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四章 牡丹凋零
    产品评价指标体系模板,是一套软件。

    陈立东把它下载下来,扔给汪佳茵去研究。

    汪佳茵看完后,惊诧不已,还叫来罗浩:“耗子哥,你看这软件,制作得太漂亮了,各种功能模块也很合理。

    小老板从哪儿找人制作的?”

    “叫罗总!别没大没小。”

    “呦,当上行政副总翘尾巴啦!我看你也就这样了,没出息。”

    而这时,罗浩已经坐到电脑前,拿起出表操作着软件界面“咦?这软件真的不错啊!

    界面看着舒服,还能挂链接。老板告诉你怎么用了吗?

    我怎么感觉这套系统既能内部使用,还能上网接受用户评判呢?

    这种五星评价的办法简单明了,你得抓紧把这套体系研究明白。

    老板给的东西绝对不简单,上次也给了我一套hr系统,跟你这套软件好像出自一家之手。

    牛逼牛逼,老板背后有高人啊。”

    这次组建集团公司,方案是汪佳茵起草,但一些关键的东西还是出自陈立东的手。

    对集团这次调整,也不是没反对意见,比如陈妈王桂清。

    王桂清把二儿子叫到卧室:“好小子,一点股份也不给我!还有,他们都有职务,怎么我没啥事儿?

    据说机械厂评估了1.8个亿,那厂子的营业执照可是我的名字。

    不行,你这个兔崽子,断了奶就忘了娘,反了你了。”

    陈立东不急也不恼,老妈这套他见得多了。

    等王桂清说完,他劝道:“妈,啥你的我的,都是你的。

    我们爷仨是搂钱的耙子、你是装钱的匣子,到时候咱们有啥花销不还得靠你张罗?

    我们爷仨这么安排,也是怕外人笑话咱们。”

    “笑话啥?”

    “你看啊,要是把你写上,咱就真成了家族式的企业了。歪果仁都说了,家族企业活不过五年。”

    “别啥都听歪果仁的,家族式企业有啥不好的,老辈子都这样。”

    “所以啊,大清亡国啦,知道为啥不?

    就因为慈禧老太后把全华夏当成他们家的产业,任人唯亲,用家谱代替制度,啥事儿都得听她一个人的,你说全国那么多事儿她管得过来吗?

    你上学那会儿就知道清朝如何腐败了吧!

    你说说,这一百多年慈禧老太后挨了多少骂?”

    “滚!你个兔崽子,想拿我跟慈禧比是不是?你妈我还没老糊涂呢。”

    还有一个人也念了紧箍咒,谁呢?

    11月下旬,孙婕被陈立东拉出来拍摄婚纱照。

    半路上,孙婕说道:“天冷啦,听说熊岛那边都下雪了。学松在那儿管着拆车厂可是挺辛苦的”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陈立东知道孙婕话里有话,说道:

    “学松进步很快,那边由他管着我很放心。

    组建集团的事我跟他商量过,拆车厂没有纳入集团管理,我也没让他掺和到集团里边来,省得弄出别的啰嗦。

    那座岛上的产业,是我们的小金库,交给学松管着我才放心。”

    听到小金库,孙婕就不再言语了。

    陈立东还有些打算没跟孙婕说,熊岛那头儿会成为开黑作弊的基地,必须跟远东集团分清楚。

    集团公司设了九部一办一中心,有的部门还是空架子,比如审计部、法务部、信息部。

    集团组建方案里有这些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岗位编制数,陈丽英、王嘉琪、李思远作为审计部、法务部、信息部的负责人在招兵买马,抓紧启动工作。

    这段时间,战略部一众人非常忙碌,效果还是有的:报纸、电视,几乎都在说东华。

    蓝市晚报,连续一周了,某版面整版只印东华的logo加熔炉炼钢背景的图案,最醒目的是八个字:“东华伟业--钢铁长城”。

    蓝市的出租车道:“陈总果然懂经营,一说就说到点子上了。

    其实也有些大客户来考察过,不过我们就这么几十台设备,几十号人,人家看完就没音了。”

    “哦......是这样啊。二楼是干啥的?”陈立东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外行,也就没再敢乱发言。

    “哦,上边是做板子的。”吴佳丽又带着陈立东一行走一侧的楼梯上到二楼。

    所谓做板子的,就是组装电路板。

    板子是半成品,印刷了电路、打好孔的,再由员工把元器件手工焊接上去,这就是所谓的人肉贴片机。

    整个车间弥漫着一股焊锡味,员工们带着发套、口罩和手套,避免污了板子。

    也算流水作业,每个人就焊一个或几个元器件,然后转到下个工序。

    最后的检测才有意思,检测员面前吊着一块放大镜,把电路板放到后边,肉眼查看焊脚和焊接的质量。

    后世陈立东考察过一些贴片厂,看的都是流水线,机械贴片,电脑检测。

    “这种组装业务效益还行吧。”陈立东问吴佳丽。

    “都是给人代工的,焊一块板子给几块钱,饿不死也吃不饱。”吴佳丽真是没把陈立东当外人,没有藏着掖着,问啥说啥。

    看的差不多了,吴佳丽把陈立东一行带到三楼,所谓的办公区。

    众人在吴佳丽的办公室,围着一圈沙发坐下,吴佳丽给大家倒上茶水,再坐下来跟陈立东说道:“陈总,我把家底都给你看了。也不知道您对我们这一摊子有啥看法?”

    陈立东看着杯子里荡漾的茶水,说道:“其实我是奔着牡丹收音机的牌子来的。

    不瞒你说,我小时候可是抱着收音机长大的。

    这次来主要还是还一个儿时的愿。可惜,没看到收音机。”

    吴佳丽忽然站起来,走到窗户前,招呼道:“陈总,你过来。”

    陈立东也来到窗前,吴佳丽指着窗外,大概四五里的地方,有一座十几层高的标志性建筑。

    王佳丽说:“那儿是香格里拉,再往东边点就是我们的总厂。

    看到那栋五层高的车间没?当初我们就在那里组装收音机,现在是与菲利普合资的厂子,在生产组合音响和vcd。

    除了那栋车间还留着,其他厂区都变成了公园、开发了住宅。

    牡丹收音机已经停产了。大家搬的搬、散的散,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孙婕也来到窗前。她和陈立东看着远方那片灰蒙蒙的区域,那里具体有啥他们看不太清,听吴佳丽一说,也明白“牡丹”已是传说,心中只有失落。

    而此时的吴佳丽,眼里却荡漾着悲伤。

    那里有她的青春、有浪漫的记忆,却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她每天都从那里经过,燕京无线电厂的大门还留着,里边却在开发建设一座公寓。

    ..........

    再次坐下来后,陈立东开口问道:

    “吴姐,你们会用贴片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