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耕耘贞观 > 章节目录 第四百四十六章 考成法
    新的一年从叛乱中开启了,也许便预示着今年的整体节奏。

    长社人许绚会读谶文对刘兰说:“天下有长年者,都说刘将军会成为天下之主。”

    刘兰的儿子刘昭又说:“谶书说海北出天子,咱们家就住在北海。”

    刘兰听了后心中痒痒的,又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兵权,皇帝这个位置,自己也能坐一坐。

    然后,鄠县尉游文芝犯罪,被判了死刑,游文芝怀着自己死前能咬一个人下来就咬一个人下来的心情,便开始胡乱攀咬,

    刘兰很不幸的就被游文芝给咬到了,哪怕朝廷大员,但稍稍调查一下刘兰就查到了刘家居心不良,然后刘家党羽都被杀尽,刘兰本人则被腰斩。

    这件事情里面,最显眼得,既不是刘兰,也不是游文芝,而是右骁卫大将军丘行恭。

    丘行恭很凶残的拿走刘兰心肝当场吃掉,直接抢戏成为这件事情的主角。

    李世民听说后召见丘行恭斥责:“国家典刑自有常科,你何必做到这地步!

    如果一定要说吃掉逆贼心肝才能称得上忠孝,那刘兰的心肝就会被太子魏王等吃掉。

    哪里轮得到你呢!”

    丘行恭听到这话,倒也沉默无言。

    总而言之,虽然出现刘兰谋反,或者说只是想谋反,但年初就发生这件事,到底不是什么好兆头。

    只不过,这件事情只是今年大戏的序幕而已。

    不过,对李泰来说倒是把手头的工作,也就是凌烟阁给修建好了。

    然后跟随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一一被挂上了凌烟阁,当然上面排名有了些变化,比如杜如晦原本历史上是排行第三的,结果现在排行到房玄龄之后。

    而李泰随着把凌烟阁的事情处理好,便把心思放到洛阳到长安的驰道上了。

    事实不仅李泰,随着李泰腾出手来开始修建这条驰道时,京兆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总算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们或多或少都找人入了股,若李泰再不修建,那他们就要急起来了。

    这次李泰倒是来到了工部,开始任用起工部官员,以前不用是怕工部掣肘,现在要用,自然是因为工部本身就拥有整个大唐最是最,但一些铁匠之类的擅长小型锻造的匠人们呢?那么又应该要怎么样进行分级!”李升又询问道。

    李泰对着李升回答道:“如果只是单纯的打造出兵器,那就算是再优秀也只是良匠。

    想要获得上三品的大匠资格至少能够研究出可以增加炼铁效率,或者让铁器变得更加锋利与韧性的方法才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我一开始也不想直接向整个国家推广,但至少要对工部的大匠们进行考核。”

    “魏王还想要把这个工程推向全国,把全国所有工匠都进行考核?”阎立行问道。

    “嗯!”李泰点头道,“只是有个隐约想法而已。

    就是下三级需要当地考试,中三级则需要跟随大型工程进行工作,至于上三级则是看有没有提出对整个行业有帮助的法子。

    另外,阿耶给了我许诺,这次驰道若表现得最好的匠人则被允许授予从五品的县男!”

    在场的几人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惊讶,哪怕对在场几人来说,从五品县男也不是都有,没想到这次圣人居然愿意把县男授予某一位匠人。

    这对这些匠人来说,足以让他拼命。

    哪怕这种爵位是不能传承的,但对匠人们来说,至少让他们这一代有了跨越阶级的机会。

    甚至他的儿子哪怕是跟着他一样是匠人,但也不是干活的匠人,而是能进入到工部内府将作监中当管理的技术官员。

    “这工匠评级工程,以及长安到洛阳的驰道,这整个工程就当我跟工部的磨合吧。”

    李泰看着四位,开始介绍身边的王真儒道,“以后我未必会常常来工部,以后若我不在工部,我的私人参军王真儒能完全替代我,来处理工部事宜。”

