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大明:让你奉旨监国,你去修仙? > 章节目录 第4章 大明第一内阁
    长生殿,死寂沉沉。

    就连跟在朱雄英身侧的结巴小太监都能感觉到不对劲,吓得腿打起了摆子。

    当初老朱搞分封,一堆朝臣反对。

    结果怎样?

    全拉到午门砍了。

    毕竟老朱在郭桓案的时候可是做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的壮举,一次性干掉整个官场,杀这点人算个球。

    这黄子澄真是胆子够大,在老朱还有气的时候说这话,真不知道是该说他狂还是傻。

    不用怀疑,今天这长生殿中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进入老朱的耳朵里。

    朱雄英没有说话。

    他不说,其他人自然不敢吭声。

    ‘这事,确实头疼。’

    为了活命,朱雄英一心都扑在修仙长生,但他毕竟是皇太孙,不出意外的未来大明皇帝,原本历史轨迹中朱允炆要面对的问题,他同样也得面对。

    那就是,削藩。

    老朱这人很抠,很暴,很集权,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农民基因,让他极其看重血缘关系。

    洪武年间一共封了25个王,其中24个是老朱儿子,一个侄孙,这些藩王都有自己的护卫军队,少则一万,多则数万十数万。

    尤其是守卫北境的九大塞王,如燕王秦王晋王宁王等,都是带甲十数万,且都是经过实战的悍兵,比如宁王的朵颜三卫,那都是一个能砍三个的猛士。

    这种情况下,朝廷占据强势地位还好,一旦弱势,或者有进入弱势的迹象,问题会像洪水一样挡不住。

    比如现在‘老朱垂暮、阿标病危、皇太孙修仙’的局面,在藩王眼里这就是妥妥的机会,毕竟皇帝这位置,搁谁都想过把瘾。

    如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朱棣是主观造反还是被逼造反?

    历史学家就算是吵翻了桌子,也没人能完全论证清楚这一点。

    而且就朱雄英这些年的暗中观察来看,他的这些叔叔甚至是堂弟们,没一个是安分的,好些个都和历史书上说的不一样,难道都是因为蝴蝶效应?

    朱雄英瞥了眼黄子澄,在历史书上这货的表现是个正儿八经的书呆子,比如‘建议先搁置燕王不顾’、‘推荐李景隆’等致命性壮举。

    但这货可是高考状元,说他是个傻子,朱雄英绝对不信。

    读心术,开。

    好家伙,心机狗啊。

    朱雄英一眼看透了黄子澄的小九九,原本还以为这货是耿直,没想到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黄子澄算准了‘削藩’是大明未来接班人的一块心头病,自己这时候只要表诚,必定会获得太孙殿下的信任与庇护,老皇帝又活不长久,自己被杀头的概率不大,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可朱雄英就发现他很喜欢去青楼。

    朱雄英这两年对三杨的考察结果下来,整体还是很满意。

    这三人各有缺点,但同样也都是一等一的大才,最主要是彼此间刚好能够互相优缺互补,在朱雄英看来,这才是三杨内阁能够被称为大明第一内阁的关键原因。

    既然现在自己已经监国了,那就没再必要搞什么知己了。

    不装了,摊牌了。

    ‘头疼。’

    朱雄英揉了揉眼眶,一双熊猫眼越发黑了。

    他是想睡,但是这外头的太阳太刺眼了,这年代又没有什么遮光帘之类的玩意。

    “罢了,研究下怎么呼风唤雨。”

    闭上眼,脑海中自动浮现一大串的咒语,动作,布阵,以及各种需要用到的物件需求,朱雄英慢慢琢磨了起来…

    ………………

    应天府内城,咏柳巷。

    春风拂过河边杨柳,三座紧挨着的宅子。

    最左最右两扇门,同时咿呀一声开了,走出两个容貌儒雅的才俊青年。

    相视一眼,简短的错愕之后,笑着相互行礼。

    “勉仁兄,你这是要去哪?”

    杨溥笑呵呵的问道。

    “去外城见个旧友。”

    杨荣回了句,反问道。

    “弘济兄欲往何处?”

    杨溥神色微微躲闪,片刻后道:“东安棋馆来了个厉害棋手,我去瞧瞧。”

    话语刚落。

    咿呀一声,中间这道门开了,走出之人皮肤略黑略糙,一看便是小时候苦大的娃。

    “士奇兄。”

    杨荣杨溥,同时行礼。

    “我族中有位族弟刚刚入京,须得去见一见。”

    杨士奇显然是在门内听到了两人对话。

    三人相视一眼,都是呵呵笑了起来。

    随后,三人马车出了巷子,一个朝东,一个朝西,一个朝南。

    半个时辰后。

    三辆马车,同步到达北向的皇太孙府。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皆是带着尴尬笑容并排站在皇太孙府前,心里那点小九九碎的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