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大隋主沉浮 > 章节目录 第131章:守株待兔
    苏威府邸位于永兴坊北曲,也是大兴城寸土寸金的宝地,只要一出北坊门,东行不远就是皇城和宫城之交的延喜门,入宫极为便利。

    苏威在大隋当了几十重臣,栽培无数桃李,在官场的人脉十分雄厚,自从高颎半隐半退之后,苏威的影响力足以比肩杨素。

    不过苏威让人诟病的是他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善于见风使舵。他为官这么多年以来,每逢和皇帝意见相左,便选择退却,从来不会用激烈方式坚持自己的主张也不会反对皇帝意见,至于当面道:“卫王找云秀心去了。”

    苏威闭目思索了一会儿,又问道:“你们分开多久以后,卫王遇刺?”

    苏亶目光闪烁,慌乱的掩饰道:“约有半个多时辰!”

    苏威低语道:“看来真是贺若弼所为,而不是卫王在玩苦肉计。”

    苏亶心头顿时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他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对祖父撒谎了,此时顺着祖父这番想下去,觉得从时间上说,杨集根本就没有去见云秀心,而且以杨集对敌人的一惯作风,绝对干得出这种十分龌龊的苦肉计。但想了想,终归还是没有说什么。

    他有些忐忑的问道:“祖父是说卫王自己布局,目的是除掉贺若弼?”

    “我开始是这么想的,毕竟圣人刚刚派人申饬不久,卫王就让人给贺若弼送了一口钟,这分明就是故意激怒贺若弼。而以贺若弼报仇不隔夜的性情,大家认为他当晚刺杀卫王是很正常的事情。”苏威捊须道:“可是贺若弼再冲动再愚蠢,也会料到一旦出手,大家首先便会猜到他,况且他的地位今非昔比,岂能像以往那么冲动?但是经你这么一说,看来卫王也是流连于青楼之中,遇刺纯属于偶然,而非自己布局!唉,这个贺若弼啊,还是以前那个贺若弼,真是无药可救了。”

    苏亶吓得不敢说话了,他十分重视一同征战大半年情谊,也十分珍视生死与共的战友兄弟,然而李大通昨晚一句“叛徒”深深的刺伤了他的心,所以他此时宁愿欺骗自己的祖父,也不当叛徒。

    “祖父,我有点不太明白。”过了半晌,苏亶问道:“您让我弃武从文,我理解。可为何不是就近在关中当县令,而是跑去豫州呢?在关中,不是更容易圣人吏部官员看到我的努力吗?”

    苏威说道:“如果一年前,我会设法将你安排在关中,但现在不会了。”

    “这是为什么?”苏亶不解的问。

    苏威瞥了孙儿一眼,淡淡的说道:“圣人要迁都了,关中没什么好待的了。”

    “这怎么可能?好端端的迁什么都?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苏亶又连忙补充道:“我绝对没有置疑祖父的意思,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苏威倒是没有生气,摇了摇头道:“那是你的位置太低,你当王府谘议参军事时,只会遵照卫王的意志行事;你即将去当阳城县县令,你的目光看到的贺若弼刺杀卫王,之后很多人都被抓捕了,这究竟是何缘故?”

    李仲文苦笑道:“就在昨天,贺若弼被圣人申饬,然后卫王又送他一口钟,苏相知道此事吧?”

    苏威点了点头:“我听说是贺若弼前天晚上准备凯旋而卫王,可卫王走西坊门,巧合的避过一劫,这些刺客后来在青楼喝酒,喝多了便大声喧哗,被告到了右武侯府,这些刺客尽皆伏诛,之后就是赵国公所说之事了。”

    “本来只是卫王和贺若怀亮的私人恩怨,可是贺若弼一心维护自己的儿子,不仅欺负年少的卫王,还告到圣人面前,使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弄得他们贺若家死的死被发配的被发配。”李仲文停顿了一下,又恨恨的说道:“所以现在这桩刺杀案,其实是卫王和贺若怀亮私怨的延续,完全是贺若弼咎由自取,他一心报仇,这才几次三番要去刺杀卫王,最终演变到了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

    苏威眉头一皱:“就算如此,被捕的应该也只是贺若弼一家人,为何把这么多人扯进去,而且还是图谋造反?”

