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军沿途经过不少村庄,不过这是大明的腹地,也是统治力最强的区域,百姓安定对朝廷也有信赖,所以并没有太过惊慌,这是好事。
朱标每路过一个村庄,就让人去询问号召,并且跟当地村老交谈,村中是否有孤儿寡母或者多余的青壮,朝廷现在要迁民屯田,到了地方就按人头分发田亩。
一个村子的耕地是有限的,若是人口多了,那养不活了也正常,不过经过了七八个村庄后,也就收拢到了百名孤儿,十余名青壮,女人是一个都没有。
他们对军队还是不信任,否则这个数字在翻几倍都不多,孤儿倒是没有人管巴不得送走,青壮则是害怕被抓了壮丁,寡妇就不用说了,她们怎么敢到全是男人的军营。
朱标亲自去看了看,孩子们倒是有男有女,不过女孩居多,大多都是十岁以下的,黑不溜秋干瘦的样子。
朱标让太医们看了看,有二十多个是有残疾的孩子,村里大多是近亲通婚,剩下残疾孩子也不意外,他们还活着就不错了,乡中穷苦自有一套残酷的法则,恐怕绝大多数有残疾的孩子生下来就被弄死了。
剩下七十余名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太瘦弱了,竟然有一个少年跟朱标同岁,但是个头才到朱标胸口,瘦弱的跟麻秆一样。
朱标皱眉看了看,吩咐伙房重点照顾他们一下,太医也配合用些药,营养不良的都好说,唯有这残疾着实让人头痛。
养活他们自然毫无压力,这些孩子都懂事的很,小心翼翼的观察者所有人的脸色,残疾孩子更甚,饭都不敢多吃,生怕自己吃的多了,被丢下。
朱标看着也不是滋味,等走之前还是要给他们安置好,最好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把饭吃饱,他们若是懂的团结,互相扶持取长补短,总归是能活命的。
大军驻扎的时候,常茂领着轻骑回来了,吩咐张帆妥善安置带回来的人,自己走到朱标面前行礼,朱标背着手说道:“这次如何?”
常茂回答道:“附近有个王家庄,都是一个姓的,只收留到了十三个有残疾的孩子,倒是还有一个寡妇领着幼女请求带她们走,本来庄里是不愿意放她们的,嘿嘿。”
朱标听后也有了精神,这万事开头难,有了一就有二,往后也好说话,这村中寡妇向来都是弱势群体,备受欺凌不说,因为各村的愚昧偏见也很难再嫁,这对朱标来说可是极为烦心的事情。
至于这个寡妇为何如此决绝也不难猜,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小女儿,这也算是绝户了,王家庄既然都是一个姓,那些亲戚可不会放过吃绝户的机会,若不是被逼的走投无路,谁也不会到这里。
朱标吩咐道:“务必谨慎,吩咐下去,谁也不可轻易打扰她们,给她们独立的帐篷,行军时让她跟那些年幼的孩子坐在一起,请她帮忙照顾一下。
常茂点头应诺,朱标算了算,明日就差不多到庐州府了,其内光是要饭的就得有千人,朱标打算都带走,有病治病,年纪小的调养起来,残疾的也给他们安排些能做的事情。
若是懒汉无赖,那就不好意思,强征带走,到了地里不干活就抽,抽到他像个驴一样勤快了,就给他分发土地,若是不服,可以造反。
第二天中午到了庐州府境内,其官员四品以上的早就到城外五十里外等候拜见太子殿下,还准备请殿下进城休息一下。
朱标前日就给他们去信了,所以城中的孤儿乞丐还有一些活不下去的孤儿寡母,都已经被带来了,也省得朱标派兵入城。
朱标花了一个时辰与地方官们吃了一顿饭,也算是认识了一下,虽然朱标不想入城浪费时间,但是这些官员也都是朝廷支柱,既然主动来向他表明心迹,朱标自然也不会太过冷淡。
然后大军就启程了,朱标也接到了朱樉和朱棣留下的信件,庐州府的粮仓他们检查过了,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已经启程去别的地方了。
朱标也不意外,庐州府离京城太近,稍有风吹草动他们有能立刻做出反应,就算原本有亏空,听闻太子殿下派晋王齐王来查,自掏腰包也得补上。
又走了好两天大军就停下了,遇见了暴雨,幸好常茂寻到一处已经荒废了的村庄,好歹有了个避雨的地方,朱标先把孩子们安置好后,在安置粮食药材等贵重物,这些湿透了可是要出事的。
区区一个小村庄,自然是装不下这么多人的,必须要改建,幸好随军携带了不少蓑衣,将士们趁着雨势稍弱,赶忙开始打通墙壁收捡材料扩建屋太子这种身份就是神仙了,那就真是老天爷的儿子。
而且她们也能感受到朱标在各处都在照顾她们,这样她们尤为感动,王家庄出来的王氏算是比较有见识的有胆量的了,抱着女儿跪在地上:“妾身等给太子爷磕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