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耕耘贞观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一十一章 传信
    杜如晦在河南赈灾,此刻朝廷也已经彻底知道灾情波及的惊人范围。

    哪怕已紧赶慢赶的准备输送粮食,但实际上这一条路也并不好走。

    因为这是水灾,洪水泛滥下道路自然无比的崎区。

    更重要得是,很多粮食直接就被水给淹没掉了,包括在各州建立起来的义仓中的粮食,更在这场灾难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这就对整个河南地区的粮食供给造成了相当大压力。

    哪怕大唐在洛阳建立了粮仓,但道路泥泞,桥梁被冲垮,就算是运输粮食的指令下达,想要把粮食运输到灾区这真的很不容易。

    这时候反倒是吕才一手建立的洛阳津口,开始发挥出转运物资的作用。

    但也没吃亏,但不能说真正获利。

    说到底李泰不相信世家真正接纳了自己,自己更相信世家不会背叛自己给得利益。

    等到幽州世家真赚到钱,那《草种计划》自己就不需要盯着了。

    一个从种草到养牛羊,再到为广大农耕市场提供劳动力的产业链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随着这产业链产生,那规模化大牧场所带来的收益,几乎足以同农业媲美了,都是万亿级别的产业,一个关乎百姓吃饭,一个关乎百姓吃肉,谁看了怕都是会眼红啊。

    到时候,自己在幽州的命令自然无所不通,毕竟谁不想要赚钱,那把他踢出去就是了。

    外面一圈的幽州世家,现在只恨自己当初没有多买点股份,也不用现在流口水了。

    所以李泰果断上书弹劾杜如晦,一是会哭的娃有奶吃,二是自己偶尔也要刷刷存在感的。

    毕竟那种说苟着苟着,说不定最后真苟成狗了,到时候自己找谁哭去。

    不过,李世民的回信也是极快的,而且也相当简洁。

    “抄写一遍奏疏,允许招募百人,不设上限,依旧以十月为限!”

    李泰能怎么办,只能继续抄书了,还好李泰没偷懒,发出诏书的这几天还是在抄书。

    因为李泰原本就估摸着李世民就算是不会全部减免,怕也至少是会抄写个三百次吧,所以,李泰还是乖乖抄写奏疏的。

    但现在李泰只能奋笔疾书,只恨自己当初让白鹤把奏疏写得那么长做什么。

    现在自己真的好后悔写了这份奏章,果然耍小聪明,总归会吃到大苦头的!

    终于,李泰的右手都抄写得红肿了起来,到底是在十月份前,抄写出了一千份出来。

    如果不是自己的手实在是提不动了,而且八百里加急把这些送过去时间也差不多了,李泰怕忍不住再抄写个一千遍,毕竟这可就是十万人口啊。

    在这个过程中,李泰也想到过用印刷术,或者其他的技艺进行作弊,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毕竟自己写只是那一股子精气神比较的澹薄,要是使用印刷术的话,那就毫无生精气神可言了,这世界湖弄谁也不能湖弄李世民啊,毕竟他才是自己的真正靠山。

    很快的,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把李泰抄写了整整一千份的奏章全部都送到了长安来。

    李世民看着李泰抄写得彷佛小山似的文章,喃喃道,“青雀还真抄写出来了,多少份?”

    内侍王德在一边提醒道,“一共有一千份,燕王怕是抄了一个月有余了!”

    “这青雀却也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李世民又是欣慰,又是心疼的感叹,对身边内侍道:“把这些全部送到朕的书房来,朕却是要看看,青雀的功课有没有长进!”

