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二章 时代阵痛
    下午3点多的时候,温晓宇带着陈立东从沈兴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温晓宇非常兴奋,沈兴已经答应她下个月去蓝市,带着学生去调研。

    在回来的路上,温晓宇问道:“立东,你懂机械设计?”

    “呵呵,略懂、略懂?”陈立东嗫喏道。

    “呦呵,深藏不露啊。你真打算搞机床啊?”温晓宇继续追问。

    “将来再说,我就是年轻好胜,不想在沈老跟前给你丢脸。”陈立东解释道,他怕温晓宇揪住不放,就岔开话题:“姐,沈老说你是安国的女儿?”

    温晓宇叹了一声:“我的亲生父亲姓安,在那个年代受到迫害,人被打死了。包括我的两位爷爷也都遭受过镇压。

    我亲爷爷平反没几年也去世了,沈老说的安部长是我的二爷爷,对我非常关爱。

    其实我的母亲包括继父对我都很好,但我对母亲当初离开父亲这件事总是难以释怀。

    二爷爷就开导我,要放下包袱、向前看。

    立东,我拿你当弟弟才跟你说起这些。

    我现在已经很少想过去的事,工作那么多足够我愁的了。”

    温晓宇脸带哀怨,陈立东也不敢顺着往下再聊了,想了想又打开了一个话题,说道:“姐,我建议回去后整合几家陶瓷厂的资源。几家厂子的资产评估开始了没?”

    温晓宇点了点头:“在搞。你说怎么整合?”

    陈立东掏出笔记本,翻开夹着的一页图,说道:“你看,5家厂子,两个在城区,三个在镇里。

    我建议城区两家厂子彻底停掉,地方腾出来建住宅或者搞商业。

    3个城郊镇的厂子留一个,给我做陶瓷刀具,其它两个也关掉。

    关掉的这两个,建设陶瓷城,培育城华夏北方最大的陶瓷交易市场,如果有机会开可以承办陶瓷博览会。

    如果把市场搞大搞火,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几个厂子的意义更大。”

    温晓宇呵呵笑着说:“难为你了,这是下了真功夫进行了研究。

    你这劲头比我们那些干部一点儿不差,要不,让你当个副区长怎么样?”

    陈立东假装被诱惑地说道:“这......能当上吗?”

    “你小子,哈哈哈哈,装得跟真的一样。

    就按你说的办,回去我们抓紧搞评估,把......就把越平镇这家厂子卖给你吧。”

    “这个......位置太偏了吧。”

    “那里在修国道,明年5月底完工。中间有段路,区里出钱给你修上,交通就没问题了。

    你还有什么要求没有?”

    “有。第一:土窑、煤炉我都拆掉,上电炉或者燃气窑炉。

    所以,工人们得先跟着我当苦力、搞拆迁、建新厂,就怕有人挑肥拣瘦,区里得配合我们做工作。

    第二,越平镇这家厂子大概不到70亩,边上还有二十亩地的取土坑,按说都不能算面积。

    我计划最少要300亩厂区,再配套30亩的职工倒班宿舍用地,不足的土地需要3年内征迁到位。

    第三,怎么说我也是个外来户,怕来了受欺侮,也不能啥事儿都打你的旗号,你得安排得力的干部扶植我们发展。

    第四,再帮我摸摸底,几家陶瓷厂的管理层谁懂技术谁业务精明,我得把厂子的四梁八柱立起来。”

    温晓宇也在做笔记,等陈立东说完,再理了一遍这些条件,心里淡定了。

    “好,我先口头答应你。回头会把有些内容写进投资协议里。”温晓宇痛快地答应下来。

    区里为了减轻包袱,也接洽过其他投资者,有的要贷款、有的要免税、有的要搞房地产。

    类似的条件,陈立东一件没提,以上四条都是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温晓宇彻底放心了。

    -------------------------------------

    温晓宇和陈立东第二天启程返回蓝市,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几乎坐了一天车,俩人尽管年轻,但也是腰酸背痛。

    陈立东本想回家,开到半路,又被温晓宇叫了回去。

    安苏回来了,有些事要和陈立东商量。

    安苏是国庆期间回的国,曾经跟陈立东请示过,没想到她还在国内,没有返程。

    陈立东对安苏的印象很好,因为尹福茂对安苏评价很高,俩人配合非常默契。

    自从尹福茂过去之后,安苏就从管理生产调整为行政后勤,零打碎小的事儿安苏全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据说从韩江铁厂派到远东的员工也非常稳定,蓝钢过去的员工已经换了一部分,而韩江铁厂员工几乎没有调整。

    蓝钢今年涨了工资,出国的诱惑就不那么大了。而韩江铁厂,工资还是三四百,而且能拿到钱就不错。据说铁厂在拿出了自己的焦虑,她想帮铁厂拜托困境,却无能为力。

    安老端详着女儿说道:“世间哪有双全法?这也是改革需要付出的代价。

    韩江铁厂几十年年一直不死不活,越这么拖下去包袱越重,我看最终还是不破不立。

    咱们家是有名的‘守法户’。过去你在那儿工作,我不好发表意见;现在退下来了,更不能插手地方事务。

    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你,你这是牵着驴找驴,昏了头了。”

    安苏有点疑惑:“爹,你老别跟我打哑谜啊。我怎么是牵着驴找驴呢?”

    “嘿,你这孩子!解决韩江铁厂包袱应该采取市场的手段,你不是在给人打工吗?去找你的新东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