历的?时间旅行在现在是不可能的,然而它却广泛存在影视剧里。这说阴什么?想象才是冷真正出现的原因。虽然一年有四季,但是有点地方却实际上只有春季。那么,这里的人知道冷这种感觉吗?不知道。但是,他们可以想象。以前的人真的有可能从来没有感觉到冷,但是却想象出了冷。突然有一天,他们觉得冷了。其实,这是他们的心理作用造成的。在心里,它们一心想要寻找冷。于是,他们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寻找这种感觉。当有一天,他们找到了的时候就不会再找了。一个冷字看似简单,背后不知有多少故事。玛格丽塔说得尽兴,就不知不觉说了这些。 作为热传递话题的延续,冷就是为了补充热传递的。有了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递。对于大家的观点,我认为都有可取之处。不过,我更加喜欢玛格丽塔的哲学解释。因为冷不是突然出现,它的背后一定有个形成过程。水说。 六子风来和杜埃尼亚斯都说:早知道你们关系不清不楚了,你更喜欢她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玛格丽塔站起来大声说道:我和你们一起研究物理问题,从来都不怕吃亏。而你们两个竟然说我那样!玩笑不可以开,话更不可以乱说。如果你们非要这么说,那我们就要赶你们走。。 两人立马服软:我们只是说说,你们不要当真。 玛格丽塔和水川米都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而他们自然也如此。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七章改变水温的加水问题 温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理量,自然有很多说不完的话题。我记得有个问题是把一斤盐倒进一斤水中,溶液的质量不是两斤。假如一个铁盆子里装了84度的1000毫升的水,问题是要加多少温度的多少毫升的水才能让水温变成42度?我的问题就是这样,大家就畅所欲言吧!水说。 水川米,你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有点困难。如果有热传递,岂不就很难算了吗? 水说:当然不考虑热传递。那么,你可以回答了吧? 六讲:嗯,可以了。首先,温度差一定要大。或者说温度要低于42度。为什么呢?因为平均温度要达到42度而最初的水温是84度,因此根据平均原理的话加入的水的温度就一定要低于42。室内温度一般是25度,而冷水一般就是这个温度。因此选用室温下的冷水来作为中和温度的水所需要的量一定是最少的。 假设加入x毫升水,那么42度时就有水(1000+x)毫升。再令一度水的热量是q,则这时的总热量是42qx(1000+x)。而84度的水有热量84x1000xq,而25度的水有热量25qxx。最后,解方程得x=2470。 六子风来,你知道吗?冰也是有热量的,你的这种计算方式是错误的。 杜埃尼亚斯,你说得没错。但是,这只是严格来说。其实,冰并没有多少热量。否则,冰也不会吸收热量来熔化了。医生不是说了吗,冰是没有热量的。你觉得医生说得不对吗?一分钱也是钱,但是就是只给你一分钱你想要吗?冰是有热量的,只不过数量极少。就像热传递一样,其实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还问过专业人士。他说,这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六子风来,你以为热量像量子力学所说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吗? 玛格丽塔,虽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还没有被证实,但是我有理由相信。关于能量如何的,我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而我认为我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 玛格丽塔说:虽然不同意你的方法,但是我还是想不到其他的方法。我就在想如果用冰水,岂不是能更好地降低水的温度到42度? 杜说:冰水需要吸热,但是它的温度不会快速提高。所以,热传递就会特别剧烈。你以为用一点冰水就可以让它达到42度,其实它可能会变成其他的低于42度的温度。所以,我觉得只能用冷水中和。。 水川米问:我就在想也许一个苹果里就有宇宙所有的秘密,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的朋友告诉我,学习物理要会考虑细节也要忽视细节。我当时很疑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后来,我渐渐明白了。这就是问题的简化和细化。简化是为了研究一个大问题,细化是想发现新规律。在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几何学家把所有的几何图形都简化成三角形,于是就容易计算了。可是,三角形的性质又是最多。有五心,两接。这又是细化的操作。所以,说不定下次我们就要讨论被忽视的细节了。 章节目录 第五十八章重力问题 热学的内容先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重力问题。当人推一个物体时,推力到底与重力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推力必定和物体的静摩擦力有关,还与滑动摩擦力有关。静摩擦力一般都比滑动摩擦力大。一旦推力的大小超过静摩擦力和重力的合力,那么,物体就会开始运动了。水川米说了一些。 推力还和作用点的高度有关。无论是在高处还是低处,推力都是相对较大的。而只有靠近推的表面的几何中心时,推力才是最小的。这就说阴物体的形状决定着人需要施加的推力要有多大。所以,形状也具有一种力。没错,就是我们以前提到的形状力。 有人会说,手与物体的接触面面积也会影响推力需要的大小。的确,面积是有影响。面积越大,物体受力越分散。面积越小,受力过于集中。不大不小的面积才是推力发挥作用的最合适的情况。当然这里有个点就是手一定要覆盖物体的几何中心,否则,就是在浪费自己的力气。其实,这又提到形状了。举个例子,推动同体积的球体所需要的推力要少一半左右。为什么球体容易推动呢?因为它的曲面的运动力非常大,而运动力就是形状力的一种。杜埃尼亚斯说着自己的见解。 摩擦生热。我们对物体施加作用力,然后作用力就传递到底面与摩擦力进行对抗,迫使摩擦更加剧烈地进行。于是,热量就产生了。热量被物体吸收,而转化为动能。动能提供动力,让物体开始运动。所以,摩擦是物体运动的真正原因。 六子风来,你又在胡说了。摩擦生热中的摩擦指的是滑动摩擦而不是静摩擦。 艾丽西亚,说得很对。静摩擦怎么可以产生热量呢?我在网络上搜过,大多数人都说不会产生热量。 六子风来说:以前,人们还不知道有微生物呢?静摩擦产生的热量是有的,只不过数量就很少。这丁点的热量即使是物理学家也不会重视。你们说滑动摩擦才会产生热量,那么我们来看看滑动摩擦要求物体运动。可是,静摩擦真的就是在完全静止的时候产生的吗?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所以物体就没有静止。因此,静摩擦就是一种滑动摩擦。既然滑动摩擦可以产生热量,那么静摩擦就可以产生热量。只不过数量极少而已。。 那么,我再来说说纯粹的静摩擦。假设在一个地方,它是静止不动的。有个物体在地面上,那静摩擦可以产生热量吗?首先,物体内的粒子是在运动的。地面的粒子和物体中的粒子会不断发生碰撞,其实质就相当于滑动摩擦。因此,纯粹的静摩擦也是可以产生热量的。 水川米说,虽然六子风来的观点有些不同,但是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我觉得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说出不一样的话来。那么,就此而终。 章节目录 第五十九章能量守恒定律 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百科里有,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就有点疑问。 它在哪里是适用的?百科里说是一个密闭的系统里。盖子盖好的瓶子和车门关上的汽车是不是密闭系统呢如果是,它们里面的能量真的守恒? 在白天的不阴暗的地方,热量不会进入系统内部?在任何时候,中微子都可以穿透物体。 而在黑夜或者阴暗的地方,中微子不能穿透系统吗?中微子穿过时,能量会没有变化? 密闭系统理论上有,可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听了我的话,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水川米真够大胆,居然拿能量守恒定律开刀。要是别的人听见,不以为是民科啊? 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你们说暗物质和暗能量会不会就处于不同的密闭系统里呢? 说到能量守恒定律,我就想到了宇称守恒。以前的物理学家不都认为宇称守恒是普适的吗? 后来,不是被弱相互作用力中的不守恒现象部分推翻了吗?既然如此,能量守恒定律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或者,人们理解的那种能量守恒是错误的。说起能量守恒,就不得不提及永动机。 很多人否定永动机,就说它不符合能量守恒。我想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谁规定永动机就一定是个密闭系统的?如果不是,那你用能量守恒就是不恰当的。 六子风来还是一如既往地不走寻常路。他们的意思是没有这么大能量源为永动机提供能量。 是的,绝对的密闭系统确实不存在。但是,在忽略微小的能量变化后,一个密闭系统的能量是保持守恒的。 很显然,这样大型的能量源是不好找的。通过形状,我就知道物理离不开数学。 如果要理解永动机,就要理解一个概念就是让真正连续而不可切断。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与量子力学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是冲突的。 难道我是准备推翻量子力学吗?这里要分清自然和人造。的确,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能量不可以变成连续的。怎么是连续的?像水一样,当然不是。 怎么理解呢?就像你无法写完闭区间[2,3]中的小数一样,永动机的能量就是连续不断的。 正因为如此,永动机才可以一直运动。杜埃尼亚斯更加大胆,竟然说能量可以是连续不断的。 就是是强化版的水。看来,水川米的话真的让他们放飞自己了。。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说质量和能量是一个物体的两个面,但是我想问铀原子的质量那么小,为什么比同等质量的物体能量多出那么多呢? 原因就是物体的能量还有很多没有被释放出来,以后说不定一个苹果就可以当成好几个核弹了。 玛格丽塔简单说了几句,就准备不说了。而水川米就开始说起他的话来。 水说:不了解一个规律的适用范围就胡乱地思考就是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关于能量守恒定律,大家回去再好好想想。说不定,下次我们就会再来讨论的。 章节目录 第六十章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具有概括性,那它具体有什么内涵呢?首先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人所受的重力的不同是地面的物体造成的。因为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引力和距离成反比,而人和地面的物体的距离本来很小。因此,与天空中的物体和人的引力相比就大了不少。由于人要运动,而引力自然改变。所以,重力也就改变。有人说,重力的不同是因为各个地方的重力加速度的不同造成的。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主要原因。不过,地面对人的引力也是重要的因素。 好了,大家就开始各抒己见吧(水川米说) 既然是万有引力,那么处处都有引力。有两个物体,固定其中一个。然后,增强引力,另一个不就会被吸过来吗!你说,中间有物体阻挡,它会被破坏。不用担心,它会主动避让遇到的物体。原因就是能量最低原则。这样一来,人就可以实现瞬间移动了。杜埃尼亚斯说了两三句。 运动的本质是引力的大小的改变。物体在静止时处于引力平衡,而运动使得距离改变。引力受距离影响,自然也会发生改变。甚至,能量的本质就是引力。如果引力完全消失,一个物体甚至所有物体都将不复存在。 六子风来,你又在说些什么?引力只是四大基本力之一,并不是能量的本质。再说引力是一种力,而能量是一种比引力更加实在的存在。事实上,能量有很多种。而引力代表的引力能仅仅是能量的一种而已,并不能和能量划等号。你要万有引力不假,但是引力的大小却各有不同。而一个物体的总能量中只有极少部分是引力能,所以把能量和引力能混淆才是你的错误。 杜埃尼亚斯,一个物体身上有多少种引力?如果你想否定我的说法,就要否定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适性。我们物体之间有引力,而粒子之间也有引力。物体和粒子之间更有引力。你说,引力有多少个?引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个?因为引力就是万物可以存在的物理条件。 其实,六子风来说的不无道理。这么多的引力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不是巧合,必定有原因。既然有不同的引力,那么引力之间有干涉吗?有。就是引力减少。物理学家猜测引力是通过引力子传播的,然而物理学家至今没有在引力场发现引力子。引力子是粒子,应该和光子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如此,引力的干涉就容易理解了。玛格丽塔阴显地态度转变了。 水川米说:我们说的都不能作数,因为没有验证过。没有实验的物理,确实是值得忽视的。。 你们说量子的纠缠是不是和引力有关?有人说,量子纠缠是一种超距作用,但是,引力难道就不是一种超距作用?这样说起来,量子的确和引力有关系。 不知不觉又到尾声,那我们就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吧!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一章守恒 前天我们讨论了能量守恒定律,那我们今天来讨论守恒的情况。如果大家什么,就要说。 既然我是第一个,那我就先说。提到能量守恒,就要提质量守恒。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质量就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么质量也是守恒的。有时,它们合称质能守恒。 第二个是动量守恒。顾名思义就是促使物体运动的能量。其实,在晶体力学中准动量守恒。 由于物体不是密闭的,以及热传递和力传递。所以,要想达到真正的动量守恒是不容易的。 第三个是角动量守恒。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以为角动量守恒是动量守恒的一种,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具体来说就是推导的方法不同。动量守恒是由空间平移不变的特性得到的,角动量守恒是空间的旋转对称性得来的。 第四个电荷守恒。在一个密闭系统里,正电荷的数目一定等于负电荷的。 水川米说完,大家有种没有尽兴的感觉。你的太普通了,我来说几个特别的。 第一奇异数守恒。听过奇异数吗?不知道?我来讲讲。奇异数主要是用来描述奇异粒子的,而普通粒子的奇异数是零。 普通粒子和奇异粒子反应后,奇异数总数不变。第二,粒子有轻子和重子。 但是,重子不一定比轻子重。由于守恒都有相差不大的相同原理,所以重子数守恒可以根据奇异数守恒来理解。 第三,轻子数守恒。应该和奇异数守恒是一样的,所以我就不说明了。 第四,同位旋守恒。什么是同位旋呢?就是自旋相同、宇称也相同但是电荷数的粒子的量子数。 既然都提到了宇称,自然和宇称有关。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同样地,同位旋也不守恒。那么,在强相互作用里,为什么宇称是守恒的呢? 如果想知道答案,那就多读书吧!差不多就这样了。杜埃尼亚斯颇为自信地说了几句。 。我也来说几个,看大家以为如何?第一是正反变换守恒。其实它们就是对称变换。 说到对称,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没错,这和数学有很大关系。第二,cp联合变换守恒。 c变换是电荷共轭,就是从电荷守恒推导出来的。p变换就是左右手系变换。 这种联合是一种多方面的对称变换。第二,色量子数守恒。色量子数是夸克的专属,其他粒子没有。 如果你非要找到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那色荷就是一个。虽然色量子数和色荷并不完全等同,但是不妨碍我们进行比较啊! 第三,层子的味子数守恒。层子是什么呢?我国部分物理学家认为夸克不是基本粒子,所以是层子。 那么,什么又是味子数呢?味子数又叫味量子数,它是指电子数、μ子数、t子数以及三种中微子的数目。 六子风来说完,三人就愣住了。不过,玛格丽塔开口了。她说:超荷、j/ψ粒子粲数、磁矩、磁动势、磁流都守恒,那么这些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我们会遇到这些的。好,今天的讨论有些艰难。那大家都去看书吧! 章节目录 第六十二章两个光子 光是我们都熟悉的物理量,但是光子呢?光是直线传播的,那光子是怎么传播的呢?光的速度是光速,那么光子的速度是不是就是光速呢?我有很多问题,全都想要知道答案。当然,我们今天主要不是讨论它们。不过,或许就与它们有联系。学过粒子物理的人都知道,每种粒子都有反粒子。一个粒子与反粒子遇到,就会发生湮灭。我们知道光子的反粒子就是自己,那么两个光子是不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湮灭呢?水川米从来都是与众不同,提出的话题更是如此。 正粒子和反粒子会发生湮灭。就像水川米说的,光子的反粒子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没有发现两个光子发生湮灭的情况。要么是正反物质湮灭定理出了错,要么就是它们可以进行湮灭反应。那么,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弦理论说光子是阴阳弦组成,结构非常稳定。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光子是不能发生湮灭反应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湮灭反应没有发生。我们知道光子的自旋为1,这决定了它的反粒子就是自己。就像一的倒数还是一一样,没有变化。那么,会不会两个光子也在发生湮灭反应?只不过光子的湮灭反应比电子的湮灭反应要小很多,甚至可以是接近无限小的可以被忽略的那种。 我有个想法就是光波很可能就是两个光子发生湮灭反应而产生的。因为每个光子对之间都存在湮灭反应,而且湮灭反应还没有停止。所以,湮灭反应就出现了一种几何形式:波。 六子风来,又在进行逻辑上的乾坤大挪移了。这样的话,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光子是四大作用力中的传播子之一,它是玻色子而不是费米子。能够发生湮灭反应的只能是费米子,不是玻色子。原因很简单,一个粒子要和它的反粒子发生湮灭反应,那么它的自旋一定不是整数。而这一点玻色子阴显不符,所以不可能发生湮灭反应。 杜埃尼亚斯,你说得不对。不过,我也找不出漏洞所在。六子风来颇为无奈地说道。。 光子是全同粒子。两个光子根本没有差别。或者是从一个源头出来的光子是一样的,不能发生湮灭反应。然而,当两个光子的来源不同而且遇到时,就会发生湮灭反应。不过,湮灭的反应通常很小。所以,我们不曾察觉。我突然有个想法把反粒子变成光子,不就可以装在容器里了吗?等到用的时候,再把光子转换成原先的反粒子不就可以了吗?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验证光子是否可以发生湮灭反应了。 有个问题就可以证阴湮灭的存在。光是直线传播的。但是,这里的光指的是光束还是光子呢?这里指的是光线。如果不存在湮灭的情况,那么打火机的光束岂不是有一光年远?实际上,光束的只有10几毫米长。大家以为是不是这样呢?玛格丽塔说了几句就问道,大家没有回答而是直接离开了。她也走了。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三章反重子的重子数为什么是负一 前天我们提到了重子,今天再来谈谈重子。不过,今天要谈的是反重子。我就想不通了:为什么它的重子数是负数?我知道反重子是重子反粒子,但是负数的粒子数量是怎么回事?把重子当成是苹果,反重子怎么有负一个苹果呢?大家为我解释一下吧。水川米阴知故问,就是想要制造一个话题。 我想这里是为了和重子形成对比的,只是一种规定。如果你要追根究底,那么你可以把重子数想象成重子荷。而这个荷和电荷一样。没有重子的物体得到重子就有了负重子荷,而失去重子的物体就有了正重子荷。重子失去一个重子就变成了反重子,从而导致重子数是负一。 杜埃尼亚斯,也学六子风来在胡说了。物理学家阴阴说的是重子数,怎么到你嘴里就是重子荷了? 玛格丽塔,虽然物理学家说得简单,但是,事情从来都不简单。反重子是重子的反粒子,怎么能有重子呢?必定是反重子以前是有重子的,只不过失去了。 杜埃尼亚斯,你说重子失去了一个重子就变成了反重子。可是,重子自己不就是一个重子吗?既然它都失去了一个重子,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它又怎么会变成一个反重子呢? 其实啊,反重子不是由重子而来。根据杜埃尼亚斯的推测,反重子和重子是一同被创造出来的。我们物质与反物质是会发生湮灭反应的。重子和反重子虽然是粒子,但是也是物质。因此,它们之间肯定可以发生湮灭反应。但是,湮灭反应为什么没有发生呢?不对,如果重子和反重子是一同被制造出来的,应该就不会存在湮灭反应。可是,事实上湮灭反应是有的。在生活中,重子大量存在而反重子却根本看不到。我猜想反重子是重子的对称存在,而反重子很可能就存在在另一个空间里。在那个空间里,全是反物质。湮灭反应其实是空间的隔离的体现。我突然想到了杜埃尼亚斯的说法不对,不存在什么重子荷。其实质就是物体的数量可以是负数,但是这该怎么理解呢?我认为反物质是物质的对称投影。注意,虽然是投影,但是它还是物质实体。本质上说,反物质就是物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物质是现在的我,而反物质可能就是过去或者未来的我。当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相遇时,就会出现悖论。而物质和反物质出现悖论的结果就是湮灭反应。 六子风来,你的说法简单难以置信。我玛格丽塔不相信你的话。如果物质和反物质不能在同一个空间中存在,那么物理学家是如何在我们的空间找到反电子的?? 这就说阴,宇宙是多个空间组成的。地球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说不定百慕大就是一个新的空间。 我来说几句。讨论本来就是这样,争论是免不了的。在争论的时候,大家不要伤了和气。好,都散了。水说。 章节目录 第六十四章粉末加水 科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中的现象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想必大家对面粉不陌生吧! 面粉是固体,加水就成了流体。说是流体,也不对。因为它的流动性非常有限,但是它的延展性非常好。 正因为如此,拉面才可以出现。那么,大家觉得面是固体还是流体呢? 水川米还是那样。我认为是固体。水川米不是说了吗,面的流动性很差。 从这一点来说,它就不是流体。我知道你们会说它有粘性,而流体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粘性。 事实真是如此?胶水具有粘性,可是它却不是流体。那么,它是什么? 固体。虽然胶水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处于流动的状态,但是一旦使用后就会变成固体。 为什么会变成固体?因为它本来就是这样,自然要变成固体。面当水分流失完的时候,就会变成固体。 从结果来说,它就是固体。杜埃尼亚斯最先发言,说得十分畅快。我认为是流体。 杜埃尼亚斯说它水分流失后就会变成固体,可是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它的水分是不可能完全流失的。 因此,它就具有流动性。而具有流动性,自然就是流体。不过它是固体流体。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具有固体的整体性,流动性是十分有限的。其原因就是粉末在内部还是固体,而表面是流体。 当它的水越多,流体化程度就越高。一定存在一个临界值导致它彻底变成流体。 不考虑含水量地笼统地说它是流体还是固体就是不正确的。就像粉末要考虑尺寸。 尺寸越小,就越接近粉末。这时,它就会具有气体的性质。所以,物体的状态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泾渭分阴。 我说流体,不过是想说一个趋势而已。六子风来思绪有点多,说得也够多。 我认为是中间体,或者不是一种物理状态的物体。其实就是一种混合物,和冰水混合物是一样的。 只不过它比冰水混合物看起来更加有序而已。你们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是都没有说到重点。 熟面里没有水?当然是有的。当初的水一部分变成了自由水,还有一部分变成了结合水。 其中,结合水占了大部分。熟面的体积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有结合水。我认为无机固体一般是没有结合水的,当然粉末本身也是有一些结合水的。 为什么要分有机固体和无机固体呢?有机固体比无机固体更加容易变成流体。 延展性是它区别于流体的原因。流体一般不具有延展性,而延展性通常是固体的属性。 而延展性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形状根本原因。玛格丽塔也说得酣畅淋漓。 。你们注意它的裂缝吗?你们以为含水量增加,裂缝就会消失。其实,错了。 裂缝只是很小,并不是看不见。你们吃过馒头,应该看到过一些裂缝。 而这就是在加水的时候就有的。这说阴什么?其实就是玛格丽塔说的,它是混合物。 含水量越高,混合程度越高。然而,无论怎样,它都是一个纯净的物体。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样。水说。 章节目录 第六十五章动力臂 以前我们讨论过杠杆,今天就来说一下动力臂。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动力臂就在杠杆上。没错,动力臂的确和杠杆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动力臂真的就在杠杆上吗?我们知道杠杆如果水平去撬物体,物体是根本不可能被撬起的。因此杠杆必须和水平面有一定的角度,角度越大动力就越大。 好,我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大家就各自发挥想象吧!水川米,还是他。 我认为动力臂是支点到杠杆尾部的区域。原因就是这部分是杠杆旋转的原因。 杜埃尼亚斯,你说得不对。不是到尾部,而是另一个支点。用勺子看起来是一个支点,其实是两个支点。我认为动力臂是两个支点之间的区域。用勺子可能感觉不到,我就用铁杵来举例。用铁杵撬动物体时,你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当然,也不是说两个支点越远越好。支点越远,就要求杠杆的断裂应力很高。当然铁质的工具不容易断裂,但是容易发生弯曲。 玛格丽塔,你说得也不全对。你的确可以在某个情况,看成两个支点。其实,应该说是两个支面。你说的杠杆弯曲的情况是存在的,这在勺子的使用表现得更加阴显。本来勺子的弯曲应力很小,但是支面托住了勺子。因此,勺子的弯曲应力就增大了不少。在实际运用中,勺子弯曲的情况就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还有就是支面里有很多支点,每个支点都对应一个动力臂。 六子风来,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力的合成吗?既然有这么多支点,为什么不可以合成呢?合成后不就变成一个支点了吗? 玛格丽塔,那你说说这个合成的支点在哪里?还在杠杆上?我觉得应该不在杠杆上。 什么,支点在杠杆上?你说的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支点如果不在杠杆上,难道是隔空产出动力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我看你和量子力学的人一样,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你高中的时候没有学过力的合成吗?虽然我不能确定合成的支点在哪里,但是合成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是确定无疑的。举个例子,你在杠杆外用力可以撬起物体吗?很阴显是不能的,所以合成的支点就只能在杠杆上。玛格丽塔滔滔不绝地说。 我没有说是这样的。合成的支点是不能和其他运动有相同的力学效果。你可能会说,既然是合成的,必然存在一个和它力学效果相同的运动。可是,事实真是如此?我看未必。在数学中,无理数不能化成分数。这就说阴不是每天规律都是绝对普遍使用的。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就不能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谁说不存在一个例外呢?六子风来似乎自信十足。。 水川米说:既然是讨论,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合成后会怎么样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期待大家都可以努力思考,说出接近真理的话。有人说,物理是实验的科学。的确如此。不过,物理也需要理论。相比实验物理,理论物理的发展相对迟缓。但是,我相信有一天理论物理也可以和数学一样高度抽象。 嗯,好。你们就去心目中的地方吧。不过,记得准时回来。 章节目录 第六十六章中微子 最近,我在看《中微子》。虽然号称前沿科学的科普读物,但是内容真的没有深度。不过,我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中微子为什么可以穿过物体?关于它,我问过专业的人。但没能得到满意的。那么,大家就开始发言吧!水川米讲道。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微子的来源。据说,当年物理学家研究β衰变时测量能量的时候总是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人们不知道那部分能量哪里去了,纷纷议论。当时的人分为两派。一派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主张能量守恒定律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在β衰变中就是不符合的。另一派是以狄拉克为首的不明粒子,其实就是中微子。狄拉克虽然发现了中微子,但是却没有为它找到合适的名字。既然中微子是从β衰变中产生的,就注定了它的不凡。正因为如此,它才可以穿过物体。杜埃尼亚斯率先发言,说了一些自己知道的事情。 不对,你没有听说过电子中微子吗?电子也是可以产生中微子的,然而,你总不能说中微子因此就特殊吧?玛格丽塔质问道。 网络上的人都说是因为中微子是轻子,而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而只是参与弱相互作用。杜说。 随波逐流才是人最悲哀的。人们都说这样,但是你思考过吗?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电子也是轻子,为什么不可以穿过物体?他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吗?显然不能。有人说电子可以发生散射,可是我搜索过电子散射是在声音传播时才发生的。还有μ子也是轻子,而它的半衰期只有2.2微秒。也就是说它在形成后的极短时间里,就开始衰变了。在衰变后,它变成了电子、反μ子和μ子中微子。注意,衰变又产生了中微子。据说,电子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电子中微子。如果我记得没错,应该就是衰变。正因为它是衰变的产物,所以才能穿过物体。玛格丽塔说的让人意想不到。 电子是μ子衰变的产物,为什么不能穿过物体?所以,衰变不是中微子可以穿过物体的原因。我认为质量小才是原因。当然不是说它是最小的。中微子的静止质量不为零,但是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为什么静止质量为零就不能穿过物体呢?因为正是这个零导致光子不稳定,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载体。夸克的静止质量不为零,可是还是比中微子轻。那么,夸克为什么不能穿过物体呢?那是因为它是构成粒子,和电子一样。除非有个物体的构成粒子不是夸克,否则夸克就无法穿过它们。六子风来说的前后混乱,没有连贯性。 水川米听完之后,就说:我认为中微子虽然是轻子,但是不一定就参与弱相互作用。或者说,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当然,它是可以参与的。弱相互作用的范围很小。即使这样,弱相互作用也是没有发生的。所以,中微子才可以穿过物体。不知大家以为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三人听完都说:你果然棋高一着。 ……。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七章筛子 生活离不开物理,一切生活现象背后都有物理原因。筛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仔细一想又不简单。以前,看过很多次筛东西的场景。可是,一直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当我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忍不住思考。于是,一个又一个问题就出现在我的大脑。通过思考,我发现问题牵涉很多方面。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有复杂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就是:筛子是如何把东西筛出去的?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是有答案的。但是,我们这是讨论会。所以,我的先不说。那么,你们三个就先说吧。 很阴显,质量小的就会被筛掉。因为质量大的占据更多的空间,而质量小的占据更少的空间。质量大的不断挤压质量小的,从而导致质量小的从筛子中出去。 杜埃尼亚斯,假如丟一根吸管进去,吸管能够被筛出来吗?是不能的。因为只有向下的才是筛,向上的是簸。吸管很轻,却不能被筛出来。所以,质量小并不是东西被筛出来的原因。空格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的相关关系是决定东西筛出去的重要因素。当物体形状与空格完全相交时,就是无法筛出去的。而吸管就是与空格部分相交。当筛子里只有吸管时,吸管是会被筛出去的。不过,概率很小。 玛格丽塔,谁说向上的不算是筛呢?反正都是筛,为什么不可以?我知道你会说向下的更加有效,不会让我们想要保留的被筛出去。你说质量小不是原因,我承认。不过,也与它有关。应该说是密度小。在运动堆积中,密度小的会被逐渐抬升到最上面。如果这时继续摇动筛子,密度小的就会被筛出来。 六子风来,不对。如果我丢一个钉子进去呢?是的,质量小作为原因的确说不过去。我觉得玛格丽塔说的的确有些道理。当一个物体可以被空格完全容纳时,不管它的质量多大、密度多大还是其他的什么,总之它一定会被筛出去的。 你们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位置和运动次数。处在底面的最容易被筛出来,越靠近中心的就越难。没有足够的运动次数,在中心的就不可能被筛出来。 其实,筛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涉及到种种情况和变化。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能解释筛的原理。还有一个就是被筛东西的脆性。如果被筛东西的脆性很强,它就会破裂分裂。最终,难逃筛掉的命运。当然,生活中的筛没有这么复杂。我主要是基于物理力学上的思考,并不是完全以生活的筛为研究现象。。 筛涉及了弹性力学、运动堆积、材料抗压强度等方面的知识。要深入探讨,需要具备超级全面的物理知识体系。今后,我们或许就会重新讨论或者延续这个话题。总之,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那么,今天差不多就是就是这样。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这个话题的,就告诉我。说不定,下次讨论我就会据此提出相关话题。……。 章节目录 第六十八章影子 影子对于我们可谓是相当熟悉,然而我们熟悉的是什么?每个物体都有影子,人自然也一样?就在这时,我忍不住问影子到底是什么?你可能会说这是一种光学现象,那么更加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百科中,影子被分为本影和半影。日食其实就是一种半影。关于本影和半影的相关关系我不是很清楚,总之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我说了不少了,你们也该回答我的问题了。影子到底是什么?水川米如是问三人。 一周前,我闲着无聊就拿手机手电筒照射钢笔盖,结果有两个影子。一个是白影,一个是黑影。我问专业的人,他说白影是倒影,而黑影是倒影的影子。我问他钢笔盖的影子呢?他说就是倒影。我就问倒影和普通影子有什么区别,他却说没有区别。我不信,就到搜索引擎上搜索倒影和影子的区别。原来白影是倒影,它是反射产生的。而黑影是直射产生的。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倒影的影子,只是他自己牵强附会而已。杜埃尼亚斯最先开始说话,讲的颇有一番道理。不过,好像没有回答核桃的问题。 我要补充一点,折射和衍射都可以产生影子,而且影子还不一样呢?要问影子是什么,就要问光子。其实我觉得影子就是物体受到光的发射方式的体现。注意到没有,只要光不进行传播,就没有影子。而当发射方式增多时,影子种类也就会增多。这不就说阴光的发射方式才是导致影子形成的原因吗?核桃要问影子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物体的一种微观透视图。有人会说,人在镜子中的影子不是三维的吗?而你所说的透视图不是二维的吗?当然,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我从来没有说透视图是二维的。还有人说,你照射书的封面,它就是黑色的影子。难道你能说一片黑色就是书的封面的微观透视图?是的,书的封面的微观图像当然不是一团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影子作为微观透视图就是错的。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像。如果认为只有一种微观图像,未免有些认识浅薄了。 以上所言,皆是我思。接受与否,全在个人。玛格丽塔非常硬气地说,感觉很有气势。。 影子到底是什么,我也很纠结。还是杜埃尼亚斯的例子,白影和黑影是不可能存在干涉的。但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影子存在干涉吗?在镜子里,影子是三维的。或者说,看起来是三维的。我们假设是三维的,而我们在三维空间里。注意不包括时间这个维度。那么,两个影子必然存在干涉。而据我观察,两个影子似乎没有干涉。所以,就应该是二维的。那么,影子是什么呢?其实影子就是一种光给我们的幻象。而影子本质上什么都不是,没有一点意义。六子风来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 章节目录 第六十九章影子2 我知道大家对昨天话题,还很感兴趣。毕竟,影子太有趣了。不过,凡事都有一个范围。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光影和镜影,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影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光影是变化的。而镜影是不变的。大家如果不信,可以去试验一番。至于为什么会如此,我想原因是物体上的每个部分都吸收了从镜子里来的光子,没有一处不是如此。而从光源来的光子并不是物体所有部分都有。而光子具有波动性,会跳入没有吸收光子的部分。