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大明第一太子 > 章节目录 第六百一十九章 迎接
    朱标其实是更倾向于将他们留在京城的,或是留京安享富贵管着宗人府的事情,或是再干脆些直接就藩中原之外的地域。

    其实怎么都好过让藩王就藩军事要地,自己父皇哪里都好,只是对血脉亲情太过执着,儿子们在他手底下是不敢反,在朱标这个大哥手底下也不敢反,可再往后就是说不准的事情了。

    谈到最后老朱自然还是顺了儿子的意,让他回东宫后写一封替朱橚请封的奏疏,也好展现一下兄弟情义。

    朱元璋也清楚,儿子们孝顺自己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往后还能不能兄友弟恭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他一直都是让朱标这个大哥展示威福,为的就是不要手足相争祸起萧墙。

    这不仅是为了长子考虑,更是为了其余子嗣考虑,所谓知子莫若父,其余的儿子加起来都不是老大的对手,何况还都各有心思,还是安分守己富贵传家为上啊。

    随着夜色渐深朱标就起身拜别自己父皇母后,再晚宫锁落下想出去可就又要折腾了,因夜里有风,临行前马皇后还特意赐下连帽赤龙披风,估计是皇帝所用的。

    老朱捧着茶杯盘腿坐在软塌上,听着众多脚步声渐行渐远,思虑了许久才道:“老五留在京你看合适吗?”

    马皇后随手摘下发鬓上的凤钗道:“怎么不合适了,老五自小乖巧懂事,你不也喜欢得很么?”

    朱元璋挑眉道:“妹子,你说的跟咱问的是一回事么,咱是担心别的皇儿莫要也起了这个念头,到时候就不好办了。”

    马皇后叹了口气道:“重八,如今标儿也大了,其他皇儿也都懂事了,有想法没想法早就不是你我在能约束管教的了,再多操心又能有什么用呢?”

    朱元璋不满的皱起眉头:“咱是他们老子,你是他们娘,有什么不能约束管教的!是有哪个兔崽子敢明里暗里仪驾队的士卒确实各个威武雄壮的很,尤其两伍擎着画杆方天戟的汉子,都应该有后世近两米的身高,真真唬人。

    军伍之中就没有这般整齐的了,也没见过用方天戟的将帅,两者相比味道就不一样,说实话,朱标被他们护卫都没什么安全感。

    当然了,他们的忠心毋庸置疑,只是未经战血历练罢了,不过他们只是仪驾队,若是朱标离京的话自然有其他百战精锐护驾,所以也不能苛责什么,各尽其职就可以了。

    朱标邀请众多同门师兄弟共乘,他们自然是连连推诿,不过耐不住太子心意已定,哪怕是浑身不自在也是一起进了车架内。

    由于是特制的车架里面并不拥挤,就是再多几个都没问题,五匹从御马监调来的同色高头大马在前,马蹄连踏鬓毛翻飞。

    仪驾驶出端门就有五城兵马司的官吏士卒协同护驾开路,一行很是顺畅,朱标则是开口同师兄弟们闲谈起来。

    “上旬自浦江传来宋师所作《送东阳马生序》不知诸位师弟可都读过了。”

    国子监监丞黎耀开口回道:“臣拜读过了,真千古劝学雄文,文章于宽闲中尽显严整,鱼鱼雅雅,自中节度,可知宋师于文章之道更上层楼。”

    翰林院修撰陈柏道:“此文浑然天成,难得的是由己及人,不像寻常长者赠序文章那般仗着年老望重直言批评,吾师大德。”

    其余弟子自然也是赞不绝口,一者弟子不言师过,二来此文确实高超,天下文人雅士尽皆抄录传扬,寒窗苦读之士子读之亦振奋精神。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龙门艰难至此依旧勤学不辍,如今天下仰望,身为太子师,何以吾辈不可?

    如此一番谈文论道下来,众人才稍显放松,对太子他们自然是不陌生的,甚至还有一齐上过宋师课的,但终究是君臣尊卑盘于心中,不敢稍加放肆。

    翰林院国子监皆是极清贵的官署衙门,翰林院是储才养望之所,国子监是培养官员之地,他们这些人能入内,其实也离不开朱标的安排。

    就如同朱标同宋濂师生一体,他们这些宋濂的弟子也是如此,天然的太子党,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否则就是背君弃师,为天下所不齿,所以朱标是他们也是寄予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