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章节目录 第九百零三章:抽丝剥茧
    论政治敏锐度,江渊肯定是比不过一干七卿重臣的,但是,他到底也是在朝堂上呆了这么多年的,基本的直觉还是有的。

    就在刚刚王文开口附和陈循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这个错误,直接将他推到了悬崖边上。

    这件案子,原本是江渊用来陷害萧镃的,所以他和程宗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有这一点在,就意味着,根本不可能被人抓到证据。

    只要证明不了他是主谋,那么,罪名理所当然的,就会落在萧镃的头上。

    尽管后来事情一路波折,但是,江渊一直都没有太过担心,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证据。

    这也是他刚刚一直在强调的,这件案子,大理寺不管怎么查,能够拿到的实证,都只有萧镃的证词。

    但是按照刑案的逻辑,仅凭这一点孤证,是完全不足以指证他的。

    所以,直到早朝之前,他都是信心满满。

    甚至于,对于杜宁后来的指控,他心中都有些嗤之以鼻。

    争权夺利,政治斗争?

    这算是什么罪名!

    江渊在刑部呆了不短的时间,也算是对刑狱有所了解,他没想到,堂堂的大理寺卿,竟然用这等模糊不清,查无实证的罪名。

    但是事实很快证明,错的是他。

    虽然杜宁在最开始的时候,遭受到了一阵围攻,但是随着陈循出面,局势迅速逆转。

    这并不是因为陈循有多么巧舌如簧,气势逼人,而是,他看到了江渊之前没有看到的地方。

    朝堂之上,向来讲究的是势。

    刚刚江渊质问陈循,说对方也是在借此机会,党同伐异,和杜宁合谋,行政斗之事。

    这并不是江渊在胡说八道,而是大多数朝臣一眼就能看得穿的事情。

    事实上,虽然江渊当时在气头上,没有顾及陈循的身份,有些口不择言,但是,这也的确是他的心里话。

    同样都是政治斗争,你有什么立场来指责我?

    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不是陈循给的,而是王文给的。

    江渊很清楚,王文是天子的心腹大臣。

    最开始陈循提到吏治的时候,他隐隐约约能够意识到陈循的目的,是在拉拢,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威胁天子党。

    说白了,如果王文不帮陈循,那么,吏治败坏的名头,就可能压在天子的身上。

    但是,当时他便有一个疑惑,这种程度的威胁,王文真的就没办法接吗?

    或者换一种说法,陈循凭什么来的底气,有胆子把这,御座上换一位天子,反应稍稍迟钝一些,待江渊事后揭发出来,拨乱反正,那么,也大概率不会闹这么大。

    但是,这次殿试恰恰就卡在了这中间。

    江渊事实上操控了殿试的结果,蒙蔽了天子,这就是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事。

    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到现在为止,已经不重要了,但是这一点确定下来,他就已然是十死无生了。

    说白了,没有权臣的权力,却做了权臣才能做的事。

    想明白这些,江渊的心中一片惨然,面色也变得灰白之极。

    他终于明白,为何他刚刚屡屡强调大理寺没有实证,是多么的可笑了。

    这种事情,何需实证?

    对于天子来说,有万一的苗头,也是宁杀错不放过。

    皇权巍巍,至高无上,这个时候,谁跟你讲证据!

    举目四望,江渊只觉得全身一阵发冷,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喘不过气来。

    这般表现,自然是落在殿中几个重臣的眼中。

    他们看了一眼陈循,心中不由感到有些可惜,江渊如此表现,看来,今天这场大戏,怕是要唱到这为止了……

    不过,就在江渊自觉已经走到绝路的时候,他没想到的是,陈循竟然带着几分感叹,再度开口,道。

    “江渊,老夫还记得,当初在翰林院中,你清勤简静,文采出众,那时,先皇亲试才学,赞不绝口,赐你袭衣冠带,堪为国之栋梁。”

    “那时你意气风发,心怀社稷,缘何如今沦落至此?入朝多年,入阁两载,你的初心,究竟去了何处?”

    这番话口气温和,却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似乎江渊的所作所为,让陈循感到十分失望。

    平心而论,虽然陈循是江渊的老师,但是,这是私人关系,既然进了这文华殿,便是同僚。

    所以,这个时候,陈循用这种前辈老师的身份说这种略带教训的话,其实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当然,以他的身份,略微的失态,也没有人会计较就是了。

    不过,他的这番话,却让一旁的几个尚书脸色变得玩味起来……

    这老家伙,看起来是不想放弃啊!

    江渊听到这番话,心中亦是五味杂陈,陈循的这副口气,让他想到了当初在翰林院中跟随陈循受教的时光。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真正踏足官场,对老师尽是孺慕,到底是为什么,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呢?

    轻轻抬了抬头,江渊的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之色,但是,很快,他就愣在了原地。

    因为,他在陈循的眼中,并没有看到往常的温情,反而看到了严厉和失望。

    这种感觉,就像是他当初文章出了错,老师斥责他时一样。

    这道眼神宛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让江渊冷静下来。

    他意识到,自己和陈循,早就已经分道扬镳了,就算是还存有师生情分,以陈循的性格,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叙旧。

    再度咀嚼了一下陈循刚刚的话,江渊似乎隐隐想到了什么,但是,却始终像是有一层窗户纸挡着,就差那一点,抓不到窍要。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朝堂上静默无声,再无一人出言为此案辩解。

    于是,天子终于圣音降下。

    “江渊,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