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臣的吐槽欲,终于在李二这一大清早就不停自导自演反转戏的此刻被点燃了。
李二此刻这么一说,几人倒也迅速冷静下来,脸上的神情都由震惊和“陛下你快醒醒”变成了单纯的疑惑。
看陛下这意思,大概是有什么深意。
而且好像,重点还并不是南美洲——这当然不足以让这群老成谋国的职业谋士不吐槽,但听上去的确似乎是有什么干货的样子。
于是,众大臣尽管小心肝都有点不好受,但皇帝话已至此,众人也只得任由皇帝先接着说下去。
接着就见李二正色道,“如今大唐有不少年轻人出海为盗,这个事想必诸位都知道了。”
李二突然说起这话来,几个大臣听得又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事,虽然是没有明确讨论过,毕竟对于盗匪,朝廷的态度是一以贯之,要坚决打击的。不过这里是内廷,谁都知道陛下爱才,一方面也是希望利用这帮年轻小伙,给自己的皇帝账目上“开疆拓土”这一栏添点政绩。
另一方面,李二因为出身关陇军事精英家庭,也的确对这帮匪气的小伙子充满好感,想要帮助,这也都是真情实感。
不过当然了,在场的大臣都是自身的政界老司机,犯禁违法的话那是一个字都不可能说的,但问题是尽管不能说,大伙对这事也算是早有共识。
不能明着讨论,不代表大伙不能引经据典的说谜语——也就是神州古代文人最喜欢的那种,通过对某个古人或者历史事件发表评价,玩影射史学来表达自己对时政的观点。
而这个事,大伙早就谜语说遍,早就已经讨论出结论了,早就已经一直同意陛下的想法了,还有啥好说的吗?这也没啥争议吧。
如果是说前一阵罗马人派遣使者,大唐搞对等结盟的事,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就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如果陛下是想到了什么妙计,那也不用这么拐弯抹角吧,这墨迹半天难道就为了说这点事吗?那未免显得有点烽火戏。
因此几个大臣还是诧异,但好在这次李二没有刚才那么扭扭捏捏,说一半留一半,直接就将李盛对于出海的这帮年轻人的心态分析给转述了一遍——这当然是三手转述,是李孝恭从李二那听来说给自己,然后自己此刻才说给这几个大臣的。
这里边的事情,虽然和自己真正要说的谋划也并无直接关系,不过自己还是想要说一说的。
好在这次,李二也不知该开心还是无语,自己为了说正事铺垫了半天,这几个老六一个个的不是想驳斥自己就是想直接跑路回府睡觉,结果此刻一说起李盛的策论,这几个家伙不停点头,那头发乱掉的高龄脑袋一个个跟小鸡啄米似的。
这让李二不禁想要吐槽,难道朕的观点就这么一无是处,处处有错,不值一听吗?
娘的,你们几个咋不直接去找李盛这臭小子上朝呢。
李二气不打一处来,但紧接着就出现了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一幕,魏征等人完全没有注意到皇帝的脸色不太好看,径直就抢着问了,“陛下,按这个意思。”
“这广建研究院之策,恐怕还是非搞不可了?”
魏征也是用试探的语气这么问了一句,然而一问出口,身边的几个同僚就顿时都看了过来——只一个眼神,众人就齐齐轻轻点头。
显然,按照李盛的观点看法,去推测,简而言之就是,虽然直接的推理不太容易,但不难感觉出来,李盛是在暗示,大唐如今的状况进行下去。
所有的年轻人,其想法都会变得类似那些出海当海盗的年轻人一般!
当然,李盛的原话不是这么说的,李盛原话说的是“介于庸俗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在现实主义上下浮动”——反正,李孝恭给李二转述,然后李二又给面前这几个大臣专属的情况,就是这样。
虽然魏征等人倒是没听过什么这主义那主义的,而且也不知道李盛是怎么推理出这些东西的,不过这对于他们而言,也都不打紧,大家都是大唐的宰辅大臣,直接对大唐的命运负责,一切事情只管最终的实际效果和实际结果。
而这个意思他们还是能把握到的。
神州古代的哲学研究实际上非常先进,老庄等人的水平不是盖的——当然,魏晋的混子士人解读不了那其中的真意,每天只会搞些迷惑行为这是另一个故事。但魏征、房杜,这些家伙可不是魏晋那些混子士人,这些家伙是真正的战国时代的那种“士”。
因此李盛说的这些东西,稍微结合一下这些词汇出现的场景,把握其中的含义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于是顺着这个思路推理下去,李盛的意思,无疑就是这个。
而这就很不妙了,因为陛下虽然是爱才,是欣赏那些胆大包天的年轻人,但如果大唐国境之内也全是这种年轻人。
我靠,
虽然目前的大唐群臣,还没有见过电器——任何电子产品也都没见过,也不知道短路和烧毁之类的名词。
但是仅仅这么一想,几人都已经能想象到大唐遍地冒烟的那场面了。
那就是稳如二次元打破次元壁,我神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每天都要核爆个十遍八遍了。至于国都长安,那更是,怕不得每过个十天半月都得闹一波玄武门?
这个推测。
魏征等人一想,立刻就觉得很离谱,一瞬间还感觉李盛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
而这帮人当然不会知道,李盛根本没有推测任何事情,作为理科生更没有搞社科推理的技术,这纯粹都是结合欧陆工业革命之后的种种剧情拿来剧透的。
不过,尽管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甚至是危言耸听,不过毕竟是李盛所说。
这下,在场众人渐渐有些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研究院,是为了这类目的而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