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三十五章:人证物证俱在
    朱棣听了,更是脸色凝重。

    张安世这番话,确实揭示了一个可怕的真相。

    若说这些人,是一个商行,这个商行的规模,可能比栖霞的商行还要大。

    从造船到出海,再到大批的货物出入,围绕着这个,多少人靠此为生。

    张安世继续道:“都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陛下,这个案子要查下去,要杀多少人的父母呢?正因为是如此,所以这满朝文武,可能有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知道其间的一些事,可这满朝文武,要嘛选择三缄其口,要嘛则选择与之同流合污。”

    “而陛下要彻查,又怎么查的下去呢?谁砸这么多人的饭碗,都是要命的事,所以……朝廷一旦查到头上,有人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敢被人拿住,就算拿住,也绝对不敢开口。”

    朱棣听罢,点头连连,他皱眉起来:“那么张卿……倒是认为,朝廷不该查?”

    “谁说不该查?”张安世道:“一面在朝中,大肆结党,阻止百姓下海。另一面,却依靠垄断,自己独占暴利,在这个过程之中,这其中的利润,他们和与之勾结的大臣们占了九成,分出一点汤汤水水来,给了所谓的百万漕工,至于朝廷,还有国库,却只能将税赋,压在那些耕种土地的小民身上,纲纪败坏到了这个地步,岂可因为他们裹挟的人多,便不彻查下去。”

    朱棣颔首:“这样说来,此案要彻查下去,殊为不易。”

    他指着这姓曾的公子道:“你如何知道,此人是姓主谋之一。”

    张安世道:“很容易,陛下,若是照着以往的方法,去顺藤摸瓜,肯定是查不下去的,毕竟牵涉的人太多,阻力重重,所以臣略施小计。”

    一听略施小计,朱棣忍不住微笑。

    张安世道:“臣一面,让陈礼往宁波府,摆出一副要彻查到底的样子,其实就是要让这些贼子,误以为内千户所,要以宁波府为线索,彻查下去。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也就在这宁波府上,以至闹的整个宁波府,鸡飞狗跳。”

    张安世道:“可实际上,臣知道,靠这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臣命朱金,暗中开始收购大量的瓷器和丝绸。”

    朱棣听到这里,不由得皱眉起来。

    方才还在说钦案,怎么又转到了买卖上头去了。

    连胡广等人,也大为不解。

    只有那曾公子,将头埋得更低,这个时候,他没有鸣冤叫屈,似乎也在细细咀嚼张安世的话。

    张安世道:“陛下……海贸最大的特点就是……运出越多稀缺的商品出去,牟利越高,而且一艘船装载量有限,这就意味着,同样一艘船,若是装上粮食,或者是装上其他价值不高的货物,远不如装上价值不菲的货物所得的获利。”

    张安世舔舔嘴:“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即可知道……这些走私的贼子,他们主要出海的货物,一定是价值昂贵,且是我大明独有的丝绸、茶叶以及瓷器等物。知道了这些就好办了。陛下,方才不是说了吗?这是无数人的饭碗,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那么……臣就挖他们的根。”

    朱棣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有不少瓷器商贾,还有不少的丝绸商贾,走私商也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张安世道:“不错,要出海,就要大量的囤积瓷器和丝绸,并且大规模的采购,这养活的,必是为数不少的商人,可臣派朱金,也以栖霞商行的名义,在暗中开始收购,这些掌握大宗瓷器和丝绸的人,一定会想办法,与朱金接洽。”

    朱棣点头:“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何况,这些商贾,必然也意识到,现在朝廷突然大张旗鼓的彻查走私钦案,虽说朝廷未必能彻查到底,可至少,在这个节骨眼上,走私商一定会更加小心谨慎,这两年内,走私的数目会大规模的减少。也就意味着,若是他们不能找到新的买主的话,可能要有大大学士,就是那一鸭。”

    他顿了顿:“国策要变了。”

    “你的意思是……”胡广一脸诧异,似乎也想到了什么,露出惊讶之色。

    杨荣道:“嘘,慎言。”

    胡广道:“我远不如杨公啊。”

    杨荣却微笑:“有时候……陛下并不需要太多聪明的人,憨厚老实,也是长处。”

    胡广:“……”

    堂堂文渊阁大学士,被人评价憨厚老实,其实就跟骂人也没啥分别。

    今日……又遭了侮辱。

    …………

    这蒲成志没有被押下去。

    张安世似乎一点都不想瞒着他。

    此时他兴匆匆的朝朱棣行了个礼,道:“陛下,为了查案……商行花了一点小钱。”

    朱棣道:“小钱是多少?”

    “根据商行和各大丝绸商和瓷器商的契书来看,可能每年,收购的货物,需八十万两纹银以上,为期十年……”

    朱棣一听,骤然绷不住了。

    一年收购八十万两,还十年……

    你不如把朕卖了得了。

    见朱棣的脸色很不好看,张安世道:“陛下,这做事,总要付出一点代价嘛,何况,为了铲除奸贼,花费一点代价,臣想也是值得的,再者说了,若是能查抄蒲家的财富,或许……可以弥补不足……”

    朱棣脸抽了抽,话是这么说,可朱棣早就将私商的财富算进了自己的内帑里啊。

    可商行亏本,却是实打实的。

    朱棣深吸一口气:“罢了,吃一个亏,买个教训吧,想办法,将这些瓷器和丝绸卖出去。”

    “这些瓷器和丝绸,原本是用来出售给海外的,都是大宗的商品,若是再发卖出去,臣只怕,会导致整个瓷器和丝绸的价格暴跌,卖不上什么价。当然,办法也不是没有……”

    朱棣凝视着张安世,来了一点兴趣:“你不会,希望取而代之,也跟着干这私商的买卖吧,你把朕当做什么人,宫中来走私?”

    果然,知我者,陛下也。

    张安世乐了:“陛下差矣。”

    朱棣皱眉:“朕猜错了?”

    “猜倒是猜对了,就是……若是陛下的商行做这买卖,怎么能教走私呢?这分明是陛下眼见这海外诸番求取大明宝货心切,不忍见他们求而不可得。又得知,我大明许多的军民百姓,仰赖此我生,又不忍见他们饥肠辘辘。这才亲自下海……”

    张安世深吸一口气:“所求的,乃是四海归心,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此等大仁大义之举,便是尧舜再生,也不过如此。”

    朱棣听罢:“嗯……瓷器和丝绸都有了,是现成的,船……给朕将蒲家的私船都抄了,这船也成了现成的,至于海外的渠道……也用蒲家的?”

    张安世道:“大家都是求财,海外的人,和谁做买卖不是做买卖,只要有需求,人家自然能找上门来。不过……说起来,蒲家也不是一无是处,这几百年来,他们整个家族,为了牟取海洋上的暴利,呕心沥血,一代又一代的,维持渠道,推广大明宝货,也算是功不可没,陛下,将来凌迟的时候,少割他们几刀吧,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何况陛下仁义,赏罚分明……”

    蒲成志听了,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口血在喉头涌动,几欲要喷出来。

    ………………

    第二章送到,不过写的急,可能有错别字,多担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