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玄幻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节目录 章四八八 谨遵将军之令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人还来不及做什么事,一天又一天便已一去不复返。

    转眼到了五月,大齐中路军与右路军,仍是没有渡过黄河。

    宋治、赵玉洁两人,率领的世家、寒门节度使,被萧燕死死拦在黄河之上,无论如何都登不了岸。

    进展并非没有,而且不小,隶属北胡的水师,已经被大齐水师彻底击败,数千艘战船不是被毁就是被俘,如今卫州——杨柳城一线的黄河水面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北胡战船。

    北胡水师的组建,本就是以乾符十三年,俘获的大齐战船为基础,数年以来,北胡水师虽然熟悉了水师战法,能够驾驶战舰正面作战,但也仅此而已。

    真到了生死相搏的时候,数年的训练成果,并不足以弥补草原战士不谙水战的短板,而大齐的水师有传承千年的实战经验与素质,两相对比,高下不难判出。

    更何况,江淮地面的水师,自古以来就是天下水师中最精锐的部分之一,这就更不必说,宋治这回调集的水师力量,无论符文战舰的数量,还是各种器械的配置,都比北胡水师强很多。

    但近两个月的鏖战,宋治也只是解决了北胡水师。

    萧燕在渡口、河岸布置了重兵,工事军堡修炼的极为密集,防线构建得密不透风,铜墙铁壁一般,大齐水师的将士,想要从船上登上岸,依然是难如登天。

    天堑之所以是天堑,不是没有道理。

    这段时间以来,宋治尝试了多种战法,忙得焦头烂额,却始终不能解决困境。

    随着战事进行,宋治终于意识到,要想正面强攻进入河北地,绝非短时间内能够达成的目标。

    这个时候,唯一能想的办法,就是从内部突破。

    或者说,从北胡大军背后突破。

    宋治顺理成章想到了河北地的义军。

    他派了很多人,秘密潜入河北,去联络各地义军,给他们下达命令,让他们集中力量出击,前来黄河北岸支援。

    这件事,在大战开始之前,宋治其实就在做了。

    河北的义军奋战了这么多年,跟朝廷当然有不少联系,朝廷虽然不能给他们多少物资支持,但历次战果报上来,朝廷没少根据战功,给义军们加官进爵。

    皇朝北伐这么重要的军事行动,宋治怎么可能不事先联络河北义军,要求对方配合正面王师行动?

    可从宋治布置北伐之战开始,朝廷跟河北义军的联络就不顺利,消息往来十分艰难,一二十路大小义军,回应他的寥寥无几。

    一方面,这是萧燕在从中阻拦。

    大战之时,萧燕明知河北地有那么多义军,怎么会不防备他们配合正面的齐军作战?

    她就算不能立即剿灭这些义军,但封锁义军跟大齐的人员消息往来,却还是能够差不多办到的。

    她在河北地主事了这么些年,取得的成果不同凡响,现在义军在河北地都没多少民间支持了,况且她还是密探出身,曾经在燕平潜伏多年,对这种事再是熟悉不过。

    绿营军都是地方大族、地主组建的,战力是不如北胡战士,但利用在县乡的影响力,发动麾下的庄户佃户做这件事,却容易得很。

    另一方面,宋治不知道的是,河北义军有自己的打算。

    凡此种种,导致到了现在,也没成规模的河北义军,来黄河北岸响应王师——零星小股的义军倒是有,可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被萧燕的军队绞杀干净。

    这些义军,很显然不是黄远岱麾下人马。

    “这么些年了,河北义军在敌后艰苦奋战,大大小小打了数百仗,被北胡多次重兵围剿都坚持了下来,怎么说都是精干人马,为何真到了朕要用他们,让他们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时刻,他们却不能很好的襄助王师了?真是岂有此理!”

    大帐中,听完敬新磨的禀报,额头、脖颈爬满“蚯蚓”的宋治,气得踢翻了案桌,“再派人,加派人手!飞鱼卫有那么多高手,要是连朕的军令都传达不到,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穿官服、领俸禄?!”

    敬新磨不敢怠慢,连忙下去安排。

    赵玉洁欲言又止。

    现在宋治骂的是敬新磨与飞鱼卫,她要是冒然开口,宋治的怒火说不定会发泄到她头上——这些日子,因为她成就王极境而没上报的事,宋治对她鲜有好脸色。

    赵玉洁想要躲个清净,宋治却不让,后者很快就转过身盯着她:“大战之前,你口口声声,说什么只要让你主攻,你麾下的将士一定能够破敌建功,现在怎么样?快两个月了,你统带的将士,仍是不能登上北岸!”

    赵玉洁连忙下拜:“臣妾有罪,请陛下责罚!”

    大战之前,她确实是有把握的,因为她想过,就算大军不能建功,她以王极境后期的实力,也能所向披靡,可没想到萧燕手里有那么厉害的依仗。

    自从那天跟萧燕对阵受伤后,她就再没挑战对方。

    宋治也没有。

    哪怕他们也对萧燕在掌握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曾趁胜追击感到疑惑。

    他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天还重。

    都怕死。

    不愿冒生死之险。

    如若不然,形势可能大为不同。

    “我再给你一个月,话,却被贺平一眼给瞪得张嘴无言,不好意思的默默退了回去。

    贺平道:“正如将军所言,大战已经开始两个月了,中路军虽然败了北胡水师,却始终不能成功登岸,将士死伤无数;军报上说察拉罕坚守城池,死不出战,河东军攻打得很艰难,那高福瑞又是个只会说大话的......

    “将军,我郓州军不敢自称天下至锐,但好歹也是百战之师,这个时候陛下把我们晾在这里,坐视战机一日日流逝,末将担心,一旦战事迁延日久,师老兵疲,三军都没了锐气,这仗可就不好打了......末将说得多了,请将军示下!”

    陈奕、耿安国等将领,俱是抱拳:“请将军示下!”

    赵宁望着眼前这些,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大齐最优秀的将校,笑容不减:

    “贺将军说的,本公都知道,本公之所以到西河城来,也是为了给你们一句准话。尔等告诉将士们,一个月,至多一个半月,再等待一个半月,一切都会不同。”

    察拉罕坚守不出,河东军眼下确实没什么战果,但要说他们打得很艰难,这就是冤枉他们了,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在恰当的时候配合赵宁而已。

    “一个半月?这么久?!”耿安国惊讶的失声叫了起来。

    赵宁陡然沉下脸:“怎么,我赵宁的部将,就只能攻势如火,不能不动如山?”

    耿安国一看赵宁的神色,感受到对方的不快,不由得心头一震,急急忙忙抱拳:“不,不是,将军,末将能等,末将能不动如山!”

    “这就好。”

    赵宁缓和了神色,随后放开目光,扫视了周围的将士们一圈,“尔等要是相信本公,就耐心等待,好生养精蓄锐。

    “本公只说一句,莫要真到了需要你们上阵的时候,却不能破阵杀敌,丟本公的颜面。”

    耿安国、贺平、陈奕、云雍等人,一起抱拳,齐声道:“谨遵将军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