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大隋主沉浮 > 章节目录 第296章:武举总监察
    杨集在大隋王朝的生活极有规律,为人也很自律,尽管有着纨绔之王的霸气字号,但那是打出来的凶名,与青楼妓院等烟花之地无关,他只去过凤鸣楼一次,结果还以打架斗殴告终。正因如此,导致独孤敏认为儿子不懂男女之事,在婚前让柳如眉当他启蒙老师,结果毫无经验的柳如眉,反而被杨集启蒙了。

    他知道战争贯穿了整个大隋王朝,弱肉强食是大隋人的生存主题,所以他觉得自己想要活下去、想要过得好,真才实学是必须的。至于穿越带来的“知识”只能当作灵光一闪、当头棒喝的“顿悟”,而不是真才实学,“顿悟”的作用虽然极大,但要是过于依赖,早晚要玩完。

    正是鉴于这个认识,所以杨集在学习方面,向来不落人后。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刚泛白,杨集便已晨练归来。

    当他梳洗完毕,正与大小老婆一起吃早餐之时,秋水进来禀报:“启禀大王,宫中内侍来报,说圣人请您入宫。”

    “知道了!”杨集点了点头,向秋水吩咐道:“你们等会陪两位娘子去西市,下去用膳吧!”

    “喏!”秋水一礼而退。

    杨集用汤匙有一下没一下地搅着香喷喷的碧粳鸡粥,十分纳闷的问道:“我都放大假了,早朝很我有什么关系?难道今天是十五?”

    萧颖也感到有些奇怪,说道:“今天是十一,没有早朝,也许是圣人有事相召吧。”

    杨集知道朝廷官员是十天一休,今天是双十一,日常朝参也会停止举办,大部分官员都在家里享受难得的假期,杨广召见自己,应该是与早朝无关,漫不经心的说道:“也只能如此解释了……”

    说到这里,杨集的声音忽地戛然而止,蓦地抬头望着萧颖。

    萧颖随口问道:“莫非郎君想到什么了?”

    “估计是你兄长把我卖了。”杨集想了一想,有些郁闷和恼火的说道:“宇文述老奸巨滑,知道武举总监察是上下得罪人、吃力不讨好的差使,便投圣人所好,跑去搞什么不伤大雅的三十六将排行榜去了。使得武举总监察空了出来,可是已经过了好几天时间,圣人一直没有安排亲的总监察。我估摸,圣人是听了你兄长的告密,便打算把烫手的武举总监察甩到我头上。毕竟我现在很闲。”

    杨集越说越觉得是这样,一下子觉得香喷喷的碧粳鸡粥也不香了。

    萧颖一下子懵了,经过昨天晚上的对话,她知道武举乙榜是圣人重视的真正的唯才是举,但同时也是世家门阀、文武百官钻营之处。丈夫要是当上总监察,并且公平取士,那么会把世家门阀、文武百官得罪光;如果不公平,圣人第一个会收拾丈夫。

    她沉吟了一下,问道:“会不会是世明?”

    杨集断然道:“世明那孩子我了解,他是不会把我火坑里推。”

    萧颖秀眉紧蹙,犹豫着问道:“郎君为何这般肯定?”

    杨集淡淡的说道:“世明聪明啊!而我又是支持他的叔叔,他的半壁江山需要我来道:“没办法,人长得好,穿什么都好看。”

    “你当我没说!”杨广受不了他臭美的毛病,本来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儒将,被他这么一笑、一说,刹那间就变成一个嘻皮涎脸的小流氓。

    不过这样的小流氓,在当上太子、皇帝以后,已经不复见到了,所以杨集这种发自内心的充满市井气息的表情,反而使杨广培感亲切,令他从高处不胜寒的皇帝,变成了一个有喜怒哀、有人类感情的“人”。

    “这几天躲在家里干什么了?”杨广一脸嫌弃的端着茶盏喝了一口,随意的问道。

    “白天呢,重操旧业,没事就出去收拾收拾那些纨绔子弟,日子过得蛮充实的。”杨集随心所欲的说道:“晚上黑灯瞎火的,除了女人以外,也就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干了。”

    “噗”杨广一下子没忍住,一口茶水喷在案几上的奏疏,他手忙脚乱的放下茶盏,没好气的说道:“能不能说话正常一点?”

    “我说的都是真话啊。”杨集一脸无辜,他这是大实话,古代缺乏娱乐设备,一到晚上,除了女人以外,还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干了。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了早睡早起好习惯。

    杨广故作不悦的绷着脸:“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你知道我为何找你吗?”

    杨集也不遮遮掩掩,坦率的说道:“我觉得是舅兄说了武举的漏洞,顺便把我给供出来了,于是阿兄便把我找来了。”

    “不错!”杨广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沉声说道:“我举办武举的目的,是要推广唯才是举、士庶竞争的理念,本来是打算统一举办,可是满朝文武全都反对,只好把武举分为甲乙二榜,而玩闹一般的甲榜便是用来满足那些文武百官和世家门阀的。可是他们还不满足,竟然要我取消乙榜,将乙榜的四百个名额通通让给他们,我当然不答应了,如果这么办的话,那和以前的甄选又有什么区别,武举又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利用章程的漏洞,来抢占乙榜的名额,要不是萧玚来说,我还被蒙在鼓里呢。”

    杨广发了一通脾气,佯怒质问道:“金刚奴,既然你知道武举存在的问题,为何不直接找我?”

