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玄幻小说 > 混在异世大唐 > 072任百族入唐,融蛮夷为华
    对于使团在夷播城等东境使节一事,只有两个人很不开心。

    一个是王县令,因为他是地主,而且使团所有有官职在身的人,官职都比他大。曾经的夷播城除了两个不怎么管事的军卫长外,就他最大。土皇帝习惯了的他现在必须伺候4个大人,能开心就怪了。

    另一个是陈倩倩,因为她被锁死在郑辉身边了。

    现在已经有外邦的官员在一旁了,陈倩倩无法像之前那样任性了。作为郑执事的副手,使团的高级官员之一,她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大唐的脸面。

    基本上除了休息时间外,郑辉只要在办公事,他走到哪里,她就必须跟到哪里。

    今天已经是到了夷播城的第三天了。

    郑辉第一天和黄弥晟,封德翰受叶护奇奎邀请检阅厥卑南境的骑兵,晚上也参加王县令的宴席。陈倩倩全程陪同。

    第二天和第三天,郑辉拉住了王县令开始视察夷播城,检查官府的档案。

    他们的确有这个义务,锦衣院拥有检阅天下百官的权利。太祖皇帝给锦衣院的钦差令是可以不走中枢和朝廷的流程的。

    这趟来西域,郑辉带了一块钦差令,面对所有六品以下的官员他都自动拥有钦差办事之权。

    黄弥晟和封德翰在郑辉微笑的拿出钦差令,要求一脸绝望的王县令配合自己时,就对着王县令露出了爱莫能助的表情了。

    边官没有干净的,这是整个官场都知道的常识。

    哪怕王县令提前处理了很多刁民,掩盖了很多对自己不利的事,郑辉和陈倩倩带着另外两个锦衣院的同僚还是很快的就查出了很多疏漏来。

    “郑大人,陈大人,您听我解释……”

    但是郑辉伸手阻止了他的解释,继续翻看着档案。王县令注意到他主要在看军政方面的档案,顿时松了一口气。

    大唐边官贪墨十分正常,但是他们绝对不敢在军政上贪墨。那样不需要等钦差或者带着钦差令的锦衣院来查,各地驻军的副都督直接先斩后奏的。

    郑辉也不是毛头小子,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伤大雅的。

    对于王县令,他只需要知道他在军政上对那两个军卫的驻军配合的好不好,然后在开垦一事上有没有渎职。至于他是不是欺压了城外垦荒厥卑人,是不是占了某家的西域小娘子,或者他的家眷是不是对斯泊商队强买强卖一事,他没兴趣。

    夷播城苦着呢,有个愿意做事能做事的边官,私德有恙不算什么。郑辉在长安也听说过安南都护府那个鬼地方的底层官吏,几乎还个个欺男霸女呢。

    唐律严苛但是也是分地区的,夷播城这种边境小城,很明显唐律就会松一些。

    而且有个不能说的事实是:夷播城的王县令也好,安南都护府的基层官吏也好,他们欺压的都不是唐人,或者说:汉人。

    郑辉作为曾经的世家,内心深处是认同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的。

    但在大唐,这可是大忌。

    大唐祖制是:任百族入唐,融蛮夷为华。

    而且如今的李唐宗室就是有胡人血统的,厥卑人叫唐太祖天可汗,除了被打怕了外,也是因为他身上有胡人血脉的。

    有皇族带头,整个大唐的上层其实血脉融合的情况非常普遍,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中超过一半都融入了大唐周边各族的血脉。这中间甚至包括深山老林中的蛮人,和西南丛林中的妖精。

    比如成都陈府。

    他看了眼下面认真翻阅着档案的陈倩倩,下意识流露出一丝厌恶和无奈。

    他追求陈倩倩绝不是看重这个人,而是看重她的身份和家世所带来的政治筹码。这些能帮助他成为宰相,再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看着陈倩倩秀巧下巴旁边那丝垂下的发梢,那梢尖的微黄和整体的自然微卷,让他觉得十分恶心。

    那是蛮夷的血脉!

