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章节目录 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从不摸鱼
    花厅当中,于谦看着胡老大人理直气壮的样子,不由感到一阵无力。

    这都是什么歪理邪说……

    敢情他这个兵部尚书,忙兵部的政务是琐事,反而替人做媒才是正事?

    茶水滚烫,以至于于谦都没办法拿喝茶来掩盖此刻的尴尬,只能捻了捻袖子,才忍住没反驳。

    胡濙显然是看出了于谦的想法,收敛脸上的笑容,终于认真了起来,问道。

    “廷益,老夫相信,单凭镇南王自己,不可能把你从兵部拽出来,他必然是将天子抬了出来,才能让你跑这一趟。”

    “既然如此,你难道要告诉老夫,你不明白为何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天子会默许镇南王将你给拉出来的原因?”

    于谦沉默下来。

    他当然是明白的,镇南王府和靖安伯府的这桩婚事,并不只是一桩亲事这么简单。

    这是一场政治联姻,目的是为了稳定朝局!

    经过上次的宗学和这次的襄王事件,岷王府算是彻底成了天子的人马,如今老岷王时日无多,除了镇南王之外,其他几个儿子又不成器。

    所以,老爷子深恐自己死了之后,子孙无依无靠,想要给孙子辈留上一条后路。

    跟天子身边最倚重的勋臣结亲,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靖安伯府这边,本就是新晋勋贵,根基薄弱,能跟王府结亲,势力地位一下子就能抬高一大截,自然也是乐意之至。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宗室和勋贵之间的联合,这种事情并不罕见,从洪武到永乐都屡见不鲜,只不过从先皇时起,渐渐少了而已。

    这种联合,对于承继兄长帝位的天子来说,毋庸置疑,有利于加强对于宗室和勋贵的掌控,更有利于自身地位的稳固,同时,也有利于朝局的稳定。

    这些,于谦当然能够明白。

    甚至于,他也能够感觉到,这桩婚事的背后,是天子在为整饬军屯做准备。

    军屯的背后盘根错节,主体是勋贵,但是,宗室在其中也牵涉甚深,正因如此,兵部当中才会争论不休。

    大明朝最好惹的是宗室,最不好惹的也是宗室。

    说好惹,是因为如今的宗室几乎没有什么权力,随随便便一个御史,抓着把柄就能参劾一番。

    但是,若以为宗室真的就是好欺负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平时受了弹劾,对于宗室来说,,他昨天进了宫,是天子特意让他去找于谦来做媒,胡濙理所当然的,也就将事情都串起来了。

    镇南王早就说了,他的时间紧张,但是,他依旧先绕路去了兵部,请最难请的于谦,自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而是受了天子的嘱咐。

    随后他带着于谦两个人,没有奔礼部去,而是来到了胡濙的府邸,然后遣人去将胡濙唤回府中。

    那自然也是因为,有些话,在衙门里头是不好说的。

    镇南王那等心思通透之辈,自然没什么可让胡濙提点的,那么,要提点的,自然是某个不开窍的兵部尚书。

    至于提点的内容,胡濙也不用多想,天子既然找他,那么自然是希望让他帮于谦进一步认清身份和局势。

    于谦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在即将掀起整饬军屯这场风暴之前,他这种刚硬的性格,必须要加以调和。

    毋庸置疑,在明哲保身这方面,没有人比胡老大人更有发言权。

    这一点,胡濙对自己的认知非常准确。

    但是,这委实不是一个好干的差事。

    就像现在……

    “大宗伯此言差矣,这江山自然是天子的江山,但也是天下万民的江山,身为大明臣子,岂可不为大明尽力,将朝局尽付于君上一人,带来的后果还不够严重吗?”

    于谦紧紧的皱着眉头,显然,对于胡濙的这番话不怎么认同。

    然而胡濙听了他这几句话,差点气的血压都上来了。

    于谦啊于谦,不愧是你,真的是啥话都敢说!

