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寒门枭士 > 章节目录 第34章 治世能臣
    对于赵峥的表现,云逸其实早有预料。

    毕竟不论在任何朝代,食盐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

    从某种意义上讲,说盐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其实也并不为过。

    如果一个国家在食盐的供给上出了问题,轻则爆发动乱,重则王朝倾覆。

    这也是不论在任何朝代,食盐都只允许官营的原因。

    “不错,这个袋子里面装的确实是盐,而且是一种从未在市面上出现过的精盐。”

    云逸语气轻松,可在场众人对他的话却并没有半分怀疑。

    书房里这些人,除了云逸,身份非富即贵,吃的盐自然也是品质最好的。

    可就算是见多识广的庄静庵,此生也从未见到过如此晶莹洁白的盐。

    “云逸,这盐……这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那一小袋精盐,此时已经被庄静庵抢到了手里。

    他学着赵峥的样子拈了一些放进嘴里,苍老的面庞瞬间就因为激动而变得潮红。

    “回先生的话,这精盐乃是学生用青盐提炼出来的。”

    这个问题云逸早就提前打好了腹稿,当下便把编好的故事向众人讲述了一遍。

    “前几日诗会后,学生买了一罐青盐回家。”

    “由于携带的东西比较多,不慎把青盐洒落在地。”

    “学生家贫,不忍舍弃,便把地上的青盐和泥土一起收集了起来。”

    ……

    云逸把如何溶解、过滤、熬煮精盐的过程,详细的向庄静庵讲述了一遍,听得众人无不啧啧称奇。

    作为三朝元老,庄静庵非常清楚食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要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稳定和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数不胜数。

    官员俸禄、军队粮饷、基础建设、水利维护、赈济救灾……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耗用,最终也只能由老百姓缴纳的田赋买单。

    只是这年代的田地,产出本来就不多。

    就算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地里的收成,其实也就堪堪足够一家人生存下去。

    若是遇到灾年饥荒,走投无路之下,那些生活无以为继的农民,也就只能靠卖田换粮才能活下去了。

    只是这样一来,土地兼并也就不可避免。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会使得穷者日益贫困,富者越来越富。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周王朝的田赋定的其实并不算高。

    而且在遇到灾年的时候,还会通过减免赋税,来帮助农民度过饥荒。

    这也就导致了大周王朝的国库一直都处在空虚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就算农民的土地被地主豪绅兼并。

    只要土地的总量不变,朝廷的税收应该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可是根据庄静庵多年为官的经验,但凡大灾之年过后,朝廷的赋税就会莫名其妙减少许多。

    朝廷理所当然的以为这种情况是灾荒所致,却不知道那些被兼并了的土地,早已被富户豪绅勾结当地官员藏匿了起来。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把兼并得来的土地,挂靠在了秀才和举人的名下。

    由于这些读书人在大周王朝有减免赋税的特权,所以这些土地自然也就不用再向朝廷交纳一粒粮食的赋税。

    如此经历一次饥荒之年,大周王朝的国力就会衰退几分。

    当土地兼并达到出医治心病这样的话来?

    “呃……”

    云逸也没有想到,自己刚才为了充门面的话,居然被庄静庵记在了心里。

    正想着要不要随口胡扯两句应付了事儿,就看到庄静庵正目光锐利的盯着自己。

    算了!

    在这种已经成了精的老怪物面前,还是少耍一点心眼吧!

    反正已经拜了师,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想来就算自己表现的妖孽一点,这位老先生除了开心,应该也不会把自己卖了吧?

    一念至此,云逸轻咳一声,便朝着庄静庵说道:

    “学生捣鼓出这精盐后,确实想了很多东西。”

    “自古盐铁均是官营,想来其中的利害一定颇深。”

    “只是学生以为,大周王朝的盐商制度发展至今,其实已经隐隐有些尾大不掉的趋势了。”

    “这些精盐与其继续交给之前的盐商经营,倒不如重新扶植一批新人出来。”

    “这样不但可以制衡那些已经成了豪绅的盐商,而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

    由于并没有提前准备,所以云逸的回答也是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可就算是这样,也已经把书房里的众人震惊得目瞪口呆了。

    要知道云逸仅仅只是一个连县试都没能通过的白身,可是他刚才讲的那些,恐怕就算是秀才甚至举人,都不一定能看得明白吧?

    庄静庵的心中其实也颇为惊讶。

    他之所以收下云逸做弟子,那是因为这小子在诗词和书法上的造诣颇深。

    可今日看来,这小子的眼光和见识,在年轻人里面,那也是一等一的啊!

    他刚才提的几条建议虽然听起来非常笼统,可是如果没有想清楚事情背后的脉络,是断然不可能提出那些建议的。

    虽然这小子的想法还颇为稚嫩,但是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可以成长为大周王朝的治世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