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都市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列表 第250章 请陛下称呼我为太子!
    第250章请陛下称呼我为太子!

    天幕上。

    一位消瘦而白净的少年天子。

    顾盼生辉。

    头戴黑幞头,身穿赭黄袍。

    似笑非笑。

    ……

    【唐高宗·李治】

    轻饮了一口茶汤。

    “而我……”

    朱高炽对着目瞪口呆冷汗直流的大儿子微笑道:

    “所以说作为太子,有个英明神武的爹是个挺绝望的事情。”

    “老子打天下是给谁留的!”

    【其部下纥干承基将李承乾的谋反计划向主审全盘托出。】

    ……

    脑子里一团乱麻。

    【公元644年十二月,李承乾卒于黔州,李世民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神色已然平静的李承乾闻言嘲讽的笑了笑,抬头看向李世民道:

    “父亲,您到底为什么偏袒魏王。”

    【随后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参加议事,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马皇后给老朱倒杯水。

    “不是每一对皇帝与太子都能像朕与标儿一样的。”

    李世民抱着李承乾开始痛哭流涕。

    “你像皇帝和太子一般都只相差十几二十岁。”

    李承乾鼻子一酸,神色触动。

    朱瞻基一脸荒唐的指着自己鼻子。

    “而且随着谏臣们与太子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他们不仅没有帮助李承乾稳定太子之位,反而间接地使唐太宗父子之间的信任丧失殆尽。”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亲!”

    二郎啊,你也能体会到阿耶的难处了吧。

    李治缓缓抬头看向天幕。

    “这……他……承乾……”

    李承乾缓缓站起身,患疾的右脚跛了一下。

    “太子温顺,皇帝会觉得懦弱。”

    “太子……朕问你,你为什么要谋反。”

    “你老子才绝望呢!”

    四兄脑子有病。

    “阿耶应该多关注你的。”

    朱瞻基一脸要死的盯着自家胖爹,朱棣则是默默的翻个白眼。

    【李世民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

    【虽然李世民曾明确表态,自己绝不会以庶子来代替嫡长子,并警告诸王对太子之位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你是性喜纳谏了,但太子却并不一定能向你一样从容接受这些从不给自己留情面的谏臣们。”

    朱元璋捧着茶盏吹了吹,叹口气道:

    无奈何。

    大殿内瞬间陷入一片寂静中。

    大唐。

    “请陛下称呼我为太子!”

    “天天不是没钱就是没粮!”

    旁边的两个幼崽啃着手指。

    “当他感觉自己一天天的老去,而太子又一天天的长大,他心里自然而然的出现一种想法:太子会不会等不急了?”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

    “你让他住进武德殿……”

    “太宗皇帝文治武功上上等。”

    父子两人针锋相对。

    ……

    一旁的朱高炽平静的接过话茬。

    大明·永乐时期

    “自古以来,年富力强的皇帝都不喜欢大儿子,除非他只有一个儿子。”

    “我问你!你为什么要谋反!!”

    “我说啊?”

    “阿娘不要丢下孩儿!”

    大明。

    ……

    一旁的长孙皇后走来抱住二人,又低头对李承乾道:

    “阿耶与阿娘会一直陪伴你的,不要害怕。”

    【李世民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

    “太子刚强,皇帝会觉得危险。”

    “孙儿,你说为什么呢?”

    李建成面无表情不知想些什么。

    李世民一时间连言语都乱了套。

    “你老子都快成你的征北大将军了!太子!”

    一个想着,九兄当皇帝了?那他的玩具是不是就都归我了?

    ……

    “他希望太子能在他们的规劝下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狠狠的捶着手旁的锦榻,鬓须斑白的李世民忍不住怒喝道:

    “承乾!我在问你!你为……”

    ……

    二人但凡正常一个,这位置都轮不到我坐。

    ……

    “从当爹的角度来看,唐太宗给太子派去这些谏臣的本意是好的。”

    【临终之时,向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托付后事。】

    “你特娘的还绝望!”

    “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大唐。

    大兄沉不住气。

    ……

    “但阿耶忘了,你还是个孩子。”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捧着抹茶,头也不抬。

    承乾之事似乎是一个苗头。

    “砰!”

    同样愤恨的声音瞬间抵了回去。

    李世民压抑着愤怒,再次沉声询问着。

    夕阳下的太极殿显得幽暗昏沉。

    大唐。

    他看着忍着愤怒的李世民,神色悲愤,厉声道:

    一个想着,自己居然当皇帝了?那海池里的鱼是不是都可以吃了?