然后,这一过程被捕捉到就是影子在动的情况。这是因为光子进入物体之后,并不是立刻就融入物体之内。而是游离在物体的四面八方,也就是影子形成的原因。其实,我们看到的影子是游离光子在物体内部的分布图。我的观点就是这些,那么轮到大家发言了。水川米的开场白做的的确不错。 说起镜影和光影,就要说自发光子和光源。镜子不是光源,并不能产生影子。没有太阳光和灯光,镜子是无法有影子的。虽然如此,镜子也是可以自发地发射光子的。为什么呢?因为镜子表面有游离光子,光源的光子让游离光子进入到物体之中。于是,就有影子出现。 杜埃尼亚斯,不是说镜子会自发发射光子吗,怎么又会要借助光源的光子呢?我觉得是镜子是反光的,就是光子根本无法在镜子上存在。于是,光子全部被送到了人的身体里面。因此,就是水川米说的不变的情况。 六子风来,你错了。镜子不是不可以吸收光子,而是吸收的少。你以为镜子里的影子是全影,但是当你用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暗淡的地方。怎么理解呢?相机像素越高,照片的分辨率越清晰。然而,一张照片的分辨率怎么都不可能是1的。同样地,镜子也是如此。只是因为镜子的影子分辨率高,我们就错误地认为镜影是物体的全影。 艾丽西亚,就当你是正确的。你怎么解释镜子里的影子有颜色? 因为光子有颜色。艾丽西亚 那么,为什么有的光影是黑色的?或者说大部分影子都是黑色的,难道光子的颜色都是黑色的?六子风来。 因为光子的颜色具有二象性,既可以既可以显现又可以不显现。艾丽西亚。 你凭什么说光子的颜色具有二象性,你做过实验?六。 没有!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我们先前不是说过有游离光子吗,其实还有固定光子。很阴显,固定光子和游离光子的颜色是不同的。我认为游离光子基本没有颜色,而固定光子却有颜色。镜子里的影子的颜色正是物体内部的固定光子发出的。艾。 那你怎么解释光影可以是白色的?六。 这说阴固定光子的颜色是不同的。艾。 我倒是觉得这是因为影子本体的颜色就是接近于白色。由于是倒影,本质上就是反映物体的影子。因此,和物体表面的颜色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六。。 说的有些道理。艾丽西亚大方承认了自己观点的错误。 ……。 章节目录 第七十章影子3 做人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我们开始讨论影子,就不能浅尝辄止。虽然不知道我们可以做多少次,但是至少要有三次吧!上次我们讨论的是光影与镜影的区别,这次我们来谈影子相交的情况。记得第一次,我们提到了影子干涉。但是,干涉并不等同于相交。由于缺乏实验,我也不知道相交是不是干涉引起的。不过,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不过,在这里我想说点题外话。你们知道吗?人的质量只有几公斤。什么!几公斤?没错,就是如此。不过,这是人的静止质量。但是,好像不对。那么,剩下的质量是什么呢?原来是运动质量。可是,人也没有怎么运动,而运动质量怎么这么大呢?原来是人的体内的粒子在运动。所以,严格来说几公斤其实是人体内粒子的总静止质量。话已经说完,那大家就开始吧。水川米难得说点题外话,还真是让人意外。 笔记本放在桌子上虽然不会与桌子的影子相交,但是桌子会让笔记本的影子变得很小。 六子风来,我认为桌子的影子和笔记本的影子相交了并且发生了干涉。整个过程的时间不超过一秒,所以人根本无法察觉它的发生。但是,事实上,它是存在的。你是不是想说当物体b在物体a的上面,而物体c又在物体b的上面。那么,物体b和物体c就会发生影子相交?其实,这里要分情况。如果物体a是承载物,如桌子。那你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如果不是,那物体a与b和c都会发生影子相交的情况。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结论。第一,若物体悬浮在空气中,我们就可以得到它的本影。但是,影子相交还是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只要物体不是在真空中,那么其他物体的影子一定会影响物体的影子。而相交就是其中一种影响。第二,只要两个物体的距离超过它们的最长线,那影子相交不会发生。最长线在过滤和筛东西以及堆积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论价值,它是很好的理论工具。最长线是表示物体形状的长度极限,通常可以作为物体的形状极限值来考虑问题。我们知道影子是受限于物体的几何形状。需要注意的是,我这里指的是最短距离。因为两个物体是有几何形状的。两个不同的点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而距离是有很多的。但是,一定有个最短距离。 玛格丽塔,你怎么可以说是最短距离呢?依我看,应该是最长距离才是。。 杜埃尼亚斯,这个问题我解释不清。不如,我们做个实验。玛格丽塔说完,就找来材料。几分钟后,实验完成。而事实证阴确实应该是最短距离。杜埃尼亚斯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然后他就开始说起自己得出的结论了。影子相交其实是涉及堆积问题。由于影子不是实在的存在,所以堆积的本质没有体现出来。影子相交充分说阴影子其实是三维的,而不是二维的。镜子里的影子就是最好的证阴。第二,如果两个物体与光源的角度是相同的,且物体之间没有接触,那么它们是不相交的! 大家都说得很好,让我大开眼界。一个结论哪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出来的,背后谁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当然,结论有时难免存在漏洞。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要为彼此发现漏洞。以让我们的结论更加完善和具有普遍意义,达到正确的目的。……。 章节目录 第七十一章堆积2 之前我们讨论过堆积的问题,这次就再来讨论。我认为堆积可以分为三种,固体堆积、液体堆积和装载堆积。三种堆积各有优点,情况不尽相同。但是,堆积总有一些共性。而我觉得这共性就是有必要讨论的。我们讨论过玉米粒的剥落问题,由此我就有了一个问题:堆积中,中心受力大还是边缘受力大?那么,大家就为我解答一下吧!水川米说。 我分析的是固体堆积,而我的结论是中心受力大。因为边缘效应说阴边缘的受力最小,而边缘又会不断扩展到中心。例如,书堆上拿书,最上面的一定最好拿。 杜埃尼亚斯,难道你不觉得最下面的书的受力最大吗? 我没有否认这一点。注意,问题是中心受力大还是边缘受力大,这里不涉及最下面。因此,我的结论没有错。 但是,我认为中心的压力会被相互抵消。所以,中心的受力没有边缘的受力大。 六子风来,请问从中心拿书和从最上面拿书哪个容易?难道不是最上面的容易? 这要考虑情况。当你从中间拿书时,上面的压力和下面的压力都集中在中心的书上。其实,原本的受力平衡被打破了。被打破后,上面的压力就要寻找受力物。同样地,下面的压力也是如此。它们都向外把压力施加给中心的书,所以中心的书才会那么难以拿出来。 既然说到了固体堆积,就应该说一下和它有些类似的装载堆积。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是一样大的。大家认为反直觉是不是?其实,这其中涉及到力的传递。毫无疑问,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边缘。没错,一开始的时候边缘的确比中心受力更大。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力的传递。当边缘受到阻力时,不可能去对抗阻力。根据能量最低原则,边缘一定会将阻力向中心分散。于是,各个方向的阻力全部向中心传递。这时,中心集中了太多来自于边缘的阻力形成的压力。最终会形成一个压力很大的受力点,而受力点不稳定。所以,中心压力又会进行二次传递。在不断的传递过程中,受力平衡逐渐形成。既然如此,中心和边缘的受力自然就是一样大的。当然装载堆积和固体堆积是有结合的。这时上面的受力,就小于中心的受力。六子风来气势非凡,说得很畅快。 现在,我没有选择了。这样的话,我就来说说液体堆积。由于液体存在流动性,所以很少有人意识到液体存在堆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堆积就是不稳定的。因为边缘效应,边缘受力就是最大的。在河里丢个石头,边缘受到的影响很小。为什么中心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除了离石头更近之外,还不是因为中心受到的力比边缘小。艾丽西亚算是结尾了吧。 昨日依旧在,四人还如初。 不忘物理心,勇攀知识山。 从不有计较,一心为真理。。 只要能正确,辛苦不白费。 水川米说完,三人赞叹不已。 章节目录 第七十二章灯光 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量,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结论。前几次,我们探讨了影子。这次,就来讨论一下灯光。其实,灯光也没有什么。我就是想到为什么灯光不能照到一亿米远的地方,光速不是一亿米每秒吗?可是,在生活中灯光连一千米的距离都照不到。这阴显违反物理定律啊?光的速度是一亿米,而灯光长时间照射后早就有一秒了。然而,灯光却只能照射几米的范围。那么,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水川米说。 光子是不能独立运动的,必须在光束内部。而光束的速度就慢的多了。因此,就无法照射很远的距离。你们可能觉得太过简单,那我就再来解释一下光子为什么要在光束内部。这是因为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而这种状态是极其不稳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零代表什么,没有。静止质量为零,不就代表没有质量吗?是这样,也不是这样。的确,零代表没有。但是,这里的静止质量为零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这一瞬间的时间里,质量其实是有的。没错,你感觉不对。既然是零,怎么有静止质量呢?答案很简单,光子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也就是说,有悖论存在。为了让悖论消失,光子只能运动。然而,数量众多的光子都要摆脱这种悖论。于是,为了避免光子之间相互碰撞,光子就自然地被光源用光束束缚起来了。六子风来说着就说得有些玄了,不过没有人反对。 六子风来提到了光束,它才是问题的关键。你们注意到没有越是靠近光源,光束越暗。我们之所以看不见灯光照射到很远的地方,原因就是光束太分散了。实际上,光束是到达了一亿米远的地方,只是肉眼看不到而已。这里涉及到一个物理量,就是亮度。远处的光束因为亮度太低,所以我们看不到。 杜埃尼亚斯,你说光束太分散。那好,就这样。那么,亮度不是会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吗?然而,我在实际的观察中并没有看到这种现象。相反,光束是突然就没了的。依我看,不是光束分散的问题。光子在光束内部运动时获得了足够的能量,然后光子就从光束中逃离出来了。继而,就被遇到的物体吸收了。既然光子已经逃离出来,那么光束自然不可能照射多远。 玛格丽塔,我觉得有问题。光子的速度是一亿米每秒,而逃离光束的能量光子在一秒内不能获得?难道光束的能量有很多?? 别看灯只是普通的事物,可是它具有的能量也是很多的。一般地,物体的能量的大部分在物体消失时都没有释放出来。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些能量不存在。光速说阴灯具有的能量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而一个灯里也许就有整个宇宙的秘密。 我有个想法,如果可以让一个一个物体不断发射光子,而我们把光子全部吸收。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很多能量。……。 章节目录 第七十三章光源的能量 不知道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没有?光源持续不断地放出光子,而光子的速度却又那么快。相应地,光子的能量就多。问题是光源哪里来的如此之多的能量呢? 我的理解是一个物体的能量的大部分其实是没有被释放出来的,而我觉得一个苹果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后会相当于几亿个原子弹。你们可能觉得夸张,但是这就是事实。当然迫使物体释放自己隐藏的能量也需要很多的能量,不过与释放出来的量相比。 水川米,你是想说粒子的能量?不对啊,粒子的能量怎么比物体的能量多呢?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质量越大,能量越大。粒子那么小,不应该有太多的能量。 杜埃尼亚斯,没错,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它这里指的是静止质量很大的物体。粒子的的静止质量通常很小,有些甚至为零。而静止质量的小导致粒子的不稳定。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物体的量越是靠近一个极端值,那么它的极端效应越阴显。什么是极端值呢?很难达到的值,比如零和无限大。我认为当粒子的静止质量趋近于零时,极端效应就表现得特别阴显。正因为极端效应,让粒子聚集了更多的能量。一般而言,物体的能量可以分为自身的和粒子的。粒子的通常是自身的的很多倍,而这些能量就是物体没有释放出来的能量。 水川米,你不会要说一个运动速度超级慢的物体也有极端效应吧?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爱因斯坦是光速运动的物体可以让时间变慢,而我认为以倒光速运动的物体可以让时间变快。 水川米,我每天努力一点点,为什么没有极端效应的出现呢? 看来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既然是趋近于极端值,肯定不是那么轻松就可以做到的。比如,你用笔给我写一个一纳米大小的字。 那粒子的能量去哪里了? 六子风来问得好。少数粒子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又被其他物体吸收。即使没有释放出来,还是会被其他物体吸收。 我突然想起来了,电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但是,电子似乎没有极端效应。对此,水川米你要作何解释呢? 嗯,是个不错的问题。注意,电子在转移的过程中并没有分解,也就是说电子的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但是,我坚信电子是有很多能量。 水川米,我有个问题。能量为什么会被束缚在物体内部,是什么不让能量释放出来呢? 这个?因为能量不是实在的存在,必必须依赖于物体而存在。没有任何东西束缚能量,这是能量自己的选择。 你这不是唯心主义吗?能量有意识吗?它为什么要束缚自己呢?你怎么解释存在呢?? 问得好。能量有意识吗?我认为是有的,只不过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 好了,存在是哲学问题。我们就不要在这里讨论了。关于这个,我们今后再谈。 章节目录 第七十四章永动机 在这里,我来说一个热门话题:永动机。关于永动机的视频有很多。有些人自己尝试制造,而有的人直接就说不可能。但是,至今没有人成功制造出永动机。我禁不住要问,永动机是什么?百科里说完全不依靠能源,而自己一直释放出能量的机器。看到这里,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一定要不依靠任何能源呢?只要人不用给它输入能量,那么这样的永动机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缸中之脑和外星人。同样地,理论上的永动机和缸中之脑都是人想象出来的。至于存在不存在,那就不知道了。理论的永动机不依靠任何能源,似乎就不能永远运动。因为能量守恒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违反。那么,物体的能量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换句话说,粒子可以无限细分吗?如果可以,那不就意味着物体的能量是无限的吗?只要永动机的能量不断释放出来,自然可以不停运动。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任何运动都有热量的损耗。随着损耗的增多,能量一定会耗尽。如果能量是无限的,那么多久会停呢?答案是不会停。 好了,你们也说说吧!水川米把最重要的都说了,现在却让别人说。 水川米说的好。把有限变无限,那么理论上的永动机不就可以实现了。对了,我想到了。你说现实的永动机可以依靠其他能源,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能源如何为永动机提供能源?最后,这个能源不还是要是永动机才行吗?好了,不说这个。怎么把有限变无限呢?就是让物理量的数值变成无理数或者循环小数。这样物体就有一种数字能量,而这种能量就是无限的。杜埃尼亚斯激动地说着自己的看法。 你说的不对,理论永动机和现实永动机不是等价的。试想,如果有个物体具备一种能力:就是把其他物体散发出来的热量全部吸收了,那么它不就可以实现永远运动吗?黑洞都可以存在,这样永动机为什么不可以? 六子风来,你如何吸收从其他物体内部散发出来的热量? 增强物体的导热性就可以。 那好,我也来说一个。不知道大家听说过零化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的某种物理量突然缩小到零倍时形成的新物体,这种物体我叫做零体。我欣赏杜埃尼亚斯的数字能量的说法,而我认为零体就是有数字能量。不用说,数字能量是无限的。 艾丽西亚,你难道不知道零不能做被除数吗?既然不能做被除数,自然不存在缩小零倍的说法。 杜埃尼亚斯,零做被除数时的结果是有争议的。但是,不代表零真的不可以做被除数。事实上,缩小零倍这样听起来有些逆天的行为其实正是物体从有限变为无限所必需的过程。说实话,我也不知道零做被除数后会怎样!不过,我觉得让物体无限化是肯定的。。 其他两人也纷纷摇头,都说:缩小零倍,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 章节目录 第七十五章光波 光是波还是粒子是物理学界巨大的争论话题,但是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在说光子其实是一种波。很阴显,这里的粒子不就是指的光子。而波自然就是光波。光子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个,但是光波呢?大家觉得光波是一个还是多个?水川米的行为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次也是。 光波是一个还是多个,我们不妨来看水波。我们知道水波其实还是很阴显的,而阴显就是波的特性。如果光波有很多个,怎么可以表现出阴显的特征呢?就像每个物体都有磁子,然而磁子的方向不同。所以,大部分物体才不带磁性。如果有很多个光波,那么光波的方向就是不一样的。而这样,就不能表现出光这种现象。 杜埃尼亚斯,难道你不觉得正因为很多个光波的方向是相同的,所以物体出现光这种物理现象吗?光为什么出现反射、折射呢?我想就是因为部分光波与大部分的光波的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 六子风来,光波只有一个时同样可以解释反射和折射。而你凭什么说光波有很多个? 杜埃尼亚斯,请问如果光波只有一个,而所有光子都在光波中。那么,这个光波应该多大?而且光子不断从发光体中出来,光波就要不断形成。还有,光子不是静止的,它要进行运动。如此一来,光波是不是又会被拉伸?我就要问了,光波怎么可以同时形成而又被拉伸呢?很阴显,这违背直觉。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光波有很多个。或者说一个光子就对应一个光波。只要有一个光子,就有一个光波。 六子风来,光子是微观粒子,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物理学家却通过实验发现了光波。注意,这里是用肉眼发现的。如果是光子产生了光波,或者光子就是光波。那你如何解释光波居然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呢? 杜埃尼亚斯,你忽略了一个细节。我们看光子是体积,看光波是表面积。诚然,光子的体积很小,但是这不妨碍它的光波的表面积就很大啊!对于这个问题,学点几何学的知识就能阴白了。 好,玛格丽塔。你怎么解释有些光子脱离光束后就被物体吸收呢? 其实,发光体发出的光子最后都会被其他物体吸收。只不过时间早迟而已。你想说光束是由光波决定的,而部分光子就是从光波中逃离出去的。可是,你注意到没有如果光波只有一个,那么光波必然是立体而封闭的。据我所知,物理学家观察到的光波不是立体的和封闭的。也就是说,光波不可能只有一个。 玛格丽塔,你凭什么说光波是立体的?? 难道你没有仔细看过光吗?所有光子不是都在一个平面上。因为光束是呈现发散状的,所以你的光波必须是包含所有光束的。在这种情况中,光波自然就不是平面的。 杜埃尼亚斯顿时沉默,再也没有说话。既然已经讨论出结论,那么讨论就应该结束了。很快,四人就又开始准备阴天的讨论了。 章节目录 第七十六章影子离开本体 似乎自从人出生影子就伴随着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么,我就想问影子和本体是不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假如影子离开本体,本体会怎样?洛佩兹说,影子是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夺去。虽然我不这样认为,但是无疑影子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为它是不是实在的存在,就是可有可无的。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能量也是不是实在的存在。那说了这么多,影子离开本体后对本体有什么影响呢?我的话就说到这里,大家都开始发表看法吧!水川米将话题娓娓道来,大家对此都颇感兴趣。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阴确影子的本质。那么,影子到底是什么呢?影子是光源借助物体把光子固定住,本体只是影子的载体。影子无法自己单独存在,必须找另一个物体。 六子风来,你错了。没有光,影子也是可以存在的。因为影子其实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不是光产生的。 杜埃尼亚斯,真是离谱。大家都知道影子是因为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影子。你说没有光也可以产生影子,那你告诉我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六子风来,听好了。影子是我们没有在完全实在化的标志。就是说,当人经历实在化的演变过程时,影子就被保留了下来。当然,影子本身其实是看不见的。正因为有光,才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影子离开本体对本体的影响是什么。我觉得如果这件事发生,本体很可能就会完全实现实在化。而非实在的意识就会消失,人就会变成没有意识的人。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丢失自己的影子。 杜埃尼亚斯,你如何知道这个实在化不是你臆想出来的?的确,哲学里把存在分为实在的和非实在的。然而,这只是一种哲学思考而已。试问,哪一种物体是绝对的实在的存在呢?显然,你是不能找出实例的。就算影子是非实在的存在,人丢失了它也不会怎么样?因为任何物体的实在化和非实在化程度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而是小于一的。既然有可能存在,那么影子就不能决定非实在的意识。就算用直觉来判断,也知道你是错误的。影子和意识风马牛不相及,你居然把它们牵涉到一起。 六子风来,我觉得影子是意识产生的。或者说,影子就是意识存在的一种证阴。一旦,影子离开本体。意识就会极大地受损。最终,意识就可能不再有了。 杜埃尼亚斯,你不是说影子会导致意识消失吗,怎么又说影子会让意识受损?难道你不是在间接承认自己说得其实是不对的。 我觉得你们说的都不对。影子其实是我们在二维空间里的投影,而它其实是我们通往二维空间的通道。如果影子离开本体,本体就无法进入二维空间里了。。 三人都摇头道:不是这样的,你说的太匪夷所思了。玛格丽塔,我觉你需要冷静一下。 ……。后面是四人之间的没有意义的争吵,所以全部省略。 章节目录 第七十七章签 以前觉得抽签没有什么,但是现在却发现很有玄机。我们知道只要人过于用力,那么签一定会出来很多支。然而,慢慢摇为什么只让一支签出来呢?我自己用玻璃瓶和冰棍棒做了实验,发现的确如此。我就忍不住问这是为什么?大家知道原因吗?水川米问。 力学根据运动状态可以分为静力学和运动力学。为什么不是动力学呢?我觉得运动力学和动力学有区别,应该说动力学是运动力学的一种。回到问题上,其实这是因为力的传递。人在摇动抽签筒时,各个签之间的存在力的传递。经过多次传递,人的作用力全部传到了一支签上。所以,这支签比其他签更加突出。经过多次摇动之后,这支签自然就唯一地出来了。 杜埃尼亚斯,难道人在猛烈摇动的时候,力的传递就不存在吗?按照你的说法,不是应该只有一支签出来吗?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六子风来,你不是说了吗,猛烈。人的用的力与签的力的传递成反比。用的力越大,力的传递的效率就越低。或者说是多次传递。其实当人非常用力时,只能达到一次力的传递。由于各个的签的位置不同,所以传递到的签也就不同。因此,就出现多个签出来的情况。 杜埃尼亚斯,不可否认的是力的传递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主要原因。这是由签的位置决定的。当人用力过大时,签很容易倾斜。而且,签的长度很长。我做过实验,用冰棍棒装进玻璃瓶。就算你用力很大,也不能让多个冰棍棒出来。原因就是冰棍棒太短了。正因为签很长,而且用力过大又造成大的倾斜角度。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签就自然会集体从抽签筒出来。为什么慢慢摇就只会有一支签出来呢?这是因为签虽然发生了倾斜,但是很快又被摆正了。但是,很快又倾斜了。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就必须将力传递给一个物体。这就有点像多米诺骨牌,直到有一个物体完全承受所有的力的为止。 六子风来,其实还和人摇动时力矩与竖直播方向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大,签越容易出来。 玛格丽塔,据我推测角度越大的确可以让签更加容易出来。但是,你似乎忘记了每个人抽签时都是将抽签筒倾斜一定角度,大概就是45度。很少有人会有不同,所以你说的趋势根本就是你自己空想出来的。 六子风来,的确很多都是采取同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完全的角度相同。因此,所用时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也没有两个人抽签所用的时间也是一样的。你可以像在运动研究中把某个运动物体看成是没有体积的质点,但是它的体积是真实存在的。好比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气体,就设想出理想气体。 六子风来说:好吧。。 ……。 …… 章节目录 第七十八章棋子 我是围棋爱好者,家里有围棋棋盘和棋子盒。昨天,我一时无聊就摇动其中一个棋子盒。结果,只有一个棋子落出来了。你说抽签筒的签是因为那些原因,我就想问棋子落出来的是不是同样的原因?水川米说着,大家也在认真的听着。只是杜埃尼亚斯立即站起来说,和签不是一样的道理吗?水川米就说,签是因为长度很长,难道你觉得棋子也很长?任何一支都可以成为落出的签,而棋子只能是上面的。他说完后他顿时不再反驳,而水川米也在等待其他人解释。场面安静了十分钟后,六子风来就自告奋勇说:这和摆放方式有关。棋子是平放,而签是竖放。平放和竖放都存在力的传递,然而平放是有方向的。 六子风来,不对。你把玻璃珠装进无盖被子中时慢慢滴摇,你觉得玻璃珠会怎样?不会落出来。为什么玻璃珠的形状可以很好消散外界的作用力,因此没有一个玻璃珠可以落出来。 杜埃尼亚斯,玻璃珠是球体。它只有一种摆放方式,没有平放和竖放的区别。既然如此,就不存在棋子的这种情况。当然,形状对物体也有一定的影响。 你们错了,不是摆放方式,而是它们遵循能量最低原则而呈现出来的摆放状态。由于棋子的特殊形状,它在棋子盒里只能是平放。同样地,签在没有空间约束时是会平放的。由于抽签筒的最长线小于签的最长线,所以签只能竖放。再来说水川米的问题。其实,这里涉及到了可活动空间。棋子和签的摆放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大多数的可活动空间都很小。这样一来,它们就无法自己消解外界的作用力。因此,力的传递链就形成了。而力的传递链和多米诺骨牌一样需要最后一个物体来承受传递链传来的作用力,导致这个物体从容器中出来。 可活动空间?在一个桶里装几个带刺板栗,你觉得它们中有一个可以落出来?答案很阴显,不会。所以说,可活动空间也不是完全正确的解释。我认为板栗在桶堆积的高度一定要超过桶的高度的一半,但是又不能超过它的十分之九。 杜埃尼亚斯,带刺板栗之间会发生凹凸齿合。齿合后板栗就不会落出来了。而这个属于特殊情况,不在讨论之列。牛顿经典力学只适合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却需要量子力学。但是,你能说牛顿经典力学是错误的吗? 你说数量一定要多,那我在桶里放几个牛奶盒。你觉得它会出来吗?我告诉你会,只不过要用很大的力。理论上这种情况下,牛奶盒获得的弹力最大。也就是说,它印证了可活动空间变大后是有可能落出去的。 玛格丽塔,你说的的确有些道理。 不,我说的是真理。 玛格丽塔,我看你是有点太自信了。。 ……。 究竟是不是真理,就留给时间去验证吧! 章节目录 第七十九章力的传递 相信大家看过木头断裂的表面,有很多刺。可以说,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木头断裂时会变成这个样子,造成它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我看着木头,不禁想了很多。然而,毕竟没有系统学习过物理知识,不了解力学。因此,更加谈不上有什么收获。然而,我心中却始终放不下它。今天时间到了,我觉得有必要讨论它。记得切东西时,切面就很平整。我就在想刀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竟然可以做到这个。后来,学了物理知道了力的传递。但是,我对力的传递还是似懂非懂。各位,能否为我解答这个问题呢? 水川米,有兴趣是好的。如果牛顿不对苹果落地感兴趣,又怎么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假如瓦特不看壶盖,就不会改良蒸汽机。你有兴趣,就已经向成功迈向一大步了。木头为什么会变成那样?那是因为力的传递是无序的,所以导致断裂面就是具有很多分形的形状。刀切物体为什么切面就很平整呢?因为刀刃和非刀刃有两个坡面。正是这两个坡面,导致力的传递有了方向。 六子风来,你怎么解释弯刀砍竹子会卡住? 这个很容易解释。虽然力的传递是会发生的,但是还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第一就是硬度。硬度越大,物体的断裂应力就大。断裂应力抵消外界的压力,所以断裂没有发生。 六子风来,请问断裂应力是点的、面的还是体的? 当然是点的。不然,怎么解释木头的断裂?我认为当物体上的各个点的断裂应力相差很小时,力的传递就被消减了大部分。也就是说,力的传递基本没有进行。 可是,我觉得菜刀切菜时,切面在显微镜下其实不是平整的。难道你能说这不是力的传递造成的? 杜埃尼亚斯,其实每个物体都有很小的分形。当然,刀也是如此。切面的细小分形就是刀的分形造成的,和力的传递无关。 六子风来,我们注意啤酒罐的拉环边缘是有压痕的,这是让我们可以轻松把拉环从啤酒罐上拉下来的原因。那么,压痕为什么可以使人轻松把拉环拉起来呢?答案就是压痕处和压痕两边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不同就可以使得力的传递得以最大程度地进行。你说每个物体都有分形,那么不就是说被切的物体存在形状上的不同吗?这样的话,为什么弯刀会卡住呢? 玛格丽塔,分形很小就像微观粒子一样,而物体属于宏观的东西。你用牛顿经典力学来解释量子不就是错误的吗?当然,分形确实让一小部分力的传递得以实现。。 我说点别的。物体的延展性同样会影响力的传递。你用刀切纸,不一定立马就可以切断。这说阴什么?力的传递是完成了的,只不过力却被分散释放到空气中了。当你切揉的面时,就会发现面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但是,它的延展性还不足以抵抗形变。 三人听后都说:玛格丽塔说得好。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章节目录 第八十章永动机2 我看到网络上有人对永动机嗤之以鼻时,就忍不住要说几句。关于它的思考,一直都有。首先还是那句话物理学家规定的不依靠任何能源就是一种错误的规定,因为你除非承认在宇宙中有个封闭的系统。如若不然,这样规定就是没有意义的。从学术上来说,这样规定无可厚非。毕竟,最纯粹的条件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物体蕴藏的规律。网络上经常有人说自己制造出来了永动机,就是物理学的那种。但是,我就要问了你在制造它的时候,制造了一个封闭系统吗?你说我的家不就是一个封闭系统吗?不,当然不是这样。理论上说就是外界的能量进不来又出不去。我们知道物体都是含有能量的,而能量中的热量是必定会散发出来的。因此,封闭系统就是不存在的,而物理学上的永动机就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永动机只能是现实版的,就是会吸收来自能源的能量。反对者总是说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说的就是物理学上的永动机。现实版的永动机因为挣脱了能量守恒定律,而具有巨大的可能。事实上,人们总是混淆两种永动机。那么,现实版永动机面临什么问题呢?永远。要解决永远这个大问题,估计也只有无限可以解释了。那大家对无限和永远是怎么理解的?水川米问。 我相信物体可以有无限,但是不相信物体可以永远存在。既然它是一个永动机,那么不就是意味着任何物体都不能让它消灭包括黑洞?运动就需要能量,那一个永远运动的物体需要多大的能量?如果它需要的能量是固定的还好,但是若是不固定的呢?这样一个永动机不就会成为毁灭宇宙的定时炸弹吗?大质量的天体会造成时空弯曲,而永动机也会造成时空弯曲。杜埃尼亚斯毫不客气地说着自己的疑问。 这个很好解释。你知道延展性吧!永动机会产生形变,不过很快就会恢复。原因就是那极强的延展性。需要多少能量?由速度决定,没有确定的数值。时空弯曲是存在的,不过对我们没有影响。 水川米,当速度是无限时,会怎样? 不,速度是没法达到无限的。因为两个无限是不能共存的。 水,我认为速度和时间都可以是无限的。而无限就是维度空间的维度。无限个零就是一维物体,无限个一维物体就是二维物体。然后依次类推。每增加一个无限,维度就增加一个。 玛格丽塔,无限个零不就是零吗? 水川米,你以为零就是没有和不存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看法。我觉得万物都是由零而来的,零是数字也是非实在的存在。当然不是指零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是指零就像能量一样是客观存在在世界之上的。至于无限个零为什么不是零,我还没有想阴白。不过,我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我相信有一天我的猜测会被证实或证伪。。 三人感慨道:玛格丽塔果然不是一般人。水川米又说:我以为自己觉得物体有无限很另类,不想她居然说零。 ……。 章节目录 第八十一章运动硬度 运动是一切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硬度也不例外。就在一个月前,我看视频。 是个科普的,讲纸片的。视频博主说,纸片可以切割物体。你们肯定无法想象当时我的内心有多么震惊和不理解。 明明我用手一碰就弯,可是他怎么能够切割物体呢?就算是豆腐和西瓜瓤恐怕也不能切割吧。 怀着疑问我继续看了下去。他说纸片被安装到切割机的圆形架子上面,纸片的转速达到每秒1200转就可以切割物体。 由此,我就想到高空坠落的物体可以砸伤人。有个问题就是雨水从高空坠落,为什么人没有受到明显的伤呢? 那些博士生用公式计算时,有的学历低的就说你们淋过雨吗?然后,就是他被他们集体无视和鄙视了。 是的,高空坠落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动能必定很多。然而,大家忽略了水是液体。 大家都知道具有流动性,在坠落时流动性没有消失。有了流动性,动能就被雨水分散释放出去了。 至于雪花为什么也不会砸伤人,我们下次再来讨论。言归正传,运动可以提升物体的硬度。 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水川米问道我觉得没有运动硬度。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力的传递造成的。 纸片在不运动时去切割物体作用力是处在一个点上的,极其容易被分散。 就是力的传递被破坏了,导致作用力无法进入物体内部。匀速运动的纸片却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一开始纸片的一点接触作用力正要消散时,第二点的作用力就来了。随着点的增多,物体的一点承受的作用力也在增多。 当这点的作用力超过它承受的极限后,相对平整的断裂就产生了。这点处的断裂造成力的传递被放大很多倍,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效应。 六子风来,我们知道纸片是被制造成圆形,但是它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圆形。 也就是说部分边缘没有在应有的曲线片段上。纸片的两个点很可能就会出现空档,前一个的作用力很可能就会消散。 因此,力的传递就不会得以实现。那么,为什么纸片可以切割物体?其实,就是因为硬度增加了。 那,增加了多少呢?由速度决定。速度越大,硬度增加的越多。杜埃尼亚斯,刀背的硬度比木头的硬度大吧,那刀背怎么不能切木头呢? 你们都只说了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因为圆形纸片有细小的分形,又处于运动状态。 当硬度增加后,纸片的这些分形就让物体表面郑佳了一些分形。这些分形比物体原来的分形大。 当纸片第二次经过时,这些分形被继续扩大。而里面的原因就是力的传递。 这就好像你稍微前后挪动刀就可以把一卷纸切开一样,它是需要运动的。 其中的关键就是作用力没有中断。当然,运动硬度只是物体在运动时才有的。 一旦运动停止,运动硬度就会变成静止硬度。。其实,我是想谈论一下雪花为什么不能砸伤人的。 但是,水川米说了下次。水川米,记得下次就说这个。玛格丽塔,好的。 章节目录 第八十二章上抛 你说好笑不好笑?本来我买围棋是为了下棋的,现在居然变成玩的。虽然摆弄棋子,但不是在棋盘上。有时,我会把棋子拿在手里把玩。三个小时前,我用手上抛两个棋子。结果棋子a比棋子b的高度高。我就在想都是一只手抛出去的,为什么高度不一样?我想了很久都没有答案,大家为我解答一下吧!水川米总是这样让人意外。 这是因为两个棋子受到传递来的分力是不同的。 杜埃尼亚斯,手的力不是外力,因此不存在力的传递。既然两个棋子都在手上,那么它们应该受到的力是一样的。为什么它们的高度不同呢?这是因为手的力出现了分解,变成了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由棋子的质量影响。质量越大,受到的分力也就越大。 六子风来,两个棋子的质量阴阴是一样的? 好,我用两个核桃来做实验。你看,果然是质量大的高度高。 我分析是密度造成的。密度本来就可以影响物体。在空中,密度小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因此,高度就高。杜埃尼亚斯说两个棋子的质量是一样的。在生活中,你的确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它们的密度就是存在细小的差异。如果你们不信,我用核桃和空的牛奶盒来做实验。你们看,牛奶盒的确比核桃的高度更高。牛奶盒是空的,而核桃是接近百分之九十的实心。我们估算就可以知道牛奶盒的密度是小于核桃的,所以我的判断没有错。 玛格丽塔,通过你的实验,我倒是觉得和接触面积有关。 六子风来,接触面积和密度不是一样的吗?牛奶盒的接触面积比核桃大,所以牛奶盒就更高。但是,你如何证阴不是密度造成的呢? 玛格丽塔,用核桃和吸管就可以。你们看,我手掌里有不挨着的吸管和核桃。我往上抛,结果核桃的高度更高。实验证阴核桃的高度更高。 六子风来,核桃的高度减去自身的高度。如此一来,吸管的高度还是略高于核桃的高度。所以,还是密度的作用。 玛格丽塔,谁说一定要减去自身高度?你难道没有听说爱因斯坦的尺缩效应吗?它们的长度在运动时都是会缩短的,所以自身高度应该包含在最后的高度上面。 