    “我也不知道啊!”杨集委屈极了,说道:“我是昨天听到参与武举的武士抱怨,才知道的。而且第一时间让人通知了兵部尚书萧玚。我本想入宫汇报的,可是却又被阿孩给耽搁了。”

    杨广一下子被噎住了,杨暕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他心中的痛,而杨集的作为,多少是保住了皇家的颜面,若是捅出去,非被那些心怀恶意的人夸大宣扬不可。

    沉默了一会儿,杨广说道:“别说那个不孝子,我们谈谈武举,你是不是觉得武举太过仓促了?”

    杨集说道:“仓促确实是仓促了一些,但我以为阿兄必有深意。”

    “正是如此。”杨广缓缓的说道:“武举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世家大族对军队的控制,遏制了世家门阀势力的发展,同时也使有本事的寒门武士为国所用,免得他们报国无门之下,去做破坏地方安定之事。这样就能避免民间武士为祸地方,也能扩大的将领的来源,巩固我大隋的统治基础,其益处无用置疑。但是武举是军方头脑发热之下的产物,我担心那些出自世家门阀的将领事后反悔,使武举不能通过,于是一鼓作气的定了下来。这也是仓促举办的主要原因。”

    按理说,皇帝是不应该向臣子解释这么多的,可是杨广了解杨集、相信杨集,知道自己讳莫如深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坦诚相待,这小子很快就能领会自己的意思,并从中寻求解决办法。

    “这武举,搞得跟打仗一样。”杨集笑着说道。

    “你这话真是说对了。”杨广说道:“朝堂博弈,本身就是一场场无形的战场,我不想使这个战机凭空消失,于是便仓促举办了武举。目前,总监察空着,而你对武举理解较深,又有主见,所以我打算由你来担任武举总监察之职。”

    杨集将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一般:“这个武举总监察可不好当啊!一旦公平公正,那些恨武举入骨的军武世家,会将这个总监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出现失误,他们同样会在阿兄面前拼命弹劾。我要是接手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主职务,怕是晚上回家就有刺客上门,割掉我的脑袋。”

    现在的大隋王朝,最大的隐患不是边疆异族,而是来自内部的世家门阀。自古以来,每当天下板荡、皇权不稳,这些世家门阀便会疯狂的争权夺利,轻则废君易君,重则携起手来改朝换代,使中原王朝陷入烽火连天的境地。

    正是因为熟知历史走向,所以杨集才知道杨广必然都会将贵族式科举推广成全民科举,借寒士之力来稀释世家门阀的权力。亦是因此,杨集才会搞出活字印刷术、新式造纸术,默默地给杨坚和杨广递上一柄尖刀。

    至于武举,亦是一柄捅向军武世家的心脏。

    而比起数十年磨一剑的文人,武人更加注重天赋,有的世家门阀用全族资源来堆,也堆不出一名力量型悍将,而民间一些天赋异禀的人,简简单单就能变成一名勇不可挡的悍将。在名额既定的情况下,军武世家子弟在纯武力方面的较量,还真拼不过人口基数庞大的广大老百姓。

    当然了,前提是考官要公平公正。

    杨集说这番话,也不是真的想拒绝这个武举总监察,而是借此机会,让杨广明白武举总监察是一个烫手、要人老命职务,同时也是从侧面告前任总监察宇文述的黑状。

    杨广见杨集说得这么严重,忍不住仔细梳理了一下武举对军武世家的影响,当他意识到武举总监察的重要性、以及左右为难的处境之时,一下子就意识到宇文述并不是真的去搞武将排行榜,而是推卸责任,不想分君王之忧。

    得此结论,杨广心中顿时怒不可遏,一种受亲信欺骗、愚弄的感觉令他火冒三丈,过了半晌,他徐徐问道:“那你觉得谁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又能办好此事?”

    杨集皱眉道:“我跟朝中文武百官不熟,不清楚谁有这个能力。如果阿兄实在找不到适合人选,那我当一当也无妨。只不过我担心我做不到尽善尽美。”

    杨广的目光也变得柔和起来,他啼笑皆非的说道:“你刚才说害怕有人刺杀,怎么又改口了?”

    杨集说道:“我不敢保证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但我最起码可以做到公平公正。如果阿兄找到合适人选,我当然求之不得,如果实在找不到,那我也只有硬着头皮上了!毕竟武举传遍天下、举世瞩目了,总不能令它成为天下笑柄吧?”

    “我要的就是公平公正的总监察,至于其它,都是小节。”杨广抚掌而笑:“武举是前所未有的大盛事,一些小失误在所难免,我不会不近人情的吹毛求疵……现在如何?敢不敢当?”

    这一回杨集没有拒绝了,而是高声道:“阿兄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我就不信这个武举比几十万突厥兵可怕。”

    “快人快语,我就欣赏你这敢做敢当的脾气!”杨广更是大笑,顿了一顿,又冷笑道:“不像有些人,食君之禄却不愿分君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