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国重器
    “围海造田,是指用土石、建筑垃圾、工程组件,将陆地、岛屿,甚至岛礁,沿边缘填埋成新的陆地。

    向大海要地是华夏的传统,上古传说就有‘精卫填海’的故事,根据记载早在两千年前华夏先民就已经大范围进行沿海开发,沿海地区人口逐渐增长,土地不够了,就去围海造地。

    新华夏立国后,沿海各地累计围海造地6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盘山市的国土面积。

    进入新世纪,沪市、鲁省等4个省市都有新的造地计划。

    沪市下个月准备投资1亿元,造地4万亩,主要办法是在长江口筑坝,呈“v”字型,能够圈围长江下泻的泥沙,同时利用潮涨潮落,还能留住潮水带来的泥沙。

    鲁省填海造地的主要范围在常岛县,这个县位于渤海与黄海之间,国土以岛屿为主,岛陆面积只有56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0.1亩。

    这个县近几年都在‘向大海要土地’,今年准备启动‘新大陆’工程,采取‘粘土打墙、滩涂推移、垃圾回填’的办法,选择适宜的近海浅滩用粘土碎石筑起围挡,用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回填,一期工程造地2000亩年内完成,新造的陆地将用于建设海产品市场。”

    在辽省省政府的一处报告厅里,华夏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亮正在做《盘山市围海造地暨20万吨级深水大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王东亮继续说:“盘山市堆填码头围海造地的位置,在大辽河与双台子河交汇的地方,那里的泥沙随着河水不断淤积,形成了大片浅滩,涨潮时平均水深2米,适合围海造地。

    盘山港二期的选址在一期前出两公里的位置,等深线为15米,可以接卸20万吨级散装货轮。

    再前出10公里是30米等深线,可以作为锚地。

    盘山港的二期,将与东华铝业配套,建设规模为20万吨级矿石专用泊位2个,以及相应的水域、引桥、引堤、堆场、道路、通讯、环保和装卸设施等,年吞吐量1800万吨,工程总投资22亿元。

    项目拟按照业主码头模式建造,由东华实业集团出资建设。

    码头的后身,由东华铝业出资建设电解铝及铝制品工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投资概算48亿元。

    产业园项目另外立项,我就不再赘述。

    下面,向各位领导详细汇报一下港口的技术指标、水工建筑、环境保护和工程特点。”

    王东亮所在的研究所,隶属国家计委,有非同一般的权威性。

    这个可行性研究报告,持续搞了两年,仅委托费用就花掉了300多万。

    最难的是做通环保这一关。

    可行性报告认真分析了建设港口对洋流、海洋生物、水产养殖、河汛排涝等方面的影响,并征求过国土部海洋局的意见后,才完成报告终稿。

    王东亮接下来汇报的内容更加专业,对各位领导来说已经超出他们熟悉的范畴。

    盘山港二期工程22个亿,加上吹沙造地的48个亿,这就是70个亿,再算上20万吨电解铝项目20亿元的投资,合计90个亿,再填补上配套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可以算成100个亿了。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有了港口就能拉动腹地临港经济发展,电解铝项目之后还将安排一些产业链项目,比如铝合金、电缆、铝

    箔、板带等。

    此外,这个港口接卸能力1800万吨,一个20万吨电解铝厂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量,脚下这艘初级版本的绞吸船,经过了中船公司旗下的708所的重新设计,改动不大但更加实用。

    陈立东把这个研究所的名字记了下来,然后准备把后世见过的天鲲号的有关情况梳理出来,交给这家研究所去设计。

    现在已经有了4条绞吸船,那就开干。

    干啥?当然是本章开头提到的围海造田,或者说叫吹沙造地。

    在盘山港二期选址的位置,将进行拦坝筑埝。

    四艘搅吸船拖到15米海沟的位置,搅动海沙,吸入泵管,通过管道将海沙混合着海水输送到拦坝的位置,海水流走、海沙沉淀,形成陆地。

    只要海况允许,四艘搅吸船将昼夜不息,尽快将码头位置的陆地造出来,然后开始打桩建码头。

    搅吸船继续吹填电解铝项目用地,这里奇迹般诞生华夏最年轻的土地。

    ps:感谢书友56551932的月票,感谢yangke5的推荐票,感谢各位书友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