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耕耘贞观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一十三章 钢铁城
    「江南茶园计划……」

    李泰看了看自己做了计划的文档,往里上面增添了几笔,然后便合上了,这项目算是立项了,然后把文件递给白鹤,道,「把这计划放在乙等柜子中。」

    白鹤从李泰的手中拿过文件夹,来到李泰的藏书室中,走到里面有甲乙丙丁四个书柜。

    其中丁字书柜上的藏书最多,而丙字书柜上的藏书最少。

    这书柜上的书籍,并不是按照重要性去制定的,对李泰来说每个计划都很重要。

    只不过,若是有人去翻阅了一下丁字书柜,就能见到其中包括不限于《秦岭天桥》《渤海跨海大桥》《江南大开发》……总而言之,白鹤看着堆积如山的卷轴,只感觉脑袋爆炸。

    哪怕很多东西她上面的字每个都认识,但真把这东西给弄出来,自觉地是天方夜谭,但恐怖得是,魏王居然还真一个接着一个的在实现。

    丙里放置的是当前情况下值得讨论的实施的计划,现阶段放着的就三个。

    一个是《长洛驰道》,一个《黄河大桥》,以及现在自己手中抱着的《江南茶园》。

    只不过,当项目开始启动并且向这边投资资金时,这项目就能放到乙等柜子中。

    至于什么时候放到甲等柜子里,那就要等到这项目开始盈利再说了。

    不过,农产品的事从来不是什么立竿见影的,两年三年的磨蹭十分正常的。

    李泰觉得等到第一波茶叶顺利收割,少说也需要三年的时间,这已经算得上是快了。

    不过转念想一想,这时代的茶叶虽然也算饮料,但到底没有陆羽带起的风气,距离茶叶真正成为风靡大唐的饮品想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否则自己也不需要弄什么围棋大赛,来给茶叶炒作了。

    毕竟除了自己,想来也没有谁会关心整个大唐的茶叶产量,真是感觉孤独与寂寞啊!

    不着急,安安稳稳发展茶业就是了。

    李泰把心思从这件事情上抽离,放在下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继续整合自己手上的炼铁业。

    想到这里,李泰便抽出洛阳钢铁城的计划书开始看起来。

    随着朝廷的同意自己建立甲胄的制铁场,李泰马上便开始整合手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炼铁作坊,在洛水下游寻找到一片靠近南关码头的地方,开始建立城池。

    这是学含嘉仓的。

    大唐经历了隋唐战争,更亲眼见到把粮仓建立在城池外,然后被瓦岗寨给占领后,农民起义军是怎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滚雪球的。

    所以李世民充分发挥这经验教训,直接给粮食建立了一座城池,这就是含嘉仓的由来。

    史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储粮总数为1266万石,而含嘉仓就储粮583万石,占近1/2,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座粮仓,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

    正是含嘉仓的存在,为什么每当朝廷在长安没饭吃时,便果断迁徙到洛阳来。

    因为这里是真的有粮食存放着,随时准备达官显贵与皇亲国戚过来吃饭。

    而李泰整合自己手中的钢铁作坊成为一座真正的钢铁城。

    某种程度上来说,那真是比粮食要更加敏感,所以这城市要是建立起来,那来往进出了人更需要严格的排查,甚至就算材料送入多少送出多少,都是要详细比对的。

    因为铁这种东西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非常重要。

    就算现代社会,看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值,其中钢铁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而自己选定的地址,那自然是距离南关码头不远,大概也就二十里道路左

    右,道路尽量平坦且避开专门的人流聚集区。

    让这条路上除了从全国各地运输过来的材料和生活物资,运输出去的钢铁和他钢铁制品以外,便没其他的人流在这条道路上行走。

    而其中最重要得一点是,李泰希望至少二十年以上发展,不会影响到这工业城周边环境,

    让王真儒专门派人修建一条道路过去,至少进进出出要方便许多。

    另外李泰把自己有关高炉炼钢的资料已交给了墨令,而实际上墨令当初在长安时,便在孙思邈指导下,对高炉炼铁尝试几次了。

    只不过,这修建起来的高炉相当的不靠谱,使用一两个月倒完全没问题,但两个月往上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至于三个月……墨令还真没有见过哪一个高炉活过了三个月的,不是哪里出现了裂缝,就是引发了火灾,甚至还有操作人员一氧化碳中毒的。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不大不小的问题,全部都出现过,已经折损的高炉已经不下于两只手了,但严格说起来,这东西还是处于试验向正式投产使用过度的阶段。