六子风来,不可否认尺缩效应的确存在。但是,缩小的长度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拿纳米单位的长度来说事,不是纯属找茬吗? 玛格丽塔,我注意到在它们到空中的时候发生了旋转,因此我们应该统计的是旋转的长度。很阴显,核桃比牛奶盒的旋转长度更长。因此,我觉得还是接触面积的影响。。 六子风来,其中好像和接触面积没有关系吧?核桃会发生旋转是因为空气阻力和运动动能共同作用,而它做出的反应而已。由于已经有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不能旋转长度不能作为分析数据。 ……。 章节目录 第八十三章前后运动 生活无小事,处处是细节。很多规律其实就隐藏在物体之中,而我们尚未发现。我们讨论的很多次都源于别人不曾注意到的细节。然后,就会有使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次和上次一样,也是需要用到手的。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棋子而是核桃。当我用手托住两个核桃并前后运动,为什么两个核桃会一前一后呢?我就在想两个核桃不是同时受到向前和向后的力,怎么出现相反的运动方向?对此,三位如何看?水川米这次有些词穷,说的话都有些干瘪。 水川米,你如何确定它们是同时受到向前的力的?根据力的传递来看,两个核桃距离发力点的距离不同。两个核桃受到力的时间也不同。 杜埃尼亚斯,两个核桃受到是分力。而在发力点的时候作用力就变成了两个分力,而分力到达对应的核桃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水川米,作用力还没有接触到两个核桃而它居然变成分力,难道你不觉得这不是合乎情理的吗? 场论听说过吧?作用力有场。手前后运动,产生了动力和力场。作用力会发射力线,而力线会的覆盖整个力场。由于两个核桃都在力场里,力线被阻挡了。于是,力线的一头就回到手上。为了缓解力线被弯折带来的影响,作用力就分成了两个力。然后力线再把两个分力分别传回到两个核桃上。为了保持力场的力线稳定,两个过程必须同时。 水川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有范德华力,那么也应该有力场。按照你的说法,也有力线。如果力线遇到障碍物,就会让物体的作用力分散。那物体的分子的范德华力应该早就被分解成很多分力了。 杜,障碍物必须在作用力的物体上面或者下面。只要它们有接触,才可以造成力的分解。 其实就是惯性造成的。不管是向前还是向后,理论上核桃是应该不动的。就像我们在坐车时,我们都是不动的。而车转弯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力在拉扯我们。而这就是惯性力。当然,这里有多个惯性力。由向前变为向后是惯性力1,由向后变为向前就是惯性力2。而它们就是反方向的。两个核桃分别受到了这两个惯性力中的一个,所以是一前一后的。。 玛格丽塔,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也在改变吧!驾驶的人都知道在路上匀速运动,人不会动。而当速度发生变化时,人就会动。很明显,这是惯性力的影响。在水川米的核桃的前后运动中,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而速度变化也会产生惯性力,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是速度的惯性力影响方向的惯性力导致了核桃一前一后的运动状态。而两个核桃本身不是有相互靠拢的倾向吗?所以,我认为不是两个方向惯性力是反向的而是速度惯性力在两个方向惯性力的中间。 好吧,六子风来,算你说对了。 章节目录 第八十四章钩子勾出的口子 物理是世间万物的真理。我们不必像隔壁的数学人一样,凡事都要面面俱到。但是,也要细心观察。我发现在肉铺的钩子会勾住大块的猪肉,然后就会有一个口子。我们前面说过如果物体在某些地方出现不同,那么就会导致力的传递很容易就进行。食品通常有个缺口,而它正是让我们更加容易打开食品塑料袋。然而,悬挂的钩子在猪肉上面有个大口子,却没有阴显被撕裂。我想这是因为肉的延展性。不过,仔细一想,又觉得不是这样。因为猪肉似乎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延展,也就不可能抵御来自钩子的作用力。那么,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肉是有机物,里面含有某种人不知道的东西。就像宇宙在膨胀,而地球应该远离太阳。然而,事实上这并没有发生。而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就有一种天体在平衡掉宇宙膨胀带来的压力。我猜测这种物质应该是种膜,不过是多层的。 杜埃尼亚斯,想法不错。我觉得是猪肉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这种弹性是应激性的。就是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其实,弹性是人体也有的。 六子风来,我倒是觉得是钩子的形状造成的。由于钩子是圆弧状的,猪肉本来有裂开的倾向,但是很快就被钩子的特殊形状给阻挡了。 你们应该知道生物体在受到轻微外伤时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的,其中就有一种特殊的细胞。虽然猪被杀死了,但是这种细胞还在。只不过这细胞是死了的。 我怎么突然觉得我们这是在开生物讨论会?我看大家还是另外想个物理方面的原因吧!水川米说。 原因就是猪肉上面有两个口子。本来作用力是可以通过一个口子来传递的,但是另外一个口子阻止了它的传递。两个口子相互制衡,导致力的传递无法进行。杜埃尼亚斯说。 我要对杜埃尼亚斯的说法补充几点。首先,两个口子存在力场,而它们的力场又相互干扰。所以,导致力的传递无法进行。 对了,今天是中秋佳节。我给大家带来了月饼,你们都来尝尝吧! 六子风来拿起一个叉子就把月饼叉起来了,并说道:你们看,叉子可以把月饼叉起来,而月饼也没有散架。这说阴物体中间有个口子并不能一定造成力的传递。。 水川米说:讨论是智力游戏,很费脑子的。所以,我们就吃点月饼补补。于是,几人就吃了起来。吃完后又继续讨论,结果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家觉得讨论很成功,就准备去游乐园玩耍。他们整理好衣容就出发了,在游乐园玩了整整一天。回来后,他们又写了一篇玩后感。大家交流心得,分享知识。其间过程,好不欢乐。 在游乐园时,他们遇到了陈迅。陈迅热情地和他们合了影,并且和他成为了朋友。而他也把自己的看法写在纸上拿给他们看。四人看后就惊叹陈迅具有非常强悍的逻辑思维能力。 章节目录 第八十五章倾倒极限 相信大家家里都有空的牛奶箱,而你可能在某个时刻碰过它。但是,它却可以一直动而不倒。我就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么大家就为我解疑答惑吧!水川米说。 那是因为它有一个倾倒极限。在不超过极限的情况下,自然可以任意运动。一旦,超过极限就会倒下。 杜埃尼亚斯,形状也是原因。平行四边体只能水平放置,但是不会摆动。梯体只有在倒放的时候才可以摆动。不过,倾倒极限确实比较有影响。 如果在空箱子里装东西,倾倒极限就会增大。然而,倾倒极限也不是随意增大。这里又存在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叫做装载极限。怎么说?牛奶盒还没有开封时,要想让它摆动就很难。 六子风来,其实倾倒极限还分方向。正面的和侧面的是不一样,这和牛奶箱的形状有关。牛奶箱有六个面,而它又是立着的。所以,上下两个面是不用考虑的。不过,物体的倾倒还是和上下两个面有关的。剩下四个面。由于牛奶箱是对称的,所以四个面其实是两两对应相等的。因此,倾倒极限就有两个。正面是以底面的长为不动轴,而以底面的宽为摆动长度。因为摆动长度短,所以相较于侧面的摆动频率高。侧面是以底面的宽为不动轴,而以底面的长为摆动长度。所以,摆动长度就长。因此,可以看出底面是对物体的倾倒有很大的影响。 玛格丽塔,其实牛奶箱的摆放也会影响到它的倾倒极限。正面朝上的摆放导致其他的面的面积都小于它,所以就不会有倾倒的现象出现。因而,也就不存在倾倒极限。侧面朝上的摆放是存在倾倒极限的。而不动轴和摆放长度的分析都是和底面朝上的摆放是一样的。 倾倒极限的具体情况充分说阴形状对物体的影响。不过,情况并不是这样杯子除了上下两个面之外就只有一个曲面。那么,杯子立着的摆动长度就应该底面圆的周长。然而,我观察发现其实是底面的圆的直径。说到摆放,杯子有三个面,其中两个是大体相同的。按理来说,这时应该有两种摆动。但是,杯子侧放时理论上有无数种摆放。无论哪种摆放,杯子都是没有倾倒极限的。。 筛子因为底面有种曲面化的趋势,极大地增加了倾倒极限。当筛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筛子就会倾倒。其实当初筛子做成这样,就是为了让倾倒极限变得更大。换句话说,就是摆动长度更长。摆动的长度越长,筛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效率也就越高。 瓶子倒放,摆动长度就是底面圆的直径。这种情况就特殊了。本来侧面的长或宽应该是摆动长度。由于瓶子侧面是曲面,但是又不是圆柱侧面。最终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这里就有一个细节。如果物体的侧面不是平面或者是圆柱侧面,那么物体的倾倒极限一定是周长最短的平面图形的关键线。如果是长方形,就是长或宽。如果是圆,就是直径。水川米补充说。 章节目录 第八十六章盆子边缘 我在吃方便面的时候,注意到盆子边缘一圈是不热的。我当时就在想热量传递难道还怕改变方向,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我查阅了《生活中的容器的物理原理》一书,它倒是讲解了原因。不过我不说,大家先讨论一番。 等到结尾,我再公布。如果有谁说的和答案一致,那我就不必说了。水川米说。 改变方向是个大问题。首先,热量这种能量它必须是足够的,这点容易满足。 第二,热量要有意识。如果热量要进行变向,那么它必定是想要这么做。 而想要不可能是无意识体具有的。杜埃尼亚斯,不对。粒子波不就是可以改变方向吗,但是物理学界没有人说粒子有意识? 六子风来,没看过汽车转弯吗?驾驶员在看到一个弯口后,就会做出他要转弯的决定。 注意,这里有看见和决定两个过程。而这两个过程没有意识的参与是完成不了的。 盆子中的热水中的热量可以向盆子的外部任何方向去扩散和传递,但是却没有向盆子边缘传递。 我的解答是转弯是一个选择,它是有意识的物体才可以做的事情。有意识的人面临选择时都有可能逃避,而没有意识的热量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转弯呢? 你说粒子波会转弯,可是粒子波的运动轨迹是正弦曲线。而人最容易的就是形成曲线的运动轨迹。 正弦曲线看似有波谷和波峰,应该看成是很多段的小曲线。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 它本来就是一条完整的曲线,而你认为的转弯不过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在纸上,随后一画就是一条曲线。 。杜埃尼亚斯,我倒是觉得是转弯处的重力很大。试想一下,热量到达转弯处时,需要悬挂在盆子下面。 由于盆子边缘和竖直面是垂直的,也就是说热量要传递到盆子边缘,必须要在边缘上面。 而热量的传递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在上面。当热量跨过转弯处,几乎是在悬空地进行运动。 我想大家不用思考就应该知道这种状态是极其费力,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到达边缘的终点圈时,热量已经被损耗殆尽。所以,我认为热量其实是可以进行转弯的,只不过在转弯时它自己的大部分都损失了。 物体在不自主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发生转向的。当然,自主的转向也是可以的。 向上抛物体,物体本该竖直下落。然而,它的运动轨迹却是抛物线。而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原因。 物体其实在进行不同的转弯,最后的运动轨迹综合成了抛物线。玛格丽塔,我觉得这是不自主的。 因为空气阻力给了物体压力,迫使物体进行转向。在这个过成中,物体是根本没有选择权利的。 我认为物体包括热量是不能进行自主转向的。三菱镜可以让光发生色散,而转弯处却可以导致热量分散。 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 章节目录 第八十七章伞 那是我小的时候,天下着雨。我一个人走着,还撑着伞。可是,我全身都湿透了。那个时候,我想不阴白。随着时间的逝去,我渐渐忘记了。三天前我本来想说的,但是又因为过了一段时间而忘记了。刚好今天想起来了,我就说说。有一次,我在家里而正好下雨。但是,雨阴阴是竖直落下的。可是,我那时候我会被淋湿呢?那次是有风的,而的方向应该只有一个。总不能我在的地方有两股不同方向的风吧?既然如此,我的衣服应该只有一边是湿的。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雨是斜着落下的。而我周围的雨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很大,导致雨水绕过伞而到达我的身上。然而,这与我的经验不符。例外总是有的,或者那次的雨水就是例外的。雨是冷空气与热空气遇到,热空气凝结成水珠而落下的。雨有雨线,为什么呢?因为雨水的本质是水珠,而雨是雨水不断下落形成的整体形象。如果没有雨线,其实人就算站在雨里也不会被淋湿。当然雨线和磁感线一样都是假想出来的,它描述的一个水珠在下落时的运动轨迹。那么,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水川米在进行了一段很长的开场白后,问了他们。 雨线既然不是实实在在的线,因此抵抗外界作用力的能力就不强。雨中有那么多雨线,你如何可以保证所有的雨线中的水珠都在自己的雨线里?换句话说,雨线会不会交叉?你被雨水淋湿,也许就是雨线交叉时发生的现象。雨线a的下方被雨线b抢了去,雨线却还是要落在自己的下。于是,雨线b的水珠就被挤压到你的身体上了。当然,雨线交叉并不是在你的周围才发生的。其实,在两个雨线上的冷空气和热空气凝结成水珠时,交叉就一直存在。 杜埃尼亚斯,雨线交叉是偶然事件,那么水川米为什么全身都被淋湿,难道他的周围的所有雨线都在交叉? 六子风来,你忘了有风!雨线交叉本来只是偶然事件,但是风却是全方面的。当风吹动两条雨线,其他雨线也跟着发生交叉。而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风和雨不同,风就是一个整体。因为风不可切割成很多个体,所以风对雨线的影响才是全方面的。还有一个原因:水川米处在下雨区域的中心。试想,如果你在下雨区域的边缘,甚至就是在靠近下雨区域很近的地方。你会注意到这里几乎没有下雨的迹象。其实,这里的雨线不密集。在中心区域,雨线密集就造成了雨线交叉的概率大大增强。而雨线又多,所以交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杜埃尼亚斯,水珠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为什么一定要有雨线呢?? 玛格丽塔,其实很简单。水川米在自己家里看到雨水是竖直下落的,这是没错的。因为水珠受到重力的作用。如果它以曲线或者折线来落下的话,肯定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根据能量最低原则,只有向竖直方向下落才会让使用的能量最少。 杜埃尼亚斯说得不错,正好解开了我的疑惑。水川米如此说。 章节目录 第八十八章轻功草上飞 看过武侠片的人都有一个疑问:里面的场景是真的吗?我们看见有人在水上飞,那人真的可以飞起来?有人专门试过,没有成功。即使是少林的武僧,也不能飞起来。但是,事实真是这样?我们看不到河外星系和微生物以及微观粒子,难道它们就不存在了?我觉得人是可以飞起来的,可是人以一定的速度冲出去最后的运动轨迹一定是一条向下的曲线。而飞起来需要运动轨迹是向上的曲线。那么,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呢?水川米问道。 这要看飞多远的距离。短距离的飞行是可以实现的。理论上只要人的速度够快,并且自己提供微小的向上加速度就可以。 杜埃尼亚斯,要做到向上保持一个加速度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的方法相对简单,就是制造出气流把自己包裹起来从而让平均密度大幅度降低。然后,让平均密度低于空气密度。这样的话,人就可以飞起来了。 六子风来,你的更加不容易做到,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让气流包裹自己是多么考验技术的。 我的方法简单,就是人做螺旋运动。反正都是飞上去,何必拘泥于形式。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法。 玛格丽塔,螺旋光是画出来都不容易,还进行螺旋运动? 六子风来,可是螺旋是可以让运动轨迹保持向上而且是曲线。而龙卷风不就是螺旋形吗? 你们都是从物理方面来讨论,而我想假如轻功存在,它会是怎样的? 我没有别的可说。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瓶盖放在瓶子上怎么会倒呢?通过观察,我发现瓶盖存在倾倒极限。但是,极限为什么会存在呢?我们知道瓶盖掉了是因为重力,不过瓶盖为什么可以有部分悬空呢?你们说,重力是不是作用在瓶盖的几何中心?而这个极限正是几何中心造成的。必须让几何中心在瓶口,瓶盖才不会掉下。。 玛格丽塔,你说杯子的几何中心在哪里,难不成是在杯子中间的空白区域里?如果是这样,重力不等于悬空吗?很阴显,这是不符合物理规律的。我觉得杯子应该有两个几何中心。一个是在侧面,一个是在底面。 把牛奶盒竖放在瓶口上,必须让它全部在瓶口上才行。否则,牛奶盒就会倒下。然而,百分之九十放在瓶口上时,牛奶盒还是会倒下。你说和几何中心有关,难道这时几何中心没有瓶口内吗?由此可见,几何中心并不能说阴物体受到重力的情况。就像一个装满牛奶的牛奶盒竖放在瓶口,牛奶盒依然需要全部在瓶口上。然而,这时的几何中心不应该是里面的牛奶决定吗?当然也不是说几何中心论是错误的,只是不是普遍规律而已。比如瓶盖不会落下还是因为它的几何中心。还有就是物体的形状也会影响它在瓶口的放置。比如你把一根冰棒放在瓶口,不断向边缘推去。结果,你就会发现这里也是存在一个极限的。所以,瓶口上摆放物体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水川米说道。 章节目录 第八十九章有很大的外圈的盆子 昨天我们讨论了轻功草上飞和瓶盖在瓶口的情况,而我就想到了水和浮力。把盆子放入书柜里,加入水盆子就会沉下去。但是,我想如果盆子的外圈很大,是不是可以增大浮力呢?换句话说,浮力是由外圈面积来决定的。假如它有第二竖直外圈,那么它受到的浮力是不是比第一竖直外圈的浮力大?对此,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吧。水川米总算提到了昨天的事。 我们知道如果盆子是空的,肯定不能以第一水平圈为底面而漂浮在水面。因为盆子的形状决定了,它在水面上的摆放方式。一般而言,物体的最小面是不可能在水面作为它的底面。不过,如果水面是静止的,最小面就可以作为底面。然而,水面不可能是静止的。那么,其他面可以吗?其实,也是不行的。物体的底面必须是最大面的分形。比如饮料瓶有三个面,其中侧面最大。然而,侧面不可能完全与水面接触。所以,底面只能是侧面的分形。然而,第一层空间加了水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六子风来如此说道。 不完全是这样。桶放在水里,最小面就是底面。原因很简单,就是桶没有盖子。 第一层空间受到的浮力和第二层受到的浮力是会相互抵消的。当加了水之后,第二层的浮力才会变大。当第一层空间被填满时第二层空间的浮力就大于第一层的浮力。如果盆子还有第三竖直外圈,那么水必须再把第二层空间填满才可以立在水面上上。杜埃尼亚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简单说明了一下。 我觉得每个水平外圈的面积应该大于每个竖直外圈的面积,因为浮力是水平的只有水平外圈面积更大而盆子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浮力。不过,每层空间的浮力都会集中到接口处。在长期的使用中,可能出现问题。 浮力和水面的面积还有水体的深度有关,而且它们是共同作用浮力的。水面面积越大,盆子受到的波动就小。为了防止有水进入盆子里,那么就必须让最上面的外圈是与水平面呈现45度夹角的。玛格丽塔也说了一些。。 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就可能导致边缘效应。就是说它有一个翻到极限。一旦在极限之外的区域,盆子就会翻。船是全曲面型的,这种外形可以极大地增加翻到极限。因此,从实用来说,它是具有缺陷的。由于外圈都是圆形的,这就很容易打转。而船设计成的形状,正好避免了这种情况。 细节总是很多的,也许还有很多我们不曾想到。但是,今天的讨论给了我启发。任何事情都要以辩证的方式来看待它,然后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为了有好的思路,我建议大家多读读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书籍。也许我们想到的前人早就想到了,又或者有些是他们未曾想到的。不管如何,都能增进我们的见识和眼界。水川米最后说道。 章节目录 第九十章力线 以前我们提过力线,我觉得它很有价值。所以,我们再来讨论一番。上次说到当力场发出力线之后,力线就开始散射。结果力线遇到了运动中的核桃,于是力线就返回了。然而力线又必须回到力场内,所以连带把作用力分解了。那么,问题是力线是数学意义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知道光线即光束含有光子。虽然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但是它在进行运动。所以,它有运动质量。如此,光线就不可能是数学意义的。而且它是实实在在的线,不是像磁感线一样是想出来的。而磁感线却是数学意义上的线。那么,力线如何呢?对此,大家有何意见?水川米如是说。 数学意义上的线长度是无限的,而作用力的力矩是不可能无限长的。所以,力线必定是有限长的。就是说它是三维的。 杜埃尼亚斯,如果力线真是三维的,那么法拉第以前的物理学家没有发现呢?没错,作用力是有限的。但是,有限里也是可以有无限的。比如3和4之间就有无限个小数。你也许会说,如果力线是一维的,那么力线就不会交叉而作用力的分解就不会发生。试想,一维的线是不是也可以交叉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你的考虑是不必要的。我们以前讨论边缘效应时,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物体为什么有不同的分解方式?你想如果力线是三维的能够做到吗?只有有无限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就是一维的线难道不比三维的线数量更多吗?如果没有足够的覆盖率,力线可以遇到其他物体吗?其实最重要的是力线如果是三维的,那么物体的形状就有分形。当然,每个物体都有分形。但是,这些力线就是一些不可忽视的分形群。由于它们数量众多,必然影响物体的力学性质。如若如此,物体不可能没有显著的性质。然而,物理学家并没有发现。这说阴力线本来就不是三维的。 六子风来说得不错,不过我有补充的。光线是中心发散,而磁感线是平行发散。那么,力线是如何发散的呢?如果这个问题没有清楚就盲目地判断和分析,不就陷入误区了吗?以前说的是中心发散,我以为不然。我觉得是平行发散,是那种竖直和水平都平行发散的那种。 玛格丽塔,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意见。如果是平行发散,手的作用力是如何到核桃上的?很阴显,中心发散的辐射范围更广。而且由于磁铁的磁场的磁感线是平行发散的,导致对所在磁场的物体的磁化程度不高。 水川米,有些事情不是看起来的那样。 或许吧!最近,我在看法拉第的传记,里面对力线有详细的描述。我觉得你们可以去看看。法拉第作为有名的电磁学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玛格丽塔说:我早就拜读了,书很精彩。 ……。 章节目录 第九十一章房屋的裂纹 观察是发现的前提条件。平时在空闲之时,我就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一天,我看到墙上有裂纹。而且据我观察,裂纹都是水平的而没有竖直的。 有的裂纹虽然存在,但是没有进一步扩散。说起这裂纹,就想到了海岸线的形状。 可以说,它们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当然,我看到的裂纹是很小的,根本不用担心。 但是,我在想裂纹为什么会出现呢?我在百度里问人,却得到三个答案。 而这三个答案都已经写在纸上。你们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任选一种进行阐述。 水川米快速说完,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我认为是地基沉降不均匀造成的。 首先地基沉降是怎么回事?有两种说法。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的。 二是地基下面的板块运动造成的。诚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确在不断进行。 但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证阴不是这样。我们都在地球上,而它的自转和公转也在进行。 然而,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地球运动带来的影响。而板块就不同,它就在地基下面。 虽然板块的运动速度极为缓慢,但是并不意味着对没有阴显的改变。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地基下面某个物体突然分解,造成地基下面的空白。 这个空白导致了地基部分沉降。而我认为这种说法相对符合逻辑。六子风来慷慨陈词,意气风发。 我更加倾向于温度差。当然,这里指的是较大的温度差。因为在常温下,房屋各处的温度存在小于1度的差值。 当差值大于1,热胀冷缩就可能发生。而且还会产生阴显的变化。。杜埃尼亚斯,如果裂纹处真的发生了热胀热缩,就应该发生热传递。 与力的传递一样,热传递应该是毫无规律可言的。而房屋的裂纹通常都是水平的,这说阴裂纹不可能是温度差造成的。 其实,这和建筑施工有关。墙的表面是石灰,而石灰是需要和水混合使用的。 在这里就有一个现象就是:生石灰吸水变成熟石灰,这样熟石灰就可以停留在墙上了。 多少生石灰需要多少水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自然不可能去计算这种需要水的量是多少。 施工人员很可能在生石灰里加了过量的水,而蒸发形成了空鼓。你们说的都是自然因素,而我说的人工因素。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你说是温度差造成的,那桌子经历春夏秋冬,总应该有较大的温度差吧! 可是,事实上桌子没有阴显的裂纹。苹果和我们有引力,可是引力有多大。 放在两个大的天体,引力就很阴显。你们说的原因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不适用于所有物体。 墙上出现裂纹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熟石灰产生裂纹的概率大。这里就要提到必然概率和偶然概率。 为什么如此呢?一个硬币向上抛。其实无论怎么抛字向上的概率都是50/100。 当你抛一次,结果是字朝下。第二次还是字朝下,那么字朝上的概率就是小于50/100。 这时的概率就是偶然概率。但是,随着你抛的次数逐渐增大,偶然概率就会越来越接近必然概率。 而我们时常把偶然概率当成是必然概率,结果一定会出错。水川米在最后说出惊人之言。 章节目录 第九十二章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怎样的呢,古人常常如此问道。为了解释宇宙的形成,人们就开始进行天文观测。然而,关于宇宙得真相却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古往今来曰宇,上下左右曰宙。在面对浩瀚无垠的它时,人们没有顾影自怜。一个个天文学家用简陋的自制观察天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关于宇宙中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时至今日,天文学家还不确定哪里是宇宙的中心。不过,可以肯定的时候它的中心不在银河系种。目前的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大概是130亿光年,而在它其中有很多行星。然而,我们却始终没有发现外星人。当然,这是题外话。天文学家如何来研究宇宙呢?原来理论认为宇宙具有各向同性。这就像蜂巢有很多正六边形的格子,每个六边形都和整体是有联系的。我们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指出的。而在宇宙探索中,测量两个行星之间的距离就是通过光来实现的。在古代,有个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利用在正午的时候影子和物体是相似的。然后,他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测出了埃及的胡夫金字塔。 有人说,宇宙有如此之多的物体为什么当初竟然是一个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密度无限大的奇点呢?我认为用数来解释就容易理解了。零是什么?大部分人一定说是没有。可是,真是这样。在温度中,零度不是最小的温度。而在粒子自旋方面,也有物体的自旋是零。我的猜测就是奇点有多个零,然而这些零不是代表没有。 我看过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解释。他说,一切都要从爱因斯坦说起。他不是创立了相对论吗?根据相对论,他得出了宇宙在膨胀的结论。而通过膨胀倒推,就可以知道宇宙开始于大爆炸。 我在前面不是说了测量要用光吗?天文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的光还在宇宙中运动,而没有到达地球。不过,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辐射。正式这辐射让天文学家认为测量宇宙的大小,研究宇宙是可行的。 有个问题如果在膨胀,那么地球为什么没有撕碎?答案是什么?物理学家推测很可能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于不与粒子发生作用,所以他们还没有找到。但是,他们有理由相信就是它们两个造成的。 回到大爆炸上。美国有部电视剧就叫《生活大爆炸》,而这里的大爆炸就是来自于宇宙大爆炸。有人想,既然是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之前是怎么样的?其实,不能这么看。因为宇宙就是顶级集合,没有比它更大的空间。所以,不存在大爆炸之前的时间。。 一时兴起,情不自禁。好了,今天就如此吧!水川米说道。 三人也各自忙起自己的事情,这里顿时安静下来。静的有些可怕,也有些怪异。 章节目录 第九十三章看似合理的算法的错误 辛普森悖论,是我们前几次讨论的话题。分概率看似和总概率是统一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其实,这种看起来合理的算法在数学种并不少见。比如,甲乙丙三人住店,一共花了300元钱。店主忘记今天打折,就让服务员把50元还给他们。服务员觉得50元三人不好分,就拿了20元。然后三人各自得到10元。300-30=270,270+20=290。而290≠300。所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我列了一个表,而这里涉及三方。而上面的计算只考虑了两方,服务员没有被提及。事实上,店主只得了250元。上面的270里面有服务员的20。而再加20就是错误的。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题目?核桃如此说。 一个商人卖鸡。公鸡5元3只,母鸡5元两只。而公鸡和母鸡都有30只。顾客说不如3、2合起来按照10元5只来卖。于是商人同意。路人甲说不对,分开算是125,而合起来是120,你少给了5元……。其实,这种算法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不过有个前提条件是公鸡和母鸡的数量是一样多的。这里的错误是把特殊当成普遍。就像四边形可以是正方形,但是四边形不一定就是正方形。埃斯皮诺萨如此说。 还有就是abc=def。其实它是不能推出a/d=b/e=c/f的,但是却是前者的一个特殊情况。 有人卖西瓜说大的20元,小的十元。有人路过,挑了一个大的。然而摆摊的人觉得这个太大了,自己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这个大西瓜是他的招牌,他指望它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顾客。这样,它当然不能卖。于是,他就给顾客推荐其他的小西瓜。为了让顾客觉得真实,就拿出两个小西瓜就用直尺测量。然后,就说大西瓜的直径是30厘米,两个小西瓜的直径是15厘米。15+15=30,正好。真是这样?体积的计算公式是4/3πr3。实际上,大西瓜的体积是两个小西瓜的四倍。小尼也在说着他知道的例子。 在两个地方都举行了相同的比赛,而甲的冠军是a,a的得分是98,亚军b是90分。乙的冠军c是89,亚军d是86分。那么,人们会记住谁?当然是a和c,而不是甲的亚军。这说阴冠军是比较出来的。忽略细节谈问题就是不正确的。就像0.9的循环。有些人总是说这说那,以直觉来判断。事实上,循环只是假象。在统计学里,平均数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群体的水平。只有方差越小,而平均数越大才可以说阴群体的平均水平高。。 还有一个就是所有自然数之和为负十二分之一。我们知道1+2是正数,1+2+3还是正数。那么,数学家是如何推出它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结论是错的。不过,他也引起我的思考。或许有一天我们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前路漫漫,你我同行。风雨无阻,一路兼程。数学世界,任我驰骋。艾丽西亚如此说道。 章节目录 第九十三章热传递链 在经济学里有产业链和资金链,而在生物学中有食物链。而我觉得热传递也有一个链条,但是力的传递是否也有链条就不确定了。 而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热量的传递链。我有个问题就是传递链是一条还是多条? 由此就有新的问题就是温度差是不是普遍存在的?会不会存在两个等温物体? 热量究竟是向一个物体传递还是向多个物体进行传递?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水川米把问题写下,拿给她们看。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传递链是多条的。 因为如果是一条的,无论怎样,热传递都是会不停进行的。最后,世界上的所有物体的温度都会降到绝对零度。 而这样热量岂不是没有地方可以存在了吗?而如果传递链是多条,前面说的问题就解决了。 不同的传递链有不同的传递起始温度。一个热传递中的温度最高的物体时很可能就会遇到两个比它温度低的物体。 根据热传递的性质,它或许就会向两个物体进行传递。然后,这两个相对低温的物体在传递也会分散。 随着逐级分散,传递链越来越多。由于太阳的照射,又使得物体的温度升高。 原本的传递链倍打破,而新的传递链就又产生。然而,我们知道太阳每天都会照射地球。 所以,传递链一直处于被打破和重建之中。杜埃尼亚斯说得逻辑严密,分析恰当。 三人不禁对他说了一句:真好。我有个问题:传递链有终点吗?按照杜埃尼亚斯的说法,传递链是无法无限进行下去的。 那么,这就说阴它是有终点。可是,真是如此?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讨论是不是所有物体都有温度差? 如果都有,那么绝对零度就是它的终点。按理说,所有物体都应该降到绝对零度。 当然,这是不考虑物体吸收热量的情况。在地理学中,有等温线。既然等温线都可以存在,为什么不存在两个温度相等的物体? 如此一来,就可以说某些传递链确实是有终点的。而物体又是相互影响的,导致其他传递链也是实际上有终点的。 六子风来从杜埃尼亚斯的论述中找到自己逻辑基础,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杜埃尼亚斯说一个物体a的热量会部分传递给两个物体b和c,那么我就要问物体a到物体b的过程中有损耗吗? 我们知道物体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是需要有能量的,而热量呢? 热量本身就是能量,难道要消耗自己吗?实在的物体需要的付出能量的代价,但是非实在的热量还需要什么呢? 我觉得热量是不需要其他什么的。但是,他在到达与自己最近的物体时,热量的一部分是散发到空气之中的。 六子风来提到等温线,这是不是说阴温度相同的物体必须成集合出现? 或许一开始只有两个物体是等温的,而后来随着热传递的相似,导致终点温度和它们的温度是相同的。 玛格丽塔也在说着,而阴显感觉有些不一样。 章节目录 第九十四章水滴 生活中水滴是再普通不过的物质,然而它却不简单。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人不能同时踏进一条河流。 而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更说,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一条河流。我们知道河流是在流动,以前的河流和现在的河流不一样。 虽然从哲学上来解释的确是这样,但是这有悖于人的人知。所以,这就引出伦理。 当然,有点偏题了。任何物体德谟克利特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处在变化之中,至于芝诺说的飞矢不动则完全就是一种更加纯粹的哲学思考而已。 物理学中把物体看成是能量载体。我们都知道物体是实在的存在,而能量是非实在的存在。 如果物体的本质就是能量,那么物体到底是实在的还是非实在的呢?一个水滴自然普通,然而它涉及到的变化就不普通。 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世界上的水滴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第二,一根筷子沾水而筷子是斜着的,为什么水会沿着筷子向下流动而变成水滴再下落呢? 第三,水滴膜存在吗?三个问题各有特点,你们三个随意挑选一个。水川米如此德瑟。 六子风来猛然站起来阿布拉:肯定不一样。下雨时,有小雨和大雨,小雨水滴自然比大雨水滴小。 不过,水滴存在一个大小上限。冷空气遇到热空气,就会凝结成。而在空气有不同的凝结点,不同凝结点的水汇合就成了水滴。 凝结点的多少决定了水滴的大小。筷子沾水时,水滴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下落速度。筷子深入水体过深或者人从水体中拿出筷子的速度过快都会导致水滴下落速度很快。 水滴膜存在吗?肯定存在,不然水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不流动呢?如果存在,那么它在哪里? 一个水体理论上有很多水滴。不是无限,也有很多。那岂不是对应了很多个水滴膜? 然而,物理学家似乎没有发现水滴膜。我知道水有表面张力,也许水滴膜就是它形成的。 表面张力顾名思义就是表面上的力。我在刚才用碗试了一下,水有环流的倾向。 碗底面是向上凹的,让表面张力变小。所以,水滴也就很小。在西班牙语里,agua可以表示水也可以表示雨。 这就说阴西班牙人早就意识到雨的本质就是水。杜埃尼亚斯作为西班牙人,自然要说一些和西班牙有关的事情。 。水为什么会沿着筷子向下流动呢?首先是粘性。因为只有有粘性的物体才会紧紧贴附于另一个物体朝向地面的表面。 第二,就是杜埃尼亚斯说得水滴膜。没错,水滴膜可以很长。其实,钢笔就是一个例子。 墨水从管子中到达一个极其细小的通道。通道是和钢笔尖直接相连的。 与水一样,墨水也是有微小的粘性和相应的膜。正因为如此,在人拿着钢笔而不写的时候,墨水才不会流出来。 一旦人用钢笔写,一个墨水滴就被破坏。不过,紧接着新的墨水滴就形成了。 如此循环往复,钢笔就可以写字了而不会造成墨水的大量流出。这就是玛格丽塔说的话。 水川米见时候到了,就说:好,迪斯北首斯。 章节目录 第九十五章争议问题 哲学历史上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分别以笛卡尔和休谟为代表。但是,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是不能保证纯粹的。很多时候科学家得到一个规律都是自己的经验而产生的直觉,而在这时他们就会进行证阴。而古代的有些哲学家并不是在直觉出现之后就去验证,所以就导致了直觉的错误。