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大隋主沉浮 > 章节目录 第206章:关陇合创武川盟
    午后,杨集、萧颖从裴府前院出来的时候,天上烈日炎炎、晴空万里,大地上热浪滚滚,俨如蒸笼架火一般,连走一步也觉难以忍受。

    裴矩夫妇带着一家人依依送别,裴矩跟在杨集身边,自然而然的落后两三步的距离,边走边说道:“卫王,右卫上将军在我大隋王朝虽然是实权在握的职务,但你毕竟是凉州刺史、大总管,最好还是当这个职务是虚职,能不碰尽量不碰,若是有朝一日卸了地方职务,再行驶这个职务也不晚。”

    杨集听了,深以为然的笑着说道:“实不相瞒,我对右卫的了解不从,除了右卫大将军宇文述、右卫将军史祥,余者一概不知,甚至连另外一个右卫将军是谁都不知道。”

    “如此甚好。”裴矩笑着说道:“前任右卫大将军是你大舅独孤楷,他出任地方官之后,这个职务都落到宇文述头上;至于另外一右卫将军是柳述,几个月前才被圣人任命的。这个人……”裴矩摇了摇头,叹息道:“杨述这个人吧,才能是有的,但是他不识大体、狂放不羁,对上司不敬、对下属凶暴,当上右卫将军以后,开始恃恩宠骄,变得异常傲慢豪横。大家都知道宇文大将军不仅是太子亲家,还是一名功勋卓著的名将,可柳述却多次当面凌辱宇文大将军不说,还多次在同僚面前嘲笑宇文将军的出身,称宇文大将军不配与他同名,所以他时常叫宇文大将军为‘破野头竖’,意思是说头破了,竖着倒在地上。”

    “勇气可嘉,宇文大将军迟早弄死他。”杨集知道宇文述绝非可以一笑泯恩仇的人,柳述如此羞辱他,他岂能放过柳述?

    柳述早晚要为现在的一时之勇、狂妄自大付出惨重代价;搞不好,整个蒲州柳氏都为要柳述的愚蠢买单。

    “同感、同感!”裴矩停顿了一下,言归正传的说道:“既然卫王意识到右卫上将军只是一个‘闲职’,那就应该将重心放在凉州那边,早点去行使凉州大总管之职。兵者,国之大事,一丝一毫亦不能马虎松懈,你如今是凉州军政之首,一旦凉州防务出现任何疏漏、不管事态是否由卫王处置决断,卫王都是第一责任人。况且凉州剑拔弩张、边疆不靖,东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慕容鲜卑尽皆蠢蠢欲动、极不安分,若是吐谷浑破釜沉舟、先发制人、长驱直入,再一次上演开皇二年的惨剧。圣人颜面何在?大隋威严何存?又有多少百姓遭受异族屠刀杀戮、有多少良田遭受蛮夷铁蹄践踏?届时圣人若是问责,你又如何辩解开脱?便是圣人想庇护卫王,又如何堵得住悠悠众口?”

    经过半天相处、交流,裴矩是真的把杨集当成盟友了,杨集的能力、才学,以及交流过程中展现出来睿智、谦虚、真诚、坦率、远见等等特质,都令裴矩十分欣赏,未免他少年心性,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这才以长辈口吻加以提点。

    而在不知不觉之间,裴矩的称呼也在一步步改变,先是称呼杨集为“卫王”,紧接着称他为“你”,而每说一句话,他的口吻、语气、语态、神色也跟着变化。

    这便裴矩的厉害之处,他会在无声无息中和人套近乎、搞好关系,让人始终感觉他真诚可靠,哪怕刚才板着脸训起人来,也会让杨集听得心悦诚服,觉得他是在为杨坚、为大隋、为自己考虑。

    杨集衷心敬服,正色的拱手道:“裴公教训得是,准备妥当,我便返回凉州,防范四塞之敌。”

    裴矩欣慰颔首,捊须而笑,语重心长的说道:“汉之冠军侯封狼居胥,固然是他天资绝道:“我觉得你才是人中之凤。”

    裴淑英脸色微红,忸怩道:“阿耶过誉了。”

    “事实就是如此。”裴矩哈哈大笑,遗憾的摇了摇头:“你聪明伶俐,比你那没出息的阿兄强多了,唉,可惜吾儿是女孩,日后终究成为他家人。”

    说着说着,裴矩的语气变得酸溜溜了,差点化成酸水冒了出来。

    。。。。。。。

    大兴城东南角的芙蓉池一半在城内,一半在城外,芙蓉楼占据了大兴的最高地势,立于其上凭高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前,棋盘也似的大兴城也都一览无余。