    果然,他料的不错,跟于谦讨论这种话题,就是自找折寿!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胡老大人端起茶杯灌了一口,他这下总算是明白了,为啥这些话陛下自己不说,非要拐弯抹角的暗示他来说了。

    于谦的这番话,在他面前说了,也就罢了,但是真要是在天子面前说了,那场面可就没法想象了。

    联想起去年,好像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于谦因冒犯天子而被禁足在府。

    虽然当时胡濙不在,但是,看着于谦这副能噎死人的态度,他觉得自己能明白天子当时的心情了。

    冷静,冷静……

    长长的呼了口气,胡濙总算是压下了心绪。

    好好的想了想,他决定换个方式,问道。

    “已经过去的事,老夫不同你辩,你也莫要再提。”

    “既然你说要为大明尽力,那老夫问你,当初天子夺你提督大臣之职,你为何不据理力争?”

    “或者,你若愿意,明日老夫就上本,举荐你重掌京营,如何?”

    这明显是带着气性的话,但是,于谦却忽然沉默下来。

    是啊,为何呢?

    于谦也在问自己,答案其实不必犹疑,早在心中。

    因为,于廷益,到底不是圣人,有私心,会惊惧,会软弱,也同样,会希望自己能有光明的仕途,能有身后清名,能名垂千古。

    不愿提督京营,是因为他深恐自己权势太重,引起天子的不安。

    尽管他在看到边境糜烂之时,就已经决定将兵部握在手中,做一个朝臣们心中的“权臣”。

    但是,这和直接手握兵权是两个概念。

    兵部哪怕成了铁桶一般,只要和京营仍是两个系统,不直接提督京营,那么,他和真正的“权臣”就始终隔着一步。

    说是掩耳盗铃也罢,说是分寸拿捏也好,这一步,是如今的于谦,绝不肯跨出去的。

    “哼……”

    上首一声冷哼,于谦抬头,便看到胡濙面带愠色,淡淡的道。

    “怎么,不说话了?”

    “于廷益,于少保,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明白,天子此时让镇南王府和靖安伯府结亲,为的何曾是别人,正是为了你于廷益的安危!”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胡老大人也就懒得继续打什么机锋了,直截了当的道。

    “此次整饬军屯,牵涉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勋贵和宗室,个个都不是好惹的,那帮浑人,仗着天家血脉,丹书铁券,能干出什么来,谁也说不准。”

    “你以为你在边境遇到的事情,真的都是什么秘密吗?不过是因为没有成功,朝廷为了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已。”

    “整饬军屯,仅凭兵部,或者,仅凭朝中那么些许大臣,能成的了什么事?真的闹将起来,你就算浑身是铁,能打的了几根钉?”

    “没有可靠的勋贵和宗室支持,怎么,你是打算办完这件事情就致仕?还是,干脆连命都不要了?”

    胡老大人越说越生气,到最后索性站了起来,疾言厉色。

    “这件事情背后牵涉的这么大,本就会引动朝廷动荡,怎么,你还要趁此机会掀起文武之争,或者再搞一次削藩?”

    “这就是,你于廷益口口声声的为社稷计?”

    于谦没有说话,也不知是胡濙的那一句话触动到了他,此刻的于谦,明显神色已经不似方才那么坚定。

    胡濙在厅中来回踱了几步,总算又恢复了冷静,伸手一指仍然搁在花厅当中的几大箱子聘礼,冷冷的道。

    “老夫来告诉你,为何天子和镇南王,都如此着急,连年节都不肯过,就要将婚事操办好……”

    “因为一旦老岷王有个什么闪失,小世子至少要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两府依旧是秦晋之好,不会有丝毫的阻碍。”

    “但是,没了这桩招摇的婚事昭示你和两府的亲密关系,没有这次主婚来证明你对勋贵和宗室的善意。”

    “你,于廷益,拿什么来招架,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