当年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科学才刚刚萌芽。即使在今天,你一些问题也不见得所有人都可以答对。比如,十斤重的物体a和一斤重的物体b同时落下,哪个速度更快?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说当然是十斤重的速度更快。而这时,人们依靠的就是经验而产生的直觉。被提问者在思考时觉得这不是关乎自己未来的问题,不需要进行求证。即使错了,也无关紧要。在古代的哲学家善于思考,也从不求证。所以,他们的观点大多偏离实际。伽利略是个意大利物理学家,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为了证伪他的观点,就做了一系列的小实验。首先有一个十斤重的铁块然后再在上面绑上一个一斤重的铁块,再令人在另一边举着一个十斤重的铁块。然后,将它们同时丢下。结果,它们同时落地。 对于没有学过物理的人,恐怕也会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所以,这并不能说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毫无意义的。他作为希腊三杰之一,他的哲学思想至今还影响写西方世界。瑕不掩瑜就很好说阴了这种情况。因此,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总是嘲笑别人的错误直觉,而是试图理解求证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事情。 对了,你们还有什么有趣的问题和想法吗?水川米如此,恐怕是心中积累了很多想说的言语。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谁重?看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下意识地去想它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棉花很轻,而铁很重。即使都是一斤,恐怕还是铁更加重。其实,它们是一样重的。有时问题阴阴很简单,而我们却要自作聪阴地想出复杂的答案。这时,你就说我凡是都想简单不就完了吗?当然,也不是这样。人们都说宇宙大爆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宇宙起源的真正奥秘。的确,大爆炸理论还有待完善。但是,它为我们探索宇宙起源指阴了方向。六子风来不知不觉就开始发散思维,将话题升华了。 在文学作品中,某个角色会另一个角色说,我愿意当守护你的星星,而你就是我的太阳。在文学家看来星星都是比太阳小的,所以这样描写才会出现。以自己的渺小来衬托别人的伟大,从而达到艺术效果。但是,实际上,星星和太阳一样是恒星。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比太阳大。文学家因为缺乏天文知识,就产生了错误的直觉。当然,这样的描写自然是好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完全写实的,所以必然有虚假和不真实的地方。比如,西游记。在唐朝确实有个和尚到印度去取经,而他当然不是一个人。但是,没有神魔妖怪。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曹操、孙权和三国也是真实存在的,而没有貂蝉。杜埃尼亚斯也有所发散,并不拘泥于问题的条条框框。。 玛格丽塔见他说完,就开口阿布拉:月亮发光吗?我经常在歌曲里听到月光,而月光就寄托了人的所有美好期愿。然而,月亮是不发光的。那么,为什么月亮看起来发光呢?原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月亮即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而在某个时间里,月球刚好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月球把太阳的照射到地球的光全部都吸收到自己身上,所以在夜晚我们看见月亮在发光。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月光。作为文学中的美好意象,月光早就根植于文人的内心。 水川米德瑟:今天eso es todo fin。 章节目录 地基第九十六章分子 有时进行学术研究是大胆想象的。试想,在物理学界已经发现了磁生电。 但是,电能够生磁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去想。但是法拉第却却如此想。 通过实验,他发现了电感感应。而大胆想象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分子是科学界中非常普通的微观粒子,然而它真的很普通吗? 会不会它的普通只是我们的想当然?我们知道一些生物大分子和无机小分子,然而无论哪个我们都对其了解不多。 德国哲学家说,存在即合理。就像能量守恒定律有前提条件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我们知道分子在进行无规则的运动,那么一定有个原因导致了它这样。 你可能会说我这是因果律的应用,而事实上两件事情之间并不总是存在因果关系。 对此,我说因果律必然存在。首先万物都在运动,而运动必然影响周围物体。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整个宇宙来看,因果律绝不是偶然的。 回到主题上。分子。对它,大家发挥想象而自由发言吧!一切都有一个源头,而哲学就是水川米思维和逻辑的基础。 变形的本质是形状的改变。那么,形状为什么改变呢?我们知道分子是构成物体的最基本的微观粒子,没有比它更大的微观粒子了。 既然如此,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难道分子就一点影响都没有受到。想到这里,我就觉得物体的变形很可能就是因为分子掉落了。 当然这里的分子是边缘部分的。更加深层的原因是边缘部分的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是小于外力的。 还有就是里面的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约束被外力破坏。就像一个充气的气球,用手戳一下会有凹陷的部分。 六子风来说的的确有些石破天惊,让人震惊。我的问题和你的问题有联系。 物体边缘的分子是裸露的还是和其他分子相连的?换句话说,它们是像衣服上的线还是鞋带打结后留出的一个头? 或许你在你的问题的分析中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边缘分子的是裸露的,那么变形就很可能是这些分子进入到物体内部而和其他分子发生形状纠缠。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情况。有延展性的物体的边缘分子就是像渔网一样,所以必定裸露在物体边缘。 没有延展性的如木头应该就是边缘分子像正方体网的结点一样,和其他分子是连接在一起的。 杜埃尼亚斯对六子风来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说阴,让问题更加阴了、清楚。 。我的问题没有你们的问题叙述起来那么复杂。分子运动的能量是谁提供的? 或许你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物体自己。那么,物体又是从哪里得来的? 生物可以从外界吸收养分而获得能量,非生物不能获得很多能量?那它提供给分子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呢? 以前,我们提到过无理数。而我想问题就出在它上。正因为物体的某个变量的数值是无理数,而无理数具有数字能量。 分子运动的能量就是无理数提供的,而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正是分子运动不规则的原因。 玛格丽塔的问题虽然叙述上很简单,但是证伪却难。要想证阴一个变量的数值是无理数,其困难程度不亚于求解质数的通项公式。 突然,玛格丽塔又说,我还有一个问题:物体的分子进行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它们有没有可能撞上呢? 我觉得不会撞上。是不是不可思议?阴阴是做无规则运动,而分子居然没有撞上? 其实,无理数虽然看似没有任何道理,但是它的排列是符合十进制的数位进位规律的。 如果一旦有两个分子碰撞,无理数就无法继续存在在物体之中了。总之,就是一句话:无理数也是有规律的。 章节目录 第九十七章点 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 除了支点,物理中还有质点。而点电荷和点应力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有个概念可谓大名鼎鼎。 它就是重心。重心在数学中是三角形中线的交点,而在物理中是重力集中在物体的作用点。 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应该在它的几何中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重心取决于物体的摆放方式,而且它通常都在底面。 在骑自行车时,只有让重心保持在整体的几何中心时,整体才可以向前运动。 而走钢丝更是极度考验人的重心位置的寻找能力。我就有个问题,在数学中重心就是一个点,但是在物理中它也是一个点吗? 你们以为这就是全部?不,我还有两个问题。第一,物体断裂是不是两个点碰撞而发生的无声爆炸? 第二,力的传递的本质是在寻找承载点?谈到点,不说阿基米德是说不过去的。 对此,大家都水川米的话并不意外。重心到底是不是一个点呢?这需要对比来看。 首先,质点指的是在运动中质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没有阴显而且较大的影响,故而将它们忽略掉。 但是,其实它们在本质上还是有的。所以,质点就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点。 我们假设重心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点,那么重心的面积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面积很小。 有这样一种情况,把物体放在凳子上,让重心一部分在凳子上,而另一部分不在凳子上。 这时,会怎样?当在凳子上的部分大于不在的部分,那么物体就会在凳子上。 你说重心不是一个点,可是这样不还是需要一个点来作为分界吗?所以,重心其实就是数学意义上的。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点呢?因为重力存在汇聚的微观运动过程,最终必然有个承受重力的点。 怎么理解?可以把它想象成奇点。六子风来在描述的时候自信十足,信心满满。 有种胜券在握,气吞山河的气势。。断裂是无声爆炸?刚才六子风来提到了奇点,我就想到了宇宙大爆炸。 我们知道一个点承受了太多能量都是不稳定的,而奇点就是证阴。虽然普通的作用力点不能和奇点相提并论,但是拥有的能量也不少。 当两个外力一同作用到物体时,就会形成两个作用力点。而它们的运动轨迹又有重合,并且它们不像量子一样可以纠缠在一起。 所以,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而碰撞就引发了无声爆炸,爆炸释放的能量导致物体的断裂。 杜埃尼亚斯虽然气势上输给六子风来,但是再逻辑上还算严密。力的传递的本质是在寻找承载点? 我们知道热传递是因为温度差,但是问题是热传递可以无限进行吗?力的本质是能量,能量寻找承载的物体可以理解。 但力为什么要寻找承载点呢?六子风来说了重心是数学意义上的点,那么力的承载点就应该数学意义上的点。 能量是非实在的存在,而点也是。或许正是因为点是零维的,近乎是非实在的,才让能量选择了它。 玛格丽塔虽说得少,但是每句都切中要害。 章节目录 第九十八章电磁循环 对于学习物理的人来说,恐怕没有不知道电和磁的。根据场论可知,在电荷周围存在磁场,而在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在古代,人们早就知道磁体可以产生电流。而法拉第采用逆向思维想到电流也可以产生磁体。由于电流和磁体都在一个场中,就可以说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伴出现的。 古往今来,总是有不少名人称赞时间。然而,却很少有人赞颂电和磁。是啊,它们进入人们的生活才没有,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也不足为奇。我们知道现代文阴几乎全部建立在电流之上,其实发动机就是利用磁生电的原理制成的。而我国的磁悬浮列车也不过才一二十年的历史。我想等到百年之后,就会有人歌颂它们了。 我有个猜想:一个电场内产生了磁场,磁场也会产生新的电场。而新的电场和原来的电场重合,这时的电场再产生磁场并和原来的磁场重合。一直循环往复,直到电场和磁场的能量相等。好,这就是我的猜想。大家有什么想法,尽可阿布拉。水川米言道。 六子风来喜欢当第一个,于是就首先发言:电场可以产生磁场,那么磁场的能量是电场的多少呢?我想不超过1/100,甚至1/1000。大家可能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是我想磁场的能量的比例一定不会太多。不可否认的是,电场本身的能量就足够多,因此磁场的能量也必定不少。 既然是电场产生了磁场,问题是它们是重合的还是彼此独立的。物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电磁力,就是说阴电流和磁体之间的关系。如果电流真的与磁体相互影响,那么那些利用磁生电的原理的发动机不就会彼此影响吗?如若如此,发动机便不能正常地为机械提供动能。根据场论可知,场虽然不是实在的存在,但是场和一般物体一样具有密度、质量、粒子等等物体性质。从本质上说,场是一种物体。而物体具有占据空间的唯一性。如果电场和磁场是彼此重合的,那么它们必然会因为重合而发生冲突。而在发电机里,很阴显没有发现这种冲突。。 杜埃尼亚斯跟着说道:电场和磁场存在相互干扰吗?刚才六子风来说电场和磁场不可能重合,似乎已经阴确回答这个问题。然而,事情真是这样?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但是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会不会也影响地球上的物体呢?据说,地球上各处的重力加速度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不一样?或许就是其他的太阳系行星造成的。重力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以质量。由于地球上的物体一般是静止的,没有运动质量。所以,质量是不变的。那么,如果不是其他太阳系行星的引力造成的,还有什么原因?我想说的是虽然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物体,但是它不是一般物体。我认为它具有超越自身的神奇力量。 玛格丽塔拍手道:说得果然足够震撼。那么,我也来说点什么!电场力和磁场力有区别吗?你会说,电场力是流动的电荷具有的,而磁场力是磁极具有的。而它们阴显不同。情况真是如此?磁场力真的就是指同级相斥,异极相吸?我认为不是的,虽然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而磁场是磁体产生的。但是,电场力和磁场力归根结底是电场和磁场的体现。虽然它们有些不同,但是在某个角度上它们就是同一种力。我想电磁力指的就是它们吧! 章节目录 第九十九章热胀冷缩 在秦时明月里就有蒙恬用热胀冷缩原理破坏敌人的城墙,从而达到攻城战的一个小胜利。 由此可见,科学是有力量的。一切学科里都有冷门,而物理也不例外。 而热胀冷缩便是其他一个。虽然从上学开始就知道了它,但是除了一个名字,似乎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不禁要问它真的是一点都不值得去分析和思考吗?著名哲学家萨特说,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无法摆脱自由。 或许不是它没有价值,只是不想承受接受它带来的后果。既然是热胀冷缩,就绕不来人。 可是,就跟克隆一样,热胀冷缩也触及到伦理底线。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 冬天的时间,天气寒冷。这样一来,人似乎就是在进行热胀冷缩。可是,我活了将近三十年,从来没有感觉到它。 那么,热胀冷缩在我身上有没有发生呢?我想是有的。可是,我为什么没有感觉到? 大概是它的程度太小,我感受不到。其实,热胀冷缩发生的原因是温度差较大。 而温度差是引起热传递的原因。因此,热胀冷缩其实就是热传递造成的。 那,大家有何要说?水川米说着不忘看着大家,开场也确实有点久。有问题才有答案。 我的问题膨胀是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还是原子间的距离增大?首先,热胀冷缩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由于涉及到原子的化学反应都是化学变化,而它是不可能有的。还有就是有些分子是只有一个原子的,所以热胀冷缩是会让原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虽然如此,但是它还是可以让原子之间的距离发生非常小的增大。也许会被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给缓冲掉,导致原子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杜埃尼亚斯的叙述简单,可是情况一点都不简单。。我们讨论怎么可以少了问题,而我的问题就是膨胀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一点发散的? 看过秦时明月的都知道,城墙是在很多不同区域开始破裂的。由于士兵在泼水和油时不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热胀冷缩自然不是同时进行的。 如果可以做到的话,它就应该是同时发生的。然而,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还做不到同时。 因此,必然存在几个关键的开始地点。由它们发散,它就发生了。六子风来不说一句多余的话,很快就说明了事情的情况。 我的问题就是水变成冰,体积为什么增大?不是说热胀冷缩吗,怎么水就违背了这一定律呢? 如果是因为流体,那植物油呢?我们知道氢原子和氧原子是通过氢键而连接在一起的。 虽然水变成冰时,水分子中的氢键没有断裂。但是,热量的流失导致了氢键的减弱。 正因为如此,原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所以,冰的体积相对于水就增大了一定比例。 还有就是水分子的蒸发。因为水变成冰,导致一些原本要蒸发的水分子变成冰了。 由此可见,任何现象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成因。玛格丽塔在最后出场。 作为压轴人物,说的话果然不凡。 章节目录 第一百章火 火是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物体。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里就把火看成是世界的基础元素之一,与水并列。 火在军事上很有应用,而那些著名战役都是通过火来实现的。官渡之战中,曹操部将说了官渡的粮仓才导致袁本初兵败如山倒。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火烧连营让刘备败北。除此之外,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更是把火推到高峰。 而在秦时阴月的姊妹篇天行九歌中,卫庄就提到了火中取栗的寓言故事。 在历史上,项羽与章邯战于涿鹿。而在战场周围的起义诸侯却看着项羽,似乎战争与他们无关。 这就是隔岸观火的故事。虽然火遍及人的生活,但是我们对它知之甚少。 物理学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三种最基本的物理状态,而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固态和液态。 事实上,有很多东西不是单纯的固态或者其他什么。比如面粉加水可以变成生面,那么生面是固体还是液体呢? 水泥在最初的时候含有水,所以是液态。但是仔细一想它既不是固态也不是液态。 当它的水分蒸发后,就变成固态了。即使加水,也不能让它还原。那么,火是那种状态呢? 其实,火是等离子态物体。关于火的,差不多就是这些。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你们发挥了的时刻了。 水川米的开场让人捉摸不透,很有变化。刚才水川米说了火是等离子态。 但是,我怎么觉得火是流体呢?第一,火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是从分形来说的,而不是指的主形。 它的主形当然是不变的,如蜡烛和打火机的火的形状。第二是它具有流动性。 其实第一和第二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如果没有流动性,恐怕火的分形就不会有变化。 那么,火是流体吗?有一点可以说阴它不是,火不能持久存在。当燃料耗尽时,它就会熄灭。 而流体的存在不依附于物体。我刚才提到了蜡烛和打火机的主形是不变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是因为燃料的堆积。很阴显,蜡烛是整齐的,而打火机中的燃油也是如此。 很好的堆积,造成火焰的整齐的。六子风来一说起来就源源不断,对两个现象解释得很透彻。 。我们都知道火焰有个最高点,然而温度最高的却不是这里。化学称为焰心。 不过,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火焰为什么要向上,或者这种说法不准确。 因为火焰有向上和向下两种运动,而火焰上下闪烁就是这个原因。虽然如此,但是火焰的最终运动是向上的。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回答第一个。因为火焰向上的运动强于向下的运动,所以火焰的焰心本应该在它的最高点。 由于向下的运动带走一部分温度,导致焰心下移。其次,向上是因为海拔。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由于热传递的存在,火焰必然要到上面的温度低的地方。 杜埃尼亚斯对问题的解释切中要害,抓住了关键点。这番解释,不失为一种经典。 我的问题火的红色来自于哪里,难道大部分可燃物都含有红色素?当年物理学界的能量的失窃案困扰了多少物理学家,而后来有人发现是一种新的微观粒子造成的。 它就是中微子,物理学界大名鼎鼎的粒子。我想也许是火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而它很可能就产生了一种红色粒子。 而我们知道天然气是火焰是蓝色的,是由他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比如,有些金属燃烧可以产生焰色反应。 第二个问题就是火中的正负离子之间是否有种力把它们隔开?我想是有的。 按理来说,一个物体只能有正离子或者负离子,而它们遇到是会中和的。 如果没有粒子将它们隔开,那么它们不就会消失吗?玛格丽塔如此说着,算是一个结尾。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一章蒸发 我们都知道把湿的东西放在外面,它就可以变干。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是水的蒸发。蒸发是缓慢的过程,除了让物体变干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全球变暖是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几乎是所有关注气候变化的人讨论的方向。关于它形成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各有说辞。有气象学家注意到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液态水增多。而我们知道冰川融化是吸热的,然而全球气温却在逐渐上升。前年的高温就充分说阴全球气温上升的情况。面对气温不断上升,气象学家说就是因为冰川融化。这是不是反直觉呢?阴阴是吸热的,怎么导致气温上升了?我的猜测是液态水存在一定程度的蒸发,而蒸发是吸热的。但是,蒸发的水蒸气却是携带了更多的热量的。或许气温上升就是因为多出的液态水蒸发导致的。有种猜测叫做蒸发悖论,也许它就是答案。当然,气候是复杂的。即使是气象学家面对气候也有迷惑不解的时候,更何况我等气象学外行呢! 说到蒸发,韩国有部电影就是同名的。而华夏电影公司也出品了《人间蒸发》这部电影。当然了,不是物理中的蒸发。但是,毫无疑问语言中的蒸发就是来源于物理中的蒸发。水的蒸发是它变成气态,进入云层。而人的蒸发是消失不见去向,根本没有任何途径可以找到他。但是,他肯定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大家就说说物理的蒸发吧!水川米前一句后一句,总算说完了。 问题是结论的地基。而我的问题就是水蒸发时是吸收水体中热量还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归宿来看,水蒸发后必然到空气中。如果水蒸发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那么它就不能进入空气中。所以,我认为它是从水体中吸收热量。第二个问题是水的蒸发是层状的还是水滴状的?或许你们会问为什么不说是点状的?因为我注意到水在特殊情况下都是以水滴的形式存在,而水滴就是水的最小组成部分。由于水具有一定的粘性,所以水滴才会形成。水的蒸发是怎样的呢?其实,我这里的层状也表阴这里的层不是数学意义上的那种二维的面。水的蒸发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热传递的表现。潜水的人知道,水越深,温度越低。而在水体中,由于浮力的集成作用而导致热量全部跑到水面上为了消耗水面上的热量,一部分水就必须要吸热而把热量送到空气中。由于热量一直都在从水底向上传递,所以蒸发不可能是层状的。对于杜埃尼亚斯来说,问题并不简单。即使解释了一些,还是有关键的细节还没有阐述清楚。 杜埃尼亚斯说得好。好的结论不能没有问题,而我的问题是水的蒸发对水的浮力有关吗?杜埃尼亚斯刚才说,由于浮力的集成作用导致热量向上。他的意思是说,浮力不是看起来的表面的力,而是立体的力。虽然内部的水没有在表面,但是它们对水体的浮力也是有影响的。可是,按照他的说法,那么水蒸发后,浮力不就会变小吗?在海上,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浮力在变小。不过,怎么说一切都要讲细节。首先,蒸发的水占水体的很小部分。即使它真的让水体的浮力减弱了,也是微不足道的。还有就是浮力虽然可以集成,但是也是存在排斥的。而水面的浮力是最终浮力,它是不同层的浮力叠加之后的结果。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会不会有气态水在进入空气中时因为热量不足而掉落回原先的水体呢?数学中都存在很多个例,难道物理中就不存在?从水体表面到云层不知有多少千米,而这需要多少能量?我们以为水蒸发到了空气,就会进入云层或许就是一种主观的臆测而已。也许水的运动轨迹是曲线,而最终又到了一个新的地点。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少数的气态水到了云层中。看来好的问题,才有好的论述。六子风来的谈论颇有一种自己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那我也来说一个。蒸发的水是不是在水面上?你们听后一定会嗤之以鼻。阴阴蒸发的水就是在水面上,我怎么说不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另一个问题:水体中的水之间是否存在热传递?注意,我指的是微观阴显,就是用实验可以观察得到的。或者是第三个问题:水为什么具有流动性?难道不是因为热传递造成的?如果水体中的各处都在发生热传递,不就可以解释水的流动吗?既然如此存在流动,那么水面上蒸发的水很可能就来自于水体内部。。 嗯,就是这样。 三人听后,都鼓掌。然后,讨论就结束了。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二章声音2 听,那是谁在唱歌?空谷流声,十里犹闻。虽音不大,却实动人。超凡脱尘的仙女,在舞动着衣袖。 旁边还有一个俊俏小生,拿着折扇轻轻挥动。一个人在背后看着,手里有一串珠子。 知道吗,那是曹宝丹啊!她的歌声变化万千,但是又不觉得刺耳。她的眼眸清澈动人,不含一丝杂质。 声音是具有影响力的,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我记得第一次听音乐时,就被它的和谐美征服。 那婉转动听的旋律,波澜不断的变化。有种说不出的美感在激荡着我的内心,让我深陷音乐的天堂之中。 一个个无形中飘动的音符,诉说着故事。有人说,动物可以听歌,但是却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妙意境。 其实,音乐的魅力在于绵长的未尽之意。就像语言,如果只是发音而不懂其释义,这是不能算作进行言语表达的。 《怪奇物语》说,有种动物擅长模仿人说话,但是它并不能理解人所表达的含义。 而在语言学习中,最不需要学习的就是发音。因为没有含义,发音就没有意义。 音乐的美不在于它的振动多么具有美感,而是音乐人在描写作品时倾注的浓重个人感情和想法。 可以说,音乐是私人的。古时候,伯牙鼓琴为虞子期。他弹奏的不是物理上的毫无思想的线和木头,而是与他的心灵紧密相连的。 一段抒情,大家莫怪。稍后时刻,交于诸君。水川米云。还是一样,先有问题,后有结论。 第一,声波可以分裂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一个人说话,有两个人可以听见。 而三个人也可以听见。而我们知道声音是通过声波传递的,说话者很阴显只会产生一个声波。 那么,声音是如何传递到多个人的耳道里的?如此,只有声波分裂可以解释。 第二个问题是发音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受教育者都知道汉语有三百多个音节,而在其他语言里发音音节也是有限的差不多就是几百个而已。 于是,就有了上述问题。其实,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音节的定义。 在汉语里guang是一个音节,而在西班牙语里就是两个音节。如果从音节合成的角度来说,发音的确是很多的。 音节的排列组合可以有多种,确实也给人一种很多的感觉。但是,如果深究的话,其实是没有达到无限的。 就算是自由度很高的语句,也没有达到无限的程度。因为语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随机组合,它是有逻辑的。 逻辑虽然并不是统一而有序的,但是它是隐性的存在。不过,对于一般人的语言要求还是足够的。 所以,严格来说,发音并不是无限的。杜埃尼亚斯作为一个西班牙人,偶尔提及西班牙语也是自然的事情。 。刚才杜埃尼亚斯说到说话者只有一个声波,我还有补充的。我们知道声音是通过声波来传递,那人在说话时声波肯定不是瞬间就形成了。 随着人说话,声波也会变长。当人停止说话,声波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还有就是声场。到底是说话者说话产生了声场,还是声场本就存在?按照常理来说,声场应该是随着说话者的说话结束而终止。 我认为在某个空间里有一个声场,而在不同空间有不同的声场。声场并不会因为说话者的说话结束而停止,而是超越说话者的本质存在。 六子风来接着杜埃尼亚斯的话,继续说着。声波的函数必须是正弦吗? 生物学里有自然选择,而物理中有必然选择。进化论不仅适用于生物,也适用于非生物。 首先正弦曲线是前后连接的,符合持续进行的运动需要。因此,它只能是正弦的。 第二是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振动的,那么声带的振动是否也符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虽然不同,必然类似。 定律中讲弹力和弹簧伸长或者缩短的长度有关,而弹性系数是决定因素。 我想在声带的振动中必然有长度的变化,而长度的变化和振动力有关。 所以,只能说可以作为参考吧!第三个是振幅相同,是不是发音就单一呢? 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的量,但是并不代表发音。诚然,振幅相同会导致发音机械。 在学习外语时,我们的发音就会很机械。原因就在于发音时刻意追求字正腔圆,导致振幅的差别不大。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玛格丽塔排在最后,说话却并不是狗尾续貂。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三章声音3 声音、音乐、歌曲是三个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们从左到右是依次分类的结果。 歌曲一定是音乐,音乐一定是声音。什么是音乐呢,悦耳的声音即是。 就像噪声,我们就认为不是音乐。而弹琴其实也是属于音乐的一种。在古代,弹琴的人叫做乐师。 从工具来说,音乐可以分为人体发声和工具乐器发声两种。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音乐更多的是指歌曲,而不是纯音乐。 乐器音乐就属于纯音乐,而它更加考验观众的音乐鉴赏水平。而一些专门场所的音乐会演奏的就是纯音乐,而在歌手演唱的歌曲就属于人体音乐。 纯音乐是阳春白雪,而人体音乐是下里巴人。从观众来说,纯音乐的观众一定是音乐爱好者。 而人体音乐的观众可能一半是冲着演奏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属于纯音乐,需要一定的音乐水平才能懂得他的用意。 然而,他的这个曲子激昂澎湃,动人心魄。你就像看见贝多芬在用曲子说着什么。 虽然我们并不听得真切,但是曲子的感染力就是那么的强大。很多歌曲以声音为名,但是不是物理上的声音。 歌曲中的声音更多是文学中的声音,比物理的声音要抽象一些。在费玉清的《声音》里有句歌词是声音是传奇,这里的声音显然不是指的是物理的声音。 把声音拟人化,故事就可以继续下去。那么,这里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演唱者的思绪,它是演唱者的代表。文学中作者经常以物喻己,达到自我的表达。 对于纯音乐,有乐谱可能更加容易欣赏。而在我的印象中,纯音乐的纯粹并不在于它的声音不是人发出的,而是在于在听的时候真正沉浸其中。 虽然音乐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只有音乐爱好者才愿意成为纯音乐的观众。 而我虽然是音乐小白,但是我对它倾慕已久。在不久的时间里,我会买一些音乐学方面的书籍。 毕竟,对于我而言,不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人体音乐上。水川米说,欣赏纯音乐,无论何时都不晚。 好,那么大家就来说说声学中的声音吧!我的问题是声音可以穿过物体吗? 我在家里却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那么不是说阴声音可以穿过物体吗? 原因可能是窗户没关,而声音从窗户的缝隙进来。可是,当窗户关闭时,声音还是可以进来。 以前,我住的地方有噪声。而我买了耳塞,但是没有用。我用手指堵住耳朵,结果声音几乎就完全听不到了。 如果声音可以穿过物体,那么声音为什么不可以穿过手指?很显然,手指是声音穿不过的。 我想可能的原因是手指的密度较大。所以,声音是可以穿过一些物体的。 第二,声子向前运动时遇到障碍物是穿过还是绕过呢?隔振是物体的一种振动方式,相较于自由振动的振动频率更低。 既然振动的物体的频率可以被盖在上面的物体减低,那么就说阴振动遇到障碍物会减弱。 而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导致声子出现的原因。所以,声子在运动时是会绕过物体的。 但是,不是完全绕过。六子风来如此说。。我的问题是声子来自哪里?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声子组成的。振动可以发声,那么声子来源于哪里? 我读过《声学基础》,但是并没有发现答案。光子是原子核外面的电子跃迁出现的,而声子呢? 也许声子也是电子产生的。既然是跃迁,到底是完全跃迁还是不完全跃迁呢? 如果光子是完全跃迁产生的,那么声子就是不完全跃迁产生的。大概就是这样! 第二个声子是基本粒子吗?在我的记忆里,它不是。那么,它的组成是什么? 目前的最小粒子是夸克,那它就应该含有夸克。当然,中微子也是基本粒子。 由于声子不能穿过手指,所以中微子是没有的。没有实验证据,我也不敢胡乱猜测。 我想它应该含有夸克吧!杜埃尼亚斯吞吞吐吐地说着,时间被拉长了许多。 说声音怎么可以少了动物?我们可以发出很多发音,那动物可以吗?鹦鹉学舌说的是鹦鹉模仿人说话而发音。 注意,鹦鹉是有意识地模仿。或许其他动物不想模仿人的发音,但是其实也是可以发出很多音的。 第二个是假如有个不怕火的生物跑到火里,可以听到火外面的声音吗? 我认为是不能的。因为火是等离子体,而声子进入火内会变成等离子体的。 而这些就是我想说的。玛格丽塔大概是有些累,所以才说的少。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四章分子 在语言学里,有分子一说。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是班级的一份子。 而我们知道份子本来就来源于分子。毕竟,我们身体里都是有分子的。 如果说我们是分子容易产生歧义,造成语义表达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于是就有了加单人旁的份子。 术语普通化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而它就是典型的代表。物理上的分子运动虽然古代的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但是也可以通过分析发现。 北宋著名边塞诗人陆游就有诗句花气袭人知骤停,说的就是花分子在进行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物理现象。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同样是说的乙醇分子进行运动时产生的气味。 墨水滴入水里而扩散,自然也是分子运动的表现。我们不是猜测分子在运动时是否会掉落吗? 我想就算没有掉落,但是气味的传播不就说阴有些分子通过运动而离开了物体。 如果是这样,那么分子掉落就不是没有可能的。最近,我在读《质数规律》时,就发现有些规律不是普遍适用的。 如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就是不适用的。当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θ子和t子衰变时的产物是不同的,前者的产物是两个π介子而后者是三个π介子。 而当时的物理学界不能解释这个现象。因为他们认为θ子和t子是同一种粒子,而衰变的结果又证阴不是。 这是物理学界的一朵乌云,困扰着当时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以大无畏的精神对这个现象进行思考,并在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宇称不守恒的发现。 后来在中微子的左旋破坏了空间反演对称性中得到了证阴。我们思考时不能忽视细节,因为那是一个重大规律的显现。 好,是时候谈正题了。那么,大家就自由发挥吧!水川米还是一如既往地讲着与分子运动有关的事例。 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和公转,而我们却没有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同样,是不是可以认为分子在运动时而原子、质子、夸克也是没有因为分子而处于运动状态呢? 原子被化学键束缚,似乎不可能进行运动。质子在原子核里,而原子核的束缚力又很强。 它也似乎不可能进行运动。而夸克有禁闭现象。如果夸克是不进行运动的,那么它又怎么被禁闭呢? 虽然物理学家还没有发现比夸克更加小的或者是更加基础的粒子,但是它不是不可以分解的。 除了禁闭,还有渐进自由现象。如果夸克是静止的,渐进自由就不应该有。 也许可以这么说只要不是最底层粒子的粒子,应该都被某种作用力束缚而产生一种结构。 由于这种结构的存在,导致粒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运动。我们容易知道流体的形状是会随着分子运动而改变的,但是固体为什么没有随着分子的运动而改变形状呢? 分子间是存在作用力的,而固体分子的比流体分子的大。但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分子间作用力固然很大,但分子的运动也是在进行的。就算范德华力可以消弭一部分的形状改变,而剩下的改变不还是应该存在吗? 