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喊来一些有水底考古工作经验的人一起,忙乎了四五个小时后,埋入海底淤泥中的沉船部分终于被挖开了。
“快,把铁皮包上!”也不管其他人是不是真的能听见,说话的人很是激动地指挥着。
好在有经验的人不止一个,很快古沉船上下左右就被铁皮包裹得严实,确认绑好了绳索,海底也没有发现其他残留的文物后,古沉船就被缓缓吊拉了上去。
众人联手将挖出来的坑填埋上后,便继续往下一处目的地游去。
至于对古沉船进行考古发掘的工作,自然是交给专业人士。
不过,这一片海域的传说可能确有其事,因为他们此时来到的地方,距离刚刚打捞古沉船的位置不足200米。
似乎也就是在海里掉了个头,转了个弯,便来到了又一处沉船遗址。
不过,这一次看起来不太幸运。
沉船整体是以倒扣的姿态沉睡海底数百年,船底朝上,船上的桅杆、船舱等不知是被撞击损毁了还是深埋海底,外表看不出情况。
船身很大,大约十几米长,周身覆盖了厚厚的石灰质,海藻等,在一侧不太明显的角落,有一个能勉强容一个人通过的洞口。
“不是吧?这不会是盗洞吧?”考古人员连连哀叹,赶忙小心上前查看。
其实相比陆地上猖獗的盗墓者,海底的盗捞者面临的困难无疑多了许多倍。
海底文物遗址也因此能够保存较为完整,不受侵扰。
等有经验的人仔细清理洞口周围杂物后,发现这很可能是造成沉船的主要原因。
洞口周围遍布蜘蛛网似的裂痕,看起来更像是猛烈撞击造成的,有可能是几百年前,这艘船在航行时不小心撞上了礁石等物,船体漏水,最终导致沉船事故的发生。
虽然能看出来这条船确实是古沉船,很有时代特性,但谁也不确定它是不是拉载货物的商船,有没有令人期待的宝贝发现。
既然来了,就没有不弄个明白的道理。
在船身上用小锤轻轻敲击,等可能存在的鱼类受惊游走后,众人小心顺着洞口进入船体内部。
倒扣的沉船内部形成一个黑暗的空间,哪怕大家开着头灯,视线范围也很小。
船体内部结构混乱,各种已经有些腐朽的木头构件散落着,七零八落,有的甚至成了碎片。应该是原本的甲板和房间遭受海底撞击被损坏,形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倒扣的沉船,就算曾经有一船价值连城精美绝伦的宝贝,现在能幸存的,不报废的估计也没几个了。
虽然不抱希望,但进来的众人还是耐着心思仔细检查着船体,翻看着海底淤泥,看看是否能有意外发现。
一些隐藏在海床上的小鱼小虾蟹之类纷纷如惊弓之鸟四下逃窜,一时周围的海水里几乎遍布纷纷扬扬的细小生物。
一位考古人员拿着小锤子在船身到处轻轻敲打着,仔细听着回音,感受着不同的震颤,来分辨船身有无夹层。
如果这条沉船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发现,很可能它就会一直沉睡海底,永不见天日。
唐溱溱跟着她刚刚结识的好朋友——一只海龟的身后游进了倒扣的船体内部。
作为海底有名的寿星动物,海龟一般能够存活150年左右, 20—30岁才算它们的成年时期,不过它虽然繁殖快,但存活率不高,产在陆地土坑里的卵、刚孵出的小幼龟很容易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食,真正能够平安到达大海的数量不多,还要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很多生存考验。
跟唐溱溱友好交流的这只海龟年纪四五十岁,它有一肚子的神秘海底冒险故事可以讲给唐溱溱听,作为交换,它也能从唐溱溱那里多少了解人类的成长故事。
“我的爷爷奶奶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它们见过从海面上坠落的巨型怪兽肚子里有很多奇怪的东西,有的亮晶晶,有的圆圆扁扁,受到撞击容易碎裂,有的灰扑扑的很沉重。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很硌牙的物品,曾有不少对它好奇的海洋生物们对它各部位上下其口,最后败兴而归。”海龟说话语速略慢,声音低沉,很有讲故事的氛围。
听到“亮晶晶”,唐溱溱觉得一定是好东西,真金白银类才会“亮晶晶”。
“那关于这条大怪物,”唐溱溱指了指这条它们刚刚进来的沉船,“它有没有什么传说呀?”
这些“海洋原住民”们把沉没的人类船只叫做“大怪物”,“巨型怪兽”,而海龟漫长的生命里,所见所闻远比其他海洋生物们更为丰富多彩,见过、听过这些沉船故事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我们海龟一般都是喜欢独居的,一生很难见到亲人,朋友也比较少,不过我们性格比较温顺,很容易与其他海洋动物处好关系,我听过关于这片海域怪物的许多版本,具体是真是假,还得你自己去判断。”
接着就给唐溱溱讲述了一下自己听过的几个故事版本。
“灰扑扑的,硬疙瘩?”那是什么东西?唐溱溱听罢其中一个故事,对其中提到的这一点有些好奇,在心里疑惑着。
或许是当时船上拉载的铁矿?
那么,刚刚故事里提到的,就是好多铁矿?
唐溱溱四下看了看,找到宋元泽,和他说了一下自己的猜测。
不过宋元泽听完,有自己的想法。
他在好友聊天框里输入:“我知道了。交给我。”然后附上一个灿烂的笑脸。
唐溱溱一抬头,就看见他笑眯眯地看着自己。
捂着小鹿乱撞的心口吸了吸自己不争气的哈喇子,心里却在鬼喊鬼叫着:“温柔暴击!我要没了!”
宋元泽负责去和考古人员联络,等他们联手继续向下发掘了大约六七米后,终于断续发现了一些沉船残骸,腐朽的木头,破碎的瓷器碎片,和传说中的灰扑扑的硬疙瘩——银锭、铜钱、石雕、漆器等。
海底考古人员的喜悦显而易见,而随之被挖掘出来的珍贵文物不止这些,还在淤泥里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龙泉青瓷,它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经过长久的考古累积的经验,我们发现对文物最好的保护其实是尽量少干预,对它们而言,真正适合的地方,不是博物馆、展览馆,而是海底和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