    “遵令!”王德挥了挥手,便让人把这些书籍送到书房里去。

    说实话,李世民明白,这奏章上写了什么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得是李泰抄写了这一千份,就是表达了自己真的很想要河南人口的态度。

    自己许给他的六万人都满足不了李泰的胃口,他想更多百姓,甚至如果不是时间将近,李世民怀疑李泰还会再抄写下来。

    李世民翻了翻李泰的这一份份的书稿,却能从这些书稿上感受到李泰那种坚韧向上的精气神,尤其在超过了六百份后的每一份奏章上。

    虽然字迹越来越潦草,但那一股子对人口的渴望,李世民却有种扑面而来的感觉。

    燃文

    “看起来青雀还是能写好字的!只是以前用得方法不对啊!”

    李世民摸了摸胡须,倒从中挑选了四份感觉最佳的将其收集起来。

    至于其他奏章,交给内侍处理掉了,不然呢,谁把孩子的暑假抄写作业留下来。

    不过李世民很快便下旨,允许燕王道河南招收受灾百姓,前往幽州进行安置。

    甚至在数量上,李世民倒也没限制,多出来的就当是对李泰这一骨子得倔强的奖赏吧!

    快马加鞭,又是一骑八百里加急,直接向着幽州而去。

    在这快马经过河东道绛州时,却有一二十出头,身穿破袄的青年正坐在黄河边,看着黄河奔流不息,而心中却思索着刚才薛家族长的通告。

    因为沧州刺史薛大鼎手下缺人,便派人过来号召族人,若薛家族人中有谁懂得种田,明白种植小麦,或可以过去当个帮手,甚至授予外七品的农官做做。

    当然,一般薛家嫡系自然没这兴趣,但那些底层薛家田家子却有几分蠢蠢欲动。

    说实话,身为薛家人的他们比普通的田舍郎多了几分的见识,更知道燕王创造出农业学府,算给田舍郎一条生路,但这一条生路在长安,在河东的他们可过不去。

    现在,薛家的显赫之人薛大鼎,没忘记族人,缺人手了更向族里打声招呼。

    那薛家这在河东多少算得上是豪族的家族,多少要拿出一点人来支持支持。

    当然,一开始肯定是自由报名,但若人数不多,那就兄弟多的穷苦人家多摊派一个,凑个十个二十个人也算是给了薛大鼎面子了。

    这时候的薛礼有几分蠢蠢欲动,但若自己走了,自己父母的墓地没人打扫,自己家的几亩良田荒废了又觉得可惜,而且自己还要遵从父命跟柳妹完婚,一时间也难以定下决心来。

    “薛郎!”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在薛礼的身后响起,薛礼转过身去,却见了一张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面容。

    薛礼面露微笑说道,“柳妹!你怎么过来了?”

    “薛郎,你一有心思就想要来看龙王,族长说薛刺史想招募族人,你心动了吧?”柳妹看着薛礼的样子道,“不然你也不会来这里看龙王了!”

    “柳妹……”薛礼听到柳妹的话,道,“但我若走了,家里的事情怎么办!”

    “有我啊!”柳妹很是自豪道,“阿爹阿娘的坟我去扫祭,家里的农事我也懂得,你若真的想去,家里有我当着!”

    “你还不是我薛家人呢,阿爹阿娘的叫,真不害臊!”薛礼看着柳妹的样子不由轻笑道。

    “薛仁贵!你娘收了我的生辰八字,是不是想要悔婚!”柳妹听到这话陡然变脸。

    对柳妹来说,这玩笑有点涉及底线了,要是薛礼敢说是,自己就直接从黄河上跳下去!

    “坐下坐下,生什么气啊!”薛礼却也不多说话,过去把柳妹抱住,柳妹象征性质的挣扎一下,就不再反抗了,陪着薛礼一起坐了下来。

    薛礼道,“你就真这么希望我出去闯闯吗?”

    “薛郎你才华出众,更擅长农事,既然薛刺史寻求自家人帮助,对薛郎你来说何尝不是机会!薛郎你在这龙门终究不会一辈子待下去的。”柳妹犹豫一下道,还是如实说道。

    薛礼抱得更紧了,说道,“柳妹,谢谢!”

    “那薛郎,你要答应奴一件事。”

    “什么事?”

    “要记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