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新唐 > 章节目录 第九章 新府兵制
    数日后,登州城北校场。

    经过严苛的筛选,共有七千九百余名青壮通过了第二轮考验,此时已经集结于校场之内。

    没过多久,李从燕率领三百新军将士来到校场内,三百名完全就是九牛一毛,即便是小世家也是一样,不会为了一百亩耕地让自家子弟投军的。

    李从燕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应该是这些小世家想在自己身上投注,甚至这些世家子弟有可能是偷跑出来的,毕竟此时民间尚武之风盛行。

    “看来这些小世家都是闲不住,想要折腾一番的主。”

    李从燕询问道:“哪几个是小世家的子弟?”

    “李偲烨,蓬莱县李家子弟,是李家三房的庶子。”

    “还有一个叫陈授,是黄县陈家的嫡长子。”

    “剩下几个也都是蓬莱县和黄县人,不过家势更小。众人也隐隐以李偲烨、陈授二人为首。”

    李从燕点了点头,蓬莱县李家和黄县陈家自己都听闻过,都是当地的世家望族,不过与登州一些真正的大世家相比,就差得很远了,都是一些没有什么底蕴的小世家。

    “看来这两家想在我这里投注,想试试能否壮大门楣?不过陈家下的注也太大了,竟然派来了一个嫡长子?”

    李从燕在刚到登州的时候就已经摸查过各地世家的情况,对于蓬莱李家、黄县陈家有所了解。只不过这两家的态度让李从燕有些意外,没想到会主动靠上来。

    想了一会儿,李从燕吩咐道:“此二人重点关注一下,如果能够通过第三轮筛选,便给他们安排个职务。这两家日后也许能够派上用场。”

    “喏!”

    一个多时辰之后,第三轮筛选结束。

    包括李偲烨和陈授在内的四千名青壮脱颖而出,其余三千余名青壮虽然没有入选新军,但是这些青壮也都是好苗子,放在别的藩镇都是一等一的好兵,李从燕自然不会就此放手。

    点将台上,李从燕身着明光甲,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台下数千人的眼中如同天兵天将一般,顿时点燃了众人心中的火焰。

    李从燕当即进行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将新军定位在保国安民、捍卫华夏这八个字上,直接与各地节度使手中的旧军区别开来。

    “本刺史此番筹建的兵马乃是新军,何为新军?保境安民、捍卫华夏,能做到这八个字,便是新军!”

    “从今以后,尔等要与各节度使麾下的兵马划清界限,你们不是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的兵痞,也不是圆滑如油、阿谀奉承的兵油,更不是杀良冒功、目无法纪的兵匪!你们,是我李从燕的臂膀,是我李从燕的同袍!”

    最后,李从燕在心中吼道:“你们,将与我一道,平定华夏,再造大唐!”

    虽然此时台下数千青壮还听不太明白,对于李从燕的期望更是一知半解,但是也隐隐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这支新军与众不同,与那些节度使兵马是不一样的。至于是哪里不同,时间会说明一切。

    “司兵参军何在?”

    徐晖叉手应诺。

    “将四千新军带入军营之中,十日之内完成整编,开始操练!”

    “喏!”

    “司法参军何在?”

    汪勇叉手应诺。

    李从燕指着台下的三千多名落选青壮,对汪勇说道:“这些青壮虽然未能入选新军,但也是一等一的好苗子,你将这三千余名青壮进行整编,全部补充为各地巡城弓兵及衙役。”

    “喏!”

    那三千多落选青壮开始还心情低落,此时猛然听到刺史大人要将自己整编为巡城弓兵,顿时欣喜若狂。

    巡城弓兵虽然不会有一百亩耕地和丰厚的军饷等待遇,但是也有一份稳定的薪俸,这下便可以脱离原来的贫苦生活,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忽然不知道是何人带头,数名青壮纷纷高呼万岁,整个校场为之震动。

    徐晖、汪勇等几人微微变色,但随即平复如初,看向李从燕的眼神很是仰望。。

    李从燕面色沉稳,泰然自若的接受数千人的欢呼,心中却是在想着另一件事:钱!

    经过这次大募兵,从刘瑜等人家中抄来的钱财怕是要见底了,养活数千兵马的开销是惊人的,李从燕要开始思考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了。

    “这个家不好当啊!”