    “见过诸位,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相处愉快!”王真儒倒相当和气的跟众人道。

    王真儒这般和气,但在场的几人却也没有任何人敢小看王真儒。

    因为如果魏王是规划师的话,那么王真儒就是工程师,所有魏王的规划,全部都是由王真儒来完成的。

    幽州如此,洛阳如此,河南如此,现在轮到了长安到洛阳的驰道,依旧交给了王真儒。

    王真儒在李泰的信任下,协助李泰完成一手打造的徭役体系跟工部原本体系的磨合。

    比如说工部的工程计划从来只是一个大概,每天做多少都是看徭役们的自觉,以及身后的士卒们拿着皮鞭去不断催促。

    而王真儒来了,那就一个字,改。

    每月每周每日都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应该多少每天就工作多少,做完之后就能休息。

    做不完,那就是加班加点到天黑了,也必须要把自己的工程给完成。

    比如工部官员的伙食肯定是不错的,但是徭役都是要自带干粮的。

    另外每次做五修一,也让工部多有微词。

    毕竟在他们看来徭役就不应该休息,又不是什么法定节假日,让徭役们多做做工怎么了。

    毕竟只有对大唐没用的人才会想着去休息,像自己身为大唐的官员,都从来没想过休息。

    】

    这些徭役有钱拿,居然还要休息!

    对官员的这些抱怨,王真儒也不理会,或者说来自李泰的支持,让王真儒做事时,能按照高陵徭役们的工作流程持续下去。

    如果这些官员们想要反对,那把他踢出这个项目也就好,他继续做他的工部官员,只不过会被边缘化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李泰要先把万象神宫给修建了起来,因为工部的人很清楚,魏王的徭役体系自己就能把驰道给修建起来。

    现在魏王给了机会带着他们一起玩,但要是他们不识抬举,那就别怪魏王撇下他们。

    所以工部人员虽抱怨归抱怨,但还是非常主动的融入到李泰的徭役体系中。

    而工部的这些人少说也是世家出身,只要他们愿意融入到李泰的徭役体系中,实际上他们掌握东西的速度是很快的,至少比自己培养一个合格徭役要容易的多。

    与此同时,李泰也尝试把自己改良版本的考成法,加入到这次工部磨合的尝试中。

    简单的说,就是制定三本账簿,第一本在自己这里,每个月过来核对监督整个工程的进行程度。

    第二本送到了房玄龄的手上,让它库存留底,以监督自己的工作效率。

    最后一本在王真儒手上,他负责执行,督促每人按照留底内容完成工作。

    说实话房玄龄从李泰的手上收到了第一份账簿的时候还是挺惊讶的。

    因为一般上工部干活,向来都只是向朝廷催钱再催钱,像李泰这般如此详细的制作了工部这个月任务,以及需要的钱粮,至少让房玄龄心中有谱了不少。

    翻开一页,哪个官员这月负责项目,更是能够追责到每一个具体的官员。

    但这种督促官员的管理办法,房玄龄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倒也默认了李泰在工部进行考成法的尝试。

    毕竟魏王自己都在这里面,那房玄龄又还有什么好说的。

    而李泰非常清楚,考成法这种东西,最适合的就是放在跟数据打交道的工部工程。

    至少初期放在这些地方比较方便,因为这种东西能用数学去验证,干多少就是多少。

    要是放到了那修书人手里,别人为了一句话争论个半小时,才能确定是不是用这一句话,考成法的存在未必能让他们把修书做得更好。

    不过对李泰来说,考成法能帮助自己选出,更合适自己工作效率的人。

    至于不符合自己工作效率的人,继续让他呆在工部也就是了,将来想办法把他裁撤掉。

    但李泰没有想到的是,考成法这种东西尝试了两个月,李泰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房玄龄越用越是两眼冒光。

    对一直以来都秉承精简官僚机构的房玄龄来说,自己好像拿到了一柄很适合自己的绝世好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