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会议中自荐了一波的沃纳也没有被选上,失去了带队乘坐科研船去探索“镜面节点”的资格。
没办法,谁让他是航天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呢,中心需要他坐镇。
而且航天中心现在收购了好几个公司,已经成为了航天中心集团,多了那么多科学家,公司内部做了一个排名,这位依然是首席科学家,可见他的能力有多强。
小绿人们倒不是怕这种大佬出意外,坎星的词库里以前就没有这个词,后来唐超来了,坎星的词语库才更新了不少东西。
不过到底是唐超来了,他确实怕沃纳这个大佬出什么意外,首席科学家就该在后方坐镇,而不是去“前线”冲锋陷阵,所以用boss的身份也投了一票。
不同意的票。
至于他为什么想跑到樱花国去撩拨美瑞肯的人,他也是领航者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来着。
其实是因为他不仅是首席技术官,他还是公司的boss。
谁能管他?
而且地球那边不比坎星,如果是太阳系里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他肯定也不会巴巴的乘坐飞船去送菜,一定是坐镇大后方。
至于樱花国什么,只要他做好准备,那根本就不算事。
他这次来坎星的目的就是看看沃纳他们有没有把自己的装备准备好,只是遇到了突发事件,所以才耽搁了。
会议结束之后,带队的人定了下来,不是别人,正是沃纳的助理莱纳斯。
作为沃纳的助理,莱纳斯还是相当有地位的,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让他带队没问题。
要乘坐的科研船也确定了,就是第二艘核动力离子推进飞船。
它的建造进度已经达到了90%,正好是安装内部设施的时间,所以只要把里边设备改一改,就是一艘科研船了。
虽然比不上专业设计的科研船,但也能用了,主要是速度足够快,科研设备足够多。
坎星这边安稳的一批,又不用装武器,其他方面都好说。
到时候再从其他公司抽调一些人,一个大集团已经足够撑起这样的任务了。
四艘核动力飞船有三艘都是航天中心集团的,可见他们现在的状态。
随着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再过几年,坎星将全部收入唐超的麾下,以后坎星只会有一个boss。
另外,第一艘核动力飞船正在返航,现在唐超来了,它需要把唐超载到夏娃星上,唐超要去接触那块黑色方碑,再完成一次生命跃迁,顺便获得那些知识。
在飞船回来之前,唐超终于有时间去看看他的装备了。
一说到这个,沃纳也是一脸得意,因为他从来没有设计过这种东西,毕竟坎星用不上。
但是为了保护boss,不让这位“坎星领航者”发生什么意外,他在上边下了很多功夫。
并且在制作这几种装备的时候,他还发现这些东西跟航天是紧密结合的,也算是做了一些航天任务。
转到专门为唐超这个boss存放设备的库房,唐超终于见到了他的装备。
这间库房的权限需求非常高,当唐超走进去的时候,里边的灯光正“咔咔咔”的往后边开过去。
从亮灯的地方可以看出库房内部装饰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并且空间也非常大,放眼望去,最显眼的就是一台高达四米五的机甲。
如果这里有看过《钢铁之源》动画的地球人,肯定能认出这台机甲就是动画里经典的“攻击者”机甲。
它的高度跟《阿凡达》里那种机甲差不多,就是那种“长着腿脚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机甲,只不过眼前的这台“攻击者”看起来要强壮的多,因为它不是玻璃机舱,而且覆盖了装甲的。
它算是动画里最讲究现实的机甲了,因为之后的机甲高度就10米以上,那些只能存在于动画中,因为动画里总有各种黑科技和神奇粒子。
这台四米多高的“攻击者”机甲就是他让坎星科学家和工程师制造的,跟动画里的一模一样,毕竟当初的设计也是坎星这边做的。
这是一台绝对的凶器,唐超非常想驾驶它出现在樱花国,但是考虑到影响,还是算了。
如果是正常的模型,这么大的尺寸肯定要进行拆解运输,等运到现场之后再组装上,但这玩意可是真家伙,不说拆开暴露不暴露的问题,到了现场可能装都装不上。
所以可惜的拍了拍“攻击者”的腿部装甲,唐超就把视线放到了旁边那台矮一大截的机械上。
这是一台人形动力装甲,说是比旁边的矮一大截,但是高度也有两米三,也是《钢铁之源》动画里的一个装甲型号。
跟旁边堪比装甲车的“攻击者”比较,它只能算单兵重装甲,名字叫“突袭者”。
是的,四米多的机甲就是攻击者,到了两米多的单兵动力装甲就变成了突袭者。
当然,这里说的是对装甲目标,如果对上步兵,那就是碾压。
甚至对上装甲目标,只要找好战术方法,突袭出去,一样能成功。
仅仅两米多的高度,隐藏起来相当简单。
而且它护甲高,可以防御重机枪的射击,动力也强,可以携带一些攻击力强大的武器,足以装甲目标造成致命伤害。
这就是它的优势。
它的性能其实跟之前唐超使用的动力宇航服差不多,但是它的设定是战争机器,所以造型更加凌厉,而且高度也高了一些。
不过这个高度已经可以随身携带了,当然,这是指的随身携带是包机,他看着动力装甲“模型”被放进飞机的行李舱。
嗯,这就是大佬玩的模型。
身为动画、游戏和真-模型玩具的出资人,他带个一比一的模型在身边很合理吧?
只是不会有人知道,这玩意真的是一比一的。
虽然用的技术跟动力宇航服差不多,但它毕竟是要上战场的玩意,所以整个系统甚至框架都算是重新设计过的。
比如穿戴方式,动力宇航服的穿戴方式比较传统,从腰部模块分为上下两截,需要机械或队友的协助才能穿上,因为它需要在太空里保持密封性,所以不能拆开过多的零件。
当然,那是因为早期的动力宇航服技术落后,毕竟那时候还没有拿到纳米机器人技术。
现在这台单兵“突袭者”动力装甲,融合了最先进的纳米机器人技术,让它可以像好几代之后的钢铁侠战甲那样后边或前边都全部打开,然后着装者进入其中。
并且当一边有危险的时候,着装者可以从另一边快速脱离。
如果没有纳米机器人的参与,这样的着装方式会有很多缝隙,但是有了纳米机器人的参与,那些缝隙可以瞬间被填充。
甚至每台动力装甲都会多携带一些纳米机器人,一旦有破损,多余的纳米机器人就可以进行临时修补,提高动力装甲的战场存活能力。
就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能量不足,哪怕用上最先进的航天电池,续航能力也只有两天,一旦进行剧烈战斗,续航时间就会迅速缩短到5个小时。
这个时间怎么说呢,肯定不长,但是一场战斗下来好像也够了。
就怕某些战斗不能迅速解决,拖成持久战,那就完蛋了。
没办法,单兵重型装甲还是太重了,而且高耗能的系统又多,只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