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崛起,从1900开始 > 章节目录 第264章 拱宸桥,运河东岸码头
    四月下旬,夏日炎炎。

    拱宸桥日租界,大运河东岸码头上人头攒动。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南端,河道宽阔,许多船只停靠在码头,许多码头工人在进行货物装卸。

    河面上掀起的水浪,撞在码头石岸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与码头上搬运工发出的低沉嘶吼声,相互配合,这大概便是这日租界里最和谐的声音了。

    左刚和宋小牛一起,穿着条粗布裤衩,赤裸着上身,光着脚板,浑身大汗淋漓,他们排着队跟随码头工依次踏上货船与码头石埠上的跳板。

    他们在这个东码头里已经做了五天装卸工,累得够呛,每天晚上返回工棚里,像条土狗似的趴在草席上一动不动。

    宋小牛扛得住,他刚从煤山镇矿区回来没几个月,这码头工跟矿工差不多的劳动强度。

    可左刚就不行了,虽说身格强壮,但这二年跟着陈天华吃香喝辣,从没干过重体力活。

    现在,从早到晚的扛一百多斤重的麻袋包,在码头上装卸货物,还要过那窄窄的跳板,一天下来,那是腰酸背痛腿抽筋。

    他怎么算也是排长,是陈天华的侍卫长,可大少爷这次硬给了他这等苦逼活,心里直埋怨。

    但军令如山,大少爷给了他俩重要任务,就是侦察日租界,摸清几个东洋人是否在租界里面。

    整个河道上,密麻麻们停满了一艘艘运送物资的大木船,低矮的船吃水很深,船舱里堆满了货,压的船舷与水面齐平,只有卸掉货,船体弹了起来。

    码头这边卸货,而另一头则是装货。

    从这里往运河河东边看去,大木船并列着行驶,前头接着后头,一眼看不到尾,远处的木船只能看到一根高高的竹竿竖起来。

    老练的船夫却深谙此道,手抄一根大粗竹棍在撑船,便可让船只在拥堵的河里灵活前行,并且大声的呼喊着,提醒同行,免得与之相撞。

    平底木船吃水量比较小,每装一个大麻布袋货物,船身都会左右摇晃一下,因此站在船上卸货的汉子就要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码头上站着几个穿黑色绸短衫的华人监工,手持着一根鞭子,正在四处巡视着,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用鞭子抽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响。

    而与黑色衣服监工不同的是,抗麻布袋的那些装卸工,上身赤裸、肩膀上搭一条毛巾,露出黝黑的背。

    在船前弓着背部,麻布袋被卸货的人员拎着四角,轻轻的移到一个汉子背上。

    一瞬间,货物重量就全部压在汉子身上,他的身躯连同大腿都低了下来,随即挺起。

    可能是这汉子连续干得太累了,一时间被压的有些走不动路,脚踏上跳板微微有些顫抖。

    这可不行了,在跳板上站立不稳,就连人带货地坠落河中,人不死也得赔货物的钱。

    “啪!!”

    便就看到鞭子准确无误的抽在汉子脚边。

    “能不能干,不能干快滚蛋!这里苦力有的是。”黑衣监工用充满戾气的语气说道。

    汉子咬着牙,红着脸,脖子上青筋凸起,胸口苦力劳动强度大,但他不至于虚脱得腿发软。

    宋小牛就更加不用担心。

    他们俩是码头上唯一不被监工关注的人,所以,他们可以利用擦汗时注意观察四周情况。

    目睹着码头发生的一切,都是贫苦出身的他们,心里既感到心酸又感到愤怒。

    左刚和宋小牛扛了轮麻袋回到岸上,他们俩人前面的苦工是一个瘦弱点的男人,像是从码头另一组过来的。

    那边活干完了,这人就跑到这边来干,想多挣些钱。

    可能是左刚他们这边的麻布袋太重,加之连续干活的缘故啊,扛起来似乎有些吃力。

    左刚正担心着,不出意外的又听到了鞭子连响两声。

    人只好提着颤抖的双腿,使出全身的力气,加快脚步走到跳板那里,准备踏上跳板。

    “特么的快点,没吃饱饭呐,不能干赶快滚,这里有的是能干的。”

    岸堤上的一个黑衣监工,拖着一根长长的马鞭子,居高临下,用恶毒的言语骂着。

    那人用尽力气,勉强踏上跳板,左刚这才看清楚,这是个青涩稚嫩的脸庞,也就十七八岁模样,不像个长期干体力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