    “贺若弼遭到罢黜以后,到处求人;若是求大家主持公道,为他复出造势也就罢了,可是他偏偏要求大家出亲兵去行刺卫王,这谁愿意啊?他因为得不到大家帮助,是以怀恨在心,现在一见自己完了,便像条疯狗一般到处乱咬人,想到谁就说谁图谋造反。”

    李仲文叹息了一声,又无可奈何的说道:“他都说大家要造反了,圣人能不重视吗?于是令十二卫敲开了各府大门,这一查便查获许多武器装备。苏相也知道军武世家的子弟多在军中任职,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大家也不知道自己何时要上战场,而上战场意识着少不了亲兵,所以为了能够随时可以出征,军武世家的武器装备难免多了些,而这又超出了朝廷的规定,大家现在是有苦说不口啊。”

    其实这也是世家门阀不愿意分家的原因之一,只因朝廷官制限制了各级官职爵位勋散官的亲兵配额数目,每一个王公大臣能带的亲兵都条理分明,但是把家族成员的大小职务拼凑起来,那就是一支强而有力的武装力量了,而且还能冠冕堂皇的带出去。如果分家了,那么数量稀少的亲兵还能干什么?

    “贺若弼是咎由自取,朝廷怎么处罚他都不为过。可是他现在竟然把这么多无辜的人都牵扯进去了。我们作为同僚,理应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苏相您说呢?”李仲文说道。

    “那么赵国公以为我能做些什么呢?”苏威明白李仲文和张瑾来意了,就是想让自己替独孤顺独孤陀元胄元岩窦谊宇文弼他们说情,但苏威不知道他们只是找自己一人,还是找一堆人。

    前者还好,若是搞出什么百官联名上书,那就有点逼宫的意味了。

    “其实大家并不反对义仓改制,只是觉得收粮新法和大隋五千多万人息息相关,应当慎重一些,如果圣人考虑周全,大家自然不会反对此项善政;还请苏相替我将这个意思转达给圣人。”

    李仲文看了苏威一眼,又说道:“另外,太子在扬州经营了十年,安定了民心不附反抗不断的南方,使大隋王朝真正走向统一,他的功绩有目共睹;太子监国以来,把朝廷大大小小军政要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实乃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如果看来,还是圣人高瞻远瞩,却是我等短视了。”

    “赵国公所言极是,我们身为大隋臣子,确实不能使忠良蒙冤!不知赵国公希望我何时去找圣人?”苏威当初在换太子事件上虽然保持中立,不过后来便顺势支持了杨坚认可了杨广,所以他算是中途加入太子派的人;而这些关陇贵族一直在为杨勇的复出努力,既然他们现在屈服了,那对太子对大隋对自己都有利,自己做这个中间人又有何妨?

    李仲文闻言大喜,拱手道:“此事已经让京城几十万百姓人心惶惶,要是拖到明白,事态定然愈演愈烈,我等希望苏相今晚就入宫面圣,替大家说句公道话。”

    “赵国公所言极是,此事确实拖不得。”苏威点了点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笑着说道:“那我就去准备准备。”

    “多谢苏相。”李仲文激动的起身行礼。

    “无妨无妨。”苏威笑了笑,心中却是感叹不已,心说圣人果然不愧是圣人,只是借题发挥的把这桩刺杀案件放大,然后只是简简单单的在宫中守株待兔,就能让关陇贵族乖乖的屈服了,而且还把太子的地位也稳固了下来。

    这份本事实在太厉害了。

    ——————

    唉!今天又老了一岁,浑浑噩噩就步入了三十九,真是一言难尽呐!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