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修真小说 > 西游之至尊妖龙 > 第74章 灵山灭道
    西牛贺洲,灵山大雷音寺,灭道殿。

    灭道殿位于灵山大雷音寺西北,其建筑机括颇为独特,威严中带着一种别样灵动。

    然而此殿最特殊的地方在于,殿中即不供佛祖为主,也不奉菩萨为尊,而是供奉着一块不规则的十六面无光纯净白石,号为“解脱”。

    「解脱石」不过寻常酒瓮大小,因此灭道殿占地也并不大,约莫等于一个篮球场。

    此时灵山已经入夜,夜色深沉,但难掩殿中灯光温婉。清风吹拂过橘光佛灯,惹得灯芯轻轻摇曳,珠帘微微摆动。

    「解脱石」前雕漆供桌上,陈设着鎏金香炉,各色香烛花果。桌下摆列着大大小小的灵草蒲团,不过此时这二十余个蒲团,仅坐着一个比丘僧。

    目下,灭道殿中仅有金蝉子一人,他依旧那身熟悉的洁白僧衣,一手捻着琥珀念珠,一手敲着木鱼,口中默念真言。

    但令人奇怪的是,那木鱼声敲得又快又急,如细雨骤降,满殿里只有“咚咚咚”的木鱼敲击声,似乎表达了金蝉子不宁的心神。

    忽的,木鱼声止。

    “我心难安啊……”

    金蝉子心中暗叹,停下了木鱼。

    “小蝎子,月宫已经戒严许久了,我更是足足三年没有见到过月兔儿和龙轩,少真道君竟然如此大动干戈,也不知月宫现今情况如何……”

    此时距离金蝉子与太阴月兔、墨龙轩的凌云山青云阁混战,已经过去了三年。

    不知怎的,三年前,少真道君忽然下令,放下月宫玉关金锁,勒令月宫众人不得擅出,无关人等不得入内。

    没说原因,也没说期限,相当于无限期“封山”,断绝内外勾连。

    这三年间,金蝉子屡次三番试图潜入月宫,但每次还没靠近门口,就被发现,由霓裳仙子亲自带队,轰回灵山。

    金蝉子知道这已经是霓裳仙子宽宏大量了:据传闻,这三年间有不少徇私擅自出宫者,也有不知好歹试图闯宫的好事者,被发现后轻则重伤昏迷,重则有歹意的仙人,更是直接被太阴星君和吴刚毙杀于会仙亭!

    若不是金蝉子身为如来佛祖二弟子,身份尊崇,加之修为不高,无甚坏心思,势必不能如此轻易脱身。

    说到底,没有太阴星君等月宫上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身法再好,以前的金蝉子也无法屡次私会月兔,而不被发现。

    如今戒严了,再想潜入那是难上加难,金蝉子也只好作罢。

    现在月宫这种境况,憨批龙,小短腿和爱哭鬼之前的三月之约,二次竞速凌云山的约定自然是泡汤了。

    连他都被挡驾在宫外,可见月宫必定是发生了极为了不得的事情,才会让少真道君下如此严令。

    “唉……”

    一声叹息流转于灭道殿中。

    三年了,丝毫消息都没有,金蝉子记挂着憨批龙和小短腿,这两个为数不多的好友,心中烦闷。

    小蝎子尚未化形,有口不能言,也只好绕着金蝉子四处乱转,一会趴在他的腿上,一会坐在他的肩膀,与他分担这些焦虑和忧伤。

    “金蝉何故烦闷?”

    金蝉子正在忧虑之中,忽闻一阵轻柔沉稳的声音传来。

    金蝉子转身一瞧,原来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不仅是释教四大菩萨之一,更是释迦摩尼佛的左胁侍菩萨,德才超群,高居众菩萨之首,号称“法王子”。

    胁侍者,佐侍也。文殊菩萨常在佛祖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地位可见一斑。

    文殊菩萨不管是地位还是修为,比金蝉子只高不低,金蝉子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行礼。

    小蝎子见有外人,更是慌不择路,闪进金蝉子宽大的衣袖中,藏定后,才悄悄露出小脑袋偷看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个子只比金蝉子略微高点,形如童子,一身璎珞菩萨天衣;

    裸露的皮肤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紫金色,威严宽达;

    头顶上五个肉髻,颗颗饱满,象征着五种智慧;

    好一个“五髻冠其项”的文殊师利法王子。

    “让本座猜一猜,金蝉烦闷缘由,可是因为月宫之事?”

    不愧是象征着“大智慧”的文殊菩萨,段位自然是比金蝉子高不知道有多少,一点即中。

    金蝉子默然不答,只是合掌见礼。

    文殊菩萨随意坐在「解脱石」前的蒲团上,招呼金蝉子坐在他旁边,两人就这样坐着,自然而然,就像多年老友。

    “金蝉四处留情,不惧因果,能同时挂念着这么多人物,真是一个多情种子啊!以’情’字领悟正法,以有入无,另辟蹊径,开创前无古人的修行法门,如此大宗师行径,本座实是佩服得紧。”

    文殊菩萨对着金蝉子挤眉弄眼,爽朗地笑道,眼神还若有若无撇过金蝉子的袖口。

    小蝎子的存在,自然逃不过文殊菩萨的法眼。

    文殊菩萨转过头来,看着解脱石,感叹道:“因缘和合,有缘起方有缘灭,如此以情入灭而得道,至涅槃而得解脱,也许这条路真能被你走通……本座不如也。”

    “让法王子见笑了。”

    金蝉子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垂首合掌,拜讫道。

    “金蝉可知此殿为何以’灭道’为名?”

    “入灭而得道乎?”金蝉子应对道。

    金蝉子的推论也不无道理,佛门有「四圣谛」之说,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者之合称。

    苦者,诸行无常,众生皆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如此“八苦”通行,五蕴炽盛,自然无乐可言;

    集者,招聚根源之意。苦之因缘,皆由贪嗔痴“三毒”而起,明白痛苦的根由,也就有了灭杀的路径;

    灭者,灭尽三界烦恼生死,铲除三世善恶果报。如此方能出离生死,超脱苦恼,而终究涅槃寂灭,入灭而超脱;

    道者,通达也,破除“苦集”之法门。佛门以「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为灭坏“苦集”的根本法门,明悟此道,也就掌握了解脱办法。

    「四圣谛」乃是释教根本教义,大殿以“灭道”为名,自然是微言大义,非等闲之地。

    “哈哈哈,金蝉果是天真浪漫。”

    文殊菩萨抚掌大笑,觉得金蝉子以「四圣谛」诠释,想得就太过简单了,心思不够深沉。

    文殊菩萨素以“大智慧”闻名三界,自然不会如同金蝉子这种小儿辈,把事情想得太过肤浅。

    “莫非?!”

    金蝉子见文殊菩萨话里有话,仔细思索了一番,才惊觉有一种可能。

    “没错,”文殊菩萨饶有深意地看着金蝉子,“一比丘固然可以入灭而得涅槃,我释教却只能以灭道而得解脱。”

    金蝉子眼眸清冷,一字一顿道:

    “灭杀道门,成就释教之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