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耕耘贞观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自从李泰在朝堂上表示了,如果钱收不回来那就再去世家借一笔的姿态后,世家们瞬息间便对郑白渠区域的翻新进程开始关心起来。

    若是郑白渠工程半途而废,他们的钱可就都打水漂了。

    如果是其他人,不想死的话,要么卖身为奴,给世家做牛做马,要么亡命天涯,躲藏到深山老林。

    但李泰根本就没这两种想法,而是打算再去给世家借一笔钱,继续投入进去翻新郑白渠。

    这就让这些世家很难受了,到时候到底是借,还是借呢!

    要知道这个可是为了李世民修建的郑白渠,借肯定是要借的。

    但若这整工程真变成了无底洞,那世家也感觉头疼啊?

    取消工程李世民肯定不开心,开发出来的田地肯定优先收归国有。

    如果工程换人,呵呵,郑国渠地界在高陵附近,李泰只要一门心思捣乱,谁来都没用。

    所以,还是让自家在这工程的家伙把这整个工程盯得紧一点吧。

    出了什么事情最好第一时间给家里回话。

    当然越王更是要盯得紧一点,若是他胡来,肯定要找人阻止他的。

    想一想,自己身为世家,面对一个这般的工程不但不能上下其手,居然还要防止主管的李泰上下其手,想想总感觉哪里有点没道理啊!

    还好,李泰还真只是对郑白渠区域做了一系列的规划之后,就放手给了马周。

    在高陵徭役,以及一家家高陵地界突然冒出来的工厂的支持下,整个工程倒是进度惊人。

    也许今年完成有点困难,但明年完成肯定不成问题。

    很快饭菜便上来了,众人尝了尝,这酒楼的菜肴若说比得了御厨那自然是胡话,但吃起来倒也可口,所以这酒楼里的人却也并不少。

    “店家,高陵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李世民吃了几口饭菜,停下了筷子道。

    “客官是来高陵游玩的啊!”这小二看在金叶子的份上,即刻热情介绍:

    “若客官想购物,可去孔雀大商铺,那里的东西应有尽有,长安东西市有的我们高陵有,长安东西市没有的,我们高陵也有。

    若客官喜欢热血点的运动,这条街出去一路向北走到头,出了高陵一重城,便能见到赛马馆,那里的比赛可好看了,一个个的队员展现出来的技艺,绝对是一偷懒的,到时候若扣了自己的工资就不好了。

    “看起来这高陵,倒是在青雀的治理之下生机勃勃啊!”李世民很欣慰。

    说实话,很多东西李世民是看不懂,但看不看得懂不重要,作为从乱世中走过来的帝王,他能够看得出,高陵这地方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相对于长安其他的城市,至少高陵百姓脸色甚至更突显出几分的红润,有点不像是百姓们应该有的样子。

    想一想去年自己去鹿苑打猎的时候,见到的百姓多是面有菜色。

    与这些百姓相比,简直就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麻木,而高陵百姓却给自己一种很有奔头的热情。

    所以,虽然李世民并不知道李泰到底是怎么样进行执政的,但看着当地百姓的富裕程度,基本上是能够判断出李泰的用心程度的。

    李世民算是中国少有比较赞成藏富于民的帝王,也正如此,李世民很认可李泰的表现。

    李世民看看房玄龄道,“玄龄,可要四处再看看!”

    房玄龄摇摇头道:“不需要了,在我们吃饭的时,我数过经过我们楼下的车队。

    这些车辆一顿饭的功夫,或是向南,或是向北,经过的足足有三十多队车队。

    很显然高陵的繁华是装不出来的,越王的确把高陵治理的很好。”

    “一顿饭的功夫,就经过了这么多车队吗!?”李世民听到后,倒有几分恍惚。

    “南北方向走,一般上要么去南边的码头坐船,或者去北面的赛马场吧!”长孙无忌对着李世民道,“二郎要不要去赛马场看看?”

