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 > 章节目录 第四百零三章 捞锰结核
    不得不说,攀登工业高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算陈立东拥有重生+系统双外挂,也堪堪在工业技术领域有了一些建树,在金属材料、机械制造、高端装备方面,有了些能够吹得出来的成绩。

    这些成绩,在别人看来,绝对是小母牛上天了,可陈立东还不满意。

    离着改变华夏、改变世界的小目标还差好多呢!

    现在蓝星的加工制造水平,在他的眼里,真的有些low。

    就拿手机产品来说,每平米价格3800元,每栋400多平,500万能买三套了。

    媳妇也开始念紧箍咒:“老赵啊,你也算把一辈子卖给了所里。现在都已经到退休的年纪了,不如就退下来,给东华卖卖力气,凭你的本事,还评不上个七级工?”

    赵汝衡也心动了,他把半辈子奉献给了华夏造船事业,国家也给了相应的职级和待遇。

    但是,现在自己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算是超龄服役,虽然薪酬比退休前还高,但跟东华给的条件,真的没法比。

    赵汝衡这几年算得上老骥伏枥,他心里的念想就是晋级华夏工程院院士。

    不过从目前的形势判断,八成药丸,因为701所开始承担航母的设计任务,这才是国家重点项目,航母交工之时,就是朱弘昌当院士的时候。

    在这个领域,没人能争得过朱弘昌了。

    所以,赵汝衡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泄了气。

    要不就试试?

    可是手里现在还有708所与东华签订的重型绞吸船的协议,两边都是东家,这叛变的事儿怎么说得出口呢?

    ......

    远东共青城的钢铁厂,肖霍洛夫和沃罗宁也在聊七级工的事情。

    这座钢铁厂,权属上归东华钢铁,随着韩江铁厂改制给东华,以及金山钢铁、西联钢铁厂的建设,远东这边的华夏员工少了一大批。

    而钢铁厂的规模却不断在扩大,肖霍洛夫开始从本地招募员工,这样也拉动了本地就业。

    不过肖霍洛夫还是喜欢华夏来的工人,那些人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真的比国人强不少。

    他现在和沃罗宁正在冶炼一批钛合金板材。

    这种板材,往往用于飞机大梁、隔框等结构件的加工制造。

    随着加工工艺的改进,这种钛合金也被用于发动机的压气机段、发动机罩、排气装置等零件。

    远东钢铁厂早就掌握这种钢材的冶炼工艺,不过这批钢材不是用在飞机上的,而是用来建造深潜器。

    陈立东提的要求是,用这种深潜器,至少能载人潜入到4500米的深海。

    到4500米的深海去干啥?当前的目标是捞取锰结核。

    锰结核,又叫做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

    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

    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

    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锰结核中各种金属成分的含量大约是:锰27-30%、镍1.25-1.5%、铜1-1.4%及钴0.2-0.25%。

    其他成分有铁6%、硅5%及铝3%,还有少量钙、钠、镁、钾、钛及钡等。

    锰结核广泛地分布于蓝星海洋2000米到6000米水深海底的表层,4000米到6000米水深海底的品质最佳。

    关于锰结核的来源,有人说它是风化的岩石被海流带到大洋沉淀。

    也有说是来自火山,海中的岩浆喷发产生的大量气体与海水相互作用,从熔岩中搬走一定量的铁、锰,使海水中锰、铁越来越多。

    还有人说,它来自宇宙,宇宙每年要向蓝星降落2000到5000吨宇宙尘埃,它们富含金属元素,分解后也进入了海洋。

    锰结核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面积上就有100多公斤,简直是一个挨一个铺满海底。

    总之,各国的研究证明,锰结核是不断生长的,以现在的能力和手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它们,就像土豆一样摆在海洋的底层,伸手可得。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山姆、太阳、日曼等国搞了试验工厂,不久之后就放弃了。

    因为要想把这些“土豆”弄出海,要建立海底采矿场,使用深海作业机械将“土豆”从海底捞起来,再用海底采矿机械,利用水力把锰结核连同海底的泥沙吸上去,通过输矿管道,输送到海面的船上来。

    这么折腾,经济上不划算。

    可是陈立东在上次处理海面溢油时发现,系统熔炉能够放到海水中使用。

    在海底使用系统熔炉,所回收的物资同样是由操作人员选择的范围。

    熔炉开启,不是打开空间裂缝,也没有出现海水哗哗流过去的状况。

    这就让陈立东能够在海底建立矿场,在海底捞取锰结核,然后喂给熔炉。

    蓝星哪里锰结核最多?

    答案是太平洋北纬6°到20°,西经110°到180°之间,宽度约200千米,面积约为1080万平方千米。

    这里是一个比较平缓的广阔的深海丘陵地带,水深在3000到6000米之间,海底沉积物多为硅质软泥和粘土,有利于锰结核富集。

    这个海区75%以上海底为锰结核所覆盖,分布密度在每平方米10千克以上。

    因此,这个海区还被称作“锰结核的银座”,世界海底锰之路。

    这部分海域,靠近赤道的位置,濒临岛国索亚。

    陈立东准备开发一种载人深潜器,把机械仆从们放下去,在海底捞取锰结核矿,开黑喂熔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