    {这个锅李世民是背稳了,承乾一开始是个多好的孩子啊。}

    {监国十八年“颇能听断”,这不是个一般人。}

    {应该说,一直到李承乾瘸了之前,他都表现的不错。}

    {也不能都算李世民身上,李承乾身上也是有几分问题。}

    {后期李承乾是一手好牌打稀烂,李世民都不在乎他是个瘸子,他自己疑心生暗鬼,又是招突厥人入宫,又是暗杀自己的属臣。}

    {不听谏言,暗杀大臣,这两点都是在李世民的雷区上跳雷。}

    {至于什么宠幸乐童根本不是事,虽然李世民也挺生气,但后面依旧跟大臣们表示太子的脚疾不会影响他。}

    {不过他宠爱李泰也是真的,后面其实就是重倒李渊的覆辙。}

    ……

    喝了口茶,朱元璋咂咂舌道。

    【公元643年四月,就在李承乾准备起事的时候,齐州齐王李祐率众起兵造反被抓。】

    “砰!咔嚓!”

    威严的帝王坐在龙榻上,面上是难以遏制的愤怒,眼中却满是沉沉的悲痛!

    {纵观李承乾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

    {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

    {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李世民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李承乾不足六岁时,李世民就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

    {十二岁时,便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

    {等李承乾开始叛逆不循法度后,又煞费苦心的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李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

    {哪怕后来李承乾犯下了谋逆不遂的滔天大罪,李世民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

    {这就有点马后炮了,你从一开始就别“三心二意”的,还能有这些事?而且,也不是谁都是你李世民啊!能忍着被臣子指着鼻子骂。}

    {李承乾心理扭曲除了自己的身体有残疾以外,和太宗皇帝对魏王李泰的偏爱有很大关系。}

    {太子和一藩王地位等同,尊卑不分,文武大臣势必开始站队。}

    {党争愈演愈烈,宗室失和,文武不睦,太子担忧皇帝易储,势必联合太子府属官和军事上的实力派将领寻求谋反,诛杀竞争对手,逼皇帝退位。}

    {这种局面东吴的二宫之争,隋代的杨勇,杨广太子之争,高祖时的玄武门之变都是这个逻辑。}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心里突生一阵不详。

    “文学馆、武德殿……这些代表什么其实您都知道。”

    【而李承乾事败后,又牵扯出了四子魏王李泰的夺嫡阴谋。】

    “你绝望!你绝望个屁!”

    “所以阿耶对你抱有重望。”

    一旁的朱棣忍不住吹胡子瞪眼!

    正在饮茶的李世民惊落手中茶盏。

    “就是不会教儿子。”

    “原因很简单,因为恐惧。”

    【李承乾的计划还没有得以实施就宣告流产。】

    “分封的王侯成年都要去往封地,只有他不用。”

    ……

    【公元643年四月七日,在废黜太子李承乾和贬徙魏王李泰后。】

    莫不是承乾也病死了?!

    【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驾崩。】

    “伱忘了母亲临终前对你的嘱托…”

    一旁的武媚娘突地感觉一阵寒意。

    “你想立魏王为太子…”

    “但在年岁渐长的李承乾看来,她爹这么做完全就是为了监视自己。”

    “朕才是皇帝。”

    朱棣瞥了一眼自家的胖儿子,轻哼一声。

    ……

    “历史上那么多君主都想过换太子,很多明明都是贤君明君,为什么都想不开呢?”

    脑海中就一个想法。

    ……

    “太子结交大臣,皇帝会觉得他想提前上位。”

    【随后,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被贬为顺阳王,徙至均州。】

    朱瞻基瞥了一眼自家老爹。

    足疾?拒谏?暗杀属臣?重蹈覆辙?

    李世民麻木的看着天幕,一动不动。

    他瞥了一眼自家大郎。

    “您问我为什么?我只是……为了自救罢了。”

    “而这种猜忌,会随着皇帝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但在实际行动上,唐太宗依旧对魏王十分亲近和宠爱,而对太子比较冷淡和疏远。】

    【长此以往,本就因为足疾而越发偏激的李承乾越来越没有安全感,随着形势日益紧迫,他决定铤而走险。】

    “太子不结交大臣,皇帝会觉得无能。”

    “你这个…不争气的!”

    长孙皇后、李承乾、小兕子,俱都看向张大嘴巴的小李治。

    “当初你生在承乾宫,你大父以承乾一名为亲赐。”

    朱元璋看着天幕,摇摇头。

    只是望着杯中倒影映射出的双眸。

    朱高炽跟一座大佛一样无动于衷。

    “你说这父子俩怎么就走到这步田地?”

    天幕上。

    其面前,一位眉眼间带着几分锐利与愤恨之人正跪在地上对李世民怒目而视。

    鼻子抽动,李承乾忍不住放声大哭。

    【六月一日,李治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

    长孙皇后的死与足疾,应该就是李承乾扭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