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修真小说 > 康乾豪侠传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章 王朝兴亡的主因
    ”是,王爷!“

    那四:“府尹大人您难道没听过这高手在民间么?民间多的是奇人异士,少得就是王爷这样的伯乐,不过我这杯茶可不便宜,没有五十两银子,我是绝对可不干的,府尹大人跟王爷要不要试试?”

    硕亲王气呼呼地说:“一杯茶五十两,你怎么不去抢?”

    方孝玉无害地笑:“说抢多难听,王爷你见过一杯怎么倒都倒不满的茶么,恐怕是没有吧,光这一点这不止值五十两银子,您说是不是?”

    “好,这杯茶本官我要了。”硕亲王气呼呼地说:“若是你吹牛,本官不但要揍你五十大板,还要奏请朝廷除了你的功名。”

    “好咧!”方孝玉立刻上前,拿起了圆桌的茶壶,给硕亲王倒茶,然后将目光转向那罗锅模样的人:“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那人不没有答话,硕亲王已在一旁气呼呼地说:“刘庸,你就叫他刘罗锅,这老小子可聪明得很,不过就是人坏死啦,老和本王过不去,从本王这骗银子花,这些年来从本王这骗取去了好多银两,就是没有三千,少说也有八百了,本王最看不起和就是这种贪婪的文人了,没当官时,就说要上效君王,下报黎民,可真让他们当了官,还不是一个劲地往自己怀捞,拚命的往怀里捞,你知不知道外面的人都咱们大清朝的官员么,他们说咱们大清的官员是无官不贪,整个官场都让他们人弄得乌烟瘴气,再这么下去,大清朝非亡在他们这些人不可?”

    “王爷这话就不对了,”方孝玉笑:“贪婪是人的本性,也是一件好事,更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即使历史上两袖清风的官员也不例外,他们有哪些个不贪,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所贪的东西不一样。”

    方孝玉这话刚说完,刘庸已在一旁说:“小子,你这可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水至清则无鱼,刘大人应该都听过吧,”方孝玉笑着说:“大明朝的海瑞海刚峰那可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大清官,为百姓称颂,可你说为什么张居正不敢用他,张居正是什么人,那可是千古贤相,他的万历新政,可为大明朝成功地续命几十年,若没他的变法,只怕大明朝早就已经亡了。”

    顺天府府尹冷哼:“张居正根本就是个酷吏。”

    “大人你这就是抬杠了,”方孝玉笑如故:“再说就算人家是酷吏又如何,至少人家能为大明续命几十年,可人家比起来,那大人您算什么,是碌碌无为的庸吏或是粮仓里的一只。“

    听到方孝玉这话,顺天府顿时满脸不悦:”竖子无知,不识天高地厚。“

    ”大人还是担心你自己吧,京城可是您的辖区,可我一到北京,就听人说京城的两大黑帮万金堂和烟雨楼在火并,死了好多人,可你呢,就在府衙里坐着喝茶牢磕,对此是死而不见,完全无动于衷,往小了说大人您是渎职,往大了说,你可是在犯罪,你就等着被御史弹核吧,相反倒是你们眼中的酷吏在相几十年,大明朝倒没出过什么乱子,你有资格说人家是酷吏么?若是你不能迅速地平复京城的黑帮械斗火并,你就等着皇上革职查办吧。”

    听到方孝玉这话,顺天府府尹的脸色都变了,好在刘庸这时开口:“若非小兄弟你有办法不复此次黑帮械斗?”

    “小子茶快满了,你的功名快没啦。”硕亲王在一旁叫道。

    “满不了,王爷你就看好了。”

    方孝玉的手未停,继续倒茶,可是一件奇异的事情就在硕亲王、跟刘庸以及府尹大人面前发生了,那就是茶盏在满了之后,无论方孝玉怎么倒茶,茶盏里的茶却是始终保持不变,即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

    硕亲王看得啧啧称奇:“怪事,茶盏里的茶怎么老是不变。”

    顺天府尹冷哼:“奇淫巧技,肯定壶里有古怪。”

    方孝玉收手:“要不我把壶给大人你试试,若是你能做到,京城火并的事我给你摆平。”

    顺天府府尹冷哼:“本官学得是治国安邦的大道,这些小三流的奇淫巧技,老夫不屑去学。”

    方孝玉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治国安邦的大道,就不知大人你找出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道没?”

    “天下二、三百年必有兴替,这是历史的定律......”

    他的话还未说完,嘴巴立刻紧闭。

    他发现他居然上了这小子的当,犯了大清的禁忌。

    方孝玉却在笑:“说吧,怎么不说了,是不是怕刘大人和硕王爷向皇上进言说你诅咒大清的江山。”

    硕亲王却没有发觉,忍不住地说:“他怎么诅咒我们大清的江山了?”

    方孝玉悠悠地说:“他说天下二、三百年必有兴替,是历史的定律,这也就是说咱们大清的江山就只有二、三百年。”

    顺天府头上冷汗顿下:“难道你有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在其位谋其政,这些应该是你们这些大人应该考虑的事,不应该由我一个考生来回答,”方孝玉淡淡地说:“不过既然你问了,为了避免人说我骗吃骗喝,我就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是我规矩是一个问题五十两银子,雷打不动。”

    刘庸忍不住地说:“你还真有这办法?”

    “想听的话就五十两银子。”

    硕亲王笑了:“若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别说是五十两,就是再多的银子我也出。”

    他立刻取出了一只五十两的银元宝:“若是你的答案能让本王满意这五十两银子就是你的。”

    “我也一样。“

    刘庸也丢出了五十两银子。

    ”你呢,“方孝玉将目光转向顺天府府尹:”问题可是你提出来的?”

    顺天府府尹可不信方孝玉能回答这个问题:“五十两银子我出,但是你如果答不出这个问题呢,本官让吏部削了你的功名。”他也丢出了五十两银子。

    方孝玉看着桌上的一百五十两银子,不禁笑了:“这趟生意做得值,我和我的兄弟这两个月的生活费至少不用愁了,不过我这有治标治本的二种方式:“你们想到哪种?”

    硕亲王说:“就先说说治标吧。”

    方孝玉笑着说:”王朝只所以二三百年有兴替,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大清就是铁打的江山。”

    刘庸点头:”这我也知道,但是这问题该怎么解决?“

    方孝玉笑着说:”土地收为国有,由朝廷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平民百姓。“

    刘庸摇头:”你这可是在断所有士绅的根。“

    方孝玉笑着说:”断士绅的根,总比将来老百姓将来活不下去,要朝廷的命强吧,大明王朝的前例可就在眼前。“

    刘庸摇头:“虽然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所面对的阻力实在是太大,极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当今皇上好不容易解决了大行皇帝留下来的烂摊子,怎么可能再泥沼深陷?说说你的治本之策。”

    方孝玉淡淡地说:“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