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修真小说 > 凌霄启天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四章 闲散无事惹尘埃
    知安城,邹老魔巢穴所在,也是陈景此次北行目的地。

    知安城位于商水国与大齐王朝中间地带,与兆安城一个德行,只有城池,并未立国,名声不显之下,又正好建在两山交界处,本地土著便称呼两山“剪子山”,口头相传之下,城池多了一个“山窝城”俗名,久而久之,大名“知安城”反而知道的不多了。

    陈景为这个“山窝城”跑了不少冤枉路,直到遇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这才晓得是怎么回事。

    城外流民遍布,搭建一间间无门无墙只有完一脚将那条狗踢飞出去,再送它一句,“吃屎去吧!”

    等不到崔妞来,找不到邹老魔,干等不是个事儿,如今不能入定打坐,这让陈景多出许多空闲,思来想去,不宜显露身手,厨子的话,这破地方不一定能让自己施展开来,最后敲定,还是做个半吊子打铁匠为好。

    第一次给人做帮工,多少有些胆怯,陈景去了城外一家简陋的铁匠铺,铺主也姓陈,听闻来意后也不多话,先让他抡锤一盏茶不停试试看。

    这自然难不倒陈景,撸起袖子,捡起一块粗胚在铁毡上砸起来,伴随火花四溅,粗胚逐渐变得有棱有角。

    一盏茶下来,陈师傅看他额头流下一片汗水,心不慌气不短,余力不少,夸赞一句“好后生”,点头答应让他留了下来。

    忙时打铁,闲时发呆,成了陈景这段时日的日常,多是修补农具,偶尔有刀具也是菜刀,在陈景眼里与破铜烂铁无异,本地人来此让陈师傅修补,不外乎图省钱,偶尔老主顾来了,陈师傅不收钱也给修补一番。

    半月下来,来此的老主顾,都晓得打铁铺来了一位“小陈师傅”,不善言语,不喜吹牛,没事儿就坐在铺子里面发呆,给人呆头呆脑的印象,是个腼腆小伙子,好在手脚灵动,干活利索,当天的事,从不等到隔天。

    陈景闲暇时也不是一直待在铺子里,偶尔出去晃荡一圈,一般都在铺子周围,穿梭于草棚之间,大人少有懒汉,多是忙各自的去了,剩下一群半大孩子撒欢乱跑。

    陈景不是崔妞,岁数大了还是想当孩子王,看到成群孩子就往里边硬凑,牛皮吹得飞起,总能唬住一些见识不够的孩子。

    陈景避开那些孩子,那群孩子却围着他打转,作为半个本地人的流民孩子,打量几眼就晓得陈景是外来人,一个个忍不住好奇询问。

    “南边来的,还是北边来的?”

    “你自己一个人么?”

    “娶媳妇了还是打光棍?”

    “你读过书没,会写字不?”

    “看起来秀气,估计也不是啥好人。”

    “对对对,俺娘说过,脸上越白净,心窝子越黑。”

    “说不定他就是江湖行骗的,前阵子不就闹过一出,拐走好几个孩子。”

    陈景叹口气,半大小子,正是混账的时候,啥都敢想,啥话都敢说,真想挨个给他们几个脑门来一巴掌。

    忍了又忍,陈景不愿和他们斗嘴,最终认怂,疾走几步回了打铁铺。

    远远瞅见铺子面前有几个黑衣人,相比城外流民满是布丁的粗布麻衣,这几位黑衣人衣料考究多了,外人见了,难免会多看几眼。

    黑衣人前脚才离开,陈景后脚回了铁匠铺,看陈师傅忙乎火炉,问道:“咱这是有大活了?”

    陈师傅摇头道:“这事你别掺和,一个操持不好,会出人命。”

    陈景疑惑道:“帮忙都不成?”

    陈师傅丢下火钳,喝口凉水道:“你初来乍到山窝城,有些忌讳不清楚,这几天你就不用过来了,我自己一个人能应付。”

    话里有深意,却没点透,陈景不好过问太多,交情不到,陈师傅言明让他别掺和,已经足够好心好意了。

    陈景转身走出铺子,觉察后边异样,扭转身来,一手抓住投来的斧子,疑惑的看去铺子里面。

    陈师傅点头道:“你能有这身武艺,足以自保。不过我还是劝你晚上别乱走动,山窝城晚上一直不太平,不是一般江湖武人能对付的,见识不足,本事不够,很容易陷进去。”

    陈景放下斧子,问道:“怎么个不太平法?”

    陈师傅看他一眼道:“人鬼横行。”

    回去客栈路上,陈景一直琢磨那句“人鬼横行”,难道邹老魔只在晚上出行?

    陈景不是没在晚上走动过,除去那座勉强还算森严的城主府,城内街巷大致都被他走过一圈,没能察觉异样,难道还要找一个“良辰吉日”,才能碰到那位老前辈?

    一阵敲锣声远远传来,陈景瞅见主道居民自行靠边,远处一队凑合的仪仗走来,前边步卒开路,后边八人步辇缓缓走近。

    步辇四周垂下黑纱,此刻无风,众人只能看到里面模糊身影,不得真容。

    陈景喃喃道:“城主出巡啊。”

    师父说是让他找狗,可万一让他歪打正着找到呢?即便冤枉了这位城主,试探一下而已,陈景有把握全身而退。

    陈景正在考虑是否要试探一下这位城主的身手,瞅见前边临街阁楼上露出半个脑袋,正偷偷摸摸打量越走越近的步辇,看那样子极为小心谨慎。

    陈景只好暂时收手,打消对步辇出手的念头。

    一少年模样的孩子贴伏屋道:“城门楼上当众鞭尸仇寇,方能解其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