    对李泰来说,这东西哪怕在实验期间,每天炼铁产能也就半方,大概三千斤左右,用上两个月差不多就报废了,可以说这些话说出来都丢了穿越者的脸。

    但再看看整个大唐在巅峰时每年钢铁产能也就一千多万斤,而这东西哪怕用三个月不到就报废,但这东西的***量就有近乎三十万斤往上,已经是非常恐怖的产能了。

    李泰要求也不多,弄出个有五方产能的高炉活一年,基本就能,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但现在不一样,我把大量炼铁产业全部集中在洛阳,这城市的水渠再与洛水相通。

    那排出的废水足以让这片水生生物死绝,至于会不会影响到下流城市,我也不敢保证。

    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要有所处理!」

    墨公听到这话脸色不由一变,说实话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不过他清楚,如果真因为如此造成大量百姓伤亡,需要人负责时,那自己怕就是那个了!

    而吕才倒是一脸平静,因为魏王总是会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特别重视,这点吕才早就不怎么奇怪了,真正问题是魏王召集了自己等人过来是为了做什么!

    反倒潘师正在这时候处于迷茫中,因为这些事情,好像跟自己没关系啊?

    而吕才熟悉李泰,在这时候先一步询问道,「魏王,今日您让我们三个过来,应该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了吧!」

    李泰看着吕才的冷静倒是点点头,然后转过头对潘师正说道,「诸位可知人中黄?」

    「知道,知道!」在场几人连连点头,人中黄药材,主要成分就人的大便。

    而李泰继续道:「炼铁产生的污水废渣,便是我们人的夜来香一样。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污水废渣,成为人中黄般,对我们人有益的东西,这便是最终的目的。

    而钢铁产业的聚集,会让废水废渣在定的区域内的浓度大幅度的提升,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甚至可能造成牲畜人员的死亡,这是不可取的。

    但同样,因为产业的大量聚集,技术会自然整合,让炼铁的效率提升。这会导致产量与废渣污水的产量大幅度增加。

    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如果污水数量过少,进行回收再利用是不符合成本的,就算我强行要求,但怕将来也会人亡政息,

    但随着污水的数量到达一定程度,那处理废水后,很可能会从中获益。

    别得不说,至少这污水废渣中,我相信肯定有铁的,只是我们难以提取而已。」

    「那魏王您可是有什么思路?」吕才听到李泰的话,明白李泰已有想法,便顺着李泰的话询问。

    李泰给了吕才一个干得漂亮的眼神,然后继续解释:

    「这件事情说穿了便需要建立废水的循环利用体系。

    第一步便是分析废水中到底有多少不同物资,然后想办法通过各种不同手段把种种物资进行分离提取,这就需要潘道长您的茅山宗帮助了!」

    「贫道明白了!」潘师正听着李泰的话语,说道,「想来学以致用,不过如此!」

    「道长谦逊了!」李泰摇摇头说道,「您的研究,才是整个废水循环计划的基础。」

    「此计划有墨令与潘道长携手足以,魏王为何让我来。

    可是要将来洛阳农业学府将来毕业的弟子分配到这项目上?

    若是如此,魏王您下一道命令也就是了!」吕才疑惑道。

    「让你而来,自然是有相对应的项目!」李泰笑着说道,

    「我们既需要潘道长去不断解析不断提取杂质的手段,同时也需要用自然的办法去处理。

    我们能用得办法不多,很重要得是,能不能寻找到能在这样废水中生长的藻类或者水草,甚至如果有野草能承受这些稀释过的污水生长也可以。

    另外则是培养些能在矿区周围生存的野草,通过它们的成长,汲取土壤中残存的金属。

    等到这些植物汲取金属生长状态,化无形为有形,我们再将其采集,煅烧,从中炼制出生铁来!」

    「魏王,您还真的是一丁点都不浪费啊!」吕才听到李泰的话,嘴角不由抽搐了一下。

    「看起来初质,你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那么这件事情便是全权交给你了!」

    李泰拍了拍吕才的肩膀,一副委以重任的姿态。

    但吕才非常的明白,这个听起来很是轻松,但真的想要实施起来的工程,怕又是一个十年不少,二十年不多的长久工程。

    吕才擦擦汗水,还好魏王没要求自己弄出在这些地方生长的小麦或者大米,只是让自己弄能在这些地方活下来藻类和杂草,且先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