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书包网 > 穿越小说 > 节度江山 > 第二十九章 英雄亦凡夫
    当初霍启明闯入睿思殿杀人之后,郭继恩便蛮横地派下一道手谕至政事堂,吩咐将辽宁道观察使楚信章右迁燕州行台检校都督,韩煦则调回京师另有任用。

    这是西府的反击来了,宋鼎臣默然无语,王行严则怒不可遏:“这手也伸得太长了罢,往后三品大员调迁,岂非都是西府了算?”

    苏崇远却一声不吭,提笔就写,王行严焦躁道:“苏相今日为何这等示弱?那韩煦进京,铁定是要入中枢的。一个霍启明已经十分碍眼,回头郭继恩将他心腹都塞进政事堂,岂不是任由其呼风唤雨,咱们还能做成什么事?”

    “燕地旧官,俨然以楚信章为首,韩煦又是先前在西京之时,便得大名。咱们强压着不办,难免外间会有物议。”苏崇远面容有些苦涩,“咱们既为枢臣,这世情人心,都不能不顾及到。”

    “不过,”苏崇远神色重新变得坚毅起来,“岂有才入京便往政事堂任事的道理,若是郭都帅一意孤行,老夫就一定要与他辩个明白,哪怕豁出性命,也是不惧。”

    “韩某才入京师,便往政事堂任事,未免升迁太速。”另一边西海池广寒宫内,虽有成泽康极力怂恿,韩煦仍然觉得不妥,向郭继恩力谏道:“韩某得都帅征召,累任要职,十分信重,然而毕竟不过四载光阴,竟由一道之巡查使遽至中书副相,实有幸进之讥,于都帅令名,亦非佳话。何如转任别司,以为经历。”

    虽时至严冬,屋内却很是温暖。郭继恩手指轻叩桌案,瞅着韩煦一语不发。霍启明也不再嬉皮笑脸:“中书掌制令决策,如今被几个老儿占据着,政见每与咱们相忤。贫道一个要应付他们好几个,甚觉心累。”

    “君子和而不同。如今大业未竟,当勠力同心,不可因为些许事而彼此生怨。”韩煦正色道,“下岂有完人,必有不足之处,便是在下,亦是在所难免。政令之事,到底,人事为先,大局为要。还请都帅、参政继续忍耐,韩某也当忍耐。咱们既为下苍生,则行百里当半于九十,万不可急于一时。”

    郭继恩扫他一眼:“你是君子,别人可未必都是。”

    “事到最后,不是还有都帅手中数十万子弟兵么。”韩煦心平气和,“既得民心拥戴,则咱们万难无惧也。”

    “可是如今朝中六部五寺,除了吏部由苏相亲掌,其余各司,已经皆有主官。”霍启明皱起眉头,“咱们将韩兄署任何处为好?”

    “那就去吏部。”郭继恩果断道,“就以韩兄为吏部侍郎,掌文选考课之政。”

    “苏相怕不是要与咱们拼命?”霍启明笑了起来。

    “怕什么,他若是抵死不愿,本帅就教他休致。”郭继恩冷笑一声,“邀王恭退入京,却将杨龄杨公晾在西京,为何?不就是因为杨公资历比他老,生怕自己做不成这个执笔中书令!”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霍启明深有同感地点头叹息。

    “苏相确有不堪之处,不过却也不是那忌刻狠毒之辈。此外,虽宋相拘泥,王相执拗,毕竟也都还是立身颇正之人。”韩煦拱手道,“韩某愿往吏部任事,仍为都帅、参政之助力。”

    “韩兄出掌吏部一事,便由启明兄弟在议政集议之时,向议政院提名。”郭继恩思忖道,“眼下韩兄可以四处瞧瞧,如有什么提议,只管来找咱们几个便是。”

    “是,下官知道了。”

    年节将至,费伦古阿从云中被召回了京城,此外河东、关内两地之被选为议政卿诸人,也陆陆续续赶到了燕京。从关内赶来的议政使团以西京刺史窦耘为首,在谒见中书诸相之时,苏崇远忍不住问道:“贵处不是以靳都使为首么,为何他不来?”

    “农闲之时,靳公正督促各处百姓大修水利之事。”窦耘解释道,“关中诸渠年久堵塞,此前能灌溉四十万顷良田,如今不足十万顷,是以水利之事,已经刻不容缓。”

    苏崇远拈须不语,宋鼎臣、王行严都点头赞叹:“兴利除弊,实有古名臣之风!”

    窦耘却叹息道:“咱们这些人,来此途中俱有议论,都以为燕京即便繁华,亦不过与昔年长安盛景相当,如今一见,实是闻所未闻,传言半点不虚。这从今往后,长安没落,再难为国之都城矣。”

    “居于燕京,舒适便捷之处,的确教人难舍。”宋鼎臣也点头赞同,“这迁都之议,只怕的确难有附和之人了。沧海桑田,世事难料也。”

    几人回想起国家兴亡之事,俱都感慨不已。

    窦耘从中书省出来之后,又往福宁殿去觐见子,最后才去西海池见郭继恩、霍启明等人。几人漫步于西海池南湖之旁,他将霍启明瞧了又瞧,无比惊奇:“参政白衣治国,既为良相,又为良医,于诸家杂学,亦无不精通,实乃千古奇人也!”

    “某不过一道士,哪里当得起奇人之誉。”霍启明摆动麈尾,淡然一笑,“进则下,退则山林,从心所欲耳。”

    窦耘犹在赞叹,郭继恩便打断他,详细询问关内情形,又皱眉沉吟不已。窦耘于是又向霍启明作揖,霍启明笑道:“不知窦太守还有何事?”

    “是,下官前番见了至尊,”窦耘略一犹豫,低声道,“当今非是创业守成之主,都帅心系苍生,命世雄才,实可自立取代之也。”

    “一个故事罢,泰西大洲有一国王,”霍启明想了想慢慢道,“其人与王后,行事奢靡,国库空虚,于是他便召集显贵聚会,打算加征赋税。由是百姓愤怒,冲入王宫,国王被人砍下了脑袋。”

    窦耘听着摇头不已:“虽此为暴民犯上,可是这位国主,也是咎由自取。”

    “其后百姓们推举出公会,决议废除帝制,其时国家纷乱,外敌入侵,于是有一盖世英雄趁势而起,连破强敌,拯救社稷,获得万民拥戴,于是自号为执政,总揽大权。”

    “便如郭都帅一般。”窦耘点点头,接着又困惑不解道,“这,废除帝制?”

    郭继恩回过神来,连忙摆手道:“郭某万万不及。”

    “这位执政,如今既已是万人之上,难免又有万世掌权之想,于是恢复帝制,自己又重新做了皇帝。其时有一异国之大贤,极善做曲,本来已经做了一支曲子预备献给执政,得知其人竟然又重新为帝,于是愤而收回曲子道,亦不过一凡夫俗子耳!”

    “凡夫俗子?”窦耘愕然自语,霍启明笑了笑,拍着他的肩膀道:“太守不必多想,来,咱们去那琼华岛上瞧一瞧。”