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业狂潮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分身乏术
    陈立春的婚礼,有几位特殊的客人不能怠慢。

    一个是北钢矿山公司来了一位副总,公司准备升级改造设备,赶上了喜事,自然要捧场。

    一商量,就由马建国负责接待。

    老马从去年以来一直在蓝市这边负责东华钢铁一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老爷子已经快退休了,退休后还将负责东华钢铁后续的二期、三期工程建设。

    所以,老马直接以东华人自居了。

    蓟市的翟华也来贺喜,这位陈立东口中的姐姐也不见外,跟老马几人聊得火热。

    翟华从去年就跟陈立春合作,她的团队拿下了几个轧钢线的工控系统,业内打出了名气。

    王庆来以个人身份到了婚礼现场,全场论行政级别数他最高。县里几位领导和刘庆华主动迎过去,凑成一桌。

    还有俩人不好安排,安德烈和玛丽.芭拉。

    这两位,婚宴前才冒了上来,似乎是来度假、来采风、来猎奇的,却赶上了陈立春的婚事。

    本想把他俩安排到食堂包间用餐,俩人却不乐意,就尾随着新郎新娘。

    俩人一个端着相机,一个举着dv,一会儿说英语、一会儿俄语、一会儿汉语。

    惹得孩子们都不好好吃饭了,追着看老外。

    婚礼过后,俩人也没走。

    玛丽说在最近一直在沪市,迵銿汽车与沪汽的合作正在深入推进当中,她也跟着老板在山姆国与华夏之间来回折腾。

    去年陈立东提示的“国产化”问题,确实引起了迵銿汽车高层的重视,给出一些颇有有操作性的意见,得到了华夏高层的认可。

    现在,相关合作条款正在反复商洽,如果顺利,年底就有望签约,迵銿将在华夏建立汽车生产基地。

    俩人的废车回收公司已经在三藩市设立,各种手续全部办妥,场地、运输、出口等路径都落实到位,甚至船运公司都找好了。

    按照陈立东提议的模式,以三藩市为基地,从山姆国收购报废汽车,走海运到海参崴熊岛,在熊岛上实施拆解,拆解出来的零部件再运回三藩市。

    熊岛那边从去年就启动了基础设施施工。汽车拆解的车间已经建设完毕,管网和一些配套设施都已经安装完毕。

    考虑冬季航线破冰清理事宜,在熊岛面向金角湾的岸线那边,修建了一处500米的散货码头,已经可以停靠3万吨以下的货轮。

    岸线建设还在持续,集装箱码头已经开始沉桩施工。

    施工单位就是去年在库页岛大地震中差点遇险的辽省三建。

    熊岛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持续几年,沿着港口还将建设拆船厂,腹地按照根纳季的提议,要建设研发中心。

    三建高层一致认为,把这几个大项目攥在手里,五年内整个公司都不愁吃喝。

    熊岛内的拆车厂各项土建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到了安装设备的阶段,水电管线需要同步安装;办公、住宿、生活、交通等配套设施也在加快施工。

    按照计划,到8月底的时候,熊岛的拆车厂,就能投入使用。

    而安德烈现在就想启动废车收购业务,争取在8月初拆车厂开工前,把第一批废车运过来。

    收购报废车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安德烈求援来了。

    报废车准备用滚装船运过来,滚装船运私家车的话,小的能装1500台,大的能装8000台。

    即使按1500台算,也要最少支付600万美元。

    安德烈说已经联系过了父亲,可老爷子说没有闲钱,不支持他做生意。

    确实如此,对安德烈经商,洛维奇并不看好。所谓从小看到老,洛维奇眼里的大儿子就是个花/花/公/子。

    老爷子不期盼安德

    烈能够有一番作为,平平安安就行了。没成想,安德烈“死”过两次后,改了性子。

    其实呢,洛维奇手里的资金也确实紧张。

    这两年他和陈立东搞贸易、办工厂赚取了大量资金。但他的支出也不小。

    一个是收购国企股份,包括林业公司、铁路公司、港口公司,还有柴油机厂、造船厂,这段时还在飞机联合体那边也参了一脚。据说华夏某些人在跟他接触,准备采购一批苏-27的零部件及技术专利。