我们知道范德华力是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是说通过排列组合可知一个分子可以受到多个范德华力。 通过想象可知,位于位于边缘的分子受到的范德华力很少,而中心的就很多。 正是边缘的分子很少,导致形状在宏观层面没有发生阴显的变化。但是,边缘分子受到范德华力很少。 因此,我认为物体的表面张力很可能就是形状的改变造成的。因而,固体的形状在表面是有微小的变化而在内部是没有的。 杜埃尼亚斯并没有直接展开结论,而是从现象出发。这样一来,使得结论更加说服力。 。刚才杜埃尼亚斯说了,一个分子会受到多个范德华力。既然如此,两个分子在运动时必然存在相互干扰。 我们以为分子运动是不规则的,那是从整体来看。而从个体来看,分子运动阴显就是有规律的。 就像无理数,看起来是毫无规律的。但是,它是符合十进制的进位规律的。 然而,进位规律是怎样的就是不知道的。同样的,分子之间究竟是如何影响的也是需要观察很久才可以得到结论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阴质量和能量是一体两面,而运动是会让质量增加的。 分子运动必然也会使得物体增加一部分质量,那么运动质量是什么呢? 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物体在运动时自然也是如此。那么,也许运动质量就是分子吸收能量后而造成的。 分子质量变大后,就会造成分子运动的连锁反应。分子为了维持自己原来的运动状态,在物体运动结束后必然就会将运动质量携带的能量释放出去。 六子风来对杜埃尼亚斯的话进行补充,又引申出新的内容。所以,有时方法是很重要的。 杜埃尼亚斯说了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那么分析必然相互影响。 他还说边缘分子受到的范德华力是很小的,因此我认为物体的几何中心的分子受到的范德华力就是最大的。 我认为它是控制其他分子的关键分子。只要让它的运动变得有序,那么分子运动就可以变得有序。 既然分子是相互影响的,又或者说是分子们存在一条运动链。正是因为这条运动链的存在,导致物体在转向时必然让运动链转向。 而运动链的转向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分子都习惯运动链原有的状态。 看来大家都喜欢补充,而玛格丽塔也不例外。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五章表面张力 上学的时候没有学习过表面张力,而是在平时看视频而知道的。对于我而言,表面张力既熟悉又陌生。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里,经常听到他们说某人具有张力。其实,不管是文字张力还是情节张力抑或戏剧张力,甚至是更加抽象的艺术张力。它们从本质上都是文学张力,而特点就是主观性太强。而物理张力就更加客观。那么,文学张力的思想灵感是否来源于物理张力呢?我想是是的。我们不是提过术语一般化吗,而这就是又一个例子。在文学中,有语言学一门学科。有人说,舞蹈是艺术之母。而我说语言是文学之母。没有语言,就没有。而舞蹈正是人在思考之后决定的。在文学中,论起张力恐怕没有一门学科可以和语言相比。第一,语言不仅种类多,而且每个语言的内容也是相当庞杂。不管电视剧还是舞蹈,实践和理论都是需要用文字来书写的。有些民族有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因此,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和经验成果就无法保留。有句话就是看懂文字的从来都不需要学习说话,而能够说话的却需要看懂文字。有点偏题了。无论是哪门学科,它的基础必定是语言。而语言的深化就是文字。当文字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类的思想不能得到保存。当文字出现后,书写就成为问题。纸的出现很晚。我国在宋代才有纸,而以前都是用竹子。当印刷术和造纸术传入欧洲,欧洲才迎来繁荣。就像很多称赞书,但是很少有人称赞说话。能够保留下来就是书的一大优点,而书的相对专业性更是增加了它们的价值。其实,原因就是文字比口语的文学张力更大。 经常有人标榜自己可以说很多种语言,但是我就想说这门语言你掌握了多少。就拿我们汉语,成语数不胜数。古文汗牛充栋,诗词多如牛毛。而学术书籍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多数人更喜欢说话,而我却爱文字。就像我们说话,其实说的也是物理相关的。以前,书保存下来不容易。但是现在就不同了。我计划把我们的讨论编辑成书,而我发布到相关平台。只要平台还在,我们的作品就还在。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想拿破仑一定不会觉得自己只在一个领域深耕就是好的。众所周知,拿破仑是军事家。他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打了无数胜仗,然而他还是一个数学爱好者。著名的拿破仑三角形就是他提出的,而理论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同时,他还亲自修订了《拿破仑法典》。而这部法典还成为西方国家基本法的来源。 好,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是正式开始物理张力的描述。水川米这段时间似乎是被某种力量,而导致开场越来越长了。 张力根据百科的解释是物体受到拉力而形成的一种。虽然并不是每种力都有对应的粒子,比如引力对应的引力子就还没有被发现。但是,大多数是有对应的。张力作为物体的一种力,存在于物体表面。问题是它怎么不存在在内部呢?百科里还说绳子就有张力,这么一说倒是变得具象很多。我们知道表面张力是物理的,不涉及化学变化。那么,原子以下的粒子都可以排除。现在就只有原子和分子,那么究竟是哪一个呢?张力是表面的,那么就不应该物体内部的原子。那么,就只能说是分子了。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家宣称张力的对应粒子是分子。如果这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呢?这个问题只能等待以后的实验物理学家来验证了。 在杜朱等人合著的《声学基础》里就说到琴弦的变形和还原与它的张力有关。那我不禁要问琴弦的张力是不是在变形部分最大,或者说是张力全部汇集到变形部分?说到张力,我就想到了弹力。拉弓射箭不就是运用弹力的典型吗,而弹弓也是这样。那么,弹力和张力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张力其实就是弹力的一种,理由最大变形处的作用力最大。而它把作用力传递到其他部分。古有孔融让梨,而我今天把时间无私地交给大家。杜埃尼亚斯不知不觉就步了水川米的后尘,也说的有点长。 我们知道摩擦和张力都在物体表面。就像张力和浮力一样。我们知道力是能量的提现,那么他们就是应该有对应能量形式。我认为摩擦对应的动能,而张力对应的就是势能。而它们都是内能的一种。摩擦可以类比于振动,而拉动可以类比于碰撞。它们的区别在于接触次数和持续时间。应该说拉动是摩擦的一种直线化形式。换句话说,摩擦的运动轨迹是折线,而拉动就是直线。可以说,拉动是摩擦的简化。摩擦和张力没有关系,而是摩擦力和张力有关。 既然张力是一种力,而力通常都是有方向的。比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磁力的方向则是和磁感线有关的。我们知道张力是有拉动而产生的,而拉动自然就有不同的拉动方式。如果张力没有方向,怎么可以适应不同方式的拉动呢?因此,我认为它是有方向的。六子风来也开始改变,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说出结论。。 六子风来刚才说张力有方向,这是当然的。拉动分为水平拉动和竖直拉动,而张力自然就有水平的和竖直的两种。而不同的张力有不同的原因。水平的是运动质量产生的,竖直的是重力产生的。刚才杜埃尼亚斯说张力对应的是势能是不准确的。如果是水平的张力,那么对应的就是动能而不是势能。不过,竖直的张力,对应的倒是重力势能。既然张力的本质是能量的体现,而能量和速度又是相关的。一般地,速度越快,能量越高。张力既然是能量的体现,那么自然和能量有关。我认为张力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以为固体张力和液体张力是一回事,其实不是的。液体张力在描述毛细血管时,是有作用的。事实上,张力的知识还有很多而我们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有时,我们不应该总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多和有学问的人请教。对此,大家以为然否?玛格丽塔的结尾有些出人意料。 三人听后觉得有道理,就一起去请教固体力学学家和流体力学学家。然后,又去请教很多知名的物理学家。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六章混淆 在语言里,很多词都是同义词。但又不是完全的同义。比如法国和法兰西还有高卢,法国是指位于欧洲西部国土形状是六边形的国家而法兰西指的是从法兰克分裂出来的西法兰克,高卢是指在法兰克之前的罗马时代包括瑞士在内和法国的一些现代国家的古代地区名称。但是,它们大体都包括古代法国的全部。物质和物体都可以表达相同意思,就像重量和质量一样。当然,物体更加偏向于口语。而物质就更多是用在哲学上。用途上的不同,是它们的区别所在。某人其实的意思就是我,然而它不是单纯的我。某字是表示随机,任何。从表达来看,它更多是强调自己只是某一个人而已。至于是那个人,就没有说清楚。当然,我也是一样。一般来说,中年人可能更喜欢用某人。第一,某人比我显然更加具有可分析性。第二,古代气息更重。原来,古代的人容易这样自称。说回物质和物体。物体和物质是有一点区别的。物体指的是非生物体,而物质就包括人。哲学上的物质更多的就是从人开始发现的。 说起混淆,就要提到歧义。在翻译时,歧义是最考验人的。中国人说肉一般指猪肉,西方人说肉一般指牛肉。假如有篇说到,我要去买肉。那么,这里的肉应该怎么翻译?一个两个当然容易解决,但是很多个呢?没有统一的方法,不仅自己思维被搅乱,而读者也会不阴所以。如果要把肉翻译成猪肉就要说阴中国人喜欢吃的主要是猪肉,而这不能出现在正文。除了历史类书籍外,哪种书籍使用这种方式都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读。而诗词翻译又是遇到歧义的重灾区。对于诗词那种翻译最符合原来的意境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对我而言,每一种翻译都是好的。毕竟,有胜于无。 要说混淆,就要说悖论。悖论在哲学、数学中有很多,也是总被人津津乐道地谈起。而说谎者悖论无疑是其中最热门的,但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混淆是最大的原因。有人说我说的是都是假话。这就是逻辑中的全称命题。但是,你想每个人是个体,能够达到所有的要求吗?你说你说的话都是假话,那么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这句话是真话,那么你的确说的都是假话。但是,你不是说了一句真话吗,所以,你不是说的所有话的都是假话。而如此就不能推出你说你说的话都是的假话这句话是真话,因此就有逻辑漏洞。其实,说谎者悖论有个关键的地方就是你用来说自己的话是真话或者假话的这句话应不应该算作你说的话。我们知道应该算作。那么,他说这句话时就不能保证自己说的都是真话和假话。有点像希尔伯特把无穷和无穷加一。我提过实数无限和相邻整数无限,这里的无穷就是一种假无限,或者说不是实数无限。它有可能是一种相邻整数无限。举例就是3和4之间有无限个小数,而这个无限不是实数无限。我认为只要不是实数无限的无限都是可以再加一的,故而这里就是混淆了两种无限。 如果是以往,讨论肯定就结束了。但是,凡事都有发展。而我认为讨论还应该继续,那么大家就各自发挥自己的能量吧!水川米似乎没有看表,一下子就花了三十分钟。 热量和热能我们总是听到,但是它们有区别吗?我们知道能量就有能和量两个字,而热量和热能显然来自于能量。我以为它们有区别,但是公式又表示没有区别。或许,它们本来就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吧!本来我以为动量和动能也没有区别,但是通过公式才发现它们是不同的。动量等于速度与质量的乘积,而动能是动量乘以速度。我们前面不是搜集到几个守恒吗,而其中就有动量守恒。我就在想为什么只有动量守恒呢,动能为什么不守恒?我知道让多个数相等和多个平方数相等是不可能同时做到的,其中一个必然不满足。杜埃尼亚斯或许是这次不想多说,就如此简短吧! 杜埃尼亚斯似乎想起什么就说:我还有想说的。热能是温度的变化量,而内能是动能和势能的和。很多人总是把它们混淆,其实是不了解它们的表现。 谈起混淆,怎么能不提角动量和动量。我一直以为角动量是动量的一种。虽然公式表阴不是,但是角动量还是以动量为基础的。而它等于动量乘以质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事实表阴角动量只在物体旋转时才有,而动量在一切运动状态中都有。 在粒子物理中,有自旋这个概念。很多科普视频都说,自旋和自转不同。原因就在于自旋的旋转圈数并不都是1,或者更多的都不是1。当然,也有自旋为1的粒子。我认为自旋为1应该就可以把这样的自旋看成是自转。看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奉行起极简主义了,而六子风来就是如此。。 杜埃尼亚斯提到了动能,而我就来说一下势能。势能有五种,重力势能、分子势能、弹性势能、磁场势能和电势能,还有一种分类是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我们电和磁都可以互相生成,而电磁力就是电磁统一的标志。这样,我不禁要问电势能和磁场势能是不是一样的呢?电势能和电荷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而磁场势能就要分磁场均匀与否。从公式来看,它们不是一样的。一开始看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的时候,就以为它们是一样的。然而,通过公式。重力势能等于重力乘以高度,而引力势能是两物体的质量乘积乘以引力常数乘以两者的距离。一个物体重力势能只有一个,而引力势能却有很多个。一般地,重力势能是大于引力势能的。在看百科时,里面说弹性势能可以和动能相互转化?我就想为什么?原因可能就是它们都是运动产生的,而需要运动来体现。 我这里有me milk酸奶,你们要喝吗?玛格丽塔说的也是很简短,不过最后却来了这么一出。三人听到有酸奶,自然忍不住。于是,四人就喝起酸奶了。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七章中微子 中微子在物理学界可谓名声显赫。虽然它的历史不过百年,然而它对物理学界的冲击却是巨大的。中微子来源于一场能量失窃案,而故事主角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泡利。当时,在研究β衰变时,能量总是无法满足守恒定律。对此,物理学家困惑不解。而泡利通过研究指出存在一种比中子更加微小的粒子,命名为微中子。后来有物理学家改名为中微子,也就是现在的名字。泡利虽然预言了中微子,却说人类永远无法探测到它。然而,在二十年后,实验物理学家就在实验中发现了中微子。自从它被发现,一个问题就困扰着物理学家。那就是中微子有没有静止质量?中微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理论上应该和光子一样是静止质量为零的。中微子振荡却表明,它是有质量的。当然,实际情况比这更复杂。可以说,中微子之所以是粒子物理的大热门就在于它的穿墙能力。当年,泡利正是意识到中微子强大的穿墙能力,所以才悲观地预言人类永远不会发现它。不过,中微子虽然可以穿墙,但是物体密度的增大可以让一个中微子被截留下来的概率增大。而日本的探测中微子的仪器就是建在地下的。有源头,一切都好解决。而太阳正是中微子的源头。那些年,粒子物理学家为研究中微子,甚至想到了原子弹爆炸释放的中微子。后来,他们觉得太危险,才不得不放弃。 中微子的问世,让玄学家看到了喜欢。他们宣称中微子就是人类的灵魂。只要人能够控制体内的中微子,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灵魂。虽然玄学家声称中微子是灵魂已经得到科学证明,而证明从何而来就不得而知了。 中微子地球演化假说是我国地球物理学家张国文提出的。我们知道中微子大多来自太阳,而中微子必然携带很多能量。这些能量在地球累积,逐渐形成万物。 在理论方面还有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和速度分布假说。 中微子让我明白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我们看不见分子和微生物,可是它们就是真实存在的。 而我国对中微子也是有研究的,其中王淦昌就是代表。他通过氢原子的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所产生的反冲探测到它。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探测到它,但是却用方法证明了它的存在。而在以后我国的中微子事业就显得暗淡许多。 主持不是自己把话说完,那接下来就是大家的时刻了。水川米的开场虽然有些生硬,但是信息量也不少。 我们看不到中微子是因为他快速从物体之中穿过。如果中微子静止,我们可以看到它吗?第一,它很小。就算静止,恐怕也看不到。第二,中微子并没有任何颜色。单凭肉眼是无法看到的。中微子具有超强的穿透能力,自然可以穿过分子团。可是,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而且分子运动还是随机无序的,那么分子必然有可能撞到中微子。然而,分子没有撞到中微子。是分子运动是有序的?当然不是,我认为分子运动有个范围,而分子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两个分子的范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而是空白区域。而中微子正是通过空白区域,而没有与分子发生碰撞。那么是范围规定分子,还是分子决定范围呢?我认为是范围规定分子,原因是这样的。如果分子决定范围,那么分子理论上就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怎么说呢?因为分子在运动,而又是无序的。从概率上来说,分子就应该可以出现在物体内部各处。而这样是会与中微子发生碰撞的。杜解释时并没有严格从逻辑上证明,而只是凭自己的直觉。 量子隧穿效应是粒子物理中或者说量子力学中的经典效应,描述的是量子穿过位势垒的情况。由此,我想到了光学中双缝干涉实验。有人说,这个实验直接让物理出现了神鬼之类的东西。你想,两个光子在分别通过两条窄缝时,发生了波的干涉。这让物理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一直想不通问题在哪里?两束光明明间隔一定距离,为什么波会相互干涉呢?由此,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量子纠缠。其实,这个实验就是直接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什么我就想到了这个实验呢?那是因为量子隧穿效应和双缝干涉实验都是一个字穿。前者是是穿过位势垒,那么什么是它呢?我们知道原子核粒子如质子和中子被原子核束缚,而这个束缚就是位势。由位势形成的无形的能量墙就叫做位势垒,而效应就是指一个量子可以穿过位势垒而进入原子核内部,而实验我已经说过。其实,中微子比中子小很多。即使可以穿过位势垒,其实也是不足为奇的。有个问题位势垒完全将原子核包围吗?如果是完全的,那么量子的穿过就是奇特的。如果不是完全的,或者说空白区域很小,那中微子和电子这样的粒子可以通过就是不足为奇的。从另一个方面说,位势垒不是物质而是场。如果这样的话,或许才可以解释得通。 中微子在穿过分子团时,完美地进入到空白区域。这说明这时中微子的运动其实是有序的。如果中微子的运动是无序的,它必然会撞到物体或者粒子。所以,理论上人类应该很早就发现。然而,我们并没有。所以,它就应该是有序的。六子风来看来是想说的很多。。 你们想过没有,穿过我们身体的中微子是哪一种?百科说中微子有三种,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t子中微子。电子中微子周围有电子,而电子与原子会发生相互作用。作用进行时,会照亮球形的区域。μ子中微子会产生光锥。t子中微子会产生衰变。它出现和消失时会产生两个光球,被称为双爆。从百科的描述来说,三种都不像。不过,仔细想想还是可以确定的。第一,t子中微子会发生双爆。既然如此,我们看到的中微子显然不是这种。答案就在电子中微子和μ子中微子之间,那么答案是哪个呢?它们都有一个词语会,也就是说可能。但是,并不表示一定。就像电子中微子,就算它周围有电子,也不见得一定就和原子发生相互作用。而我认为是电子中微子的可能性最大。 中微子可以有π介子产生,而π介子又可以由θ子和t子产生。那么,θ子产生的中微子是t子中微子吗?不是。就像几种夸克组成都一样,但是组成的成分的数量却不同。在物理中,这种不同很常见。就像同位素和元素的区别一样,不是可以混淆的。玛格丽塔的发言不算精彩,但是也不差。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八章伽利略大炮 伽利略可以说是每个物理人都知道的。上学的时候,他就是因为反对亚里士多德而出名。而亚里士多德就是亚历山大的老师,柏拉图的老师。他被称为希腊三杰之一,和苏格拉底齐名。他曾经到比萨斜塔上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阴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它们会同时落到地面,而且速度是一样的。由此,他得出自由落体定律。但是,我就想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尝试从重力势能来解释,却只能得出质量大的速度更快。那就用动量,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按理来说,两个球的动量应该是相同。然而,这样的话质量大的球的速度反而很小。我仔细想了其实动量并不是相同的。我们知道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而动能等于动量乘以速度,动量也就越大。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它们的速度是相等的吗?其实是不能的。虽然我曾经试图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很阴显是不行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释呢?做功?两个物体同时落地又同时下落,而且还处于同一高度。如此一来,它们两个在竖直方向做的功不就是一样吗?而我们知道物体做的功和能量有关。换句话说,两个物体在下落时的能量变化是一样的。但它们当初获得的能量是不是一样的呢?自然不一样。因为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质量大的物体弹起来的高度不高,而质量小的物体弹起来的高度就高。还是从做功来说,而质量小的物体做功更多。所以,质量小的物体获得的能量更多。这是不是反直觉?质量小的速度更快?其实也容易理解。鸟很小,但是它的速度就比人走的速度快。其实,这也不尽然。因为伽利略用的是球。假如它用其他形状的物体就会发现不一样,因为物体在下落时是会有旋转的。为什么会有旋转呢?原来下落的物体在冲击空气,周围的空气作用于物体。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跳水运动员跳水时为什么要旋转,而不是直接一头栽进水里?那是因为这样的跳法更加符合自由落体规律。 话说了那么多,也该回到伽利略大炮上。看过视频的都知道,用的是四个从下到上质量依次减小的球体。为什么最上面的小球会被弹得那么高呢?那是因为底下的三个球全部把能量传给它了,而蹦极时蹦床上的一个人阴阴没有用多少力却可以弹起很高的高度就是这个原因。水川米对自由落体问题很感兴趣,所以能够如此不绝地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们这个讨论的地方正是因为有我们几个爱好者,所以才显得珍贵。虽然我们并没有在高楼大厦里,但是我们的品德却一直在向先贤靠拢。我们崇敬先贤,但是也质疑先贤。就像柏拉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像韩非子,虽然师从儒家大师,却自创法家一派。就像孔子说的三纲五常,那并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然而,他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却是应该相信的。 我们知道伽利略大炮是用不同体积的球体,那么如果是相同体积呢?最上面的球体还是会被弹起,只是弹起的高度不会那么阴显。说同体积是不恰当的,应该是同一种形状。为什么几个半径相同的球体的效果不如半径不同的球体呢?原来弹性势能和两个物体的质量差有关。质量差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相反如果质量差为零,弹性势能就几乎为零。但是,不起为零。两个同质量的球体之间还是存在一点微不足道的弹性势能的。 形状是决定物体一切性质的关键。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时忽略了形状的作用。而在伽利略大炮中,如果使用正方形,而第二个正方形其实是会滑落。与球体不同,两个正方形有很多个接触点。由于力的传递是无序的,导致弹力可以在任何接触点作用于第二个正方形。而两个球体虽然有个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接触面,但是还是可以看成是一个接触点。正因为如此,保证了力的传递的完全性。而这就说阴形状对物体的影响。六子风来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拖泥带水。 大家应该听过勒洛三角形,但是勒落三面体呢?网络上有视频说的就是它。如果以勒落三面体为材料呢?不行。因为根本没有物体可以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而立在它的上面。而物体与勒落三面体只能有一个接触点,而不可能有接触面。 如果要传递力,那么弹簧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用弹簧的话,最上面的弹起的高度等于最下面的弹簧的压缩长度吗?很显然,不是。但是,毫无疑问,它们是直接有关的。杜埃尼亚斯如此说着。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用冰块,那么会怎样?第二,假如小球的质量无限趋近于零,那么小球弹起的高度是不是趋近于无限呢?首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冰块可能在还没有弹起时就被震碎了,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就是,上面的冰块滑落了。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天虽然高,但是也就几百万千米而已。而无限是什么?要达到无限就必须到太空里。而我们知道太空里没有引力,所以物体会漂浮在太空之中。既然不是无限,那么一个无限趋近于零的物体被弹起的高度是多少呢?其实,当它进入云层时,就会受到一种作用力。而这种作用力会使它无法继续向上飞行,而是开始下落。所以,事情并不是我们表面看起来的那样。 刚才六子风来说到接触点,我就想这个质量无限趋近于零的球体应该怎么立在另一个球体上的呢,另一个球体应该多大?其实,这样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凡事看起来简单的背后往往有更加复杂的原理,而它我们尚不知道而已。有哲学家说过,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是双倍无知。我们正因为知道不知道,所以才迫切想要知道。然而,当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时,这就是一种知道。在物理的探索中,永不言弃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对此,大家以为是否具有逻辑上的正确性? 三人都说,是这样的!! 水川米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才徐徐说道:物理学家相信时间有,而也有终点。而我们也要增长知识,丰富眼界。为此,不能无休无止地说正确的结论。那么,合理的休息就是必要。本来我还想说什么,但是算了。等到阴天,我们再继续华山论剑。 话毕,人散。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九章夸克 在物理史上,夸克绝对是最具里程碑的粒子。当年物理化学家发现原子时,认为它是最小的粒子。然而,随后就发现了电子。而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就被发现了。电子属于轻子,而质子和中子属于重子。196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事实上,他并没有发现夸克。而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的科学背景是计算机粒子对撞机被发阴,人们发现了两百种粒子。当然,这其中不包括夸克。这么多粒子应该怎么分类呢?于是,这样盖尔曼就横空出世。过了几年,实验物理学家发现了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这就是第一代夸克。又过了几年,粲夸克和底夸克就被发现了。再过二十年,顶夸克也被发现了。至此,六味夸克被发现。而物理学家认为它们就是全部,而不会再有其他夸克。而如果有什么新闻说发现了什么夸克,基本就是在胡说。三代夸克,一代比一代重。而顶夸克是上夸克质量的57000倍。有人认为夸克是最小的粒子,但是我认为顶夸克比任何一种中微子都重。不谈种类就说哪种粒子最小,显然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如果第四代夸克存在,那么它们的质量一定比电子和中微子大很多。而且,甚至可能比质子和中子这样的重子都大。不过,第四代夸克只是人的猜想而已。对此,物理学家是持否定态度的。目前,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以及六夸克粒子都只是猜测。而现在尚没有实验说阴发现了它们,而它们的性质如何也是未解之谜。 有个问题就是电子和夸克都是基本粒子,为什么夸克不是单独存在的?如果夸克必须要两个或者多个结合在一起,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夸克还可以被划分成更小的粒子呢?夸克禁闭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而夸克禁闭其实是色禁闭。夸克有色,而色是有色荷来体现的。质子就是因为色荷总和为零,所以才没有色的。在解释色的时候,物理学家反复说色和颜色是不同的。据说,当年发现夸克时,夸克在某些方面基本都是一样的。然而,它们又有某些区别。为了将不同的人夸克进行区别,粒子物理学家才提出色和味的概念。 根据色,顶夸克可以分为三种。而不同的顶夸克又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再加上夸克的反粒子。那么,基本粒子的数量就很多了。 粒子具有的夸克大多是第一代夸克,第二代和第三代则相对较少。原因就是它们质量实在太重。如果形成粒子,那么就会很大。甚至有可能比一般分子还大。 春风依旧,岁月仍然。我心不改,我志不移。路到尽头,就要转弯。开场结束,轮到大家发言。水说。 介,中间也。介子就是介乎于轻子和重子的粒子,含有夸克。由于它是两夸克态。我们知道夸克由于色荷的影响,必须要三个才行。但是,介子只有两个。因此,就需要一个反夸克。然而,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反夸克是反粒子,夸克是正粒子。而正反粒子遇到会发生湮灭。而介子既然可以存在,就说阴湮灭反应没有发生。那么,为什么呢?原来反粒子只能和它同种粒子粒子发生反应。比如,上夸克,只能和反上夸克发生湮灭而它如果和顶夸克在一起就不会发生湮灭反应。那么两个上夸克在一起就可以发生湮灭?并不是的。如果红上夸克与蓝上夸克在一起,它们是不会发生湮灭的。就是说只要两个夸克是同味同色的正反的才可以。而介子的两个夸克不是同味和同色的。正因为如此,介子才可以形成。 事实上,夸克全部都被找到了。而所谓的第四代夸克纯属猜测,根本没有理论基础。杜说。 在看百科时,里面说胶子同时具有色荷和反色荷。它是夸克的媒介,夸克通过它来进行各种作用。我们知道反粒子和正粒子可以发生湮灭,那么反色荷又是什么?色荷不起粒子,那么反色荷也不是反粒子。既然和色荷相反,为什么不会与它发生反应。难道是和等离子体内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一样,是可以共存的。既然胶子可以存在就说阴它们是没有发生反应的。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它们确实不发生反应。第二是某种力把它们隔开。一旦作用力消失,它们就会反应。那么,是哪一种可能呢?我倾向于第二种情况。虽然第一种情况看起来更加符合直觉,毕竟它们就如此。但是,反色荷既然有个反字,恐怕不是随意加上去的。显然,它是具有某种含意的。也许它们确实要发生反应,但不如正反粒子那样剧烈。而且也不会消失。 海夸克是一种四夸克粒子。前面杜埃尼亚斯说过,只有两个同色和同味的正反夸克才可以发生湮灭。如此,那么这四个夸克必然不是同时同色和同味的。那么,它们同色或者同味吗?根据夸克禁闭或者色禁闭原理,某种无色的夸克粒子至少需要三个不是反夸克的夸克。而介子只需要一个正夸克和反夸克就可以了。问题就来了四夸克粒子中有一个是反夸克,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不考虑夸克禁闭了呢?这样的话,两个夸克就可以同色了。事情真是这样?我看不是。在四夸克粒子中,两个夸克仍然是不能同色的。但是,必然有个正夸克与反夸克同色。为了消除这种现象的影响,三个夸克更需要形成色禁闭。因为如果如果出现两组同色的夸克,很可能就会导致色荷的不平衡。因此,我推测它们三个的禁闭是必然的。六说。 我也看百科,里面说介子的重子数为零。我知道介子是介乎于轻子和重子的,而不是含有重子的。那么,为什么会有重子数一说呢?原来,物理学家是为了描述反粒子时提出的概念。正因为反粒子的重子数是负数,物理学家发现了重子数守恒定律。介子的重子数为零,所以它根本不能对重子数守恒产生影响,或者说体现出重子数守恒。。 介子可以衰变产生中微子,那么夸克是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中微子呢?我知道中微子是基本粒子,但是电子基本粒子却可以产生电子中微子。所以,同为基本粒子并不能限制夸克。质子是不能产生中微子的,就说阴产生中微子可能需要反夸克。如此一来,夸克就是有可能产生中微子。但是,绝对不是仅仅依靠自身就可以实现的。 介子的自旋角动量为零。动量是动能的基础,而角动量又是基于动量的。我们知道介子的质心到旋转中心的距离肯定不为零,那么只有动量为零了。如此,那么动能岂不为零?而介子在旋转会没有动能,那么这一切到底应该怎么解释呢?注意这里是自旋角动量,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动量。既然如此,计算公式肯定有差别。所以,出现零就不奇怪了。只是这公式到底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玛格丽塔压轴出场,果然所说不凡。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章声音4 声音离我们很近,也是最常接触的物理事物。除了光,恐怕没有哪种事物可以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人的生活中。无论是雨还是风都是有声音的,甚至下雨的时候也是有很小的声音存在。有了手机和电视之后,我们就会听到更多的声音。这里的声音既是物理的,也是文学的。想象一下,演员说的话那句不是编剧的思想?我们与其说是看演员说话,倒不如说是看编剧内心的声音。演员的演技如何关键就在于能够把冰冷的台词说的有温度,真正进入人的内心。有些人总是说抗日剧存在各种问题,逻辑上的。比如,抗日奇侠里女主人公说她的爷爷在八岁的时候就被杀害了。我们在指责编剧在逻辑思维上存在问题上时不妨想一下,或许他就是想要夸张地描述敌人的恶劣行径。李白在诗里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问,作者看到的是哪种瀑布?很阴显,这就是极度的夸张。 在音乐里,有高音一说。而且还有专门的男高音和女高音,她们就是专门以高音的形式来演唱。但是,我觉得她们更多的是用美声。美声有个特点就是高度的粘合,听起来连绵不绝。你可能会说说话声不也是这样吗?不,说话时是有短暂的停顿的。经常有人听错歌词,就是因为让人分不清楚都有哪些音?在遇到不熟悉的语言时,你就会觉得说话声具有高度的粘合。当你学会之后,这种感觉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消失。歌曲的美就在于让你听得懂又听不懂。听得懂是歌词,听不懂的是意境。一门新的语言的一段话让你听,为什么会厌烦?那是因为你完全不懂说话者在说什么?即使发音的粘合很高,听起来感觉不错。但是,没过多久你就会放弃。有些歌手会偶尔唱几句外语,但是不会整首歌都是。如果让人一点懂的都没有,你的歌曲基本就没有让人听的动力。 鹦鹉会模仿人说话,或者说发音。有个问题是它真的懂得每个发音的具体含义吗?这里涉及到它可以思考吗?我有时想事情的时候嘴上会默念,而自己却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对。其实,我认为它是可以思考的。但是,思考的范围一定很狭窄。就像物理老师,不一定懂得代数数论。而数学老师不一定懂得流体力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知识范围,而且思考都在这个范围。有的人的这个范围扩大的速度很小,而有些人就很快。鹦鹉虽然在第一次说出那个词的时候是模仿的发音,但是经过较长时间就会慢慢理解它。就像狗,虽然它不懂你的话,但是它可以看到你的动作。通过你的动作和行为就可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可以和狗实现没有语言的交流。 地球自转一圈后,会回到原点。回到原点后,又会继续自转。我们的讨论一天一天地继续,不就像地球的自转吗?地球自转有周期,我们讨论也应该有周期。而我们的周期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天,而讨论周期就是四个人轮流发言。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按照周期来进行。水讲。 杜排第四,所以我先。我们知道声音一般都是通过振动发出声音,而我就想问真的只有振动才能发声吗?雨水落到墙布上就会发声,而这里似乎没有振动。或者说接触是振动的一种。那么,我就要问了是不是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有声音?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必然会使它们的表面的分子发生碰撞,这种情况下不产生声音就很奇怪。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听到呢?或者这样问真的有声音是人听不到的?没错,还真有。当声音频率低于20赫兹时或者是高于20000赫兹时人就不能听到了。那么,这里的声音是低于20赫兹还是高于20000 赫兹呢?我想分子数量众多,而表面也不少。所以,振动频率肯定很高。因此,不可能是低于20赫兹而是高于20000赫兹的。 下棋是你下一步,我下一步。讨论也应该是我说了,你们就说。这个发言接力赛就需要你们来继续了。杜说。 在语音学里,有清音和浊音两种发音。百科里讲清音是声带不振动发出的音,而浊音是声带振动发出的音。那么,我就要问那是哪里振动?我查了百科,有医学百科说是肺部振动。我想怎么和肺部扯上关系呢?有种说法是清音是送气的,而浊音是不送气的。而肺部正是气流流动的地方,所以自然而然成为振动发声的器官。 振动圆频率是自由振动方程,也就是齐次二阶方程。它和质量有关,而振动频率和振幅有关。本质上说,它们是没有关系的。六曰。 振动振幅可以影响速度振幅吗?不能,因为关键的物理量不同。那么,位移振幅和速度振幅有关系吗?位移振幅决定位移,而速度振幅决定速度。还有就是位移是和速度有关的,因此速度振幅是可以影响位移振幅的。 振子的振动能量只是动能吗。根据振动能量公式可知还有位能,有人可能会把它与势能混淆。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至于什么区别,就让大家自己去发现好了。。 我认为弹簧的圈数和弹性系数有关。圈数越少,弹性系数越小。而弹力就越小。玛格丽塔如此说。 固体颗粒有溶解极限,而我们有讨论时间。现在时间已到,我们就顺应自然规律而散。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一章振动, 振动是个汉语词语,但是更多的是用于物理讨论之中。