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争魏 > 章节目录 第两百八十六章 颇岩
    夺下颇岩谷之后,尹春就地修建城池。

    原本只是修建一座坞堡,但八千多的青壮男女俘虏,让劳动力大为充裕。

    而且颇岩谷的位置非常关键,衔接河曲与高原。

    羌人若是占据,就是进攻河曲的桥头堡。

    若掌握在西平手中,就是进攻高原的前进基地。

    三面崇山峻岭,积雪万年不化,一条河流汹涌奔腾汇入黄河之中,两岸大片的平原,山地上树木苍天,飞禽走兽隐约其间。

    谷外寒风呼啸,谷内却甚是温暖。

    宣义令孙阳建议直接修建一座城池。

    南面统制尹春就地取材,当即下令烧岩采石,修建城池。

    所有俘虏按劳得食。

    为了提高效率,每日宰羊,肉分给府兵,骨头熬汤,供给俘虏。

    羌人生性剽悍,最开始的十几天里,反抗此起彼伏。

    后来喝上肉汤吃上麦饼粟粥之后,反抗就慢慢消失了。

    这些俘虏以前别说喝肉汤,吃麦饼粟粥,能吃上麸糠,就不错了,即便如此,受羌人的耕种技术限制,也是饱一顿饥一顿的。

    高原上的羌人比河曲、岷山的羌人日子过的更苦。

    大部分都是皮包骨,眼窝深陷,每到冬天,就要饿死不少人。

    羌人宣义郎们趁机深入俘虏之中。

    言传身教,宣扬西平的各种利民之策。

    如果是汉人宣讲,羌人不一定听得进去,也不会相信。

    但羌人宣义郎效果就不一样了,能接地气,知道羌人在想什么,憎恨什么,抓住羌人的痛点。

    很多宣义郎也是从羌人转化过来的,孩提少年时期,也经历过黑暗,以及饥寒交迫带来的死亡恐惧。

    “这座城不是为我们建的,而是为你们建的,羌汉同源,羌汉一家!”孙阳演讲起来,深得杨峥之真传,走入羌人俘虏之中,声情并茂,情感充沛。

    自会有人翻译成羌语。

    羌人中有通汉言的,也有会听不会说的,此刻全被孙阳打动。

    很多时候,语言的冲击力远比战争更深远和深刻。

    令在一旁观摩的尹春惊叹不已,“将军用人得当。”

    孙阳武力不是最高的,书也不是读的最好的。

    但一张嘴,有天花乱坠之能。

    被杨峥稍加点拨,便如醍醐灌下,不断南迁,投入西平的怀抱。

    在春耕即将到来之时,颇岩谷人满为患。

    昔日横亘在河曲,人口百万,精兵十余万的钟羌、发羌、烧当羌,在不断崩解之中。

    人多了,土地就有些紧张了。

    有些事情,需要未雨绸缪。

    如今高原羌人各部人心惶惶,攻心之战,硕果丰厚,涌现出不少带路者,羌部正是最虚弱之时。

    尹春目光望向东南的湔氐道。

    秦汉县有蛮夷曰道。

    西汉时属蜀郡为十三氐道之一,但在地理上,更靠近积石山与西海西平。

    23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