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一剑吞鸿 > 章节目录 第一卷 凌源旧事断新谋 第114章 伶牙辨道,俐齿诛心(上)
    妇人溺水,援之以手;天下溺水;援之以道!

    天子刘彦面对泱泱世族可能带来的江山崩坏危机,多番筹谋,定下了‘三十年怀柔剪灭’的国之大策;华兴郡守应知面对滔滔河水带来的,几经周折,定下了‘金石烧山、祸水东引’的策略来清除水患。

    过山有山计,过海借海潮,做人间事,各有各的道儿,能够平安顺利抵达彼岸,便是好的。

    ......

    这几日的刘 德生,心中有一种‘仙君得妙法,如虎添神翼’的奇妙感觉!

    自从他冷夜拜郡府,听取并执行了了应知的治水方略后,果然在短短数日便补好水闸、平息水患,华兴地界重新透出了一丝人气儿!

    在这次百年不遇的水患中,凌源刘氏不仅开了私仓,而且平了水患,声望自然与日俱增,在刘兴的授意下,管家刘布派人在大街小巷加以渲染,华兴官商两界,纷纷赞凌源刘家为‘大儒贤裔,帝师圣后’之家,刘兴和刘 德生父子的威望,一时间风头无二。

    宣怀赵家、丰毅黄家自然不甘落后,他们也开始捐银开仓。有三大家族起头儿,一些小门第、小帮派也或多或少的敬献微薄之力,应知命人一一造册记录,以备将来论功行赏之用。

    有了粮,便能填饱肚子;有了地,便可再谋生计;有了钱,明年便有了盼头。有了盼头,华兴百姓们又活络起来,他们开始‘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弄一些紧俏资源,以期在九月三十的大集上,得一大彩!

    .......

    水患之事到此,基本尘埃落定。

    青禾居,德生邸,杨观小声提议:小范围摆一个庆功宴,庆祝一下。

    刘 德生歪在榻上,脸上流露着春风得意。此刻的他,俨然将自己当成了拯一地水火、功可留史册的风云人物,此事怎能不大传特传?怎能不以此拉拢人心?

    所以,他当然要摆宴,要摆千鸟宴,邀遍华兴贤达勋贵,要让整个华兴郡人都知道,这水患,是在他刘 德生手底下平息的。他要让整个华兴郡生生世世都感念他的恩情。

    他要邀请即将南下的东方春生,邀请他在大集之日,在轻音阁为凌源刘家诵书,书名他都想好了,就叫‘太极生天地,德生始废兴’。

    他要邀请他的二弟刘瑞生和三弟刘权生,要让他们好好看看,他大哥这个榜样做的是否到位,要让他的两个弟弟知道,谁才是这刘家众望所归的继承人!

    若使人亡,必使其狂!

    一年来的顺风顺水,刘 德生变得愈发狂妄自大,他笃信:他刘 德生,就是人中龙凤,是天之骄子,他刘 德生,就是那个把刘家两代帝师的‘两’字换成‘三’的人!

    所以,听到杨观提议后,刘 德生根本未与他人商议,急忙差遣仆人知会轻音阁许坚,令其即刻广布请柬,布置盛宴,他要在大集之日,设宴款待乡里,以庆水患平息之喜,共迎新春。

    另一方面,刘 德生立即知会杨柳,令杨柳请其父杨奇出马,前往子归学堂,以大礼相聘东方春生,邀请他为刘 德生在轻音阁诵书。老杨奇登门后,一向高才雄辩洒脱不羁而又坚如磐石的东方春生,居然破例答应了,刘 德生大喜过望,为此,他连夜找来十几位识书善写的老夫子,将所诵剧本反复推敲,待其满意后,才欣喜入睡。

    万事俱备,只待大集,刘 德生相信,此事一过,他必会威震华兴郡,届时,他借助修渠带来的威望,再请其父利用朝中人脉帮忙运作,直接跨过江州牧,得到京畿朝廷的赏识,被举荐入朝为官,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想到这里,刘 德生满心欢喜,他一把揽过杨观,开始龙飞凤舞起来。

    四十年后,一代儒圣萧凌宇游历至此,听闻此事,不禁叹曰,“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

    如刘 德生这般的市名之人,终究是入不了士人的眼呐!

    ......

    汉历公元341年,九月三十,晨。

    城门还未打开,刘 德生便盛装恭立于东门,等待来自各方的受邀宾客。

    为了能够不漏一人地迎接所有远道而来的宾客,刘 德生花重金买通了驻守城门的百夫长,叫西、南、北名百夫长推迟打开城门的时间,同时命令东门百夫长提前打开东门,在重金利诱下,四名百夫长冒着被应知严惩的风险,按照刘 德生的要求,开始道,“三国一统,山川同域,论功行赏,刘萦因其勇毅,受封凌源侯,荣归故里。”

    说到这里,东方春生不忘赞叹一句,“后,刘氏历经四代,虽无才卷风云之辈,却亦皆爱柔克刚、诞丰令质之大儒。”

    “及至刘藿,哦,也就是现刘氏家主刘兴之父。”

    说罢,东方春生向二楼刘兴微微点了点头,刘兴笑容满面,亦点头回礼。

    “刘公其人,聪明睿智,内敛少言。六岁前往凌源山脉,独悟二十载不出,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以凡人之躯,参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悟天地之机以成境。出山既长生,入朝既帝师。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刘公可谓人中龙凤!”

    老刘兴听到有人如此夸赞他的父亲,忍不住拍案而起,大声叫好。

    “神武帝继位后,刘公先为司农少卿、丞相司直,后为光禄勋、太常,因处事机敏、圆滑不羁,终承五公之首丞相大位。功成名就后,刘公趁月色、驾白鹤、归凌源,隐于凌源山脉,华兴刘氏再度声名鹤起,扬威于天下。”

    讲到这里,东方春生猛一敲鼓,朗声大喝,“有诗曾云:华兴有刘氏,奉长卷,挽黄沙,深山悟大道。六代两帝师,鼓风雨,兴汉室,古今无来人。”

    到此,满座皆喜,东方春生诵的精彩,刘 德生的剧本,写的精彩。

    ......

    唯有应知坐在席内,不言不语,不声不响,悄悄地将一杯酒倒在了地上。

    仍记当年,秦汉大战后,刘兴的父亲刘藿居功自傲,性情大变,开始仰仗先帝宠爱,独断专横。

    时任御史司直的父亲应钦,察觉到若任由世族滋生,其乱将不亚于外戚、藩王之祸,于是上书《时政策》,在朝议上论述世族崛起之弊端。

    此策与神武帝治国大政向悖,不讨人喜。亦与刘藿治世之法相左,遂被刘藿构陷,免职回乡,五年后郁郁而终。

    父亲回乡后,亲朋无一探望。

    刘藿隐山后,拜帖车水马龙。

    哎!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