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早年的特殊环境,让“罗马尼亚”的军团庄园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文化氛围。
比如,资深的百户,在军团事务中是有发言权的。
紫帐的军事理论认为,士兵的状态对于战斗力发挥影响极大。精锐士兵几天没吃饱饭,被对面刚刚吃饱喝足的民兵拖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兵法说,很多胜利是战前决定的,谁能把战斗力保持的最好,谁就有了相当高的胜率。
所以,战前,这些百户们需要向上反馈士兵的体力、士气和其他精神状态,同时负责向下转告军团指挥层的意见,鼓舞士兵们响应。
军团的首席百户,理论上是将军的常设幕僚,收集这些意见,是他的日常工作。同样,战后的战利品分配,和抚恤的发放,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也需要这些人介入。
各个世家,对于军队的控制,往往也是通过这个环节。
理论上,如今的紫帐世侯并没有世袭的官职,只有祖传的荣誉称号。他们的实际权力,来自军团的支持。而派子弟去地方,担任百户,就是锻炼能力和获取资历的重要方式。
一般来说,当一个世侯家族准备推举一名新人的时候,首先就会给自己的支持者们打招呼。
他们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封地,只有一个大致的“高影响力区域”,一般是上一代长期任职的地方。父辈和兄长们会挑一个战斗力比较高的百户,让他去当长官,再派几个亲信老兵去辅佐他;或者派他去更高一级的军府,从自家长辈、部将的副官做起,等熟悉了环境,再去做独当一面百户长。
这些被选中的单位,可以得到世侯们的额外帮助,获得更好的机会和更多的战利品,所以大家一般也不太抵触“空降”来的长官。有了这些扶持,世侯子弟也可以更快地获得战功,积累威望,算是双方的默契。
当然,事情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战争指挥能力这个事,有时候真的要看天赋。像史丹这种水平实在不行,让大家都受不住的,其实也不算个例了。
碰到这样的,只能要么去当文职,混个饭碗;要么跟别家做个交换,转去别的领域——紫帐汗国天天打仗,真的会死人的。与其带着大家一起送命,还不如早早知难而退。
所以,各个勋贵世家的势力范围,变化的也很频繁,有时候甚至会突然从帝国这头蹦到那头。也只有开国的那几家老世侯,还有能力和威望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而即使如此,膨胀和收缩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因此,这种当百户的经历,以及提拔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可靠团队,是世侯们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很多人提拔之后,换了制服和印玺,却依然天天带着百户的藤杖,用来展示自己的履历,表示自己是从基层真刀真枪砍上来的,同时也和士兵们拉近关系。
这东西,郭康家里都有,去李玄英家里的时候也经常见——李玄英小时候,没少被他爹用这玩意儿抽。
而反过来说,这些人也把基层百户里的文化氛围带到了高层。
比如,“漠视纪律”、“亲近敌人”、“破坏团结”这些指控,在其他地方可能是个道德问题,在军团庄园内,却是个很严重的罪名。
当年,这种犯人轻则被百户鞭打,重则被监禁起来,等待审判。
那时,军法和民法都没有太严格的区分,汗廷会定期派出“假节钺”的高级司法官,负责在各地巡查,审阅重罪案件。罪行极其严重的公民,需要经过司法官的专门审判,庄园的其他人和附近的百户们都会受邀列席。
紫帐当时执行一种很古朴而简单的裁决方式:如果是平时的犯罪,那么犯人所在的庄园,加上周围一圈的八座庄园,一共九名百户,会组成一个委员会;如果是战时的犯罪,则由大队里的十名百户组成。司法官的审判结果,六人以上没有异议,就会裁定罪名成立,否则会上报到汗廷,再进行审理。
司法官会把节杖插在空地上,百户们把罪犯拖到节杖下,拿起自己的藤杖,一起抽打他,以示军团唾弃此人。打完之后,刽子手用司法官的大钺将犯人斩首,悬挂在庄园或者军营门前。
由于侮辱意味很重,所属的百户长自己都经常受不了,事后就辞职的不在少数。很多时候,司法官也宁愿做出剥夺公民权和逐出庄园的判决,以取代这种死刑——反正就结果而言,在这种地方,赶出去自生自灭,和死刑的区别也不是很大。
后来,随着管理机构的逐渐成熟,紫帐的司法也渐渐完善起来。各地有了专门的法庭,不需要这么古朴的方式了。
百户的权力也在下降。由于职能日渐增多,一个人已经基本不可能承担完了,所以如今的百户,往往只是个村长兼军事首领。
他的司法权力被上级法庭分走,只能临时拘捕和遣送犯人;教育村民识字、推广种植技术、乃至审查账目、核对田亩等,也成了专职的“庄园教师”的工作;协理百户也越来越趋向于正式化、常设化。
当然,很多传统,还是能看到影子。连庄园教师们,都喜欢自称“文职百户”,每年都得集体给汗廷上书,要求自己也能携带葡萄藤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郭康觉得,这些传统确实让紫帐高层普遍比较朴实,整体氛围确实还不错。但不少人也保留了很多这个年代中下层军官的思维,显得过于……质朴了。遇到有些情况,就很吃亏。
但不管怎么说,百户制度对紫帐的影响,确实是很深远的。
而实际上,高级的行省和基层的百户都大概摸索出来一套运营方式之后,紫帐汗国才开始填充中间环节。
这事的起因也很简单,单纯就是因为汗国变大了。卫以下直辖百户的庄园,已经越来越管不过来。于是,李天策到李应麟时代,就开始在卫以下增设军府,让他们分别管理各地百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