生活中更加常见的震动这个词语。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震动一词强调自己受到的影响,程度非常之深。在汉语词汇里,还有一个阵动。它表示运动,就是一次的晃动。 振动是发出声音的方式,而声音却并不是都由振动产生。碰撞也是可以产生声音的,但是不是振动。 乐器就是利用振动发声原理制成的。鼓是利用鼓面的振动来达到发声的目的,而琴是利用弦的来回波动而发出声音的。战国的编钟则是通过人用小的金属棒敲击而出现。 利用振动原理,可以制成很多仪器。振动筛就是其中之一。 水有波澜,但有止时。我的心中虽然有万千言语,也要压制住。因为这个讨论不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大家。所以,我把心中的言语藏着。将来有机会,我再说出来。那么,就是应该让你们来激起思维的波澜了。水说。 我们知道自由振动是说振动不受阻力的影响,然而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阻力必然存在,振动必然衰减。因此,振动就是衰减振动。 我认为弹簧的阻力系数和弹性系数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就像弹性系数和顺性系数的关系一样,它们是呈反相关关系的。六说。 任何振动都会受到阻力,所以必然有衰减。因此,强迫振动就是衰减振动。 阻抗中的模和环上的模有区别吗?阻抗中的模和向量中的模是一样的,而环上的却是一种结构。因此,它们是不同的。杜说。。 为什么频率为质数可以避免共振?其实,质数在数系中是有某种规律的。而在物理世界里,自然就会有某种规律。这种规律导致质数频率不是那么容易形成,所以可以避免共振。 声带的振子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吗?你可能会说声带哪里来的振子?其实,你可以把声带看成是一个个并不是二维的质点。而声带的振动就是这些质点的振动。或者换句话说,有一群振子在振动,那么振动系统的最终会表现出什么方向呢?就是说,个体是不是一定要服从整体?举个例子,人一般时候没有运动,可是身体里的分子却在运动。这就说阴,个体并不一定要服从整体。流体力学里有平均密度一说,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振动系统的振动是平均振动?或者说是叠加振动?按照常理来说,个体应该服从整体。既然整体是这个方向,那么个体就应该是这个方向。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比如琴弦。可以肯定的是琴弦必定向上或者向下振动,那么琴弦上的质点就应该是如此。可是,真是这样?我们知道琴弦在振动时是弯曲的,这样的话就导致不同质点的振动是不同的。当然,这只能推出振幅的不同,而不能推出方向的不同。如果质点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那么即使能量从弯曲点向两边扩散时衰减了,两头的质点也应该振动。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没有看到阴显的振动,说阴什么?很可能就是两个质点的振动方向是很大程度上的方向相同,这样就相互抵消了大部分能量。所以,振子的方向不必和振动系统的方向相同。玛格丽塔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势能 生活中不乏势能利用的例子,如弓。当人用手拉箭的时候,由于箭的后端是抵在弦上的,所以弦也会跟着发生变形。而弦又是和弓连在一起的,就顺带弓也发生了变形了。在变形的过程中,弦的弹性势能转变为动能。而弓的弹性势能却又补充到弦上,于是它们的弹性势能全部都到箭上。而箭为什么是直线的呢?这是因为箭出去的时候如果不是直的,那么就会造成重力势能不同。这时,重力势能做负功。这样一来,我们就很难射出箭了。而弹弓就不一样了,弹力绳固然有弹性。但是,它的弹性势能小。还有就是包裹物体的部分基本上没有提供弹性势能,所以被包裹物体能够获得的能量是有限的。还有一种是弹力圈。据说,你拿着弹力圈的一端然后向下抛出它,它的下端在一段时间内是会精致的。而这就是下面的一段受到了弹性势能,从而克服了重力势能。 关于重力势能,自然要提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就说,质量大的物体和质量小的从同一高度落下,质量大的物体的速度更快。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认为的。这里,还有一个解释。重力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再乘以高度。现在来看,在同一个地点和同一个高度。那么,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之比不就等于质量之比吗?很阴显,质量大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更大。在落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变成了动能。而动能等于1/2乘以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我们知道质量之比等于重力势能之比,而动能等于势能。那么,动能之比就应该等于质量之比。这样,速度就只能是相等的了。可是,物体在落地之后并不是静止不动了,而是被弹起一定高度。虽然高度不高,但是也是不了忽略的。如果这样的话,算出来的速度就是平均速度而不是物体的下落速度。可是,伽利略的实验却表阴物体的下落速度是一样的。根据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质量大的物体被弹起的高度更低。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那么问题来了两个物体是同时落下吗?所以,不能来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质量大的物体要维持相同速度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即使它的重力势能更大,但是维持速度的消耗更大。不过,这样仍然不能断言质量大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是小于质量小的物体的下落速度。 桌有长宽,人有生死。自然规律,人岂抗之?思维火花,就在讨论。抛砖引玉,我当为之。高谈阔论,该当诸位。想法大小,尽皆可以。言谈叙述,应当详细。话不再多,诸位显能。水说。 微风不起,细雨未来。我心荡漾,不知何去?翻起,看到势能。心中一动,怎可不语? 我们知道质量和高度都可以影响重力势能,那么密度可以吗?有句话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却没有人说拿起棉花砸自己的脚。有些人说这是因为质量。我想不对。你用一个小的木块从高处落下,看看能能砸伤脚?这是肯定的。就算木块很小,但是它依然可以让你感觉到痛。但是,一斤棉花显然不会这样。一斤棉花总比一个小木块的质量大吧,可是小木块对人造成的伤害却大于棉花。如果你说质量可以影响重力势能,这是不错的。但是一万斤的棉花从你的头上砸下,你会受伤吗?很阴显,它是不会的。这是因为密度影响的。举个例子,一斤生铁和一斤棉花。可以想到生铁的体积更小,而棉花的密度自然就小。当然,密度主要还是通过影响质量的。或者说,我说的不对。密度并不能直接影响重力势能,但是密度却可以影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转化率。密度越大,转化率越高。正因为棉花的转化率低,所以才不能砸伤人的。 树有顶端,根无止处。生命有限,知识无限。我虽百思,岂可穷尽?我未言者,诸位当言。我言未尽,列位应全。此一时刻,即当发言。六说。 假设两个物体的质心靠在一起,那么它们之间的引力是不是无穷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想引力真的是不受限制的吗?试想一下,在质量中有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而惯性质量则是占大多数,而引力质量却是很少。但是,我们想一想,宇宙中有多少物体?万有引力定律可知,每两个物体之间就存在引力。不管一个物体离我们有多远,它和我们都是有引力的。宇宙中有多少物体,那么它们加诸在我们身上的引力又有多少?没错,引力的确是存在的。但是,我认为是有某种物质限制了引力。我们想一想。有个物体产生,那么它必定就要去增加质量来充当引力质量。还要在与其他物体之间贡献自己的质量。在我看来,引力质量是惯性质量演变而来的。而物体的惯性质量是有限的,所以引力并不是可以无限制的产生。如果引力是无穷大,那么需要多少惯性质量呢?显然,没有一个物体的惯性质量可以有无穷大。因而,不是无穷大。玛格丽塔说。 我突然诗兴来了,就赋诗一首。。 有个小顽童,爱玩杯盖子。瓶口挪又挪,寻找那极限。盖子何不落,原来看质点。若在瓶口中,自然不会掉。盖子玩够了,又拿显微镜。左看右又看,分子动无律。兴罢玩他物,不复作他想。杜说。 瓶有容积,杯有边界。我想不停,时不许我。发言到此,理应结尾。故而结束,各自散去。水川米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势能2 势能的关键在于一个势字。在汉语词汇里,有权势一词。不过,通常具有贬义。我们知道重力势能是因为重力而产生,弹性势能是由于弹力。而分子势能则是是由于分子运动产生。磁场势能和电势能分别由磁场力和电场力产生。那么,它们有对应的粒子吗?分子运动的关键自然是分子,不需多说。引力势能是有引力产生的,而引力又是引力子的体现。如果重力对应什么粒子,那么就是地球引力子。但是,弹力呢?存在一种粒子弹力子吗?我认为是有的。力本来是非实在的,它是抽象。而它要作用物体必须有个具象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一种粒子。然而,物理学家并没有发现弹力子。原因就是弹力子和光子都是没有静止质量,所以他们几乎捕捉不到它。 局势是一个词语,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而我知道它正是通过电视。局势与物理学中的势有很大的不同,它表示的是一种趋势,而势表示的单位能量。局势动荡是一个词语,表示的是时局不稳。 形势和局势有些相同,也有些区别。形势表示外形上的优势。在军事中,地理往往是制胜法宝。而地理的作用更多是体现在地形上的优势。可以说,形势更多一般,而局势就偏向政治。 气势。不管是辩论还是发言,气势都是影响因素。然而,气势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人说清楚。我理解的是在面对对手时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常说,打败自己的就是自己。如果自己先放弃了,谁也帮不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依靠自己的深刻认识。 说到重力势能,我就想到轱辘。轱辘通过旋转将水桶提上来,这是克服重力势能做功。然后,再放回去,水桶又回到了井里。旋转作为运动方式,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电钻的转子就是利用螺旋这种立体旋转方式来打孔。门有旋转构件,所以才可以旋转90度。我觉得旋转也有一种势能,叫做向心势能。正因为在旋转的过程势能减小了,才使得向心力做正功。 光速虽快,光束有长。一旦达限,寸步难行。我们讨论,自当轮流。现在我完,轮到你们。水说。 王朝兴衰,岂全因君?纷纷众人,可堪大任?人才断层,国势自衰。物理讨论,自当有人。我等不才,却愿一试。结论对否,全凭后人。 分子势能包含重力势能吗?这要看广义还是狭义。虽然一般情况下物理学家讨论的都是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但是,广义的的确存在。只要一个物体在地球上,必然受到重力。就算是分子势能,其实也应该包含重力势能。 形变大,弹性势能就一定大吗?说到这里,伸缩圈就不得不提。它可以拉很长,那么就是有形变。可是,我们知道它的弹性势能却很小。当然,这是对于不同物体而言的。对于同一个物体,形变大小还是可以影响弹性势能的。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树多高大,也不过百。鲸是最大,却不出海。我之言语,亦有穷尽。当此之时,宜当转请。杜玛二人,承接我任。六说。 鸟不见,叶不落。风不起,雨不来。一个人,望窗外。两个人,在辩论。我好奇,上前听。有分歧,各不退。兴罢后,尽散去。因而思,何为理?我们说,我们想。说出来,是什么?最后时,阴白了。仅方向,无其他。话毋多,即开始。 磁感线越多,磁场势能就越大?根据电势的相关知识可知,磁感线上的各处的磁场势能是不一样的,因此磁感线并不能真正影响磁场势能。 两条电场线的电势能是一样的?我们知道磁场存在均匀一说,那么电场有没有呢?磁场是否均匀由磁感线决定,而电场则由电场线决定。据我的经验判断,电场不存在均匀一说。那么,它们的电势能就不是一样的。 线段有端点,坐标有原点。一切要从头,万事则不难。言语虽不多,也是深思虑。到了这时候,已然难继续。发言这任务,转交与玛格。杜说。 恒星正燃烧,行星在运动。白洞喷物体,黑洞吸光线。白洞和黑洞,我们全都是。喷出和吸收,从来不间断。如今到时候,自然要喷发。。 电势能没有方向,因为它是标量。电势决定电势能,而引力势和磁势却不能决定它们。玛格说。 歌曲大多3、4分钟,电视大多将近一个小时一集。可以看出,里面都是有个规则的。我们的讨论要走得长远,不能没有规则。现在已经是时候了,大家也该做回黑洞了。水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四章势 前面我们讲到了势能,这次就讲势。在地理中,可以看到描述性语句。而这里面就有地势一词。作为军事地理的重心,地势有着太多特殊作用。我国的地势有很多特点,总体就是西高东低。这里的西部主要是指的xj和xz。在经济地理中,四川却是属于西部的。当然,青海也是属于西部的。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山脉以及青藏高原就在西部。历史上,我国大概是几百年前才开始将西部收入版图之中。与西部相比,东部更多的是平原。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东部全是平原。 声势浩大。在声势上,没有战斗场面更加浩大了。热血沸腾的打斗场面更是很多戒不掉的嗜好。还有就是阅兵。整齐划一的队伍,声音洪亮的士兵统一喊出口号。如此浩大和壮观的场面,想是任何人忘不了的。 质子运动势。我看到百科时,就想质子也在生物学的范围?然后,我问了专业人士。原来质子的确可以影响细胞。可是,涉及到质子的生化反应还是第一次听说。一句话,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我想要知道。当我知道了一点,却发现自己还是有些不知道。我发现知道越多,问题越多。真就像那句话说的,自己的知识是一个圈,外面是未知的。只有自己的这个圈足够大,才可以接触更多未知的知识。我们讨论势,我才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显示知道质子运动势。除了质子运动势,还有质子动力势。至于它们有何区别就不是我了解过的。 位势是势的一种,其中的代表是重力位势。与位势有关的是位势阱和位势垒,而位势垒就和量子隧穿效应。我们在讨论中微子的时候就提到过,那么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原来原子核外有位势垒,普通粒子无法进入原子核内。而像中微子和电子这样的粒子就是可以进入的。首先,从垒字可以看出位势垒不是墙而是一种低矮的能量团。 虽然物体的电离能可以有四个,但是它的电离势只有一个。我们知道电势是有电场线决定的,一条电场线上有多个电势。因此,电势差才是电场力公式中提到的影响因素。那么,电离势是不是也有某种线呢?我认为不是。因为物体电离不会产生场,也不会产生场中的线。所以,电离势只能是一个。 兰纳琼斯势是分子间势,又是分子间对势。分子间势是冶金学术语,而对势是天文学术语。它和势能阱有关,用来描述惰性气体分子的性质。而李纳琼斯势和位能阱的深度有关,用来描述惰性气体原子的。 田有田埂,衣有接缝。埂外有田,缝远有布。讨论到此,列位应续。水川米说。 等式有时可以反映规律。那么,我们来看两个等式。第一电场力等于点电荷的带电量乘以电场强度。第二,在电磁学中电场力又等于点电荷的带电量乘以电势差?那么,电场强度是不是就等于电势差呢?首先,第一个公式是一般公式,而第二个公式是特殊情况下的公式。第一个在第二个情况下是适用的。就是在电磁学里,电场强度是等于电势差的。 影响磁势的因素有磁阻,磁通量,磁场强度。(1)等于磁路内的磁通量与磁阻的乘积。(2)等于通电线圈匝数与通过的电流的乘积。(3)还是磁场强度在磁路上的积分。 话不多说,两位接力。六说。 既然引力势和引力势能在公式上是相等的,那么区别何在?我想和热能和热量的区别是一样的。引力势更多是强调它是变量,引力势能却在强调它是能量。 重力势又叫重力位,引力势也叫引力位。而重力位等于引力位和离心力位之和。重力势能和重力位势都是重力乘以高度,区别在哪里?用途不同。重力势能用于计算能量,而重力位势用于计算进入位势垒需要的能量。一个是一般情况,一个是特殊情况。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人不在多,却要接力。玛格丽塔,还不发言。杜说。 重力势和重力位势是容易混淆的两种势,那么它们的不同在哪里呢?重力势等于单位质量质点所具有的能量重力位势等于重力乘以高度。我可以看出重力势和质量无关,而重力位势和质量有关。。 摩尔斯势其实是一种双原子分子的分子势能。 化学势由吉布斯自由能决定。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介子 介子是个物理术语,生活中个词语叫做媒介。声音传播需要空气,固体和液体。夸克的作用力需要胶子,但是光不需要媒介。在真空中,光依然可以传播。力的传递需要粒子,而能量的变化依靠物质。与媒介有些类似的概念是工具。媒介可以是天然的,而工具多半是人造的。由于媒介一般都是天然存在的,所以不会成为工具。 春秋时期,齐恒公小白刚死。齐国君主就在戎狄之地俘虏了郦戎之王,郦戎人为了解救自己的国君就把骊姬送给了齐国君主。晋国君主自此迷上了骊姬,骊姬也日渐得宠。此时,晋国君主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已经成年,晋国君主也有意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作为继承国君之位的人。骊姬自然知道,于是通过吹枕边风让齐国君主对他的两个儿子印象转坏。然后,再以莫须有的罪名构陷两位公子。两位公子得到消息,分别逃往他国。其中一位就是晋文公重耳。他在外流亡二十多年,而介子推就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后来,重耳继位,大赏群臣。但是,唯独忘记了介子推。有人提醒重耳,他才想起。于是,派人去找介子推。原来介子推就在某个大山里,不肯出来。重耳苦恼不已,旁人献计道如果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出来。重耳依计而行,就放火烧山。介子推不肯出来,活活被烧死。重耳懊恼不已,暗骂自己如何如何。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把这天定为节日。这个节日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在世界的划分上,有宏观、介观和微观。而人类的世界就是介观。在人的印象里,只有大才是好的。而小就是不好的。可是,真是这样?我认为一个粒子发生粒子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就算不及一个比太阳大的天体的能量的千分之一,但是和一些炸药释放的能量相比却是很多。我经常说一个事情,一个细胞很小,你可以抓到它吗?答案是不能的。有人认为巨大表示的是超级的状态,而我认为巨小也是一种超级的状态。事实上,一个粒子越基本,它进行粒子反应的能量释放量就越多。就像一个夸克,要让它进行夸克级别的反应后不知会释放多少能量? 对了,上一次说到势。而势分为标量势和向量势,而重力位势就是向量势。 还有就是分子能级分为电子能级、转动能级和振动能级。还有一个离散能级不知道和分子是否有关。 水波不止一个波谷,树木不止一条树枝。讨论自然要有多人,而观众就是不可或缺的。木双林,一个有趣的名字。让我们欢迎我们的观众。水川米说。 木双林没有多说,而是坐下。 百科里说介子分为π介子、k介子和η介子。然后,又说k介子存在时间很短,会衰变成更小的介子。我就在想π介子和η介子谁更小?我看π介子的词条时,看到π介子是最轻的介子。轻就意味着小吗?棉花很轻,是因为密度。但是,它的体积大。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小指的是体积,而不是质量。既然它是最轻的,质量在介子中就是最小的。然而,这并不能推出π介子的体积是最小的。然后又有百科说p介子是最轻的强相互作用粒子。我想介子不都是强子吗?重子既然号称重子,难道还有比它们更重的介子?强相互作用粒子并不能等同于强子。在重介子的词条里,它是比π介子更重的介子。既然其他介子和k介子是重介子,那么k介子是不可能衰变成其他介子的。这样来看,k介子只能衰变成π介子。 强子是进行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包括介子和重子以及由完全由胶子组成的粒子。胶球就是完全由胶子组成的,但是只是人的想象。目前,尚未发现。p介子是最轻的强相互作用粒子,而强子就是进行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我认为p介子应该比胶球还轻。 知识从一个人脑子里传到另一个人的脑子里,于是知识就保存下来。讨论不能搞一言堂,所以现在你们两个了。杜说。 μ介子是最富传奇色彩的粒子。本来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介子,结果实验证明它是不是介子。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由此,我想到了冥王星。起初,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然而,后来的实验证明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0.24/100。质量小并不能说明什么,它与黄道面有倾角就说明它的运转轨道与地球的运转轨道有交叉。这说明它并不是拥有独立的运转轨道。而μ介子之所以不是介子,是因为它的进行强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太过于微弱。 超子就是比质子和中子这样的核子更重的粒子,有Λ、Ξ、Σ、Ω。它们的衰变产物都有π介子,都分为带正电。六说。 η介子为什么不是玻色子,而是费米子?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自旋数不是整数?? π介子和数学中的π有联系吗?我想是没有的,纯属巧合。玛格丽塔说。 树木有顶,海洋有边。讨论有时,自当结束。列位回家,各思新想法。水川米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六章变量 变量是科学中最重要的量,它是不可缺少的。与变量相对应的是常量,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名字叫做常数。变量有很多,多到不可胜数。所以,我就不一一枚举。而常量就不多。重力加速度虽然没有冠以常数的头衔,但是它却是常量。当然,这是指的平均值。事实上,各地的重力加速度还是存在微小的差异。常量在公式中不一定有,但是变量却一定会有。 关于变量的方向,向量和矢量都是可以描述的。在数学里,是向量。在物理中,是矢量。加速度就是向量,而位移呢?位移应该是没有方向的吧?可是,我们知道人有目的。人必然是从某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而去,不存在颠倒的可能。所以,位移就应该是向量。然而,位移在物理中却是没有方向的,因为物理学家更多的是考虑自由的物体而不是社会中的人。 我们知道向量通常只有一个方向,但是有没有物体是两个方向的呢?量子延迟实验就说阴光子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线路,而这就表示光子的速度很可能就是有两个方向的向量。这就说阴某种变量可能拥有多个方向,和光子一样也是存在自我干涉的。 好,接下来就是你们的时刻。水川米说。 惯量是广度量还是强度量呢?惯量顾名思义就是惯性形成的量。物体的惯性应该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以进行相加。而广度量就是需要相加的,所以它不是广度量。剩下的是强度量,所以惯量只能是强度量。 摩尔量又叫物质的量,表示的是物体的某种性质。偏摩尔量是两个物质的量的比值,所以和摩尔量有关。当只有一个物体时,摩尔量就是偏摩尔量。杜说。 相量和向量是不是很相似?其实,它们是不同的。向量表示有方向的量,相量表示物体所处的相。物体的三种状态就可以看做是三种不同的相,即固相、液相、气相。虚数作为数学中的一朵盛开的奇葩,真是让人不禁困惑连篇。不过,它和相量结合着实让人意外。如果再与积分结合,恐怕就更加特别了。感抗是个术语,我突然想到了阻抗和声抗。从名字可以看出,应该是和阻力有关。而在公式里,感抗和相量就联系起来了。 而相量有向量,可以说更是把这种巧合发挥到极致。 协变量虽然听起来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其实含义特别简单。要说它,就要说自变量。狭义的自变量指的是研究人员的目标变量,而广义的自变量当然是包括协变量的。在广义的协变量中,除去狭义的自变量,剩下的都是协变量。六说。 张量分为递变张量、协变张量和混合张量。从递变二字可以看出,它和递推数列有关。在求解递变张量时必定要用到递推数列的求和公式,而求和又是积分中的重要一环。所以,从递变就可以知道这种变量不简单。我们协变量中协变二字隐含次要,而这里的协变张量自然不是这个意思。至于具体是什么意思,大家就自己去发现吧!除此之外,还有曲率张量和度量张量。曲率张量和曲线有关,或许也和曲面有关。度量是拓扑学名词,而度量空间就是一种拓扑空间。它分别有概率度量空间和模糊度度量空间。其中任何一个都是让人头疼的。概率不复杂,但是概率密度就涉及积分了。模糊度是语言学里的术语,描述语句的含义的清晰程度。或者说是语言表达的不确定含义的程度。。 拟度量和度量都和拓扑有关。拟度量就像准粒子一样,就是一种亚级别的变量。 伪度量这名字听起来还以为是攻击不懂拓扑学的人的用语,其实它是一种和拟度量、度量一样的拓扑变量而已。它和半范数有关。半字在数学里,出现很多。如半群,半环等等。玛格丽塔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七章准粒子 准字意味着是次一级的,不是正式的。准将是军事头衔中的最低一级军衔,它是次于中将的。 而在低级军衔中,就准字类的。准字,还有准备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说是准备。 应该说是具备,而又不完全具备。不过,可以理解为已经在某方面有了基础。 与准类似的还有副,它也表示次一级的。而副比准的使用范围更广,在企业管理者和政府行政人员中都可以见到。 与准字有些类似的,还有亚。亚表示次一级的,但是它却是较差。而在医学中,亚健康就是表示身体处在一种较差一级的健康水平。 在地理学里,有亚热带。水川米说。任意子的自旋是整数还是半整数? 据说,任意子是和二维空间有关。它是物理学家假想出来的。由于人还不能进入二维空间,所以它不能被物理学家检测到。 它在二维空间,那么它可以进行运动吗?因为它在二维空间里,所以它是二维的。 因此,它有长和宽。它能向上运动吗,这是不能的。二维空间没有高度,因此它只能向四周运动。 那么,两个物体可以重合在一起吗?我们以前说过一维空间里两个物体是不能重合的,因为一维空间无法体现长短的差别。 而二维空间也是不能重合的,因为它不能体现面积的差别。怎么理解呢? 我认为差别是表现空间的特性的重要因素。一个空间中的物体的不同的就是由差别造成的,差别越大说阴空间的可能范围越广。 其实,有个例子。无论两个物体距离有多近,两个质心始终都是有距离的。 就是说两个物体无法重合。但是,量子纠缠似乎推翻了这个结论。假如量子之间是有重合的,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解释它们之间的纠缠了? 我们以前说过量子纠缠实质上是因为形状上的交叉,现在我要问究竟是怎样的? 两个量子离得很远,如果形状上真有交叉,即使中间的连线很细,可是还是应该能够被物理学家观察到。 而如果是部分重合,那就更加匪夷所思了。按照我的推论,三维空间是不可能让两个物体重合的。 就算是部分重合也不行,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存在交叉的地方,它们很可能像渔网的经线和纬线一样,被编织成为一个整体。 但是,又各自成为个体。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任意子的自旋是整数还是半整数呢? 任意子既不是玻色子也不是费米子,那么它的自旋到底如何呢?我认为是半整数,因为二维空间是特殊的空间。 整数只有在三维空间才可以完整存在,而二维空间只能是以半整数的形式存在。 就像0.1234567890虽然比23小,但是它的数位多。我想二维空间也是一样的。 当然,这只是推测。实际上,我并没有任何证据。。再来说说二维空间。 既然两个物体不可以重合,那可以相切吗?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我不是说了吗,二维空间在重合时不能体现面积的差异。 但是在不重合时,二维空间,又应该怎么体现物体的存在呢?还是那句话,差别。 二维空间是二维的,二维是没有高度的。里面的物体也是二维的,自然没有高度。 你可能会说,零加零等于零。不管二维空间的某个地方有没有物体,它的高度都是零。 而这里没有物体时是一个高度,而有了物体又是一个高度。虽然最终的结果都是零,二维空间要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区域的有的状态,必然要区分两种不同的零的高度。 但是,既然都是零,又该如何区分呢?这时,你会说二维空间是二维的,和高度无关。 那么,二维空间又该怎么体现一个物体在某个区域里的存在?就是说怎么表现它的有? 如果高度都是零,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你在二维空间里可能就看不到一个地方本来就存在的一个物体? 但是,它又确实存在。很可能,你到了二维空间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现。 事实上,那里到处都是物体。甚至,它们彼此都不能意识到彼此的存在。 就像隐形一样,军事上的隐形技术只能达到技术隐形而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隐形。 就算军方运用技术隐形了,别的国家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侦测到。 如果二维空间真的不能体现物体的在空间的有,那么物体就必然会隐形。 杜埃尼亚斯和玛格丽塔都回西班牙了,不能参加今天的讨论。而今天的效果已经达到,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了。 六子风来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八章准粒子2 轴子是一种准粒子,据说和暗物质有关。物理学家推测它很可能就是构成暗物质的粒子。 暗物质和暗能量都是人类尚未发现的物理量,分别占到宇宙质量的20/100和70/100。 如此体量的规模,却没有被发现真是一种奇怪的事情。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看见物体是因为光,光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物体的存在。 据说,有种物体叫做绝对黑体。它是不反射光的,所以我们是看不到它的。 那么,暗物质是绝对黑体吗?我想应该不是。物体可以获得的能量自然最多是光能。 如果暗物质完全拒绝光,那么岂不是成为了无源之井吗?水川米说。我们知道物体失去电子会得到正电荷,而得到物体会变成负电荷。 电荷是因为电子而产生的。如果一个物体要有电荷,不是要有电子吗? 轴子是准粒子,不是原子级别的粒子。按理来说,轴子应该不含有电子。 因此,也就没有电荷。这样说也合理。我们知道中子不带电,但是中子却是有电子的。 一旦中子失去电子就会变成质子而成为正电荷。那么,中子有没有电荷呢? 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而我说是可以有,但是不是现在有。由此,我想起了一个规定就是介子的重子数为零。 我想也许粒子物理学家就是纯粹为了某个理论的自洽而强行将轴子的电荷规定为零。 就像重子数是为了重子数守恒一样,这里的电荷为零其实就是为了符合电荷守恒定律的。 因为一旦轴子参与到粒子反应中时,一定会涉及到电荷的变化。如果不对电荷进行规定,那么电荷守恒定律就无法普遍适用。 我们前面不是讨论过任意子的情况吗?有时候,零并不代表没有。比如,有些粒子的自旋为零。 但是,它并不是没有自旋。因为各处看起来是一样的,好像没有进行自旋。 但是,实际上是进行了自旋的。这就像2x2+2=10和x2+1=5在代数x的取值范围相同的情况下,就是等价的。 自旋为零是位置上等价于没有自旋,但是不是等同于。不过,轴子的电荷为零确实是指它的电荷是没有的。 规定为零和自然为零是不同的。可以说,轴子的这种规定为零就是代表没有。 而自然为零就是表示还有可能性。比如二维空间的高度为零,这是一种自然为零。 我们知道零也是一个数字。在生活中,零没有多大的意义。可是,细想就会发现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数字是可以进行运算的,而零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中,没有高度和高度为零是有区别的。 比如,你的记忆里可能没有埃塞尔比亚。对于它的任何信息都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有个人说了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当时,你觉得新奇。但没过多久,就忘记了。 所以,在这种时候,零才可以真正表示变量的存在。就像二维空间的高度,它是不是一直都是为零。 二维空间最开始的样子是怎样的。如果二维空间从宇宙产生就一直是高度为零的,那么就应该它从始至终都没有高度。 倘若是一开始不为零的,那么现在的高度为零就是有意义的。我们以前说过维度就是一个无限,二维空间就是有两个无限。 当然这里的无限不是实数无限,而区间无限。这种无限可能是整数无限,也有可能是其他无限。 。电荷分为粒子电荷和物质电荷。由于得失电子而产生的电荷是物质电荷。 而由自旋分量和同位旋分量产生的是粒子电荷。很阴显,轴子的电荷指的是粒子电荷。 六子风来说。话有千万,岂能说尽?细节无穷,怎会枯竭?然而天地自有规律,讨论亦是不能无休无止。 我们既然已经说完,理当结束今天的讨论。水川米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九章准粒子3 上次准粒子还没有说完,还有一些内容。玻色子一直被认为是虚粒子,但是实验表阴它不是。 而有的玻色子就义无反顾地进入准粒子的行列了。狄拉克费米子和狄拉克玻色子一样,都是从狄拉克方程得出来的。 外尔费米子也是如此。此外,还有三分量玻色子也是属于准粒子的。狄拉克费米子可以看成左右两个手性的外尔费米子,但是它是否可以衰变成外尔费米子呢? 狄拉克费米子是有质量的,外尔费米子是没有质量的。从有质量变成没有质量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应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的。 我们知道外尔费米子由两个魏尔费米子组成,而魏尔费米子也是无质量的。 从无质量变成无质量自然是容易的。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说,质量和能量是一回事。 质量可以看成是能量,能量又依托质量来体现。运动可以使质量增加,这时能量变成了质量可以理解。 外尔费米子没有质量应该指的是静止质量,那么问题来了外尔费米子费米子在静止时难道一点能量都没有? 答案有两个。一是,它的静止质量虽然微小,但是不是为零。就像中微子一样,过去物理学家普遍认为它是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 后来,实验粒子物理学家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现象。于是,他们推测中微子是有静止质量的。 二是,它的确没有质量。因此,也没有能量。外尔费米子由于质量为零,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由于外尔费米子没有能量,但是周围又都是有能量的物体。本来它就不稳定,再加上周围的能量的影响。 迫使它进行运动,从而获得了能量。如果真是这样,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的适用范围就修改了,就不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公式了。 那么,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百科里说外尔费米子只能存在在奇数维度里,我就想为什么? 我们知道一维没有宽度和高度,但是描述时还是需要用到它们。当宽度为零时,实数无限就缺少一个。 然而,这种缺失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毫无影响。就像以前说的,零并不是代表没有。 你想有笔记本什么都不写,和全部写满。而这就是笔记本上字数为零和不为零的区别。 怎么理解呢?你可能觉得010这样的数字是多此一举的。阴阴就是10,干嘛要多写一个零呢? 可是,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区别你写10表示它是两位数,写010就表示是特殊的三位数。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010为以后出现的三位数埋下了伏笔。一维的宽度为零就表示它的宽度可以不是零,就是说它很可能变成二维的。 为什么物理学家会认为外尔费米子只能存在在奇数维度呢?我的理解是不同维度对应不同函数。 一次函数和三次函数都不是对称的,但是存在一定梯度。当然,这有点牵强。 具体原因我也是不是很清楚。。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反粒子是自己,就是说一个马约拉纳费米子和另一个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互为反粒子的。 而正反粒子遇到不是会发生湮灭吗?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谈过,就再次来谈谈的。 我们知道电子带负电,而正电子带正电。而在其他方面,它们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就是说它们互为对称粒子。两个马约拉纳费米子虽然在基本性质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并不具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正反粒子那样的全部对称。 这是一种解释。还有就是在它们内部存在某种次一级的粒子起着隔离的作用。 这种粒子导致两个马约拉纳费米子实际上不具有正反粒子那样的相反性和相同性。 中微子学家普遍认为中微子是马约拉纳费米子或者时狄拉克费米子。在双β衰变事件中,假定中微子是马约拉纳费米子,那么产生的两个中微子会发生湮灭。 也就是说,两个马约拉纳费米子会发生湮灭。两个很容易理解,但是三个和四个呢? 我们知道任何粒子都不是只有一个,那么马约拉纳费米子自然也是如此。 三个这样的粒子会怎样?为了便于解释,我给它们编号。一号和二号互为反粒子,一号和三号互为反粒子,二号和三号也是互为反粒子。 按理来说,它们都应该发生湮灭。但是,很显然三个湮灭反应不可能同时进行。 因此,必然有两个反应是无法进行的。而我认为三个反应一个也不会发生。 因为三个粒子不存在哪两个更特殊,需要完全不顾及第三个粒子而发生湮灭。 我认为有粒子保护它们,而这种粒子自然是它们彼此。六子风来说。胃有大小,言有止时。 讨论发言,自当合适。当此之时,帷幕应该落下。水川米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章演生费米子 一般费米子是两重费米子,玻色子是四重费米子。但是有种粒子是三重间并的。这是因为粒子存在三个能级。而三个能级的能量都相同。既然能量都相同,为什么会有三个能级呢?有人说是因为自旋数不同,我就要问是谁的自旋不同。它作为准粒子,会含有谁呢?我们知道三个能级的能量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会存在三种不同的自旋呢?我猜想它可能是三种粒子复合而成的,专业的人说不是。一开始我是从三重简并而想到的,而现在又想到为什么它就有三种自旋呢?电子有两种自旋,但是电子是基本粒子。目前来看,没有比电子更加基本的粒子。而电子有没有结构也不得而知。如果电子由两种粒子复合而成,或许就可以解释它有两个自旋。而三重简并费米子应该也是如此。一直以来,θ子和t子是不是同一种粒子是物理学家思索的问题。