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大明第一太子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九十八章 防民之口
    宗族与皇权的矛盾无法避免,因为随着宗族的发展,这种矛盾无法消除,或多或少存在,但只要皇权足够稳定,宗族还是非常愿意服务皇权的。

    只要皇室能做出表率,宗族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托付给皇权,毕竟,皇权至上无法违背,而且如果政权稳定,那宗族就可以繁荣发展;如果政权混乱,那宗族的发展将会受挫。

    朱标多表表态,往后也好将这些弟弟平稳的分封出国,否则天下士人都会认为他是为了独占天下,而将手足兄弟放逐到蛮荒夷域当中送死。

    若是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是为了大明发展才外封诸王,那么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积毁销骨,于内朱标名望尽毁,在这个宗族为主的时代,连自家血亲兄弟都不能善待的人,谁能相信他会善待自己的臣民?

    天家宗室血脉相残,亲王无罪却被放逐海外,还如何引导天下宗族,难道朝廷官府每年诏谕的劝民向善布告都是欺民虚言?

    如此言论一盛,被分封的诸王自然感同身受,而且远离中原跨海而去,水土不服之下疾病盛行,怎么可能没有折损,不需要多,单是死两三个亲王,就足够诸王反抗民论沸腾的了。

    朱标比任何人都知道舆论的力量,他们是纸老虎,看似不堪一击,但其实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天家无私事,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在大庭广众之下。

    而人又从来都不是理智客观的,他们只会抓住一个可以抨击的点,站在道德能有几人看得懂,能有几人有闲情逸致去看呢?

    当然,想要培养忠君爱国的信仰自然没有那么容易,这是一个最普遍的招术,还会有其他各种方法来不断积累量变,直到达成质变,这定然只要耗费几十年的功夫。

    好在大明必然是欣欣向荣的,唯有体会过苦难才会知晓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只有经历过乱世,才会感觉到朱家真的为天下做了实事。

    所以卖人设的路任重而道远,东汉末年宗室甚多,为何只有刘备为何能屡败屡战,为何只有他总是能东山再起?

    刘备是不是真“仁德”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的全天下都认为刘备仁德,这就是他的精明,两汉多少明君,朱标认为只有刘备是最像汉高祖刘邦的,区别就是刘邦卖义气刘备卖仁德。

    自古除了开国君王之外,甚少有人会去特意引导舆论,可能是因为生来天潢贵胄血脉高贵,不屑在去弄这些,最多都是专注于庙堂权谋之术。

    其实这不对,有些太高傲了,连哄哄自己百姓都懒的哄,百姓蕴含的力量是无穷的,只需要适当的指引,而不是一味的把他们当作牛羊来用,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浪费。

    事实证明万众一心真的能爆发奇迹,只要有个信仰有个目标,大航海时代已经不远了,朱标不可能让连国家民族概念都没有的百姓跨海远洋。

    那样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国内迁民都有怨言,更别提让他们出国了,不让他们对国家有信任,就是说海外有金山银山,也没几个相信并且愿意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