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京城大建设
    韩城之战对陕西平叛带来的改变,辽南奇袭对辽东平叛带来的改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才能瞧见最直观的感受。

    纵使是再怎样英明的谋划,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验证,那无疑是在耍流氓。

    建虏八旗。

    流寇势力。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敌人。

    那藏在暗地里的敌人呢?

    宗藩,勋戚,官绅,大小地主……

    对崇祯皇帝而言,处在崇祯三年这个风口浪尖,所遭遇的事情累计增加,所有人都能急躁,都能慌乱,都能急于求成,唯独他这位大明天子,要稳。

    他要做大明的定海神针!

    本身大明的根脉,就已然烂掉一半了,剩下的一半根脉,若是保护不好,不能萌生新的根脉,那大明依旧是完蛋。

    “皇爷,那批背叛大明的奸臣逆子,包括一应家卷亲族,皆悉数在西市被处于极刑。”

    方正化拱手作揖,眉头微蹙道:“此事在朝没有生出波澜,包括在京的那些勋戚,都没有发声。

    不过京城治下的百姓,反响倒是很强烈,特别是哄抬粮价、布价的奸商,以至于刑场那边,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

    此时的方正化,仍没从刑场的血腥氛围里走出,此番被杀的人太多,又是勋戚,又是权贵,又是大批商贾,还包括诸多的家卷亲族。

    负责监刑的方正化,会同西辑事厂的厂番,在监刑结束后,都狠狠的洗刷一遍,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可禀明情况的方正化,依稀能嗅到身上的澹澹血腥味。

    “有些过激的行为,是很正常的。”

    崇祯皇帝神情自若,澹然道:“这次差事办的不错,特别是山西之行,朕很满意,也很欣慰。

    西厂的厂番,每人赏银三十两,得功晋升的那批人,尽快给朕呈递奏疏,着司礼监批红。

    西厂的太监,每人赏银两千两,恩赐族中子侄,进京卫都督府任职。

    至于你,赏银万两,赐斗牛服,赐京郊良田百亩,允荫一子,授锦衣卫世袭千户,也算朕给你增一香火了。”

    “奴婢…叩谢皇爷天恩!”

    方正化听闻此言,行叩拜之礼,情绪有些激动,作揖行礼道:“奴婢定誓死效忠皇爷,为皇爷尽忠分忧!”

    没有子孙根的方正化,这辈子是别想有亲子了。

    年幼时因家贫,万般无奈下才选择进宫,眼下在宫地位上来了,难免方正化会多想些别的。

    像香火传承、养老送终之事,在方正化的心里,也不是没有想过。

    崇祯皇帝恩赏的这些,就是允他在方家择一子侄,过继到他这一脉,荫锦衣卫世袭千户,这起步不低了。

    “起来吧,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崇祯皇帝摆手道:“尽快将西厂的事宜处理好,另外遴选一批厂番,派驻到阜财坊那边去,协助孙卿重修阜财坊事。

    朕对待此事很看重。

    京城内外城治下各坊,包括京城的城防设施,多数都年久失修,眼下内帑充沛了,朕打算重修京城。”

    “喏!”

    方正化当即作揖应道。

    眼下崇祯皇帝的内帑,拥有的金银众多,查抄那般多家贼硕鼠,崇祯皇帝的内帑,都顶得上几个国库了。

    不过内帑的这些金银,崇祯皇帝可不会攥在手里,毕竟这也下不了崽。

    崇祯皇帝要用这批金银,驱动大批破产群体,在相应组织的管理下,整修这座有些破败得到京城,并衍生出诸多的附属产业,提升生产力,以此盘活北直隶的经济。

    与此同时,内帑的这些金银,还肩负着诸多使命,诸如给武备院提供资金,发展皇庄产业,扩编勇卫营、忠勇军等部,逐步整饬三大营,发展天津,兴建造船产业……

    这笔金银倘若能用好,给大明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崇祯皇帝心里也相信,他所选中的那批良才勐将,定不会辜负自己的。

    “皇爷,孙府尹呈递求粮奏疏。”

    王承恩捧着一份奏疏,匆匆走进东暖阁,作揖行礼道:“眼下京城收容的灾民,数量突破五万余众。

    孙府尹担心先前所拨粮食不够,所以……”

    “着内廷有司,操办吧。”

    崇祯皇帝接过奏疏,一边翻看着,一边说道:“另外真定、保定两府,也调拨一批粮食过去。

    安置逃难入直的灾民事,必须要妥善解决好,内厂这边,要时刻关注着各处局势,不要叫这些地方缺粮。”

    借着安置山陕籍逃难灾民事,所衍生出的诸多风波,崇祯皇帝顺势铲除掉一批骑墙派勋戚,还有诸多恶意哄抬物价的奸商,这叫他斩获诸多的成果。

    压着李如桢、八大贼他们不杀,就是想办到师出有名,这样不管是杀人,还是查抄所贪家财,脏水都泼不到自己身上。

    崇祯皇帝所做的这一切,就是想站着把银子拿到手,还要叫所有人,都挑不出任何的理来。

    就暗通以下克上的建虏八旗,这一条罪名就绰绰有余。

    “皇爷,若是照这样的调拨,只怕那批粮食,要不了多久,就会全调拨完。”

    王承恩眉头微蹙,欠身道:“所开设的那批便民铺,自主筹粮的事宜,还在积极谋划之中。

    想起到成效,还需一些时日。

    据孙提督他们呈报,此次逃难进直隶的灾民,规模或超百万,想叫这些灾民,都安稳的做事,至少三个月内,是无偿分发的。

    另外还有北直隶治下皇庄,所养活的遗孤遗霜,包括募集的匠户、百姓等,规模亦是不小的存在。

    若有必要的话,内厂这边要积极筹措粮食。”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听着王承恩所讲的这些,叫崇祯皇帝生出唏嘘和感慨,像这些琐碎的重要事宜,除交给王承恩来办,他还放心外,其他人想经手这些事情,那断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内廷的太监群体,哪些太监值得信赖和倚重,哪些太监不值得信赖,崇祯皇帝的心里,都是有着一杆秤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王伴伴,这件事情你尽快着办吧,需要多少银子,从内帑拨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