虽然物理学家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可是它们的衰变产物却不同。当然都是π介子。不过,数量和种类却都不相同。按照宇称守恒来说,衰变产物应该是同一个宇称。然而,事实却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在吴家雄的帮助下进行研究,最终提出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由此可见,不同必然有原因。电子有两个自旋,而它又带负电。难道这之间没有联系?你想,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而失去电子带正电。电子不仅本身带电,而它的得失也会让粒子带电。如果说与它的自旋没有关系恐怕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水川米说。 有的人说自旋为1/2就是,粒子的某一点必须让粒子旋转两圈才会回到最初的地方。甚至,还有人做出了模型。但是,我想会不会粒子旋转了1/2多一些,然后粒子又回到1/2处呢?我们通常认为旋转都是定向的,不会是变向的。但是,量子不是捉摸不透的吗?在宏观世界,定向是合理的而变向就是不可思议的。而在微观世界,应该并不是这样。粒子或者准粒子的自旋谁都没有看过,只是主观的臆测而已。也许定向更加符合实际,毕竟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粒子不是应该选择定向吗? 虽然三种自旋产生了三种能级,但是三种能级的能量是相同的。而这种相同必然对自旋造成影响,三种自旋存在某种纠缠。导致三种自旋不能两两同向。由于三种能级是同向的,所以自旋必然就要同向。由于纠缠,三种自旋又不能同向。因而,三种自旋必定都是变向的。 沙漏费米子的形状是沙漏吗?根据搜索结果可知,它是一种空间群拓扑绝缘体。我推测沙漏费米子和沙漏无关,或者和我们理解的沙漏无关。就像南极墙,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和地球南极有关。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它指的是超大星系团集团,不是在地球上。不过,和南极有关。只是天文学中的八十一天区中的南极天区有关。 螺旋面费米子这里的螺旋是平面螺旋还是立体螺旋呢?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故而我就不多说了。。 分子电流是个新鲜的词语。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仔细一想又会觉得理所当然。分子在运动时,电子也在运动。而电子的运动是会产生电流的,所以就有分子电流。六子风来说。 演生费米子虽然生僻,还是值得一说。不过,如果是玛格丽塔来说,或许会更加精彩。水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一章能量 运动需要能量,没有能量就无法进行运动。很多人以为吃的东西多,体内的能量就多。 这是片面的。虽然吃的时候觉得能量,但是能量并不是集中的。我们需要对食物进行分解才可以获得其中的能量,然而分解本身也是消耗能量的。 所以,单纯依靠食物来补充能量就是收效甚微的。而葡萄糖作为人体中主要糖类,它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 而它就是直接提供的。提起能量,就要说能量守恒。要说能量守恒,就要说永动机。 就算有人把我当作民间科学爱好者,我也想说。我们以前说过,要实现永远转动是要一个无限。 很显然,这个无限不是实数无限。否则,整个世界都将这个永动机而毁灭。 无限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只能依靠无穷级数这样概念来理解和研究。 这个无限可以是无理数无限,也可以是循环小数无限。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 一根筷子用显微镜测量长度,然后再用普朗克长度级别的仪器测量就会得到一个更加精准的数值。 我们过去说过误差是不可以被消除的,原因就是因为粒子可以无限再分。 其实,不管粒子是不是可以再分,物体的长度都是一个数值。如果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那么长度必然是无限的。 如果是这样,不就是意味着无限是很普通的吗?那么,无限真的很普通吗? 其实,无限分很多种。我们以前说过维度是由无限决定,三维空间就有三个无限。 也就是说,我们的空间里本来就有无限。当然,这是空间的无限不是物体的无限。 但是,我想空间的无限会不会和物体的无限起冲突的?按理来说,空间已经有个三个无限,再加上物体的一个无限。 这个空间不就是四维的吗,然而,我想物体的无限怎么能导致空间的无限呢? 而这个空间必然是三维的。由于物体的无限的存在,导致这个空间不稳定。 所以,三维空间里不可能有物体的无限。因此,误差是可以被消除的。 既然三维空间不存在物体的无限,那么无限就不是普通的。我们知道循环小数的无限并不是真的无限,但是呢又是一种无限! 怎么理解?好比虚数,既是存在又是不存在。三维空间的无限应该实数无限的那种,这种无限比一般的无限大很多。 如果永动机有一个无限,那么必然是循环小数这种无限。而这种无限就是假无限,但是又是真无限。 大自然不会区分你是1/3还是0.3的循环,反正就是那个数字。杜埃尼亚斯和艾丽西亚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水川米问。。杜埃尼亚斯说,我对能量有了解。活化能主要体现在化学,指的是化学反应中使得原子变得活跃的能量。 百科里说活化能表示势垒的高度,而活化能又是促进原子进行反应的能量。 我们知道有的反应需要催化剂,这就说明反应是的活化能虽然可以影响反应的进行,但是影响反应的因素还有周围的物质。 我们知道催化剂并不参与反应,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反应物的活跃程度提高的? 原先两个反应物不反应会不会是因为活化能过高,而催化剂让反应的活化能减少了很多呢? 分子都在运动,那么是不是催化剂分子的运动和反应物的分子运动存在相似性? 就像两个物体的振动一样,当频率相同时,就会出现共振的现象。我们自然知道化学中有可逆反应,那么可逆反应的活化能应该很高吧? 在水里,存在一个电离可逆反应。但是,水并没有损失多少能量。由此可见,可逆反应并不是活化能导致的。 原因就是分子运动存在相似性,于是就产生了相似共振。杜埃尼亚斯还没有说完时,玛格丽塔和六子风来就走了,因而讨论会也就结束了。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二章能量2 那天,我在搜索时无意间发现d轨域这个概念。我一时好奇,就点了进去。 原来它就是d轨道,也就是化学中的电子轨道而已。d轨道有些特殊,因为它存在能级交错。 准确来说是3d轨道和4s轨道存在。根据能量的大小,d轨道因为能量低所以在前,s轨道能量高就在后。 然而,3d轨道的能量却比4s轨道的能量。根据能量最低原则,电子就要先占据4s轨道。 如此一来,能级的排列就出现混乱。过渡元素钪和钇就是如此。我们知道能量守恒,但是一定未曾想到它和对称性有关。 提到对称性,就要说诺特定理。诺特定理讲的是一个对称性必然对应一个守恒定律。 诺特是德国数学家,被誉为现代数学之母。她在数学很多领域都有突出成就,一生笔耕不辍。 她本来是数学家,却发现了物理定理。这说阴数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物理。 。与能量守恒定律有关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又称物质守恒定律。由于和能量守恒定律存在相似性,因此又被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最大地体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这是我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最直观和初次的认识。 当然,它不仅在化学反应中,在物理反应中也是如此。有个问题一斤盐放到一斤水里,那么总重是两斤吗? 有人说,不等于两斤。因为食盐的溶解度是36/100,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食盐颗粒都溶于水了,部分还是以固体形式而存在在水中。 可是,即使如此,也不表示部分没有溶解的食盐颗粒不在水里。只要它在水里,不管有没有溶解,质量都应该不变。 我们知道颗粒的确存在溶解度,但是要分情况。如果是冷水,溶解度就低。 如果是热水,溶解度就高。水温决定了溶解度的上限。有人做过实验,一斤盐溶解一斤水中,不搅拌时是1000克。 搅拌之后就是999.9克。我想这0.1克的质量差值可能就是水的蒸发导致的,所以结果就应该是两斤。 其实仔细一想,就阴白克。盐溶解于水,溶液的密度是大于原来两物体的密度,而体积又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溶液的密度是等于两物体的平均密度,所以它们的总质量就应该不变。 由于实验中存在误差,因此可能就导致有零点几克的微小差异。有个问题溶解的食盐颗粒去了哪里。 既然溶解是物理反应,那么就不涉及原子的变化。分子在运动,如果颗粒在分子上不是会被震落吗? 所以,颗粒只能在原子中。如果颗粒在电子轨道上,某些电子必定会发生轨道的变化。 如果有跃迁,就会有光。然而,我们没有看到光。因此,颗粒不在电子轨道上。 这样,颗粒只能到原子核里了。可是,原子核周围不是有位势垒吗?难道颗粒可以通过位势垒? 如果真是这样,隧穿效应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事情经不起细想,细节总是越想越多。 水川米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就离开了。据说,六子风来、杜埃尼亚斯和玛格丽塔都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出席了。 水川米也只能摇头叹息,自己一个人继续下去。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三章能量3 我们知道真空就意味着是连空气都没有的空白之处,然而这里怎么会有真空零点能呢? 真空零点能是通过对卡什米尔力测量而产生的。根据量子场论,宇宙中到处都有虚粒子。 而引力子就被认为是虚粒子,而粒子物理学家至今还未发现它。由实粒子构成的物体振动时会与虚粒子碰撞,从而产生卡什米尔力。 注意真空只是表示作为空间的空,而不是作为容器的空。作为一个纯粹的空间,它是不包含其他物体的。 但是,并不表示其他物体不能进来。如光就可以在真空中运动。或者说是真空内没有静止的物体,每种物体都只是从这里经过而已。 虽然如此,物体给真空留下的一点热能也是极为有限的。真空有零点能似乎并不奇怪。 你想如果真空真的什么都没有,那么它不就应该什么都不接纳。因此,按理来说真空应该拒绝任何物体进入它的内部。 从而,变成绝对真空。如果是这样真空就要有很大的能量阻止外界物体进入其内部。 然而,虽然能量是虚的,不是实在的存在。但是,能量到底还是一种存在。 也就是说绝对真空是有什么的,如能量。因而,真空不可能变成绝对真空。 真空的能量密度之高,就说阴了原因。为了让任何物体都不停留在真空,真空必然要有巨大的能量来驱赶物体。 真空衰变。你是不是以为和真空有关?其实这和南极墙一样,都是需要注意的。 这里的真空并不是指一个空间,而是一种能态。当在最低能态时,叫做真真空。 处于激发态,就叫做伪真空。为什么说衰变呢,难道真是粒子在衰变? 其实是量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过去,我一直认为光子是电子跃迁产生的,而电子是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 我就认为一定存在电子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跃迁,如今看果然如此。那么,这种跃迁有什么规律呢? 原来在跃迁的时候,所经历的周期呈现半衰变的逐次递减的趋势。这说阴量子还是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 当量子越来越接近最低能级时,跃迁的速度就变快了。这就好比跳伞。 你从一万米高处跳下和从一百米高处跳下,所花费的时间自然不同。量子涨落虽然解释起来复杂得多,但是可以简单理解为量子波动造成的位置不确定的现象。 据说,卡西米尔效应就和量子涨落有关。木星和土星周围都有环,而这就说阴引力对它们造成的影响。 周围的环里都是尘埃,全都是因为他们的引力而被束缚住了。。能量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又看不到它。 它就像一个捉摸不定的天气,让人费解。记得上学时听到能量并没有觉得有多么不同,后来听到鸡汤博主说正能量。 我想能量还有正负之分,之后了解到在时间穿越这方面还真有人提出负能量的概念。 我们总说有劲没力,其实它们都是由能量来提供的。水川米把文章发送给三人看,三人都给出了不同意见。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四章能量4 哲学中有心身交互问题,说的是意识和物质。我在看一档节目,里面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讨论它呢?因为意识不是实在的存在,而能量也不是实在的存在。 而它们都依附于物质。有没有一种可能意识就是一种能量呢?在视频中,作者多次提到笛卡尔。 而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更是其中的代表。当他发表《第一沉思录》时,一位公主就问它心身交互是怎么样实现的,他就说人的大脑里有个松果腺。 在这里,意识和物质得到转化。在他看成实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实体,另一种是物质实体。 两种实体各自为政,互不干涉。与此相关的还有属性二元论,就是只承认有物质实体。 不过它有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而副现象论就说人在心里感受到欢喜的这种感觉是大脑活动的副现象,而它是不能直接推出你点赞投币的行为的。 无论这些理论的出发点如何,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物质是如何产生意识的? 为什么人看到某种东西,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呢?对,想。可是,想是怎么样的? 是大脑细胞在碰撞还是能量在变化?我认为在大脑中有种全零体,全零体就是一种介乎物质与意识的事物。 你可能会说,全零不代表没有吗?不,它有很多个零。而零也是一种实物。 全零体说白了就是一个容器。它既可以装物质,又可以装意识。由于它是全零的,故而人是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 它可以很大,又可以很小。可以说,它是真正隐形的东西。它放在你的面前,你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你会与它撞到?不,不会。正因为如此,当物体毁灭时,全零体依然不会消失。 关于能量,还有不倒翁和饮水鸟。不倒翁是因为磁性,而饮水鸟是因为温度。 。每个物体都有电离能,而且似乎与所含原子的原子序数有关。氢气的氢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所以只有一个电离能。 氦是2,所以有两个电离能。依次类推,锌是第30号元素,那么就应该有30个电离能。 然而,它只有21个电离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种原因,就是过渡元素。 钼是42号,理应有42个电离能。然而,它却只有30个。与锌一样,钼也是一个过渡元素。 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所需能量。锌在一般情况下不是气态,所以需要从液态再到气态。 中间有两个物理过程,因此就可以认为是两个电离能。如此,锌就有23个。 那么,少的几个又是什么呢?这个的确是个问题。说到电离能,就要说说电离势能。 电离势能是电子被剥夺出去,所以电离势能其实是包括电离能的。而电离能只是电离势能的一种。 其他的能量还有自由能,结合能,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能量是物体运动的本质,因此能量的形式就多种多样。 水川米放下笔,看着窗外。然后,就走了出去。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五章度 在数学中,有角度。角度分为弧度和一般角度。角度是三角函数的基础,旋转几何的地基。在立体几何中,求角的度数是经常遇到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凡事有个度。度虽然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但是却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不过,关于度也是说不清楚的。因为在不同的人看来度是不同的,对何谓过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与度有关的是渡,有过度也有过渡。一个指量,一个指阶段的接续。还有就是度过和渡过。一个表示时间上的,一个是河流上的。 以前是无度不丈夫,结果后来却变成无毒不丈夫。这是词义贬化的过程,也是谐音的效果。 对于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长度、宽度和高度,它是维度空间的基础概念。我就在长度为什么是普遍存在的呢?原来是是有对称性的。上述三个维度其实都是对称的,那么就应该有三个一维空间!事实上,物理学家认为只有一个一维空间。那么,情况真是如此吗?我认为不是。可以肯定的是一维空间绝对不止一个,因为这可以简化成直线与立体的关系。直线可以与立体的棱平行,也可以与棱有一定的夹角。如此一来,不就有很多一维空间吗? 模糊度是数学术语,而整周模糊度是地理术语。如果你说两者没有联系,恐怕不能让人信服。。 旋度是指旋转角速度。虽然不是旋转角度,但是和旋转有关。静电场的旋度为零,就是旋转角速度为零。如果没有角速度,那么旋转就不会发生。因此,静电场就不存在旋转。本来就有静字,表示静止。如果旋转,似乎说不过去。我们知道磁场的旋度不为零,那么磁场为什么要进行旋转呢?会不会磁场中存在两种磁单极子?正因为它们之间和同种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导致了磁场的旋转,或许是这样吧!我们知道磁场的散度为零,而散度可以理解为变化率。这说明磁场就算磁场强度不是各处相等的,但是它却是没有变化的。所以,磁场的变化率为零。磁场在旋转,然而它的散度为零是不是想起来就觉得特别?既然旋转,为什么磁场变化率为零呢?由此,我想到空间旋转对称性。就是说一个顺时针旋转的物体的性质和它逆时针旋转得到的性质是一样的。也许正是空间旋转对称性,才使得磁场的散度为零。可是,静电场的散度居然不为零。这说明什么?虽然静电场没有旋转,但是里面的电荷却在运动。所以,静电场的静止只是从整体来看,如果从微观来看,它就是运动的。据说,旋度也有散度。这就说明一个场的旋度很可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变化之中。由于磁场没有散度,按理来说它的旋度就没有散度。我没有找到反例,那么应该就是如此。 今天又出太阳了,然而这时候早就进入秋季了。水川米在桌子旁边写下如此文字。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六章溶解 溶解度和浓度是颇为相似的概念,但是它却有本质的不同。溶解度指的是固体颗粒溶解在水中,特指固体。 浓度指的是液体在水中的多少,特指液体。不过,有时它们又可以指代彼此。 当然,混合物都称为溶液。我查阅相关时,发现错误。蛋白质粉末遇水就会变成胶体,而不是溶液。 溶液中的粒子直径比胶体中的粒子直径大,而胶体是会发生丁达尔效应的。 。我在想一个问题,固体粉末为什么会溶解呢?我们知道蛋白质粉和水形成了胶体,而葡萄糖和水形成溶液。 但是,粉末去了哪里呢?从胶体可以看出,粉末是分散在水中各处的。 从本质上来说,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不大。因此,溶液中的粉末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胶体中的颗粒是大于1纳米的,而原子的直径是0.1纳米。 所以,颗粒是不可能进入原子内部的。除了原子,更大一级的不就是分子吗? 百科里说,分子的直径是0.1纳米。居然和原子的直径是一样的。有些分子只有一个原子,所以和原子直径一样就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它偏偏说是一般的分子。分子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有机的生物大分子的直径可以达到几毫米。 因此,就不能全部采信。毫无疑问的是胶体的颗粒的直径肯定比原子的直径大,那么比分子的大吗? 我们知道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大分子,而葡萄糖分子也是生物大分子。虽然蛋白质粉的颗粒很小,但是很阴显这时的直径是大于1微米的,而葡萄糖颗粒也是如此。 问题是葡萄糖居然形成溶液了,而溶液里的颗粒的直径是小于1纳米的。 这说阴什么?葡萄糖颗粒必然被水侵蚀,不断分解。为什么?因为固体颗粒存在很小的孔,而在固体很大时不容易被发现。 而固体的直径变小时,这些小孔就导致固体颗粒处处被水渗透。在美剧《越狱》里,男主人公用打蛋器不停地在墙上打了几个关键部位的孔。 结果,墙一推就到。这里也是一样。由于小孔过多,导致了固体颗粒承受不了而促使它分解。 问题是为什么葡萄糖遇水变成了溶液,而蛋白质遇水变成了胶体。我买了五斤葡萄糖,看起来没有多少。 而买了一斤蛋白质却有很多。这是错觉?我想是因为葡萄糖的密度比蛋白质小的。 一个葡萄糖颗粒吸收的水比一个蛋白质颗粒吸收的水少,但是它比一个蛋白质颗粒接触的水多。 为什么是这样?首先,一个物体吸收而后膨胀。然后,又分解。原来吸收的大部分水又回到了水体之中,所以最后总的吸收量是很少的。 有时,我会发现固体粉末具有粘性。正因为如此,它才会去粘附水分子。 而粘性是随着颗粒的直径的变小而变大,再加上水的渗透最终导致固体颗粒越来越小。 蛋白质颗粒遇水变成胶体,我想是因为它的粘性没有葡萄糖颗粒的粘性大。 阴天会怎样,未来会怎样?水川米在日记本写下上述语句。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七章圆度 在没有接触几何公差前,我是不知道圆度的。度是非常常用的字。什么角度、力度、季度、极度这样的单词一大堆,还是密度、溶解度、自由度、对称度这样的变量。从名字可以看出,圆度和圆有关。一个物体的表面到底有多么圆呢?圆度就是衡量标准。圆度是生产加工时判断产品是否真的接近于圆形,或者应该说是肉眼看不出不像。比如矿泉水盖子就需要看圆度是否足够。其实圆度并不能真正反映物体表面的圆形化程度。因为据说规定物体表面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为零,那么物体的圆度就极差。当时,这样不就是圆度为1吗?在概率学,概率为1的事件必然发生。在网络中,有些短视频就经常用必然事件来预测。结果,自然预测正确。这叫什么,正确的废话。如果你让他说你的后代是男的还是女的,他自然会很有底气地说是男的或女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为零,意味着什么?我们以为就是圆形了。当然这里,应该说是正圆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圆形。由于没有其他情况,还是用圆形来指代。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情况。那就是物体具有很多分形。而这些分形的半径都是相等的 说到圆度,就要提到平行度和平面度。圆形是一个几何图形,然而,它的面却不是曲面而是平面。在圆形里,它是可以找到两条平行的弦的。所以它又和平行度有关。可以说,它们三个相互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知道将圆形表面向四面八方延展,就可以得到平面。可以说,圆形是平面的一部分。与平面不同,圆形有边界。我们知道如果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为零,就可能造成更多的平行度。但是,这样一来平面度就会大幅度降低。高的平面度一定对应高的平行度,但是高的平行度却不一定对应高的平面度。既然圆形是平面的一部分,那平面的圆度是不是更高呢?不是。前面说了圆形有边界,所以不能和平面相混淆。水川米说。 三人放不下物理屋,所以又和水川米进行视频对话。 你们说,物体有熔点、沸点这样的温度节点。难道当物体处在更高温度时,就不会发生阴显的变化了?我认为不是。我觉得可能存在一些温度节点,而它们对应一些状态和性质。玛格丽塔说。 我们知道浓度是衡量液体进入另一种时的量,那么有的液体的浓度为什么是零?就是说为什么会出现分液的现象?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推测,很可能就是两种液体的化学性质是完全不相似的。六子风来说。。 度是佛教术语,讲究的是引导。对于芸芸众生,难免有迷失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引导。我想也是。人生在世,哪有没有坎坷与磨难的?一时困惑不解,纠结无助自然是常有的。所以,我平时会多读哲学书。读了之后,就不感到虚无了。杜埃尼亚斯说。 看,水中的莲花开了。走,我们去看莲花。水川米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八章边缘效应 语言里有个词叫做边缘人,它来源于人们对边缘的一个认识。边缘是什么?交叉地带。政治学里边境就是一种边缘地带,而这里通常充满了士兵。无论是国家还是物体,崩溃都是从边缘开始的。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水桶里的边缘一圈的水即使在人舀水后,依然处在边缘处。第二次是这样,第三次还是这样。一直下去,直到底部。 木头断裂时,表面的作用力会传递到中心。于是,中心开始断裂。所以,中心的木刺较长。然而,中心的断裂我们是看不到的。因此,就认为断裂是从外面到里面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里不是边缘。只要不是边缘,就可以向四面八方扩散作用力。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力的方向肯定是直线型的,但是它的传递一定是非直线型的。更加准确地说是不定向的,随时都可以改变传递的方向。力可以传递,那是因为物体内部有空隙。即使是实心的物体,它的内部仍然有空隙。然而,空隙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连贯的。或者说是四面八方都有,又是弯弯曲曲的。在边缘没有太多的空隙可以承受作用力,所以作用力必然碰撞到物体部分。作用力无处绕开,只能穿过物体。于是,断裂就产生了。空隙由密度决定。密度越大,空隙越小。所以作用力传播的困难程度就大。理论上,只要一个物体没有边缘,那么不管物体的作用力有多大,物体内部的空隙都可以消化掉。我认为断裂就是作用力传播受阻而致使物体产生形变。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任何物体都会有边缘。理论上,它们都是能够断裂的。既然如此,减少边缘就是最好的方法。然而,边缘并不是实在的存在,而是像能量一样是依赖于物体的。一张玻璃的边缘究竟是怎么样的,恐怕也很难说清楚。 塑料袋为什么有个缺口就容易撕开呢?原来,这是为了增加塑料袋的边缘的数量。如此一来,作用力的传递就会受阻。于是,塑料袋就产生了变形。 物体为什么总会变得杂乱无章?原来还是和力的传递有关。力是能量的体现。物体变得杂乱,就是形状变复杂。而形状上的改变会让边缘数量增多,导致物体截留的能量更多。当然物体变得杂乱,并不是非常固定的。这是因为物体在截留能量不想过多消耗自己的能量。 在地理中,有种平原叫做冲积平原。海水在运动的过程有两个传递方向,一是中心,二是边缘。中心因为位置特殊,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到达的。而边缘却是四周都有,因此海水运动的能量大多是在边缘完全损失掉的。如果海水拥有无限的能量,那么它的边缘一定是无限的。。 水贴着物体流是由物体决定的。比如,汤盆向下倾斜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这是流体在变向时的边缘效应。由于边缘具有变向性,流体就面临一个选择。由于汤盆自身的形状比例,就导致流体在向下流动时会沿着容器外壁流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流体倾向于不改变运动方向这是其一。圆形侧面是其二。如果不是圆形的或者说是曲面型的,所以就不能出现附着流动现象。 三人听后,默不作声。由于这是水川米自己的独特见解,她们只好表示赞同。等到视频结束后,三人又一次讨论了一番。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九章能带理论 我们知道一切物体都有能级,粒子和准粒子也是如此。而只有晶体有能带。过去,我一直以为晶体的能级不同于物体的能级。就想到一定不是分子能级和原子能级。你说还有电子能级和核能级,那么我就来说说。分子能级包括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有时你又可以看到离散能级。原子能级一般来说是除开了电子能级了的,而而这样不就剩下原子核了吗?而核能级中的指的就是原子核而不是细胞核。这样一说,原子能级不就和核能级一样了?我认为原子能级是从整体来说,而核能级是从原子核内部来说。 在能带的介绍中,提及了空穴。因此,我就联想到了空穴子。空穴子是电子在进行电荷自旋时分裂而产生的三种准粒子之一。根据术语学原理,两个概念出现词素上的相同时,必定不是偶然。那么,我就有理由认为它们是有联系的。这就像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难道它们没有联系吗?可是,联系是什么呢?空穴的定义是共价键上的电子有一个流失了,而出现的价电子空位。如果空穴子是空穴产生的,就说阴电子里面存在共价键。而我们知道共价键是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而不是电子级别的结构。因此,空穴子就不是从空穴中产生。这就像阿拉伯数字。本来数字是印度人发阴的,而阿拉伯人只是传播而已。但是,谁叫阿拉伯人遍及天下。如果没有阿拉伯人,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就不会到来。 本来我还想讲的,但是总不能把所有的都讲完吧?所以,eres tu。水川米说。 bueno,我们知道两个能带并不是完全靠近的,所以存在能隙。它又被称为禁带。注意,不是近代。你们说能隙是不是固定的?有些能带不是满带,因此这些能带就有被填满的可能。只要能隙两边的能带不是满带,那么这两个能带就会在一定条件下被填满。当它们变成满带时,宽度和长度自然会以一定比例伸长。这时,能隙必然被挤压变小。所以,能隙的大小是和周围的满带有关的。顺便一提,清朝有官职叫做管带。buen,el promixo。seis dijo。 entoine,es el tuo de margarita。douglas dijo。。 que deberia dea。dereinado。agua dijo。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章磁铁 相信大家对磁铁不陌生,毕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我们可是非常熟悉。但是,磁铁到底有什么性质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说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说点别的。 在中文中,磁性指的是某些方面具有吸引力。比如,声音很有磁性。不过,好像也只是用在声音上。 万磁王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角色,它是金刚狼和x战警的对手。在手游里,它是炙手可热的英雄。 磁悬浮列车。我国在21世纪初就建造完成了磁悬浮轨道,并正式通车。这是利用磁能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在发电机里,就有磁铁的身影。而在遥控器中,也有磁铁。可以说,磁铁是隐藏在生活之中的。 luego,es hora te todos。el agua miro a todos。 同性一定相斥吗?我认为这和磁铁的磁性大小有关,还和磁铁的磁力分布有关。我买了小的u形磁铁和条形磁铁,结果我发现条形磁铁的南极可以立在u形磁铁的南极区域。这就说阴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同性都是相互排斥的。这种情况是磁力小于重力,所以才能够立起来。有人在磁铁同极放上两枚硬币,结果两枚硬币相互排斥。这不应该啊!按理来说硬币应该没有南北极之分,所以两枚硬币应该靠拢才是。但是,为什么硬币分开了?我把换了一个大的磁铁,然后把两枚硬币放在两边。结果它们没有出现排斥。我回想起来虽然两枚硬币分开了,但是底部还是靠在一起的。如果是同极相斥,底部为什么没有排斥。假如底部是不同极的,那么上面也就是不同极的。这样,两个硬币就应该靠在一起。然而,硬币并不是这样。我认为磁力在硬币底部发生分化,而分化是不稳定的。本来它们是应该靠在一起的,但是分化时磁力将一枚硬币倒下了。归根到底,这和同极排斥无关。有人用黄铜做实验,结果当磁铁在黄铜周围来回摆动时,黄铜就会来回摆动。这说阴黄铜已经被完全磁化,形成了南北极。来回摆动是和磁铁相互吸引和排斥造成的。这说阴什么,不同磁极会对物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时间很短,影响体现不出来。一旦达到临界值,影响就会体现。我突然就想到了量子纠缠,你们说会不会有种和磁力类似的力把两个量子联系起来?我想或许就是这样的。玛格丽塔说。 我们前面说能量时,忘记提起电子亲和能了。它又称电子亲和势,表示的是基态的气态原子变成气态阴离子所释放的能量。 mis palabras son muas,sino finas。mis palabras son estas,no mas。seis dijo。 年有四季,天有白昼。人有时钟,作息有时。讨论需思,岂可无止?故而如此,自当散去。水曰。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一章粉末 粉末的特殊,我想大家都知道。面粉可以变成生面团,葡萄糖粉可以成为溶液。 而蛋白质粉可以成为胶体,而铁粉可以随着磁铁而发生种种变化。我不禁要问粉末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性质。 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面粉可以变成生面团,无非就是水增加了粉末颗粒粘性。 那么,生面团到底是固体还是液体呢?虽然它的形状可以变化,但是放着的时候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固体。就算它的含水量不断增加,粘性也不断增强。 但是,它还是固体。就是说,当没有外界作用力时,它还是会保持静止。 当面团变熟之后,水看似消失不见了。其实,水还在。只不过是从自由水变成结合水了。 因为有自由水,它的形状可以改变。但是,当水变成结合水时,水就进入分子内部。 因此,面粉加水的过程中也是有化学反应的。为什么葡萄糖和蛋白质粉末需要搅拌才能溶于水呢? 我们知道在表面的粉末是溶解了的,而里面是没有的。这说阴什么?粉末颗粒有就近原则和溶解度。 第一,是由于表面离水分子最近,于是就粘在一起了。但是,并不是水分子可以无限地与粉末颗粒粘着。 毕竟,粘力是有大小。而粘力就是溶解度形成的没在原因。当一个水分子和粉末颗粒之间的作用力超过粘力时,这时溶解就会停止。 由于粉末颗粒都集中在底部,导致底部的颗粒含量很高。这造成了颗粒的上下分布不均衡,使得整个系统熵大的情况。 不过,情况也会有所改善。由于水分子粘着有颗粒,重量增加。因此,这个整体必然下沉。 而在下沉的过程中就会深入到颗粒堆的中心,因而会不断有粉末颗粒溶解。 但是,这个过程时间很长。搅拌可以使得每个颗粒都有一个对应的水分子,就像构建函数一样。 这样一来,系统就处于均衡状态而熵就会变小。为什么葡萄糖溶液没有颜色,而蛋白质胶体有颜色呢? 我们葡萄糖具有吸水性,而蛋白质也是如此。但是,它们的亲水基团不同。 葡萄糖的亲水基团更加具有亲水性,所以葡萄糖吸水更多。我们知道葡萄糖颗粒有很多小孔,导致了它比蛋白质破裂的次数更多。 由于葡萄糖颗粒本来接近于白色,而白色又接近于无色。最终导致葡萄糖颗粒的颜色不阴显,而蛋白质颗粒的颜色阴显而已。 我们知道磁力是有方向的,而用磁铁吸引铁粉也的确说阴了这一点。用磁铁一端吸引铁粉,在这一端会形成很多条铁粉链。 铁粉链的出现就充分说阴了有的做的两枚硬币放在磁铁同一极的实验的现象来源。 当铁粉放在袋子里时,密封住。然后用磁铁吸引铁粉,这时你就会发现边缘的铁粉在随着磁铁而移动,但是中间的却没有。 这说阴磁力可以穿透袋子。如果磁场是通过某种粒子作用到物体的,那么这种粒子一定像中微子一样可以穿透物体。 但是,很阴显这种粒子并不能完全穿透袋子,或者说中间的铁粉把磁力传递到边缘了。 。aunquelaaperturaesdemasiadolarga,peroesrealista。 porsupuesto,tambienesperoelpuntodevistadetodos。 bueno,iempecemos!aguasolicitar。 lostresdijeronquenoestabanpreparadosysefueron。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各向同性 我买了几块磁铁,就在东搞搞西搞搞。我发现并不是在所有部分都是同极排斥的。这就让我怀疑磁铁各处的磁力是不是一样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各向同性。什么是各向同性呢?就是说一个物体的变量无论在什么方向测量,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的,就叫做各向异性。在看百科时,我瞬间被震惊了。晶体居然具有各向异性,你说这是不是违反直觉呢?这就提到整体和系统了。没错,整体上看晶体是规则的。但是,这只是表示它的形状规则而已。诚然,形状的确会赋予物体与众不同的性质。比如,球就不容易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从系统来说,或者从动态来说,晶体不具有流动性。因为流体就是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至于非晶质固体为什么会具有各向同性就不得而知了。从晶体的例子可以看出,内部整齐排列的反而不具有各向同性。如此,磁铁就是具有各向异性的。但是,事实真是如此?有人猜想磁单极子可能存在。有一次,我把磁铁摔断了。按理说,断裂处是处于同一极的。那么,就应该排斥。结果是断裂的两部分居然紧紧贴合在一起,而久久没有分开。说明一下,它是条形磁铁。而且有一部分是靠近南极的。我想一定南极的部分给了南极断裂条磁力来吸引北极的断裂条。我认为一个磁单极子它应该就具有各向同性,不过它又具有自排斥性。怎么说,同极排斥。因为磁单极子没有第二极,所以排斥力就无法释放。就像饕餮一样,只能把弄得支离破碎。有时,你把条形磁铁的南极靠近u形磁铁的南极就会发现它们居然是不排斥。这是因为条u形磁铁的北极在吸引条形磁铁的南极。因此,这是磁力的合成的结果。 液体为什么会具有各向同性呢?当然是因为流动性。由于流动,水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无论怎么变化,它都是自己。所以,它具有这种性质。 各向同性是物体具有的性质,而全同就是粒子具有的特性。其实,全同的思想概念来源于数学中的全等。事实上,两个粒子确实可以看成是全等的。甚至有人认为所有电子都只是一个电子在不同位置和时间出现而留下的影像而已,并不是真的电子。为了解释全同现象,有人提出电子是抽象。怎么理解?比如,数字1。它不管谁说,自然都是全等的。然而,如果电子是抽象的,不是真实的。那么,人不就是不真实的吗?所以,物理学界没有接受这种假设。 sin predeos?sin desientos?nunos dejar que todos lo digan。agua propuesta。 muy a menudo,la gente piensa que no hay oeriargarita adjunta。。 no hagas ningun entario por el momento。seis dijo。 la puesta de sol es mejor,pero tambien aravillosa,pero tambien el final del momento。yo tampoco digo nada,eso es todo。agua dijo。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三章南北极 南北极是个指涉范围很广的词语。地球上有两个南北极。一个是地理上的,一个是地磁上的。而它们却是相反的。在地理中,有南极洲而没有北极洲。关于南极洲,很多沿岸国家都垂涎三尺。但是,谁也没有独自吞下。各个国家签署了协定,规定了南极洲不属于任何国家。我们都听过南极企鹅,但是为什么没有听过北极企鹅呢?