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章节目录 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图终现
    东厂?

    随着这个名字的出现,花厅当中安静了一瞬。

    在场的人都清楚,对于现在的太上皇来说,尤其是护卫统领的职位,能力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忠心和可靠。

    之所以会选孟俊,原因有两点,一是他出身勋贵世家,二是此人曾经当过太上皇的勋卫。

    孟俊的祖父孟善,本是靖难降将,受封保定侯。

    但是,传到了孟俊父亲孟瑛这一代,因为孟瑛果敢勇猛,谋略过人,深受太宗皇帝赏识,屡次扈从北征,也因此和英国公张辅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孟家极盛之时,孟瑛曾辅佐张辅掌管京营,执掌右军都督府的大权,后来又出镇交趾,可谓满门荣耀。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宣宗皇帝继位后,汉王朱高煦谋反,赵王朱高燧也被牵连,孟瑛的庶长兄孟贤被查出曾经帮助赵王密谋夺取仁宗皇帝的太子位。

    受此牵连,孟家被夺去世袭爵位,发配云南戍边,直到数年之后,才被赦免放还内地。

    后来,宣宗皇帝为太上皇遴选勋卫,英国公张辅趁机举荐了孟瑛之子孟善,引得宣宗皇帝念起与孟瑛北征时的旧情谊,孟家这才复起,被升授为京卫指挥使。

    所以,从出身上来看,孟俊和英国公府是世代的交情,虽然保定侯府不在,但是过往的人脉和关系,却依旧累积着,福泽后代。

    有这一层关系在,所有人都没有怀疑过孟俊的可靠,但是,朱仪的这番话,却也同样不似作伪……

    相互对视了一眼,焦敬的脸色肃然起来,慎重的开口问道。

    “小公爷,此事重大,你可能确定?”

    然而,朱仪却摇了摇头,道。

    “此事我本来也未曾在意,不过是前些日子和朋友饮宴,席间听了几句闲话而已,具体详情如何,我不敢说,但是,就像驸马爷说的,南宫护卫统领关系到太上皇的安全,所以,哪怕有一点疑点,也需要详查。”

    焦敬皱着眉头,陷入了思索当中。

    这话倒是不错,毕竟,选孟俊就是为了可靠,但是现在,有了这样的消息,若不查清楚,他们自己也不会安心。

    他倒是没有怀疑朱仪的话。

    成国公府作为勋贵中的的清楚一点?”

    这副埋怨的口气,倒是让花厅中的氛围略微轻松了一些。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最终,朱仪张口解释道。

    “任侯莫急,如果我所猜不错的话,那朱阁老承太上皇旨意,要办的事情,应该是打算,替东宫争取詹事府!”

    “詹事府?”

    任礼皱着眉头,依旧有些疑惑。

    这个时候,焦敬接过话头,解释道。

    “小公爷果然聪慧过人,一点就透,不错,任侯应该清楚,太上皇这次匆匆回京,就是为了太子殿下出阁之事。”

    “但是,回京之后,太上皇和圣母谈过之后,才发现,出阁之事已经难以改变,所以,太上皇只能转而替太子殿下,讨取该有的权力和地位。”

    焦敬的话音落下,朱鉴顺理成章的继续道。

    “此次东宫出阁,乃是朝议决定的事情,难以改变,但是,历来东宫出阁读书,备置属官,乃是定制,这次天子以太子殿下尚且年幼为由,命东宫出阁而不备府,实乃不合礼制之举。”

    “且如此以来,会是东宫建制日渐荒废,动摇储本,殊为不妥,朝议之时,老夫不在京中,否则定要在朝会上阻止此事,但如今,事已成定局,老夫能做的,也就是拨乱反正,将东宫詹事府开起来,让出阁的仪典,真正回到正轨上。”

    好的,事情基本明白了。

    但是,这三个人一唱一和的默契解释,还是让任侯爷感到有些郁闷。

    既然要问,索性任侯爷就问个清楚。

    于是,想了想,他又问道。

    “那这和孟俊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还有,朱阁老,你刚刚说,在内阁当中,你故意和俞次辅为难,是为了这件事情做准备,又是什么意思?”

    朱鉴没说话,反倒是焦敬解释道。

    “任侯请细想,天子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让东宫出阁而不备府,无非就是想要将太子殿下圈在身边压制起来,这种情况下,想要设詹事府,为太子殿下备置属官,必然十分困难。”

    “贸贸然在朝议上提起,一定会被驳回,所以,须得用些巧计。”

    说着,焦敬看了朱鉴一眼,继续道。

    “而这个突破口,就在朱阁老的身上!”

    “此次太上皇归朝,朱阁老居功至伟,尤其是之前沙窝之战后,朱阁老孤身入瓦剌,可谓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明和瓦剌的关系,其后,他又以右都御史之衔,屈就鸿胪寺卿,出使瓦剌,迎回了太上皇,此乃大功。”

    “但是,囿于朝廷六部七卿没有空缺,如此大功,却只能屈居内阁之中,做一普通阁臣,朝野上下,本就议论纷纷。”

    “如此情势之下,便有了可以利用之处……”

    听到这,任礼隐约感觉自己明白了几分,但似乎又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倒是朱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道。

    “所以说,朱阁老才刻意跟俞次辅为难?实际上,并非是贪图次辅之位,而是在造势?”

    朱鉴轻轻点了点头,脸色有些复杂,片刻之后,他轻叹一声,道。

    “老夫行事一生磊落,但是,这件事情,的确是我不对。”

    这段时间,在内阁当中,他的确是在针对俞士悦。

    而且,是不分对错的针对!

    一应的政务,凡是俞士悦赞成的,他统统反对,俞士悦反对的,他一律赞成。

    平心而论,这是有违朱鉴的本心的,但是,为了大义,他也只能牺牲小节了。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就像朱仪说的,是在造势!

    看着任礼依旧疑惑的样子,朱仪索性解释道。

    ”这段时间,朝中对于朱阁老,实际上是怀着同情之心的,所以,他和俞次辅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普遍都站在朱阁老这边。”

    “如果说,最开始什么都不错,直接上奏提出要设立詹事府的话,那么内阁的其他大臣一反对,朝堂上一争,陷入了泥潭当中,能不能成就不清楚了。”

    “但是,如今内阁当中,朱阁老和俞次辅势同水火,这个时候,再提设立詹事府一事,反对之人,自然就会聚拢到俞次辅身边。”

    “如此一来,朝臣们的注意力,会从詹事府本身的意义上,转移到内阁的争斗上,在这一点上,朱阁老挟迎回太上皇的大功,是占据有利地位的。”

    “那么,朝议之上,这件事情会被视为是争夺次辅之位的借口,如果引导得当的话,成功是大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