    一如这个王县令,他虽然黑发黑瞳,但是鼻梁却极高,眼窝较深,头发也天然微卷,西域人种的血脉也十分明显。

    郑辉好歹也是在西域长大的,强忍那种恶心,把心态平复了下来。

    翻阅完档案后,他收拾了下心情,让王县令屏去了无关人士,开始公事公办。

    首先肯定了他在军政上的配合,在王县令不停致谢的时候又说到了他和他的家眷们的那些破事,吓王县令的襴袍内都湿透了。

    “王大人,太祖皇帝曾说过:‘为与百姓治天下,非与士大夫治天下也’,你也是龟兹大学出身,此话应该很熟悉吧。”

    王县令已经吓到跪下了,郑辉这话太重了。

    这话是太祖皇帝打败了厥卑后的各种改革变法,触及到了旧世家和新权贵的核心利益,在朝堂辩论时,没有先与中枢丞相们的商议,直接当着全天下吼出来的。

    新生的大唐权贵几乎瞬间改旗易帜,抛弃了老一代的世家大族们,站在了改革这一边。

    没有了大唐新贵们的支持,已经在朝堂越来越独木难支的世家大族势力很快就败下阵来,眼睁睁的看着各项改革变法以极快的速度在大唐境内推行,看着他们的核心利益被一点一点蚕食。

    圣皇母时期,在长安大学,就有大学士把太祖当时那句“为与百姓治天下,非与士大夫治天下也”总结为了太祖正式向代表了旧势力的世家大族开战的信号。

    陈倩倩也非常喜欢这句话。

    在圣皇母垂帘听政时期,曾经就用这句话定下了太子府官员的罪。而那,只是后续轰动朝野的废太子案的开端而已。

    不过那之后,全天下的官员都很怕听到这句话了,因为这句话的前半句开始频繁的出现在罢官治罪的文书中了。

    郑辉突然抛出这么一句,自身又是拥有六品以下生杀大权钦差令的锦衣院执事,王县令已经快哭了。

    “大人!大人!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呀!”

    王县令不明白自己的家人就是强买了几个西域民女,压迫了些城外垦荒的厥卑人,对斯泊商人多征收了点税而已,怎么就值得他丢出“为与百姓治天下”这句话来了。

    难道下一秒自己身后的陈大人就会拔出刀来砍了自己的头吗?

    他想起了在官场上听说过的那些故事:钦差们丢下了这一句后就当场斩杀了罪官。感觉到了自己裆下有些湿热了。

    陈倩倩并没有拔刀,虽然她也觉得这个欺男霸女的王县令有罪,但是郑辉伸手阻止了她:

    “王大人,起来说话。”

    王县令站起身后,出现在襴袍下摆的水痕就遮掩不住了。陈倩倩赶紧向后跳开,生怕沾上一二。

    郑辉也极快的把那丝厌恶藏了起来,一脸和蔼微笑的扶起了王县令:“王大人,你且回答我几个问题。”

    说完,他再次拿起了军政相关的那十多份档案,上面有每个正军士卒的外貌到籍贯等相关记录,有每匹马的每日排泄是否正常的记录,有每一把退役制式兵器的流向记录,等等大小琐事皆有记录。

    大唐重武功,而唐军精锐皆在边关,在军事上,唐官无人敢渎职。所以对于边官的考察,往往是只考察军政一事的,其他的仅做参考。

    王县令对于郑辉抽查的军务,回答的都没问题。

    “王大人,你很幸运,至少我没有接到那两军卫的投诉。”

    郑辉昨天已经见过了驻扎夷播城两军卫负责政务的副军卫了,他们对于王县令的态度还是称赞居多的,毕竟王县令在军政上一直很配合两人。

    “边官清苦,我也是有所耳闻的。朝廷对于边官的考核也一向也军务为主,你这方面做得很好,所以这次我会放过你。”

    “谢谢郑大人!谢谢郑大人!”

    郑辉不露声色的后退了一步,王县令身上那味道太冲了。

    “王大人,太祖皇帝有言:唐骑脚踏之地,皆为我土…”

    “…我土之民,皆为唐民,任百族入唐,融蛮夷为华!”

    王县令赶紧接上了郑辉的话,这正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

    “所以,西域诸族也好,斯泊人也好,厥卑人也好,只要他们有唐籍,就是唐民。我希望我出使厥卑回来之时,能看到你已经处理好那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