    李世民刚想到答应,房玄龄道,“圣人,您可别忘了,明天还要上朝。

    高陵回长安到底是需要半日的路程,若回去晚了让魏征知道了,明天可就不得安稳了!”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世民原本想好好在高陵玩一天的心思,不由低落了起来。

    对李世民来说,李世民在干掉东突厥后,没有如贞观一二三年那几年来得励精图治,但也在长孙皇后与魏征的督促下,能克制自身内心的欲望。

    此刻面对房玄龄的话语,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好好好,那今日回吧!”

    “不见越王吗?”李君羡有些不理解的看着李世民。

    都已经来到了高陵了,去县衙里面见见越王,就算是越王不在县衙,直接叫人去通知一下真的很难吗?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见不见青雀又有什么关系!”李世民坦然道。

    当然,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房玄龄,因为这次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房玄龄看看李泰治下的情况,让房玄龄承认李泰的能力,减少通过农官制度的助力。

    而房玄龄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再这样的情况下,房玄龄已经表态了同意,那么去不去见李泰也没有没有什么意义了。

    竟自己两人身后可是还有魏征那个烦人家伙。

    若回去晚,长安的大门关闭了,明天说不定又会挨魏征或者其他的御史一顿喷。

    说实话,哪怕是有房玄龄来分担,李世民也实在不希望被魏征给对着喷了。

    所以,李世民来得高陵匆匆,去得也是匆匆,李世民便带着房玄龄在高陵转悠了一圈,确认了李泰干得的确很不错,便直接回长安去了。

    而到了第二天,李泰便收到旨意,允许从高陵毕业学生成为外流七品的农官,指派到指定的州县进行农耕指导,主要是教育他们种植小麦的知识。

    而李泰听到这话,倒也没多说什么,马上便把农科学子一一安排起来,其中最优先的就是郑白渠区域。

    因为自己需要一批能够跟底层沟通的人才,同时顺着渭水,一批批农官人才,也开始慢慢安置起来。

    不过,这次命令除了农官制度允许被推行以外,同时在农业学府中学习了一年的褚遂良,刘仁景等人也被安排前往余杭,开始建设余杭的分校。

    苦尽甘来的褚遂良听到这指令可谓是甚至有几分失声。

    不过,褚遂良与刘仁景并不清楚,江南那边种植水稻为主,跟北方小麦不是一个种类。

    若按照种植小麦的思路去种植水道,会发生什么,反正李泰不知道。

    不过,有了小麦上的锻炼,水稻上,还是很乐意去干活的,谁不想小钱钱多点。

    这些工厂怎么来的,自然是李泰前期从世家宗室手中拿过来的钱,基本就砸这上面了。

    與此同时,为什么高陵的百姓去这些工厂的距离,只用花费这么短时间。

    那是因为在修郑白渠前,高陵徭役都在高陵修路,甚至做到通村的程度。

    马车牛车都能拉到一些看起来比较边远的高陵村落中。

    此刻,随着农民进入到农闲,在李泰有意安排下,许多工厂甚至鼓励拉人头,只要拉人来这里工作,一个人十斤粮票一张。

    毕竟李泰需要剥削他们肯定是先要让他们养成消费习惯……不对,是养成劳动的习惯。

    所以这第一年肯定是拉人头有奖励的,把他们安排到工厂中,承接着郑白渠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什么标准木桩,什么特质糯米粉,什么方正花岗岩……多得他们需要干的工作。

    而李泰也是每五天放他们一天假期,如果赶回去那就肯定赶不及第二天的班。

    但高陵这里买东西你应有尽有,吃东西尽善尽美,只要你把老劳动所得的粮票或者炭票拿出来消费,你就能够马上感受到,高陵是属于你的,甚至这个世界也是属于你的。

    至于李泰,这时候则跑到鸿胪寺对唐俭咆哮:

    “郑白渠的劳力不足啊,东突厥的劳力去哪了,这世道哪里有材料等人的道理。

    唐鸿胪,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你不能害我啊!”

    唐俭看着气鼓鼓的李泰,第一次发现,自己面对越王,好像真的很没底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