    新军的军营设在城南,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宅,后来被刘瑜等人开辟出来作为军营使用。

    李从燕入主登州城之后,便将军营内的旧军一扫而空,将新军的驻地放在了这里。

    司兵参军徐晖用了几天时间搭建起新军的完整构架,经过整合,新军以十人为一火,加火长一人,一火共十一人,五火为一队,设队正一人,五队为一旅,设旅帅一人,五旅为一团,设校尉一人,五团为一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

    如此,登州的新军便有了一个折冲府的兵力,不算马夫、辎重辅兵、医官、刺奸等附属人员,共有战兵五千六百余人。

    此番整编的兵力为五千人,徐晖在请示了李从燕之后,又从落选的三千余青壮中择优补录了六百余人,随即开始操练。

    李偲烨和陈授都被授予队正之职,其余火长、队正都是从表现突出的青壮中选拔出来的,而旅帅则是从三百名老牙兵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心腹之人。

    随后李从燕自己兼任折冲校尉,命李魏为左果毅都尉,吴从汉为右果毅都尉,李任、汪勇、徐晖、朱明、王祖河五人分别兼任校尉。

    一番任命之后,李从燕不由感慨,自己手下能用的人太少了,吴从汉、李魏等人都是身兼数职,眼下再带兵的话,已经是分身乏术了。

    “先赚钱,等手头富裕了,便可以招募人才了。”

    数千青壮被整编进新军之中,刺史李从燕的声势顿时大涨。李从燕随即开始分田分地,将查抄来的四千多顷耕地全部分了下去,并且将刺史府能够调集的农具、种子、耕牛全部分发下去,不足之数则是出钱购买,整个登州都掀起了一场分地浪潮。

    在刺史府的安排下,数千青壮的家眷也被妥善安顿下来,分散安顿在登州城以及四县各处,房屋不足的地方,刺史府甚至还组织人手修筑了一些简易房屋,为此刺史府也少不了花费了大笔的钱财,以至于司仓参军朱明抱怨不止。

    李从燕没有理会朱明的抱怨,而是嘱咐司田参军王祖河,让其督促这数千户百姓抓紧时间耕种,不要误了农时。

    “这数千户的收成不但关系到新军将士的军心士气,而且也关系到刺史府的收入,以及新军的军粮来源,万万不可马虎!”

    王祖河憋足了劲要在李从燕面前展示自己,当即叉手说道:“请主上放心,卑职定当竭尽全力。”

    至于两百名老牙兵、数百选拔出来的旧军也有福利,虽然没有耕地分,但是李从燕将百亩耕地作价,给这数百人马发下了钱财。

    五千六百余人的新军欢声雷动,新军大营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一日,李从燕刚刚从新军大营返回刺史府,这段时间的忙碌让李从燕疲惫不已,不过让人欣慰的是,新府兵制基本上走上正轨了,下一步便是继续开垦荒地,以及想想如何赚钱。

    李从燕大口喝了一碗水,便见李任走来。

    “主上,黄县陈家家主陈东理求见。”

    李从燕微微一愣,陈授刚刚进入新军,这陈家家主便登门拜见,这也太冒进了?

    “让他进来。”

    “喏!”

    片刻之后,陈东理来到后堂,叉手道:“草民见过李刺史。”

    李从燕笑着让座,而后与陈东理寒暄几句,便问道:“今日前来,陈老有何指教?”

    “草民怎敢提指教二字,只是听闻李刺史刚刚募兵数千,想必刺史府用度紧张,所以想为李刺史捐赠一些钱粮,也算草民为国出力了。”

    李从燕眉头一挑,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说道:“陈老有心了,如此我便却之不恭了。”

    “理应如此。”

    随后二人又聊了一会儿,李从燕问了问蓬莱李家的情况,陈东理也是一一说起。

    半个时辰之后,陈东理才起身告辞。

    待到陈东理走后,李从燕回想着李家的情况,这蓬莱李家不光给自己送来一个李偲烨,还与周边几个节度使有往来,明显就是“多面投资”,看来并不是一个稳定而可靠的“伙伴”。

    “这陈家就不同了,不但送来一个嫡长子,这下又送来钱粮,看来是准备孤注一掷了。”

    李从燕微微一笑:“既然你有情,我必然也要有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