    另一项投资就是开设银行。所谓金融工业寡头,就是他这样的。

    在海参崴,他和住友商社设立了合资银行。

    在伯力,军政两界和骨干国企高层,成立了远东工商业银行,洛维奇以资金实力成为“被委以全权”的人。

    《剑来》

    老爷子现在意气风发,在朝着远东最大寡头努力。

    所以对安德烈的一些小打小闹,老爷子看不上眼也不想搭理,被安德烈磨得不行,就让他找陈立东。

    其实,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安德烈挺可怜的:老爷子禁止他回到远东、回到毛熊国。这叫有家不能回啊,可安德烈似乎根本没有这种感觉。

    陈立东觉得,安德烈似乎把南陈村当成了家,他的汉语已经非常流利,逢年过节总要回到南陈村,甚至比陈立东在的时间都长。

    陈立东这边,收报废汽车的资金是拿得出来的。

    仨人嘀咕了半个小时,商定三藩市那家回收公司吸收陈立东为第三股东,向废车回收公司注入500万美元,股比20%,这个月底到位。

    熊岛的拆车厂,安德烈和玛丽两人不参股,但拆车厂从6月起,每个月拨付200万美金,作为收车款,直到拆解的零部件返销回收公司,获得的收益能够抵是刮到他们车了。

    然后下来几个二流子,张口就要3000块钱。

    司机哪儿有这么多钱啊,就给我打了电话。我过来以后,人家一看我像个老板,还涨价了,要5000。

    你说这叫啥事儿?就是讹人啊!你赶紧带人过来吧。”

    陈立东听完了,知道是碰到“车匪路霸”了。于是跟陈立伟说道:

    “你小心点,别动手,别被人家揍了。报警了没?”

    陈立伟说:“报了,来俩人说我们车超宽,我就给他们看了手续。

    他们又说这么宽的车,刮到别人也不新鲜,让我们商量着处理,之后就走了。”

    “哦......在蓟南是吧?你等我消息,我拨个电话。”

    这些设备是从远东那边刷出来,再走海运过来的。只能这么折腾一遭,如果直接刷到工地上,那就太神奇了。

    这套设备中的两台电炉,每个直径都接近7米,装在船上不显,落地后用大车拖过来,几乎占了半幅路,走得非常慢,一小时也就20公里。

    前面有小车开路,后边还有押车的,能刮到别的车,那就扯淡了。

    陈立东想起了蓟南的郝月明,这家伙算一号人物,由他出面应该好使。

    郝月明这时候正在陪南方来的客人嗨歌,手机响半天才接起来。

    听明白事情原委,郝月明在电话里跟陈立东打包票:“老板,我马上过去处理,您就别来了,等我消息吧,肯定给您妥当。”

    自从拓展美废业务后,郝月明对陈立东十分敬重,从那儿后一直称呼陈立东为老板。

    其实这么称呼也没问题,因为郝月明还靠远东商贸这棵大树发财,运往远东的废钢铁和美废几乎由郝月明为总买办,对陈立东交办的事情可是一点也不敢怠慢。

    快半夜的时候,运输的设备才到了南陈村,郝月明也跟了过来。

    一行人先吃饭,司机等人安排到旅店休息,第二天再安排接卸。

    郝月明向陈立东汇报说:“是几个小混混盯上是咱们车队了,您放心吧,在蓟南我还吃得开,都会给我面子,以后没人会找咱的麻烦。”

    “那就好”陈立东也放了心,忽然他盯着郝月明问道:

    “月明哥,你的心脏没事儿吧?”

    郝月明一脸惊诧:why?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