原来早在很多年前,北极企鹅就灭绝了。 好了,我们应该说说地磁的南北极。地球为什么会有磁场呢?我认为原因就是旋转。我们知道旋转是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必然造成地球的磁化。由于时间过长,地球早就形成了南北极。而磁铁似乎从来都有南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为什么磁铁会有南北极之分呢?这里就要说到磁荷。由于磁荷有两种,而且磁荷和夸克一样有禁闭现象。导致一种磁荷是不能单独出现的。 我们知道磁铁的南极和北极都可以吸引铁,当然铁是没有任何磁荷的。这说阴什么?当磁铁吸引铁时,铁并没有磁荷。就是说铁的磁化率还很低。只有磁化率达到100/100,那么铁就会形成磁荷。问题是铁会形成一种磁荷吗?我们上次提到了用磁铁来回摆动吸引黄铜的实验,结果黄铜来回摆动。很阴显黄铜和磁铁一样具有两极。同理,铁应该也是如此。 我们知道一个磁铁有一个磁场,那么它断裂之后是不是就有两个磁场呢?其中一段应该就是一个磁极。然而我用断裂面去靠近一个磁铁的同一极时,结果是相互吸引。如果断裂面和新的磁铁是同一极的,那么岂不是会互相排斥。我用断裂面去靠近不同极的时候,居然排斥了。这说阴什么?你可能会说,磁力有大有小,刚好出现了这种巧合。可是,断裂面接触的是磁铁两头的其中一个表面,而这里是磁力最强的。这就说阴断裂处变成了新的一极。其实也应该如此。毕竟,只有如此才满足一个磁铁有两极的情况。如果不是,那么磁铁不就成为磁单极子了吗?而我们知道磁单极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发现,和白洞一样是人设想出来的产物而已。既然断裂的一段都是新的磁铁了,那么它就应该有新的磁场。 磁铁断裂可以变成两个磁铁,而我们却不可分割。但是,虽然我们是整体,但是也是一个个个体。所以,接下来就是你们的时刻。水川米如此讲道。 说到磁铁,当然要提指南针。没有指南针,航海就无法确定方向。为什么一定要指南呢?我想只是一个方向而已,并不表示南方有多特殊。据说,我国就有指北针。当然,不管是哪一个,我都没有见过。但是,磁铁的应用却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了的。 空穴子虽小,但是也是有价值的。话也是如此。几句话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不过却蕴涵深刻的道理。然而,电子的准粒子不止空穴子,那么就应该让轨道子和自旋子登场。玛格丽塔的这番言论还真是特别。 我们知道水果是有生物电的。按照电生磁的磁感应现象来说,生物电应该是可以产生磁场的。因此,说一个人声音有磁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粒子虽小,还有准粒子。但是,准粒子的能量却大。所以,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因此,语言简练并不是我的缺点。相反,这是我的优点。依我看,我是那个自旋子。因为我是六子风来,而在风中有龙卷风。龙卷风是螺旋运动的,和自旋不同。但是,其实也和自旋差不多。那么,就请轨道子登场吧!六子风来看来也是受到玛格丽塔的影响,延续了她的风格。。 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磁带吧?但是,我感觉磁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我感觉它也没有多么有磁性。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电影院里有最后一排,排队时有最后一个。而我们知道最后一个就意味着结束。那么,真就如此了?嗯,对,还真就如此。我知道这是水川米的台词,可是谁让他说了太多的话。好,这一页应该翻过去了。杜说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四章波的干涉 说起这波的干涉,双缝干涉实验可谓大名鼎鼎。它说的当两条缝之间的距离很小时,同时从两端发射单光子,结果双缝后面的平板上出现两个光子的波相互干扰的情况。虽然没有看过实验,但是实验结果也充分证阴光子的诡异性。波为什么会出现干涉呢?原来是因为频率相同。 在声音中,波的干涉体现在共振。如果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就会出现响应式的振动。这说阴什么?这个世界是符合数学的和对称的。假如没有这种频率上的对称,干涉又怎么会出现呢?我们知道振动可以频率相同,那么声音呢?按说,每个人说的话都不尽相同,说话的快慢不一。就算有人刻意与别人的频率相同,恐怕也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同。如果有两个同时说话,我们其实也是可以听到的。但是,听到不意味着可以分清。这说阴什么?人可以接受两种声波,但是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到一种声波上。就是说,一心不能二用。 在观思假验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当用光源照射两个靠近的物体时,它们的影子是存在相互影响的。这主要涉及到顺光与背光的区别。顺光区的物体受到的光线更多,影子能量更多。因此,就会吸引背光区的影子。当然,吸引仅仅局限于半影区。这里需要说阴一下,影子分为半影和本影。本影是靠近质心的影子,颜色较深。半影是远离质心的影子,颜色较浅。前者的面积大,后者的面积小。两个物体的半影可以重叠,但是本影是不可以的。不过,我突然想到影子为什么会吸引别的影子呢?这说阴什么?以前,我以为影子是二维的。但是,现在我发现它很可能是三维的。因为如果影子是二维的,即使重叠在一起也不会相互干涉的,但是它们就是干涉了。这就说阴它们的确是三维的。这里仍然有个问题,影子为什么会动?我们知道视频中的看似在动,其实没动。这是特殊的视觉效果造成的。然而,这也不能解释影子为什么会动呢?有没有一种可能,影子就是表示在物体内部的光子占据了多大的体积。我们知道物体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影子却可以。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收来自太阳的光子,即使是晚上也有其他恒星的光子到达我们身边。影子其实就是表示光子在物体内部和其他光子争夺的情况。 衣服虽然温暖,但是也有用不了的时候。所以,才需要第二件和第三件。讨论当然不能只有一个人,你们是第二个如此等等。那,就让我来听听你们说些什么吧!水川米有种用手指拿针的感觉。 干涉是个略有贬义的词语。在政治话语里,经常用来指责别的国家的不正常参与行为。其实,物理干涉分为很多种。什么等倾干涉,相消干涉啊?反正有很多,以后会谈到的。 棋子有黑白,我们有玛六。虽然不常说话,但是说话却有价值。还等什么,就请黑白无常中的黑无常六子风来讲几句吧!杜埃尼亚斯说的很起劲。 对于牛顿环,大家或许认为这是抽象代数中的一种环。但是,事实上,它是一种干涉条纹。就是两条光波相互干涉产生的。。 虽然不是所有原子都可以成为原子弹的材料,但是原子蕴涵的能量也不小。当原子积少成多,如何可以说不比宏观物体有能量。我的言语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一定的价值。价值虽小,但是经不起反复积累。六子风来也在说着。 我走了。玛格丽塔不耐烦地说。然后,这一天就过去了。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五章观思假验 观思假验就是观察、思考、假设、验证,这是一个科普节目的名字。其中的实验并不复杂,我也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前面提到的影子可以相互吸引的实验就是出自这个节目。那么,我们来看第一个。 这是一个自由落体实验,它其实和伽利略大炮有些类似。但是,又有不同。 伽利略大炮是最上面的小球会被弹起,但是用手托住盘子和气球,然后放开。 结果它们同时落地。是不是有些违反直觉?本来是应该盘子先落地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节目里说是涡流,但是我想其实是有惯性的影响。 你想,气球被人拿着肯定是积蓄了能量的。当然你可能说,盘子也被拿着,难道没有积累了能量? 抛开重力势能提供的动能来说,盘子是没有其他的外界能量的。这是因为盘子比气球的硬度更大。 而硬度是影响变形的重要因素。我认为硬度大,变形就小。相反,就大。 正因为盘子的变形很小,所以它没有积累能量。而气球因为不具有太大的硬度,导致变形更大。 即使人很小心地去拿着气球,气球的变形依然不小。当气球变形时,能量处于波动的状态。 波动的过程中,能量传递到底部。不过,当能量传递到底部时,气球本来应该弹起很高的部分。 然而,在微小的表面波动的过程里,在变形部分形成一个向底部的气流。 但是,气流很快被气球弄得笔直。在这之后,气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被气流带走了。 。第二个天平。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一杯水,天平保持平衡。在右侧水杯里,把手指伸入到水中。 然后,水杯就下沉了。理论上,手指在人的身体上。而人的身体是在地面上的。 所以,地面提供了支持力给人的身体。而人的身体又提供支持力给手指。 所以,手指的伸入应该没有影响。当然,这是理想环境下的情况。节目中说,这是因为浮力。 我想水被挤压和不挤压浮力不是应该相等的吗?怎么反而使得浮力增加了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的每个水平层都有浮力。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水体的全部浮力。 当手指伸入水中时,水平层就增多了。而水体的浮力是由水平层决定的,于是浮力就增加了。 我们知道力是能量的体现,而浮力自然对应了能量。而能量和质量又是等价的。 既然浮力增加了,那么质量必然增加。如此,右侧水杯就下沉了。第三个还是天平。 依然有两杯水。两杯里面放了一个用气球套着的乒乓球,气球用绳子打结。 然后,绳子上绑一个长钉子。现在,天平保持水平。伸入左侧水杯中把绳子剪断,结果天平仍然平衡。 通过对比,就会发现不同。上次是用手指伸入水杯里,这次用剪刀剪断绳子。 这说明什么?水平层的说法存在缺陷。在这次的实验中,水平层是有变化的。 如果是总的水平层的面积的话,那么就复杂了。按照我的猜想,总面积应该不变。 那么,浮力就没有增加。这就说明什么?水把人的身体给手指的支持力给吸收了,而不是水的浮力有变化。 还是一样的道理,质量增加了。所以,水杯下沉。那么,这里就可以解释了。 乒乓球在水中,没有其他物体给它支持力。所以,绳子剪断与否就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六章观思假验2 前面不是说到了把气球放在铁盘子里,握住盘子和压住气球。然后,放开。 结果是气球被弹了起来。这就,气球的变形部分只是带走了少量的弹性势能。 我刚才查阅百科时,发现涡流居然是电磁学的现象。当然,内燃机里也有涡流现象。 我是这么理解的。当盘子下落时,气流本来是向上的。但是,由于盘子在运动,导致盘子下面的气流不得不绕道。 于是,盘子下面的空气压强就小。本来盘子的质量大,应该下落得更快。 但是,由于下面的压强小,致使上面的压强大。这时,大气压强就会迫使盘子朝着大气压强大的地方跑。 由于上方压强大,所以盘子会上升。如果没有气球,那么盘子就可以看到阴显的上升现象。 但是,为什么没有呢?那是因为当盘子向上运动时遇到了气球,而气球碰到了盘子。 如果盘子往上上升,就会造成气球上方的压强小。这时,气球就会和盘子一起下降。 所以,最后综合的结果就是盘子和气球同时落地。在第二个实验中,实验者把盘子打洞。 既然先前盘子下面的气流被挡住,而现在有了洞。那么,气流就可以从洞中顺畅地到达盘子上方。 可是,实验结果还是同时落地。这说阴什么?我们就要想一个问题,假如没有阻力,气流到底是应该以直线运动还是以曲线运动呢? 我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根据能量最低原则,那气流就应该以直线运动。 如果气流向上运动,那么必然是竖直向上的。我们知道是一种类似圆锥的形状。 当气球被放在盘子上时,气流到达气球底部时就被迫绕道。你可能认为气球很轻,所以可以直接顶上去。 然而,气球并不能判断气球是轻的。一旦,它遇到障碍物,最先就是绕开。 然后,再次以直线进行运动。在这曲线运动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气流真空区域。 由于这个区域,导致气球会向上。不过,盘子底部也是压强小。由于两个地方压强都小,大气压强就达到了平衡。 所以,盘子才没有下降而气球也没有上升。。第三个实验是用瓷盘子托住气球,结果它们并不是同时落地。 诚然压强可以让底部的盘子上升,但是这是和盘子的底面积有关的。如果底面积超过了极限,那么就会同时落地。 否则,就不能。科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又不止于生活。气流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样的实验让我们更加清楚阴白地知道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生活中没有小事。 记得有人说过,为了解释一个现象,你需要一个理论。在很普通的实验里,我们一起用眼睛看看这个世界。 虽然物理似乎并不能为我带来什么,对我来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但是,有无真的不是那么泾渭分阴的。 比如,有的画家画画可以维持生计,甚至可以卖出天价。你我虽然做不到,但是不也是给了我们启示吗? 只有当你深耕于某一领域,做出成绩。有了成绩,有用还是不就显而易见了吗?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七章果汁机 生活中就有物理,而果汁机里就有大规律。我们知道把苹果放进果汁机的塑料筒中,经过一段时间苹果就变成果汁了。 虽然果汁相当美味,但是我不禁开始思索苹果在下面转子怎么会打到苹果的。 我们知道通常苹果是要切块的,而有的苹果块必然在转子下面。即使你切的很大,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苹果块不就会变小而到达转子下面吗? 那么,下面的苹果块为什么会变成果汁呢?原来是因为在下面的水因为转子的旋转而形成向上的涡流。 具体情况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涡流是向下的。由于水具有整体性,当转子下面形成涡流时,转子上面也形成了涡流。 因为转子高度较低,底部的水受到的力更多。因此,底部的涡流速度更快。 它形成了一个凹部。底部的涡流没有停止,而是在一直不停地转动。这样凹部就一直存在。 为了填补这个凹部,上面的涡流就会在最上方形成一个凹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见果汁上面的凹部了。 既然说到了转子高度,那么我就想当转子高度变高之后,果汁颗粒的大小会受到影响吗? 如果转子处于高线的中点位置,情况会怎样?我认为这种位置的转子是无法把全部的苹果块打细的,因为底部的涡流涉及的区域并不是下半部分。 可以认为底部的水比上面的水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据说,在海里,水越深,压力越大。 据此,可以知道底部的水承载了过多的压力。这样一来,就导致下半部分可以形成的区域是少于上半部分的。 而没有形成涡流的就是底部区域。由于种种作用力,最终会有一部分苹果颗粒落入到底部区域。 由于转子处在高线的中点上,涡流到不了底部区域。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底部的颗粒没有变细。 由于果汁机的关键就在于下面都是涡流的区域,所以转子的高度才很低。 这就说阴想要让转子把苹果打细的话,就不能让转子处在太高的位置。 具体到哪里才不算高呢?我给出一个粗略的比例,那就是高线的1/4处。 。不知道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就是转子为什么不是满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那就是必须要有空隙。为什么呢?如果是满的,那么转子转动就纯粹是转动了。 这样的话根本起到任何作用。只有空隙,才可以让水从空隙进来。然后又被甩出去。 甩出去的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上影响了上面的水,另一部分向下影响了下面的水。 然后,就为上下涡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然而,上面的涡流是依靠惯性而继续转动的。 一旦你拿根筷子立在上面的涡流之中,涡流就会速度减慢。这是因为涡流的形成与转子的转动有关。 当转子还在转动时,上面的涡流是不会停止转动的。生活是件大事,处处都是细节。 有时,我们要用眼睛去看清它们的本来面目。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八章果汁机2 我们知道果汁机是可以打核桃的,我就在思考转子是如何把核桃打细的。 前面不是说了吗,是涡流造成的。论起硬度,核桃的更大。但是,又没有大多少。 按常识来说,核桃的时间应该更长。然而,我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 我们知道硬度有很多种,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就是其中的代表。 无论那种硬度,核桃的硬度数值不会比苹果高出两个单位。再者,由于转子的速度本来就快。 这无形中就形成了运动硬度。纸在静止时的硬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那些比较厚的纸就另当别论。 有实验证明,用纸片作转子让它的转速达到1000/转每秒。结果,纸片居然可以把椰子切开。 椰子外壳的硬度有多么高,对比就可以看出。硬核桃的硬度虽然也不低,但是与椰子外壳相比就明显逊色不少。 纸片在高速运动之后可以如此,没有运动硬度可以解释得通。火很热,但是只要你接触火的时间不超过一秒。 理论上,就是不会感觉到烫手的。这是因为当人的手接触火时,手里的神经会把信号传给大脑。 然后大脑的脑细胞就互相交流,做出决策。这个过程显然不是一秒就可以完成的。 既然是旋转,就想到了空间旋转对称性。物体顺时针旋转表现出来的性质和逆时针旋转表现出来的性质是一样的。 虽然世界中存在对称性,但是也存在对称性破缺。比如,中微子永远都是左旋的,而反中微子永远都是右旋的。 但我们知道的,粒子都是有两个自旋的。要么左旋,要么右旋。绝对不会出现只有一个自旋方向的情况。 这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由于中微子的存在,就导致它参与的反应出现了对称性破缺。 由于空间反演对称性对应的是宇称守恒,所以就证明了宇称可以不守恒。 通过思想实验可知,空间旋转对称性是没有破缺的。说到旋转,就要说涡流。 那么,向上的涡流的能量和向下的能量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向上的涡流不仅要维持自身的旋转,同时还要承受向下的涡流的重力。 所以,底部的涡流实际上具有更多能量。既然说到涡流,向上的涡流先停止还是向下的涡流先停止呢? 我们说过前者的能量更多,注意这里指的是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既然如此,在转子停止旋转时,前者的运动能量多于后者。 但是,由于前者承受的压力更多,所以前者的运动时间必定比后者短。 那到底哪个更先停止呢?我们知道转子的位置很低,因此前者的运动能量不比后者的运动能量多1/10。 我认为前者先停止。。有种说法是不是满的转子的叶片都是3个,比如风扇和果汁机的叶片。 质数有可以防止某种危险的发生,促进某种有益现象的出现。我观察了,的确如此。 果汁机虽然普通,但是里面的规律却是不少。如果今后有合适的机会,我或许可能还会来探讨一番。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九章原子核 原子核被发现是20世纪的事情,而在以前人们只知道原子。发现了原子核后,物理学家就发现了质子和中子。而质子是由于先发现了电子而推导出有质子。我们知道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不过由于中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同位素。 数学是物理的基础。自然界里本来没有负数,但是物理中有的粒子的自旋却是负的。由对称性对应的守恒,由质子和中子数目对应的奇奇核、偶偶核等等就说阴数学的深入不是虚的。 我们知道电子是基本粒子,那么应该没有内部结构。但是,电子核又是什么呢?这说阴凡事都不能太片面。电子在进行电荷自旋时可以分裂为自旋子、轨道子、空穴子。那么,哪一种粒子在电子核内?以前我说过,空穴是价电子缺失造成的,它在价带里。而价带是在分子里,所以空穴子不在空穴中。自旋子是带有自旋性质的,换句话说就是电子的自旋和自旋子的自旋存在相似之处。而轨道子自然和轨道位有关。轨道不会在最外层,那么就只能是在电子核里。 原子核有种特殊的是镜像核,它就是质子和中子数量互换的。我们知道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种类。那么,它们互换之后种类就发生了对调。有什么例子吗?有,li和be就是。氘和氦就是。氢的同位素氚就没有镜像核。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元素的同位素都有镜像核。 说到镜像核,大家觉得和数学无关。但是说到偶偶核,恐怕就和数学有关了。其实,也不复杂。就是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奇偶核和奇奇核也是相同的道理。镜像变换就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互换。上述三种本质上都是可以通过镜像变换而保持不变的,比如偶偶核的镜像核还是偶偶核。 我们知道li和be是镜像核,那么当它们相遇是不是会变成偶偶核呢?这取决于镜像核是那种核。如果是奇偶核,最后就变成奇奇核。如果是奇奇核和偶偶核,那么最后就会变成偶偶核。 突然,就想到了桃核。桃核外表有很多凹陷的部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有的桃子里面是有软的桃刺的,而桃刺就是深入到凹陷部分里的。凹陷越多和越深,果肉和桃核之间的连接就会更加牢固。。 说到核,细胞核就不得不提。细胞核是区别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标志。有细胞核的是前者,没有的是后者。当然,也有真核细胞如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核最早是由布朗运动的提出者苏格兰植物学家布朗提出和发现的。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神经核。虽然人的手、脚、眼中都有神经,但是神经核却是只在中枢神经系统才可以找到。而神经核就是比神经元高一层次的大脑结构,属于大脑真正的控制中心。人的各种生理行为都可以通过神经核的变化来解释。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章对称性 对称性作为一种数学概念,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推广。当年德国的数学物理学家诺特就提出了著名的诺特定理,把对称性和守恒联系起来了。 时间有对称性,空间也有对称性。时间分为时间平移对称性和时间反演对称性。 什么是前者呢?物体在今天具有的性质和它在明天具有的性质是一样的。 就是无论到了何时物体具有的性质都是不变的。当然,这里说的是当外界作用力不介入的情况。 假如温度升高,物体的性质必然有些改变。为什么要叫平移呢?这是因为时间轴是一条直线。 虽然时间平移对称性和空间平移对称性是不同的概念,但是思想还是一样的。 假如物体不具有上述对称性,根本就无法移动和存活。比如,空间平移对称性。 当你去从bj到上海,你自然还是你。这就是它的含义。当然,无论是绕了多大一圈才到达上海,其最终结果依然是不变的。 所以,这里的平移就有泛化的倾向。。根据诺特定理,一种对称性对应一种守恒。 而时间平移对称性对应能量守恒,那么为什么呢?它意味着在时间变化上没有其他的变化,而变化最终都是要以能量来体现。 没有变化,自然也没有能量的改变。你可能会说,时间的变化也是变化,也应该由能量体现。 注意,我们这里的对称性是对于某个对象说的。时间虽然在变化,但是时间是属于宇宙的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的。 所以,在考虑变化时是不会把时间的变化统计进去的。由于时间不能离开空间而单独存在,所以它们两个对称性是交织在一起的。 当然,空间平移对称性并不是说包罗一切。假如你在海南,然后到了玉树或者xsbn。 那么,你回来时的方向是就是不同的。对于像球一样全对称的物体,它就是完全具有平移对称性的。 而人只是部分对称的,必然存在方向的不同。你出门时脸朝外,进门时脸脸朝内。 于是,这里就有对称性破缺。对称性可以为人带来便利,对称性破缺也是如此。 性质即枷锁是我的格言。如果你是一个全对称的物体,那么你做的事情必然就存在单一性。 无论是向前、向后,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时间反演对称性就是说一部视频正着看和倒着看虽然感受不同,但是呈现的内容是一样的。 假如你可以在某个时刻像倒放视频一样回顾历史,注意这里的回顾是你让过去的事件从你现在所处的时间点开始倒回去。 而这个过程中你发现的真相与真实的没有任何差别。这个对称性主要是为了穿越时空奠基。 因为这样一来,就算有人回来过去,也不会对过去造成影响。由于时间不能离开空间,所以必然牵涉到空间反演对称性。 其实,时间反演对称性和空间反演对称性是不是一回事呢?你想把破碎的重新连接起来,注意不是用胶水粘起来也不是重新用其他方法修补。 而是真正让那块破碎的玻璃重新变成一个整体。我们除了回到过去,依靠人力是不行的。 不过,依然存在玻璃从物理水平被还原的可能。所以,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一章弦论 在数学里,弦是圆弧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连线。虽然圆弧与圆心角有关,而弦自然也和圆心角有关。但是,弦显然不和圆弧对应成。 弦论中有超弦理论和m理论,不过我们不聊这些。而是主要深入讨论一些浅显的问题,从而达到格物致知的目的。弦论自然是离不开弦,那么弦到底是怎样的呢?弦是直线还是曲线的呢?由于弦可以波动,又因为时空是弯曲。而弦论又说,弦是最基本的有无处不在的。所以,似乎就是曲线的。然而,真是如此。我们知道曲线可以被看成是有很多折角的折线,那么折角时大时小而已。而折线又是由很多线段组成,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这样来说,弦又应该是直线的。而且弦的波动为什么不是整体波动,而是局部波动呢?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弦是一维的,那么闭弦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这是一个看问题,究竟维度的界限在哪里?你很容易想到闭弦是二维的,又或者你会觉得它是一维的。当然,也可能认为是三维的。而我认为一个闭字,说阴它比一维的弦多一个维度。虽然在数学里有负维空间,但是在世界之中却并不是这样。我觉得弦是三维的。因为如果闭弦是二维的,那么弦不是永远也无法形成三维的东西吗?所以,我认为是三维的。 电子是点粒子,但是它为什么可以分裂成三种准粒子?难道是因为没有体积,或者准粒子不被看成是粒子?不能分解只是指的是粒子方面,而不是准粒子方面。我们知道点粒子是有极限半径的,但是没有体积又是怎么回事?既然它有半径,必定占据一定空间怎么会是没有体积呢?体积是三维的,那么点粒子很可能就是二维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怎么会有半径呢?极限是什么意思?电子的位置很难测量,而我们只能知道它的概率云。这个极限半径覆盖的区域很可能就是概率云的全部。 弦因为具有虚数质量,所以就可以超光速?为什么?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所以速度是光速。如果弦是超光速的,那么静止质量必然是小于零。我们虚数的是没有大小的,但是这里阴显又要求弦如此。答案就是虚数的确有大小,只是我们尚不知道如何来比较而已。。 在不稳定d膜衰变之前存在开弦禁闭,那开弦禁闭和夸克禁闭有关吗?虽然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联系肯定还是有的。毕竟,都是禁闭。 玻色子的超伙伴是费米子,那么是否有一种玻色子两种超伙伴?就是说玻色子和费米子的数量是不是一样的,或者它们之间存在一种映射?我想这两种都不是。当然,没有证据证阴这一点。我们知道很多粒子都有反粒子,而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反粒子就是自己。所以,费米子就显得特殊些。再说,从自旋来看,费米子和玻色子也不可能一一对应。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二章粒子2 谈起粒子,自然避不开光子。我们知道快子的速度无限趋近于光速,而且是大于光速的。 前面我们在说弦的时候曾经说过弦的速度超过光速是因为它具有虚数质量,那么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说快子具有虚数质量呢? 在某位视频博主的介绍里,的确如此。那么,中微子呢?我们知道我们处在慢子宇宙,所以一切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应该是小于光速的。 然而,中微子的速度却是超越光速的。那么,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是数学爱好者,喜欢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数学中有一类数,叫做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有大小的,不是虚数。但是,它又是无限的。 据此,我推测中微子的速度数值很可能就是一个无理数。超子听起来就有些特别,而它们也确实特别。 根据列表可知,几乎所有超子都会衰变产生π介子。不过,Σo子却不会。 但是,它会衰变产生Λo子。而它有两种衰变方式,却都可以产生π介子。 而且它们都是超子,只不过量级不同而已。虽然如此,但是衰变的Λo子继续进行减半衰变。 但就是不会再生成π介子了。需要注意的是产生π介子的衰变不是减半衰变。 由于它的半衰期很短,所以Λo子会继续衰变。然后,新生成的粒子继续衰变。 这样的话,即使有π介子产生,也会被衰变拆解。当初杨振宁得到宇称不守恒的结论的思想渊源就是t子和θ子的衰变产物不同之谜,而我想说的是为什么t子是唯一可以衰变成强子的轻子。 通过衰变产物可知,三种衰变都含有t子中微子。其中,有一种会产生反π介子。 原因就是它的质量足够。由于π介子是最轻的介子,那么它的反π介子就一定是最轻的反介子。 虽然t子质量很大,但是和介子相比还是小了。所以,只能产生最轻的反介子。 它可以衰变产生电子,而它们都是带负电荷的。那么,t子的负电荷是由电子提供的吗? 我们说过三种衰变都会产生t子中微子,但是它是不带电的。这样一来,不就很阴显了吗? 如果你觉得还是不妥,那么再来看μ子。事实证阴,μ子是带负电的。 那么,问题来了,t子的负电荷如何存在的?既然有两种衰变方式的产物都带负电荷,那么说阴t子存在一个结构复杂的负电荷团。 。我们知道质子得到一个电子就会变成一个中子,那么当a粒子获得一个电子时它会进入哪里? a粒子有两个质子,那么电子是会和质子一结合还是和质子二结合呢? 电子是全同粒子,而质子也是。那么,理论上两个质子就应该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没有区别。不过,对于电子而言,还是有区别的。我认为电子会和a粒子边缘的质子结合,而不是穿过边缘去中心寻找粒子来结合。 粒子的世界里,从来都有很多传奇。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三章粒子3 粒子根据自旋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而电子就属于费米子。前面我们提到了a粒子,其实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也会放射出β粒子。 放射出β粒子的衰变有两种,一种β-,另一种是β。前者衰变产生电子,而后者就产生正电子。 我们知道电子没有色和味,所以电子只有一种。同样地,正电子也只有一种。 那么,电子和正电子必然会发生湮灭反应。如此,两个放射性物质分别进行不同的β衰变时,它们一定会被湮灭反应的能量改变。 此时此刻,我在想放射性物质,为什么可以分别衰变产生电子和正电子?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它们在形成时就有电子和正电子?怎么说? 就是电子和一种粒子结合形成新的粒子a,然后a又和正电子结合形成了放射性物质。 由于电子早先已经和其他粒子结合,不再是单独粒子。所以,它里面的电子没有和正电子发生湮灭。 β-粒子是高能电子,那它是不是只能与高能正电子发生湮灭反应?没错,就是这样。 如此一来,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电子和正电子对都是可以发生湮灭反应的。 湮灭反应要求参与粒子具有能量上的对称。只要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的能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会发生湮灭反应。 空穴是物体失去电子而出现的价带的空缺,那么当一个电子被物体得到呢? 我们想当然地以为空穴会消失,但是事实上空穴没有消失。反而和电子构成了激子,这是怎么回事? 注意空穴在价带里,里面都是价电子。而物体得到的电子不一定会成为价电子。 只要这个电子没有成为价电子,它的能态和价电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它就是不能消解掉空穴的。 我们知道电子和空穴都是载流子,那么它们形成的激子是载流子吗?载流子就是承载电流的粒子,电流是通过电荷来体现的。 激子没有电荷,所以不是载流子。载流子分为少数载流子和多数载流子,那么电子和空穴哪一个是少数载流子呢? 既然空穴是失去价电子而形成的,而价电子很明显比普通电子少。就算物体重新得到电子,空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所以,空穴就是少数载流子。孤就是父亲死亡或者父母双双离世。在古代,皇帝和君主经常自称孤。 而孤子其实原来指的是一种水波,就是和其他水波分离而独自运动的水波。 在声音、电流、光线中,都存在这种现象。我们知道思考有时会走入冷僻的区域,必然是孤军深入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孤子呢??据我所知,中子分为慢中子和快中子两种。 而它们都是核反应堆中的重要粒子。其中的快堆和热堆就是最重要的辅助反应堆。 我认为裂变中子中的瞬发中子是快中子,而缓发中子就是慢中子。目前电子和光子等被认为是极限粒子,不能再分为其他两个粒子。 至于粒子的未来如何,还不可知。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波 波在物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几乎每个分支学科都会涉及。行波和驻波就是传输线的平面波。 行波和相速度、群速度、相时延、群时延、衰减系数、相位差、负载阻抗、特征阻抗有关,驻波涉及到波节、波腹以及幅值。 电波是一种直射波,而直射波和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还有绕射在逻辑上有联系。 首先来看相对介电常数,相对和常数都好理解。那么,这介电呢?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不带电的电介质紧靠带电体时的一端出现异号的过剩电荷,而远离的一端出现同号的过剩电荷。 这就叫做极化。而介电常数就是衡量电介质极化的程度。而磁导率也是可以类比来理解的。 在语言中动名词词组和名动词词组经常会交错出现,给人一种没有语法的感觉。 两种在意思上似乎可以互换,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在这里,无论你怎么理解都是可以的。 直接地说就是导通磁场的能力,这里有倒装的味道。我们知道磁场中是有一维的磁力线的,所以磁导率就可以进一步说是导通磁力线的能力。 直射波具有什么性质呢?当直射波在各向同性的大气层进行传播时,它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都等于1。 换句话说,如果周围环境是各向异性的,相对介电常数就小。而相对磁导率也是如此。 假如环境有个各向同性的程度的比率,那么比率越高,这两个比率的数值就会接近一。 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那么直射波在晶体里传播时,两个比率必然就是小于1的。 。既然有折射波和散射波,那就说明光波在进行传播时分裂了。我们知道有光,就有光波。 但是,问题是有多少光波?根据波粒二象性可知,波就是粒子,粒子就是波。 如此说来,一个光子就对应一条光波。或者说一个光子就是一条光波。 这样,一束光就有很多条光波了。那么,就不是光波分裂了。而是有的光波变成了散射波和折射波。 但是,为什么有些光波变了而有的没变。由于光子不是全同粒子,那么两个光子就是有差异。 这就等同于两条光波有差异。不过,差异应该对于所有的光波而言的。 然而,光波为什么表现出现局部一致性呢?难道这些区域里的光波就没有差异? 所以,我认为一束光的光波只有一条。而这天光波是涵盖了这束光的全部光子。 这就像节点和网络的关系。光波是整体,而光子是个体。波粒二象性说的就是光整体性质和个体性质是纠缠在一起的。 光波是横波,就是因为它可以发生单缝衍射。而这里的缝隙都是平行于x轴的。 地震波既是横波又是纵波,这就说明它是可以变化的。不过,我还是有个疑问就是纵横不是对称的吗? 换句话说就是你把一个横的东西翻转一下,不就是纵的吗?所以,这里需要一个参照物。 注意,除了光速是绝对的,其他的物理量都是相对的。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五章波2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产生的,但是电磁波为什么是电磁振荡产生的呢?我们知道电流要出现,必须要有电荷。 由于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所以电子本身就有电波。而我们知道电波当然不是电磁波的组成部分。 而电磁振荡通俗一点说就是,带电体、磁场、电场的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 其中自然有电荷。问题来了,电磁波是单一波,还是复合波?你想,虽然电流可以产生磁场,但是电流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因此,在形成电磁波时就应该是带电体更强一些。就是说,电磁波是复合波。 但是,如果电磁波是复合波,那么就是说它可以拆分成两部分。而这两部分是什么呢? 如果其中一部分就是电子对应的电波,而另一部分是磁体的磁波。而我们知道电波和磁波很不同,它们怎么可能纠缠在一起呢? 如果不是电波,那又是什么呢?我想更好的解释就是电磁波不是复合波而是单一波,它是一个整体。 不过,它有两个部分。怎么理解?一根绳子一段涂上颜色,而另一段不涂。 这样,绳子就变成两个部分了。就像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一样,两部分有自己的振动也有公共的振动。 而电流是正电荷的移动而产生的,但电荷不是物体。带电体才是。带电体产生的波在振动时受到有序物体的干扰,导致波的部分受到影响。 于是,一部分波就变成了电磁波。德布罗意波又称物质波,和粒子波相对。 而且居然还有人说物质波是概率波。我想来就在那里一动不动,怎么突然就变成波了。 甚至还是概率?运动可以使得质量增加,可以用能量来解释。但是,其他也可以用物质波来解释。 当物体静止时,物质波几乎没有发生振动。但是,振动能量并不为零。 当物体运动后,物质波的振动加速。我们知道波一般都是有谷的,又是立体的。 所以,当物质波不停振动的时候,不断从外界吸收能量和粒子。然后,这些转化变成了质量。 那么,概率一词从何而来?我们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能同时测量,这是因为粒子的运动过快。 不知道你看过高速运动的物体吗?本来物体可以在慢速的情况下看清的,但是在高速时就无法看清了。 这时,我们看到就是物体运动过后留下来的影像。这是有规律的运动。 没有规律的运动,看起来杂乱无章。描述电子时会用到概率云。其实,这是由于电子在高速的无规则运动而导致的。 而这概率就是我们错误的感觉,真相是我们看到的是粒子的运动遗留影像。 由于物质是粒子组成的,物质波必然受到粒子的影响。所以,物质波就是一种概率波。 此外,它还和概率密度、波函数、波尔半径、不确定性原理几率波、粒子密度、普朗克常量、布拉格定律、德布罗意假说有关。 如果大家对上述概念有某种强烈的兴趣,不妨搜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