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玄幻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节目录 章三二一 求和
    在此之前,大齐军队从未有过胜绩,无论边关驻军还是京师禁军,一直在吃败仗。

    仅是山海关、燕平城两战,大齐就折损了数十万将士,甲胄兵器军械物资丢失无数。

    之后河北地迅速沦陷,防御使试探性的反攻失败,大齐军队几乎看不到战胜北胡的希望。

    对整个大齐皇朝来说,这是黑夜,是看不到半点儿星光的满满长夜,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冰冷的绝望。

    而现在,大齐终于有了大捷。

    除了将捷报布告天下,振奋人心,宋治还专门派了官员,到晋阳去慰劳河东军。

    皇帝表现了自己的诚意,不仅给赵宁等有功之士加官进爵,还给包括王柔花在内的赵氏族人,给予了大量封赏。

    “事到如今,朕不得不承认,要想国战取得胜利,必须得重用世家大族。”

    数日后,宋治接到了去河东慰劳的官员,报回的奏折——这些官员的任务,当然不只是慰劳将士,还要全面了解河东军现在的情况。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评估河东军接下来是否能挡住察拉罕,一方面也是宋治对臣下的势力必须做到知根知底。

    说完上面这句话,宋治莫名的笑了一声,眼神变得深邃:

    “旬月之内,赵氏便招募了三万私军,以及大量民间修行者,加上赵氏这些年迅速增加的族人修行者,以及多名王极境,眼下赵氏的实力,足称晋地之王了。”

    敬新磨听到这里,眼神变幻一阵,试探着道:“这场战争,将赵氏隐藏的实力完全暴露了出来,朝廷是不是要多注意一些?”

    所谓注意,自然就是制约。

    宋治却摇摇头:“赵氏实力越强,晋地才越有可能守住,大齐需要黄河以北,还有皇朝控制的地域,这是国战大局的需要。朕不仅不会掣肘赵氏,还会大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朕能给的所有信任!”

    这话听得敬新磨有些疑惑。

    不过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宋治的用意:“陛下英明,惟其如此,各个世家才会没有后顾之忧的用命。”

    宋治拿起那本奏折,又仔细看了一遍,末了冷哼一声:“从前两年开始,不少世家都在基业所在地,隐秘扩充力量,他们是什么想法,岂能瞒得过朕?

    “若不是及时察觉了这件事,朕也不会花那么大的力气,迅速扩充防御使军队的规模。

    “朕没想到的是,各个世家私下准备的力量,竟然已经强到了这个地步。赵氏麾下有这么多修行者,其他世家又如何?”

    敬新磨低眉颔首,没有接茬。

    宋治接着道:“世家大族终究是有底蕴的,就算眼下在官场失势,也不会很快丧失根本,若无百年以上的时间和大变故,世家不会真的消失。”

    “对国战而言,这是好事。眼下朝廷军队战力有限,而世家大族的私军,正好的成绩,却总是得不到升迁。

    眼看着往日那些不如自己,总是巴结奉承自己,跟自己称兄道弟的士子,一个个爬到了自己的头上,开始对自己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孔严华心里有了极大落差,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在此之前,他总觉得人情冷暖只是书上文章,现实不会那么残酷可笑,但真事到临头的时候,他才发现,现实只会比书上写得更加荒诞。

    那些他认为的交心交肺的知己,会在他落魄的时候依旧认可他的才能,安慰她鼓励他,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好友,在地位超过他之后,无不立即换上了一副膨胀自傲的面孔,对他再无尊重,只有俯视。

    被现实无情的毒打后,孔严华的性情渐渐发生了极大改变。

    十年后,他心中再无圣贤书上那些被他认为没用的道德礼义,只剩下纯粹的对富贵的向往,想要出人头地的渴望。

    痛定思痛,就在孔严华打算放下尊严,投靠门第时候,宋治登基。

    在飞鱼卫的发掘下,他进入了皇帝的视野,终于迎来人生转机,靠着对圣心的体察与实干才能,他厚积薄发、平步青云,不到五十岁便坐上了参知政事的位置。

    人生到了这一步,孔严华可谓是意气风流。

    作为寒门文官中地位最高的存在,他的府邸总是门庭若市,往日那些对他有所不敬的所谓好友,都对他百般讨好,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事事唯他马首是瞻,各种珍奇珠宝不断贡献,让他日日夜夜都舒畅无比。

    成为了梦寐以求的人上人,享受到了各种人间极致的美好滋味,孔严华整天思考的就只有两件事。

    其一,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其二,更进一步成为宰相。

    正当孔严华想要享受自己的大好人生与成功时,却不料北胡突然入侵,王师接连战败,被迫从燕平迁都到汴梁。

    他在京师的财富积累,在旬日间缩水大半,现如今竟然只能住在区区一个四进的宅院里——虽然他年少时住的家宅只有两进,没有花园也没有别院,但他已经觉得完全无法忍受了。

    身为皇朝的参知政事,孔严华的眼界,当然不会局限于金银上,他看到的必定是大势大局。

    一通思考之后,孔严华开始觉得,大齐似乎没有战胜北胡的军力,战争持续下去,只怕大齐会继续输,他们会继续南逃。

    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终会是什么局面?

    于是孔严华得出结论,大齐应该求和!

    只有求和,只有皇朝继续存在下去,哪怕是丢掉河北,哪怕是年年贡奉,哪怕是偏安江南,大齐依然是一个国家,他依然是参知政事,是文官中的领头羊,是皇朝最有权力的大臣之一!

    但如果皇朝被北胡打没了,那他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孔严华决定去探探皇帝的口风,如果有机会,他要试着纠集心腹党羽,说服皇帝割地求和,寻求跟北胡和平共处的可能。

    天大地大,祖宗大君王大,有什么是比自己的生存更大的?

    孔严华拿定主意,一股溜儿从锦榻上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