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耕耘贞观 > 章节目录 第四百四十章 口无遮拦
    随着万象神宫揭开,所有人都看到了这至少在大唐来说算得上是奇观的建筑,这让第二天上朝时,大臣们看着李泰的目光很迥异。

    说实话,他们虽然也知道李泰为了掌握工部,所以给李世民建设这万象神宫。

    这里面既有为李世民尽孝心的原因,当然也有李泰为了顺利掌握工部而努力的原因。

    只不过,一般官员不像魏王拥有这么多资源,更是能顺利调度这么多资源。

    所以正常的节奏是进去之后,先熟悉工作,然后找到合适切入点,重用自己亲信,拉拢被打压的本地人员,若有亲戚或者老丈人什么的,让他推荐几个人,自然而然就掌权。

    这么一套流程陆续下来,基本上就算在工部立足,彻底掌握那就是要建立功勋了。

    毕竟只有带着工部把某些任务做好了,工部上上下下都能营利,那工部才真正人心所向。

    否则靠着权谋能掌握一时,但没干出成绩来,做不到上下全都心服口服。

    这样的组织,正常情况下还好,但若出了什么事导致人心动荡,那想执行任务就很难了。

    只不过,李泰完全不同,李泰哪里是正常的路子,那完全就是一条过江龙啊!

    哪怕李泰也知道只要跟阎立德打一声招呼,以阎立德在工部干了十几年的底蕴,肯定能给自己找到一些很不错的帮手,协助自己掌握工部。

    但必须值得一提的是,自己就算依靠着阎立德给的帮手在工部站稳了,但也必然会被阎立德所掣肘,说到底工部是他的基本盘但不是自己的。

    所以在李泰的潜意识中,自己的基本盘必须要稳固,然后才能去借用其他力量解决问题。

    像李泰提出来的劳动改造,草种计划等等想要吸收其他人的计划。

    这里面都有一个相当基础的前提,那就是汉人人口比这些异族人口要多得多。

    所以通过先进文化去消化掉它们,否则若汉人人口比异族人口要少得多,那直接引入对方进入到华夏,然后用文华去同化对方那简直就是找死。

    说不定是对方把你给反向同化了,毕竟就算现代社会血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认同,就更不要唐代这样的封建社会了,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虽然开放,但不允许与异族通婚的。

    所以,李泰身为工部尚书,并没主动动用工部资源,而是用魏王府资源去修建万象神宫。

    当然更重要得是,也避免这时候某个御史跳出来,说自己骄奢淫逸,谄媚圣人,强征徭役,动摇国本……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的跳出来参奏自己一本。

    而现在,虽然一个个的御史看着李泰的样子,真的很想要参奏李泰一本,但面对李泰的扫视而来的目光,御史们也全都低下了脑袋。

    自己能参奏李泰什么,参奏李泰修建这么奢侈的万象神宫,但这又不是给李泰的,而是献给圣人的,,实在不明白这惩罚在什么地方。

    所以,李泰虽然多少有点心肺了,但还是过着口无遮拦的生活,毕竟打击还不够啊!

    而且李泰看起来口无遮拦,但在李泰自己看来却是非常正常的事。

    至少李泰从来没把皇帝当做神来看待,更多的只是当做职业,顶多就是这职业能决定千千万万人的生死而已。

    但这人是自己亲爹,李承乾叛乱都不会被杀,李泰实在不认为自己稍稍违背礼法,就会被李世民所杀,而只要不死,那自己终究会有翻身的时候。

    所以无形间束缚李泰的礼法,李泰也是在一点点试探边界。

    一些自己说错的话,李泰会道歉,因为自己也知道这种没有边际的试探,肯定会因为碰触到某些不该碰触到的地方受到封建礼法的反击,那自己出面道歉也就是了。

    自己堂堂大唐魏王,深受李世民的喜爱,我都已经出面道歉了,你还想怎么办!

    所以,虽然朝臣们也都感觉魏王这口无遮拦的毛病打小开始就难改,但对李泰的印象却渐渐变好起来,毕竟魏王是听得进话的人,这让他们教育起来很有成就感。

    与之对比,太子虽然打小聪慧,但随着被自己等人越是教育,却越发逆反,而越逆反,贞观一朝大臣们便越发想摆正。

    双方不断僵持,这便让大臣们觉得太子跟李世民一点都不像,一点虚怀若谷,接受谏言的气度都没有。

    如果,没魏王这么明显的对比也就算了,但魏王来了长安之后,这对比就明显起来了。

    李泰在长安逗留的越久,朝臣们的风向便越倒向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