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列表 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发的钥匙
    第471章通往下一代航发的钥匙

    第五代发动机,眼下当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代是f110、al31f这些推比8左右的型号。

    第四代是f119、f135、al51f这些推比10以上的型号。

    如果按照常浩南的想法把涡扇10给造出来,那大概就会直接跳过原教旨主义的第三代,直接进入三代半的范畴。

    当然,三代和四代发动机的区别实际上有很多,可以说从原始设计思路、制造工艺、材料选取上都有区别。

    推重比只不过是最后反映在性能上的一个最直观数据罢了。

    当然,中间还夹着个三代半,也就是像后期型的f110、f414、al41f这些底子还是三代发动机,但应用了部分四代发动机的技术,导致性能已经明显高于自己老前辈们的升级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发动机在最基本的原理上和第三代并无区别,因此仍然存在着那个从物理上无法规避的性能取舍——高速取向的型号油耗普遍惊人,而低速取向的型号超音速性能则会极其拉胯(详细解释请回看415章)。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各国有关第五代发动机的概念设计中,才普遍引入了自适应变循环模式。

    在低速工况下,它可以是一台省油的中等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而在高速情况下,它甚至可以化身为一台高性能的涡喷发动机。

    所以,第五代发动机虽然在纸面数据上未必能再次实现8到10这样恐怖的跨越,甚至反而有可能因为多了一套变循环装置,导致海平面推重比不升反降(自重变大了,推力没变大那么多),但装在飞机上的实际性能却会远远超过第四代。

    只不过,可变循环虽然思路简单,但真要想实现起来,那还是有太多细节要完善了。

    甚至一直到常浩南重生之前那会,大家都还没确定下来具体哪种变循环技术路径更加可行。

    别的不说,压气机的具体设计理念,就要进行一次几乎翻天覆地的转变。

    所以简单聊了聊未来对国产发动机型谱的规划之后,常浩南和刘永全还是重新回到了眼前的研究上来。

    “多排叠加的全覆盖气膜冷却……”

    刘永全把这个有点拗口的名词重复了一遍。

    “没错。”

    常浩南带着刘永全来到旁边的实验桌旁,一台笔记本电脑正放在上面,屏幕中正显示着一张等温曲线图:

    “我之前本来觉得,用目前的torultiphysics软件累积一些数据,气热耦合这块,跟单纯的力热耦合还有不小区别,恐怕需要一个新的功能模块才能做好。”

    哪怕是常浩南,也不是真的全知全能,他之前也用自家软件试过,但这方面的理论和数据实在太少,模拟出来的结果么……

    只能说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常总,我来设计实验方案?”

    身后的刘永全已经跃跃欲试。

    “其实我已经设计好了……”

    常浩南看了一眼不远处崭新的实验设备。

    “啊这……”

    刘永全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已经没有头发的头顶。

    而常浩南却又话锋一转:

    “不过你也可以先试试,方案做出来之后再和我给你的对一下。”

    刘永全眼前一亮,顿时又觉得自己可以了:

    “那……关于测试用的涡轮件样品,还是直接拿涡扇9的去做?”

    “没错,涡扇9的设计数据,伱手里要是没有的话,可以直接找430厂那边要。”

    在常浩南的运作之下,涡扇9如今已经基本成为了涡扇10的技术验证型号。

    虽然前者的涡轮前温度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达到1200-1250c的水平,但冷却效果这种东西肯定是不会嫌太高的。

    尤其是在无需更换叶片材料的前提下。

    当然,也不是白嫖人家430厂。

    斯贝mk202实际上只是一台推重比5一级的发动机,除了油耗以外的指标甚至不如很多末代涡喷。

    而涡扇9测试过的这些技术,总有一些能用回到量产型号上面,在成本和总体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性能肯定会提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