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修真小说 > 一帘风月挂九重 > 章节目录 第20回
    师父动动嘴,徒弟跑断腿。

    整个黄昏时段,元昭拖着沉重的箩筐,随师父到一些僻静的角落闲逛,把筐里的食物分给路边或躲在角落里的流民、叫花子,或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老人。

    有路人看见了,感怀师徒俩的心善,特意跑回自己家又端了一些食物或者几枚钱币出来。

    不用问,直接扔到小道童拖着的筐里。

    小道童(元昭):“……”

    民所赠,不能弃,只能一路派发下去。

    从日落的余辉走到天黑,一直是徒弟在干活,公直道长话,继续吃自己的。

    “师父,你为何不趁机教导我要惜福?”有的人被训斥惯了,一时不挨训反而不习惯,“如果我阿爹在,肯定让我惜福,毕竟有些人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比如今晚那些住在破庙里的流民,从她手中拿到小米,一脸的不可思议,像在问她真要把小米给他们吗?是否要拿孩子去换?

    问了一遍又一遍,她最后懒得开口,不管别人问什么一概摇头。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公直道长喝完汤,抿抿嘴,道,“你吃喝不愁,也未必能过得比他们好。”

    嗯,元昭深以为然地点头,而后瞅瞅四周,“那您为何带我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吃?味道一般,您的胃口却不像平常那么刁钻……”

    原来,师徒俩此刻的位置离热闹喧嚣的暮市长街甚远,南辕北辙,气氛迥然不同。

    暮市长街人头涌涌,灯火通明;而元昭所在的街道,除了这挂着一盏昏暗灯笼的小面摊,还有摊主和师徒俩,整条小街空荡荡黑漆漆的,静得有些吓人。

    “莫非师父想让弟子忆苦思甜?”除此解释,她想不出别的理由。

    何必呢?她一向认为跟着阿爹的生活挺好,从无抱怨。一想到将来要回阿娘身边就脑壳疼,愈发珍惜眼前的自由自在。

    “做人莫太刻薄,”公直道长训她一句,而后叹道,“为师初到南州时,曾被此摊的面食香气所吸引……”

    那时,这儿的摊主是位笑呵呵的老汉,闲聊时得知,他一家住在山里,儿子、孙子是捕猎的好手,经常捕捉野味、采摘最新鲜的野菜给爹娘在家做面食。

    听到这里,元昭微怔,随即发现眼前的景物在摇晃。脑袋也沉沉的,她心知不妙,扶着头喃喃开口:

    “师父……”

    话音未落,吃面之前喝的那碗清水里咚一下,师父往里边扔了一颗小丸子。

    “勿慌,上苍自有安排。”

    卟!元昭想吐血,都什么时候了还说教?一边吐槽一边端起碗咕噜咕噜地喝了。

    本来,中年摊主听罢道长的话,尚不敢肯定自己已经暴露。但见道长给了小公子一颗丸子,顿时凶相毕露,咣地一砸碗,从桌底抽出一把锋利的刀砍来。

    与此同时,从前后左右的屋里窜出几道黑影,屋顶也有,已经和将军府的侍卫打了起来。

    其余的,包括摊主一齐向目标人物扑来。

    刚喝下解药,体力尚未恢复的元昭以为要糟了,毕竟师父是个信奉自然大道的神棍,就算她死了,在他眼里恐怕也是顺应天命……

    满脑子不好的念头,止于眼前骤然发生的一幕,那几位冲她来的黑衣人和摊主,已在电光火石之间败于公直道长的拂尘之下。

    同时枯瘦的手一扬,与侍卫们搏斗的黑衣人均被暗器所伤倒地。

    元昭:“……”惊得目瞪口呆。

    “唉,无上天尊。”道长一甩拂尘,稳坐如山,面无表情道,“尔等抓人就抓人,何苦伤害无辜的百姓?”

    “道长,”何春也很惊讶道长的功夫,但正事要紧,“此地不宜久留,您和郡主先回府吧?”

    “也好,”公直道长淡然点头,“回头查一下此处摊主可还活着。”

    瞧方才那位冒牌摊主的手艺蛮熟练的,估计在此有一段日子了。或许和今日抓到的那些人一样,守株待兔,找机会趁乱掳人。

    何春领命而去,元昭此时已恢复体力。不必侍卫们护送,有师父一人足矣。

    “师父,原来您功夫这么厉害?失敬失敬,”露了一手,师父的形象陡然拔高,让小郡主无比敬仰,“什么时候教教我?还有那解药我也要学……”

    至于那些有为无为的,甚是无趣,不学了。

    “贪多嚼不烂,只能选一样。”

    “我嚼得烂,两样都想学。”千金易得,名师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