    芙蓉楼顶楼之上,苍老了许多的独孤顺和元家家主元胄、窦氏新主窦威对坐在卷拱的门洞之下,三人向前有一方小几,几上摆着酒壶、酒杯和几盘水果、果脯。

    自从一年之前达成关陇三派合一的协定,独孤氏、元氏、窦氏便积极沟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秘密筹划和沟通,除了几个有限门阀被排除在外,绝大多数关陇贵族都被他们说服,大家都意识到杨坚和杨广针对关陇贵族之势已经不可更改了。杨坚和杨广对关陇贵族的敌视,就好像是一柄无坚不摧的利剑悬在他们的头顶,不管是斩向谁,都能让谁利刃穿心、一败涂地。

    杨坚心心念念都是摆脱关陇贵族对对朝堂和军方的渗透、钳制、操纵,一心想把军权尽数收拢,达成皇权的绝对集中,使政令下达天下通行。

    若是让他步步紧逼,乌合之众一般的关陇门阀定然被他一个个的拔除干净,各个门阀心中都有强烈的危机感,固然都明白三派合一的倡议意味着关陇贵族正式和隋朝决裂,但是大家为了自家利益着想,一致同意放下旧怨,然后以一个整体之势来与皇帝博弈。

    独孤顺从塔外收回目光,又环顾了元胄、窦威一眼,语气苍凉的说道:“杨坚不但剥夺了我们的军权,还废除了我们选定的杨勇,他完全忘记了我们关陇贵族立隋之功。我们默认的首任领袖虞则庆死了,之后陆陆续续又死了一些中坚之力,前不久,独孤陀、窦谊、元岩、贺若弼等人也都死了,若是我们再不反抗、再不团结,关陇贵族将不复存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是以尽皆同意成立‘武川盟’,我们三家作为大家推举出来的主事之人,理应同舟共济、生死与共,不能因为一些小节,而罔顾大义。然而俗话说‘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同理,我们武川盟也不可没有盟主。”

    说到这里,独孤顺将目光看了元胄,说道:“元氏想当盟主也不是不行,但必须拿出让大家心服的功绩。”

    按照独孤顺和窦威的反复磋商,两家最终决定推举李渊为武川盟盟主,只因李渊母亲是独孤氏之女、李渊的妻子又是窦氏之女,两家在他身上都有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杨坚建隋之前,已经掌控北周军政大权,关陇贵族的帮助于杨坚而言,只是锦上添花,哪怕没有关陇贵族帮助,他照样可以建立大隋,建立大隋之后,他有足够强势的实力向关陇贵族说“不”,而李渊不仅碌碌无为,而且盛极一时的李氏也没落成了小角色,李渊日后想要有所作为,就只能依赖关陇贵族的支持,而不能像杨坚这么不可掌控。

    但元氏和只想站在幕后的独孤氏、窦氏不同,他们元氏对于大魏的辉煌念念不忘,始终怀有复国之志,以前是没有这个实力,如今关陇贵族合创的武川盟,拥有着颠覆大隋政权的实力,元氏便准备借关陇贵族整体力量来复国,当他们见到独孤氏和窦氏对盟主没兴趣时,便全力争夺盟主之职。

    独孤氏和窦氏既担心势大的元氏成为第二个杨坚,但又不愿武川盟胎死腹中,这才向元氏作出了妥协,条件便是独孤顺说的“大家心服的功绩”。

    元胄听到独孤顺这么说,眼中的喜色一闪而没,沉声说道:“我希望独孤家主、窦家在元氏行事时鼎力相助,毕竟如今的大隋,实非元氏一家之力可以匹敌。”

    独孤顺点了点头,郑重承诺道:“我独孤氏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情报也可以提供。”

    “窦氏亦然。”窦威也点头附合。

    “如此便好。”元胄起身拱手道:“杨坚说不定派人在暗中盯着我们,既然已经商议完毕,我们还是先散了吧!”

    “元兄所言极是。”独孤顺、窦威深以为然。

    “元某先行一步。”元胄抱拳一礼,率先离开。

    等元胄走后,窦威有些不解问道:“独孤兄为什么没有说李渊也将竞争盟主?如果说了,岂不是可以让元氏更加努力?”

    独孤顺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你也看到元胄的态度了,如果我们过早将李渊暴露出来,不仅激起元氏的强烈反对,也会造成武川盟内部不合,现在元氏对于我们关陇贵族很重要,不能过于刺激他们。”

    “独孤兄言之极是。”窦威是在前任窦谊死了以后,临危上任的家主,他缺乏窦谊的魄力和资历、经验,既然独孤顺这么说了,他也没有再坚持什么。

    而且大隋王朝鼎盛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衰败迹象,元氏愿意当这个出头鸟,窦威也乐意让元氏当这先锋官,同时也能借机看清元氏家族的实力、统筹力。

    关键是李渊的实力太过弱小,若是过早的将他暴露出来,搞不好害他被强大的元氏弄死,如果李渊死了,独孤氏和窦氏即便是重新找出一人,又岂能像现在这么同心?

    ————

    感谢书友冰封雪锁、悠游残月、他乡人不坠青云之志大赏。

    月底了,恳请朋友们投投月票、推荐票,拜托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