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穿越小说 > 匡扶汉室 > 匡扶汉室最新章节列表 第八章 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
    “若能成功,则先生不负左将军多年厚遇,你辅佐其平定天下的理想还能继续,老夫人又焉能不喜呢?”

    张绍起身后退一步,朝徐庶长拜顿首:“是背负弃主恶名、被人嘲笑不能善始善终,令老母整日心怀愧疚以泪洗面?”

    “还是一举震惊天下,让自己忠孝两全?”

    “这两条路摆就在面前,请徐先生抉择!”

    缄默,院中陷入了奇异的缄默,面对张绍又一次的道德绑架,徐庶一言不发,面色严肃,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张绍呢?他飞速说完这些话后就低着头,额头冷汗津津,甚至有点不敢去看徐庶的眼睛?何也,心虚啊。

    别看张绍方才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其实都是装的,这整个计划他给自己打几分呢?话?想想都累,这日子过的,犹如一只住在猫窝里的小耗子,终日万分惊恐,估计也活不长吧。

    话虽如此,但毕竟潜意识里的东西是抹不掉的,一提到夏侯涓,张绍的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夺眶而出,就像之前面对张苞尸骸一样。张绍有些尴尬,正欲伸手擦拭,却不料徐庶已经走过来,犹如一位师长,将他抱在怀中。

    “阿绍,我明白,吾等,都是想回到母亲身边的孩儿啊。”

    徐庶大概理解张绍的举止了,这孩子应该是目睹兄长死难,在绝境里迸发出了原本并不显著的智慧,犹如被雷霆劈开,又遭骤雨冲刷的璞玉。他肯定还碰到了什么奇遇,这才对一些事未卜先知。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想回家啊,所以才如此猴急,如此的……嗯,不择手段。

    忽然被一个成年男子抱住,张绍感到一丝尴尬,但心里这暖洋洋舒服的感觉,又是怎么回事?

    自觉稍稍安抚了张绍的情绪,徐庶松开了他,蹲下来看着张绍双目,认真地说道:“请放心,徐庶虽无能又无忠,但我受主公大恩,本就当为知己者死,若能确保母亲安危无虞,庶纵是拼了这条性命,也一定会帮你,以及侯女姊妹回家!”

    徐庶家乡颍川虽在曹操控制之下,但他家不是冠族,而是“单家子”,比寒门还要寒门,单家独户,自父亲早亡后,便与亲戚几乎没有往来。再说中原大乱后,徐家远亲早就四散各地,故而徐庶唯一顾虑的,只有母亲。

    张绍顿时大喜:“先生这是……答应了?”二三十分答卷也能过,还有这等好事?

    然而徐庶却摇摇头:“我只答应会设法助汝等归家,至于其他,半句也不能保证,除非……”

    “除非如何?”张绍还是想争取一下。

    徐庶露出了笑,他方才一直处于被动,如今却通过与张绍共情宽慰,开始一点点夺回对话的主动权。

    “除非你能先将自己究竟有何等奇遇,为何能说出江东使者鲁子敬之名,以及预料曹操必败之事,说与我听!”

    看来这是绕不过去的,张绍遂不再刻意隐瞒:“是梦,在当阳长坂,我从马背跌落后,直到苏醒前,做了几个奇异的梦……”

    ……

    就这样,院子里开始了故事会。

    张绍说,自己当时梦到父亲张飞在长坂桥头持矛大吼,吓得虎豹骑不敢深追。

    还有赵子龙将军英勇无比,在长坂救下了阿斗。

    又见鲁子敬翩翩而来,与左将军相遇;最后是徐庶北上,徐老夫人悲痛自缢,而徐庶就此懊悔终生……

    反正结合近来真实发生的事添油加醋,听上去好歹没那么尬。

    徐庶听得很认真:“还梦到了曹军之败?”

    “然也。”说到这,张绍又开始三缄其口,还是不太愿意透露赤壁之战的具体情报。一来他所知可能不准确,多说多错,二来也想为自己留一张底牌。

    徐庶十分善解人意,见张绍面露迟疑,遂不逼迫他,颔首道:“够了,已经够了。”

    虽然面上没有表现出太多情绪,但徐庶心中却有些激动,暗想:“若这都是真的,莫非是上天不忍见主公败亡,而送来的图谶预言?”

    后汉是最相信谶纬预言的朝代,只因光武皇帝扫平天下的经过,确实夹杂着一股子神秘味道。

    比如光武早年在河北时遭王郎追杀,带手下狼狈逃窜,抵达滹沱河时,当地人告诉他们,河冰早就化开了,并且没有渡船。追兵眼看就要抵达,刘秀不甘心,派王霸再去查看。王霸一瞧确实如此,但为了避免众心大溃,回来竟公然撒谎,说河水结冰,坚实可渡。

    结果等光武抵达滹沱河时,本已解冻的河冰居然奇迹般地凝结!他们有惊无险地渡河。然而河北尽是王郎地盘,接下来去何处安全?就在迟疑未定时,路边忽然凭空冒出来个白衣老父,指着远方对光武道:“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光武等人立刻驰赴,果然得到信都太守任光效忠,有了第一块地盘。

    这可不是民间传言,而是太史记录在《东观汉记》上的真事,言之凿凿。至于昆阳之战里那颗坠入王莽军中的流星、两军交锋时忽然出现的风雷骤雨,更是离奇。

    徐庶虽然不怎么吃这套,但他老师水镜先生很信,觉得这证明了天命在光武,至于民间笃信的人,就更多了。

    如今张绍也遇到了异事,若徐庶还在刘备麾下,他会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些谶纬预言加以宣传,因为这能证明,刘备匡扶汉室的事业有天助之!

    但身为谋略之士,在做判断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万万不可违背。

    徐庶道:“我相信阿绍所言非虚,但若要我单凭这些,就相信曹操之败,尚嫌不足。一如《吴孙子》所言,戎事,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谶事,不可验于算卜。”

    原来如此,张绍哭笑不得,感情自己之前白装神棍了,看来以后这招还是尽量少用。

    然而徐庶又道:“但我,信另一人‘曹操必败’之辞。”

    哦?还有人做出过类似的预言?张绍好奇是谁:“先生指的是……”

    徐庶望向东方:“正是孔明!”

    是了,昨天清晨,徐庶离开汉津北来时,孔明也即将随鲁肃南航,去江东斡旋联盟,但他还是匆匆来和徐庶作别,讲过这样的话。

    “主公虽新败,但能济民者必得人心,日后破操军必矣。”

    那只持毛扇的修长的手,指着滔滔江汉,对徐庶说道:“元直兄,此去且看好了,我在隆中预言的鼎足之形,将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